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勒克鎮
尼勒克鎮
尼勒克鎮位於烏贊河與喀什河交匯處的沖積平原上,是尼勒克縣的政治、文化、經濟中心。東與科克浩特浩爾蒙古族鄉接壤,南與克令鄉隔河相望。西與烏贊鄉的什布其克村為鄰。北至國防公路與烏贊鄉毗連。總面積12.7萬畝。擁有漢、哈薩克、維吾爾、回、蒙古等25個民族。鎮人民政府駐縣城文化路。
尼勒克縣是祖國西北邊陲上的一顆明珠。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幾千年來,尼勒克的各族人民就在這塊美麗的土地上戰天鬥地,繁衍生息。
尼勒克縣地處中天山西段,伊犁州東北腹地,地理坐標為東徑81°58-84°58′,北緯43°25′-44°17′。西與伊寧縣接壤,西北與精河縣相連,東北與烏蘇市相接,東面與和靜縣毗連,東南與新源縣毗連,西南與鞏留縣隔河相望。縣城東距烏魯木齊600公里,西距伊寧市113公里。尼勒克縣四周高山環繞,峽谷遍布,西北面有科古爾琴山,北面有婆羅科努山,東面有依連哈比爾嘎山,南面是阿布熱勒山。縣境中部喀什河貫流全境;縣境南部鞏乃斯河流經鞏乃斯草原。全縣海拔800米到4590米之間。全縣有高、中山地和低山、湖四大地貌,有大小河流100餘條。全縣地形東高西低,海拔在800-4590米,呈柳葉狀,總面積10053萬平方米。全縣轄10鄉、1鎮、1個國營農牧場,轄區內有兵團農四師79團、72團煤礦、71團焦化廠、新疆軍區尼勒克縣軍馬場、天西林業局尼勒克林場、自治區畜牧廳鞏乃斯種羊場等單位。全縣總人口14.9萬人,由漢、哈、維、蒙、回等25個民族組成。其中主體民族哈薩克族佔44%;漢族佔29%;維吾爾族佔11%;回族佔9%;蒙古族佔5%。
豐富的光熱資源。尼勒克縣屬大陸性北溫帶氣候,夏季無酷暑,冬季無嚴寒,日照時間長,光能資源豐富,晝夜溫差較大,降水豐富,無霜期短。全年日照時數為2795小時,太陽輻射全年總量為136千卡/平方厘米,平均氣溫在5.6℃,降水量在250-475毫米之間。因此,尼勒克縣的氣候特點適宜多種農作物生長。
尼勒克鎮
全縣水源豐富。全縣東西走勢有百餘條山溝,溝溝有水,百餘條大小支流匯成三大水系。南部鞏乃斯水系、中部的喀什河水系和北部的夏勒河水系,年均流量達58.63億立方米,是典型的豐水區,而且地下水也十分豐富,含量約為81.68億立方米。全縣水能蘊藏量在200萬千瓦以上,其中貫穿全縣的喀什河幹流全長302公里,年均流量123.4萬立方米/秒,年經流量達33.37億立方米,落差1989米,水能蘊藏量達120千瓦,可開發18級梯形電站。
尼勒克縣全縣土地總面積1507.9萬畝,其中耕地可達58.7萬畝。現每年耕種面積32萬畝,占可耕地面積的54.6%。全縣土壤肥沃,土層深厚,土質主要以粟鈣土、黑鈣土、灰鈣土為主,耕作性能好,蓄水保墒性強,地下水位低,除少數沼澤地外,無大面積次生鹽漬化,適宜多種農作物和牧草生長。
尼勒克縣草場遼闊,水草豐茂,質地優良。全縣草場總面積1016.4萬畝,其中可利用草場面積986.8萬畝。夏草場436.23萬畝,春秋草場83.1萬畝,冬草場197.1萬畝;四季草場13.32萬畝。隨著牲畜品種改良,牧民定居速度的加快,草場的保護、改良和開發,畜牧業科技含量的增加以及畜牧業結構、畜群畜種的改善,畜牧業將迎來大的發展。
全縣實有林地面積89.4萬畝,活立木總蓄積量為454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為5.9%,而且還有21.3萬畝的河谷次森林,經過近幾年的封育保護,已有10萬畝得到了恢復,鬱閉成林,現已成為西北五省區保護最完整、生態效益發揮得最好的河谷次森林之一。中東部地區有開發利用的逆溫帶氣候條件,很宜發展園藝。
擁有品種繁多的動植物資源優勢。家畜品種有三大類,原始地方品種有哈薩克牛、馬、羊,伊犁雙峰駱駝、伊犁山羊等;培育改良品種有:伊犁馬、新疆細毛羊、新疆褐牛、伊犁白豬;引進品種有澳爾托夫馬、澳洲美得奴羊、西門塔爾牛等。野生動物有天山馬鹿、旱獺、雪豹、雪雞、大頭羊等。藥用植物資源有沙棘、貝母、雪蓮、黨參、柴胡等名貴中草藥100多種。雪雞、雪蓮、鹿茸和貝母被譽為尼勒克的“四大特產”。
尼勒克鎮
尼勒克縣氣候溫和,冬暖夏涼,空氣清新。東部的唐布拉大草原,風景優美,是聞名遐邇的避暑勝地;巴爾蓋提溫泉、阿爾薩依溫泉,水質優良,醫療價值高,已有百餘年的利用史;巴爾蓋提、孟克特、阿克塔斯、狗熊溝旅遊區等的軟、硬體建設不斷改善和加強,每年5-9月是最佳的旅遊季節;距縣城南3公里的次森林公園也初步開發;另外,被自治區列為重點保護文物的奴拉賽古銅礦遺址和結構獨特、花紋清晰的神奇岩畫,烏孫古墓群等歷史文物都已成為草原上的獨特景觀。
根據地理環境、資源分佈和氣候特徵,全縣可分為四個自然經濟作業區:即喀什河上游農牧林區,喀什河沿岸農牧和工礦區,喀什河西部林牧業區,南部鞏乃斯河谷平原農牧業區。
位於縣城東部和北部山區,耕地面積0.28萬公頃,佔全縣耕地總面積的9.7%。三面環山,北部為科古爾琴山、博羅科努山、依連哈比爾尕山,南面為阿布熱勒山。四山圍成一個狹長的谷地和階地,喀什河穿流其間。區內雨量充沛,水源充足,除高山、冰川之外,年均降雨量在500毫米~735毫米之間。土壤多為黑鈣土,山地草甸土和部分栗鈣土等。區內宜種春小麥、甜菜、馬鈴薯、油菜等作物,山區盛產貝母等野生藥材。氣候濕潤,土地肥沃,水草豐茂,是主要的夏秋草場之一。植被主要有雲杉、樺等天然林分佈其間,為主要水源涵養區和材林採伐區。區內是實施“旅遊名縣”戰略的重要基地,唐布拉百里風景區、喀什河漂流探險旅遊區、特色產業觀光旅遊區和主要旅遊景點皆在此區。
位於全縣中部,有耕地1.51萬公頃,佔全縣耕地總面積的57.9%。沿河兩岸東西長200餘千米,分佈著豐富的礦藏資源、水利資源和茂密的河谷次生林資源及肥沃的土地資源,是農業和工礦建設用地區,是全縣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的中心地帶。區內氣候溫和、濕潤,年均降雨量在345毫米。土壤多為栗鈣土、灰鈣土、草甸土和潮土,土壤肥力較好,土地平整、連片,水、土、光、熱等自然條件優越,農業機械化程度較高,農田基本建設較好,科學種田水平較高,是尼勒克的主要產糧、油基地,宜種小麥、油料、玉米、大麥等作物和苜蓿等優質牧草。是實施“科教興縣”“工業富縣”、“能源大縣”和“畜牧強縣”重要基地,是最具競爭力的能源經濟區、最大的電力供應輸出區、最適宜推廣新型農機、農業先進技術、高產優質新品種和特色種植、養殖區。
位於喀什河下游北岸、縣境西部丘陵地帶,有耕地0.8萬公頃,佔全縣耕地總面積的30%。多為起伏不平的丘陵,地形複雜,地塊小而分散,水土流失嚴重,旱田比重大。年均降水量在250~340毫米之間。土壤多為栗鈣土、灰鈣土,土層深厚。宜種小麥、玉米、胡麻、園藝等其他耐乾旱的經濟作物,適宜搞家庭特色種植、特色養殖和運輸服務業、勞務輸出業。南部鞏乃斯河谷農牧業區 位於縣城南部鞏乃斯河北岸,東部與新源縣交界徠,西部與伊寧縣接壤,有耕地0.14萬公頃,佔全縣耕地總面積的5.5%。區內地勢平坦,土層深厚,土質肥沃,增產潛力大。年均降水量在258毫米。土壤多為栗鈣土、灰鈣土,宜於農牧業生產。光熱條件充足,為全縣最溫暖的地區,水源條件便利,宜種植玉米、水稻、小麥、油料、蔬菜等農作物和苜蓿、大麥等優質飼草、飼料。
新的歷史時期,尼勒克縣以加快發展為主題,以結構調整為主線,大力實施“畜牧強縣
尼勒克鎮
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水平日益提高。大規模的水利設施建設,使全縣70%的農田實現了“田、林、路、渠”統一規劃和配套建設,草場改良與綜合開發建設取得重大成果,畜牧業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種植業結構調整實現新突破,逐步形成了以亞麻、脫毒馬鈴薯、甜菜、中藥材、蔬菜、山葵為主導的特色種植業生產格局。
城鎮基礎設施建設日趨完善。近年來,尼勒克縣積極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完善城市綜合服務功能,強化市容市貌管理,縣城面貌煥然一新。縣城綠化覆蓋率達30%,廣播電視入戶率達97%,電話普及率達10.89部/百人。
繼續將畜牧業做為縣域經濟的主導和支柱產業抓緊抓好,圍繞推進畜牧業產業化進程,對我縣豐富的畜牧業資源進行大力整合和深度開發,發展現代畜牧業,加快建設畜牧強縣。突出抓好四大工程建設。一是良種化工程。以科技為支撐,加快畜種改良,充分利用凍精冷配、胚胎移植等先進技術,擴大優良畜群規模。2004年引進良種奶牛1000頭,肉牛3000頭。完成冷配2.2萬頭、胚胎移植1000頭;完成細毛羊人工配種12萬隻。全縣牛的良種率達到55%以上。二是產業化工程。積極推行適度規模經營,以中興、秦富良種牛養殖基地和美利奴細毛羊養殖基地為龍頭,重點扶持一批養殖大戶、家庭牧場加快發展。通過龍頭示範、養殖大戶、家庭牧場的培育發展,帶動千家萬戶擴大養殖規模,加快形成一批養殖小區、養殖專業村和專業鄉鎮,使養殖業逐步向專業化、規模化、集約化經營轉變,構建大企業帶動大產業,大產業帶動千家萬戶良性互動的養殖業發展格局。全縣新增50頭以上良種牛養殖戶50戶,家庭牧場60戶。三是基地建設工程。以優質奶牛、肉牛、細毛羊三大基地建設為骨架,發展特色養殖業。2004年在繼續完善巴爾蓋提千頭優質奶牛繁育基地和種蜂場千頭肉牛繁育基地建設的基礎上,在尼勒克鎮、烏贊鄉新建2個500頭優質奶牛養殖小區,在烏拉斯台鄉、木斯鄉、喀拉托別鄉、胡吉爾台鄉、阿克塔斯牧場新建5個500頭肉牛養殖基地。細毛羊基地鄉場,大鄉要組建細毛羊核心群30群,小鄉組建細毛羊核心群20群;各鄉場要加快組建肉用羊核心群,大鄉30群,小鄉20群,提純扶壯,提高產肉量,創出尼勒克品牌。四是草業建設工程。發展畜牧業,草業要先行。堅持立草為業,積極推進草業產業化。充分利用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的有利時機,積極爭取項目投入,加快實施退耕還草工程,結合種植業結構調整,迅速擴大高蛋白優質飼料種植,走規模化集約化的路子。要切實保護和改善天然草場,加大牧區退化草場的治理。
繼續認真抓好退耕還林還草“富民工程”建設,搞好“四荒”造林工程、“綠色通道”工程以及河谷次生林封育工程建設。2004年要繼續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促進縣域經濟發展和農牧民增收為出發點,加快發展用材林,繼續建設防護林,做大做強經濟林,切實保護天然林。年內完成造林25000畝,其中:退耕還林5000畝,“四荒”造林20000畝,河谷次生林封育面積2萬畝。要加快林業開發工作的社會化程度,積極推進造林投資主體多元化。堅持“因地制宜,適地適樹”的原則,加大“四荒”造林力度,改變以往單一的造林模式,採取直播方式,以“西三鄉”為重點,推廣低成本擴張造林。
尼勒克鎮
尼勒克縣具有得天獨厚的水、電、礦藏等資源,特別是自治區重點工程吉林台一級水電站順利開工建設,已累計完成投資10.7億元,2004年水庫大壩將封頂,2005年正式併網發電,使我縣水利資源儲備、開發和利用取得重大突破,必將對縣內相關產業的迅速發展產生巨大的帶動作用。同時我縣還擁有極為豐富的煤炭、鉛鋅、銅、石膏等多種礦藏,特別是煤的儲量居全州各縣市前列。這為進行大規模能源開發創造了有利的條件。重點抓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一是抓住吉電建設機遇,加快高能消耗項目的引進,為縣域工業經濟注入新的活力。要及早籌劃,加快啟動吉林台二級電站梯級開發,提高裝機容量,將我縣建成全州最大的電力供應輸出區。二是以伊犁神達公司為龍頭,做大做強礦業開發。堅持以政府為主導,做好礦產資源的開發規劃,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有計劃、有步驟、有秩序地對礦產資源進行深度開發。今年要重點抓好科爾克煤礦年產30萬噸煤和20萬噸煉焦能源基地建設工作,力爭年內開工投產。三是加強礦產資源勘探工作。按照保護與合理開發利用的原則,大力支持礦山企業的發展,加大對基礎性、公益性、戰略性礦產資源的地質勘察工作,積極引進地勘隊伍,進一步加強縣阿吾拉勒山一帶礦區的勘探工作,做好基礎技術數據資料的收集整理和項目策劃儲備,為我縣大規模的礦業開發奠定基礎。力爭年內引進外資新上2個大礦。
尼勒克縣有發展經濟,拓展對外經濟技術合作的許多有利條件和優惠政策。
(一)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特別是吉林台電站項目的上馬,為尼勒克縣經濟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也為對外經濟技術合作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二)擁有貧困地區經濟發展的政策優勢。1986年,尼勒克縣被列為全國貧困縣,1988年又被列為國家重點扶持的牧業貧困縣。為扶持貧困地區經濟發展,國家給予了許多優惠政策,從資金到物質供應上都實行傾斜,通過以工代賑、對口扶貧支援等多種形式給尼勒克縣經濟發展以很大幫助;十五大后,國家進一步加大扶貧工作力度,更加重視幫助貧困地區經濟發展。
(三)為進一步橫向經濟聯合的縱深發展,廣泛引進區內外的資金、技術、項目、人才,根據國家、自治區、自治州有關政策規定,相繼出台了《尼勒克縣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尼勒克縣關於改善投資軟環境的意見》《尼勒克縣招商引資獎勵辦法》等優惠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