倪茂才
國家一級演員
倪茂才,國家一級演員,是京劇高派傳人,師承李和曾、徐保忠、張榮培、譚元壽、錢浩梁等著名京劇藝術家。1990年,倪茂才在邯鄲拜了李和曾為師。
2001年榮獲全國京劇青年演員電視大獎賽表演獎,2008年第五屆中國京劇節上榮獲整理改編傳統戲類一等獎,2009年倪茂才攜《孫安動本》榮獲中國戲劇最高獎項梅花獎。代表劇目《逍遙津》《斬黃袍》《轅門斬子》《碰碑》《哭秦庭》《胭粉計》《孫安動本》《高高的煉塔》等。
現任吉林省文聯第九屆委員會副主席。
人物關係
京劇(高慶奎)派老生演員。生於1965年2月,祖籍河北。中共黨員,吉林省戲曲劇院院長兼戲曲劇院京劇團團長,國家一級演員。第四屆中國戲曲研究生班班長。吉林省首批優秀專家,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吉林省劇協理事,吉林省政協委員。2013年7月當選吉林省文聯副主席。2019年4月,任吉林省文聯第九屆委員會副主席。
吉林省京劇院里,鑼鼓齊鳴、戲聲入耳。倪茂才正在排練他的匯演劇目《逍遙津》和《轅門斬子》。倪茂才是京劇高派的繼承人,他高亢、嘹亮的聲音征服了無數戲迷,可謂“一副嗓子走天下”。他代表高派參加此次彙報演出。他說:“這不僅是一次彙報演出,更是一次展示。”倪茂才是高派的繼承人,但他卻有一件特別苦惱的事:他一直沒找到合適的弟子可以將高派發揚光大。高派的特點就是聲音好,唱腔亮,倪茂才是京劇界嗓音極亮的極少數人之一。正是因為對聲音的這一要求,倪茂才至今未收到合適的弟子。國家相關領導也為這事十分著急,甚至對倪茂才說:你去找吧,如果找到合適的,中國戲曲學院免費培養。可見力度之大。
《笑罵郎中》劇照
著名高(慶奎)派老生、“五個一工程獎”獲得者倪茂才在該劇中主演朱丹溪,他的嗓音高亢嘹亮,悅耳動聽;表演既有豪邁的大家風範,又有不拘一格的瀟灑活潑。倪茂才介紹說:“這齣戲以老生為主,還有兩個旦角。李學忠導演說,高派是這齣戲的亮點,不突出高派唱腔突出什麼呀?唱腔設計費玉明和崔岩便把高派的《逍遙津》等全用上了,而且是大段的(西皮)、(二黃)。2小時40分鐘的戲,唱腔就佔了近三分之二。”
近世,我國京劇界有前後“四大鬚生”之說。前“四大鬚生”為余叔岩、言菊朋、高慶奎、馬連良四位;后“四大鬚生”中仍有馬連良,其他為譚富英、楊寶森、奚嘯伯。前“四大鬚生”同師老一輩名宿譚鑫培;后“四大鬚生”多學自余叔岩。這些演員分別根據自身條件,又博學廣納,融會貫通,雖然同出一師,卻創成“余”、“言”、“高”、“馬”、新“譚”、“楊”、“奚”七個新流派。當今所說的“譚派”,多指的是譚富英先生創成的“譚派”,但是由於其為譚鑫培先生之孫,為與其祖父的“譚派”相區別,有時分別以“新”、“老”冠之。這七大鬚生流派中,高慶奎先生(一八九○—一九四二)創成的“高派”,是他學習賈麗川、譚鑫培二位之後,認為自己嗓音高亢,氣力充沛,似乎學習前輩名宿劉鴻聲(一八七五—一九二一)的唱法更合適,乃向劉先生學習,成為劉氏藝術的後繼人。劉先生以《斬黃袍》《轅門斬子》最負盛名,當時既有“滿街爭唱譚叫天”(譚鑫培)之說,也有“滿街都唱‘孤王酒醉桃花宮’”(《斬黃袍》唱段)之勢。高慶奎先生不僅這兩齣戲唱得酷似前輩,而且又以《逍遙津》享盛譽。由於其中一句“導板”:“父子們在宮中傷心落淚”的“淚”字可拖極長的腔,而且緊接著第二句“想起了朝中事好不傷悲”的“悲”字,“噴口”極為有力,似可振聾發聵,遂成為絕唱。近代京劇老生名家李和曾先生等幾位,繼承“高派”,也為眾所公認。
然而李和曾先生這一輩之後,“高派”後繼人已寥寥無幾。在北京能夠聽到的只有戰友京劇團辛寶達、中國京劇院的李文林兩位,而且唱得極少,可喜的是,前時吉林省京劇院來京演出的預告里,竟有《逍遙津》。主演者倪茂才,也是李和曾先生的高徒,年齡僅三十八歲。更可喜的是,這位倪茂才,繼“李”學“高”,同樣嗓音寬亮,高亢,氣力充沛。尤其是沒有學師輩誇大自身特點的弊病,唱得字正腔圓,十分規矩。拉長腔的“淚”字和“噴口”的“悲”字,拖出應有的拍節,使出“噴口”應有的力度,卻不過分,沒有嘩眾取寵之嫌。整整一折戲里,從唱腔到念白、身段,能表達出漢獻帝這一人物既懼怕曹操的威逼與狠毒,心驚膽戰,又難抑制滿腔悲憤的雙重感情,達到引人共鳴、令人同情、感人落淚的效果。許多觀眾交口稱道他:不愧是一位藝術上相當成熟,並且大有前途的“高派”繼承人。
2021年2月12日,參加的《2021春節戲曲晚會》在CCTV-11戲曲頻道播出,表演京劇《珠簾寨》。
高派名劇《孫安動本》是上世紀50年代由中國京劇院根據同名柳子戲改編的,故事講的是明朝萬曆年間,太師張從橫行朝綱,私吞賑糧。曹州知府孫安多次上本參奏,均被張從截扣。為了鉗制孫安,張從設計釜底抽薪,保舉孫安晉京任職。孫安奉旨赴任,連動三本彈劾張從,未被獲准反遭杖責,趕出朝堂。孫安不屈,再修本章,並綁妻兒抬棺死諫。定國公徐龍持先帝御賜的黑虎錘,責昏君、打張從,救下孫安,以錘相送,望其為朝廷撥亂反正。
倪茂才說:孫安是一個寧可玉碎不為瓦全的清官形象,但是放在今天來看這個人物多少顯得不太盡情理。他在研究生班學習期間,由很多老師組成了專家組對這個本子進行了重新整理。由劉東詠老師執筆,張關正、貫涌、續正泰老師參加,對這個本子進行了三次討論。應該很快就能立在舞台上了。”倪茂才計劃,借《孫安動本》角逐梅花獎。
《逍遙津》《轅門斬子》《孫安動本》《桃花宮》《除三害》《四郎探母》《碰碑》《哭秦庭》《胭粉計》《大·探·二》《朱仙鎮》以及汪派名劇《馬前潑水》等。現代戲《高高的煉塔》《紅燈記》《沙家浜》《智取威虎山》。
2019年4月,吉林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九屆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選舉倪茂才為吉林省文聯第九屆委員會副主席。
2006年1月28日,農曆乙酉年十二月廿九日:2006年春節戲曲晚會播出。
2006年2月3日,農曆丙戌年正月初六日:CCTV青年京劇演員電視大賽歷屆金獎得主專場演出第一場。
2006年2月4日,農曆丙戌年正月初七日:CCTV青年京劇演員電視大賽歷屆金獎得主專場演出第二場。
2006年10月1日,農曆丙戌年八月初十日,19時30分:長安大戲院重張十周年演出第五場。
2006年10月6日,農曆丙戌年八月十五日,13時30分:菊壇點將台——李國靜、倪茂才專場舉行。
2006年11月12日,農曆丙戌年九月廿二日:2006年“百花芬芳——京劇名家演唱周”第二場。
2007年4月2日,農曆丁亥年二月十五日,19時30分:2007年“百花芬芳——京昆系列演出季”第十五場。
2007年8月2日,農曆丁亥年六月二十日:吉林省京劇票友協會成立大會舉行。
倪茂才
2008年1月6日,農曆丁亥年十一月廿八日,15時:李靜文從藝三十五周年紀念暨研究生班畢業演出專場第七場。
2008年1月23日,農曆丁亥年十二月十六日,晚:中國京劇優秀青年演員研究生班十周年彙報落幕演出暨第四屆青研班畢業晚會舉行。
2008年,出演在中南海懷仁堂舉行的新年京劇晚會。演唱《甘露寺》。
2009年,出演在國家大劇院舉辦的新年京劇晚會,名家薈萃,異彩紛呈。演唱《孫安動本》。
2010年,出演在國家大劇院舉辦的新年京劇晚會,演唱《斬黃袍》。
2012年,在上海天蟾逸夫舞台出演高派傳統名劇《哭秦廷》。
2012年,出演在國家大劇院舉辦的新年京劇晚會,與袁慧琴合演《罷宴》。
倪茂才身上有股倔勁,平日里非常尊敬師長的倪茂才卻常常在學戲時惹得老師大怒。雖然他是學高派的,但是覺得高派的個別唱腔很愣,不像有的唱腔那麼舒緩,所以就吸收別人唱腔的優點。2000年,李和曾老師要教他《失.空.斬》,倪茂才說他不學,要學《孫安動本》。老師笑著說,還是頭一次見到跟老師提要求的學生。”在李和曾老師的家裡,因為倪茂才不願意完全按照李老師所教的高派唱腔學,好幾次氣急了的李和曾抓起東西就往地上砸,後來倪茂才每次學戲前都會小心翼翼地把周圍擺著的物品先收起來。“那時候老師已經78歲了,之前得過腦血栓,教《孫安動本》時有場殿前三跪,都是老師親自給他做示範。學完以後,倪茂才在吉林準備演出,想找我們當地的老師幫我改改劇本,那位老師一聽是當年李和曾的演出本,說什麼也不敢接,說害怕改不好。倪茂才就給李老師打電話,沒想到他卻說雖然學戲的時候讓你照搬學,但是學完以後你就可以根據你的特點來隨便改。”
倪茂才
1976年,倪茂才進入正定縣藝校,開始接受系統、嚴格的基本功訓練,特別是踢腿、撕腿、壓腿、下腰這些基本功。時間一長,他有些堅持不住了,腰和腿像針扎一般。有一次爺爺去看他,爺爺受不了了,心疼地說:“孩子,咱不幹這行了,太苦了,回家吧。”爺爺不由分說把他領回了家。幾天後,倪茂才卻後悔了,他又返回了藝校。從此,他練功更加刻苦,別人練一個小時,他要練上兩個小時,腰摔壞了,腿撕裂了,也不吭一聲。每天早晨他總是第一個起床,堅持練功、喊嗓,風雨無阻,有時走在路上或排隊打飯都情不自禁地哼著唱腔。功夫不負苦心人,後來,倪茂才終於以《祖國的好山河寸土不讓》的唱段破格考入了河北藝校。1994年,他又從河北邯鄲市京劇團調入了吉林省京劇院。
1990年,倪茂才在邯鄲拜了李和曾為師。邯鄲一帶是李和曾早期投身革命的地方,那裡的觀眾基礎厚,而山東的臨清還是李和曾與夫人李憶蘭結為伉儷的所在地。為此李和曾決定到臨清去看望一下老朋友,高興之餘,李和曾忘了帶每天必吃的心臟葯。倪茂才發現后,從邯鄲驅車前往臨清,他費盡周折找遍了臨清的大小賓館,終於見到了李老師。李和曾感動地說:“你可真是有心的孩子,太及時了。”臨清的朋友為了表達對李和曾的敬意,離別時送給李和曾一條當地的特產魚。回到邯鄲后將魚放進了賓館的冷凍櫃里,幾天後回北京時在熱烈的歡送氛圍中,李和曾忘記了那包魚。半個月後,倪茂才突然想起了凍在冰櫃里的魚,他又急忙去取了魚,坐上火車送到了北京。
國家大劇院 獲獎1次
2009中國戲劇獎·梅花表演獎 ·梅花獎 獲獎
中國京劇節 獲獎1次
2008第五屆 ·整理改編傳統戲類一等獎 獲獎
文化部優秀專家 獲獎1次
2008 ·文化部優秀專家 獲獎
四個一批人才獎 獲獎1次
2005 ·四個一批人才獎 獲獎
吉林省新編劇目 獲獎1次
2001 ·一等獎 獲獎
全國京劇青年演員電視大獎賽 獲獎1次
2001 ·表演獎 獲獎
京劇藝術節 獲獎1次
1995首屆 ·表演獎 獲獎
河南省戲劇節 獲獎1次
1991河南省第四屆戲劇節 ·一等獎 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