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劉昌漢的結果 展開

劉昌漢

中共甘肅省委書記處原書記

劉昌漢(1915年—1967年7月27日),陝西安定(今子長)人,1927年參加革命,同年成為中共黨員。曾任中共安定、曲子、環縣縣委書記,第一野戰軍師副政委。建國后,歷任中共張掖地委書記、鐵道部局長、中共中央西北局計委副主任、中共甘肅省委書記處書記、甘肅省軍區政治委員等職。“文革”期間慘遭迫害,不幸於1967年7月27日離世,逝年52歲;1979年5月5日,中共甘肅省委為其昭雪平反,經中共中央批准被追認為革命烈士。

生平履歷


劉昌漢(1915~1967)陝西安定(今子長)人。出身貧寒,八歲時一邊給富戶放牧,一邊上學。初小畢業后,被其父送往縣城一所高等小學當工友,除打鈴、掃地外,便在教室外聽老師講課,竟以優異成績取得了畢業證書。在此期間,他積極參加進步活動,於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9年轉為中共黨員。入黨后,奉黨組織指示和李赤然在縣城開了一個豆腐坊,作為謝子長游擊隊在城內的聯絡點。一天,他們得知國民黨縣長要去某鎮開會,便及時通報給中共地下組織。
中共地下組織派游擊隊在欒家坪設伏,將其擊斃。1934年春,擔任中共安定縣中區區委書記;1935年3月調任中共秀延縣四區(欒家坪區)區委書記、曲子縣縣委書記。帶領群眾打土豪、分田地,與國民黨反動勢力進行了頑強鬥爭。
抗日戰爭爆發后,劉於1937年9月調任中共定環縣委書記。同年10月,定環縣撤銷,轄區分別劃歸定邊縣環縣,劉任中共環縣縣委書記。環縣地處陝甘交界,是陝甘寧邊區西部屏障和對敵鬥爭的戰略要地。他領導軍民對國民黨頑固勢力的封鎖和摩擦,進行了有理、有利、有節的鬥爭,先後平息了三次武裝叛亂,鞏固了抗日民主政權,組織群眾發展生產,粉碎了國民黨對邊區的經濟封鎖,被評為“陝甘寧邊區對敵鬥爭的模範縣委書記”。
解放戰爭時期,歷任警備三旅七團政委、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第四軍十一師團政委、師政治部主任、師副政委等職。在敵我力量懸殊的情況下,他率全團配合兄弟部隊,英勇地抗擊了胡宗南的主力部隊七天七夜,多處負傷。1949年先後參加了著名的扶眉戰役蘭州戰役等。
甘肅全境解放后,劉任中共張掖地委書記,1950年8月調任甘肅省人民政府財經委員會副主任。
新解放區工作千頭萬緒、百廢待興。在張掖,他率地委一班人深入各縣,宣傳黨的政策,廣泛發動群眾,剿匪除霸、生產自救;到省政府後,他協助財經委主任張德生整頓金融、平抑物價、發展工農業生產,為張掖地區建立新生的人民政權和甘肅省的國民經濟恢復,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1951年12月起,任鐵道部西北幹線工程局政治部主任、局長,鐵道部工程局、設計總局、基建總局局長等職。他冒著酷暑、嚴寒,參與指揮西蘭鐵路、寶成鐵路武漢長江大橋的修建,為中國鐵路工程建設傾注了大量精力和心血。
1960年,他婉謝了黨組織要他出任鐵道部副部長職務的安排意見,回西北在中共中央西北局工作。
1964年,國務院批准修建劉家峽水電站,他被任命為工作組組長,再赴甘肅,運用他指揮建設大型鐵路工作的豐富經驗,使整個工程進展迅速,各項工作井井有條。正當發電機組安裝完畢,強大的電力即將輸往西北各省區時,“文化大革命”開始了,電站建設受到嚴重干擾。1966年11月,中共中央任命他為中共甘肅省委書記處書記。儘管時間只有兩三個月,1967年2月省委即被造反派奪權,但他還是頂住種種壓力,指揮了這個大型電站工程最後的收尾工作。這時,他橫遭林彪反革命集團的殘酷迫害,被打得昏迷不醒長達數日,送西安第四軍醫大學搶救無效,同月27日含冤辭世。1979年5月5日,中共甘肅省委為他昭雪平反。經中共中央批准,他被追認為革命烈士。

人物簡介


劉昌漢,曾任中共安定、曲子、環縣縣委書記,第一野戰軍師副政委。建國后,歷任中共張掖地委書記、鐵道部局長、中共中央西北局計委副主任、中共甘肅省委書記處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