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尹師魯墓誌

論尹師魯墓誌

《論尹師魯墓誌》是宋代文學家歐陽修創作的一篇文章。

作品原文


志言天下之人識與不識,皆知師魯文學、議論、材能。則文學之長,議論之高,材能之美,不言可知。又恐太略,故條析其事,再述於後。
述其文,則日簡而有法。此一句,在孔子六經惟《春秋》可當之,其他經非孔子白作文章,故雖有法而不簡也。修於師魯之文不薄矣,而世之無識者,不考文之輕重,但責言之多少,雲師魯文章不合只著一句道了。既述其文,則又述其學日通知古今。此語若必求其可當者,惟孑L、孟也。既述其學,則又述其淪議,雲是是非非,務盡其道理,不苟止而妄隨。亦非孟子不可當此語。既述其論議,則又述其材能,備言師魯歷貶,自兵興便在陝西,尤深知西事,未及施為而元吳臣,師魯得罪。使天下之人盡知師魯材能。此三者,皆君子之極美,然在師魯猶為末事。其大節乃篤於仁義,窮達禍福,不愧古人。其事不可遍舉,故舉其要者一兩事以取信。,如上書論范公而自請同貶,臨死而語不及私,則平生忠義可知也,其臨窮達禍福不愧古人又可知也。
既已具言其文、其學、其論議、其材能、其忠義,遂又言其為仇人挾情論告以貶死,又言其死後妻子困窮之狀,欲使後世知有如此人,以如此事廢死。至於妻子如此困窮,所以深痛死者,而切責當世君子致斯人之及此也。
《春秋》之義,痛之益至則其辭益深,“子般卒”是也。詩人之意,責之愈切則其言愈緩,“君子偕老”是也。不必號天叫屈,然後為師魯稱冤也。故於其銘文,但云“藏之深,固之密,石可朽,銘不滅”,意謂舉世無可告語,但深藏牢埋此銘,使其不朽,則後世必有知師魯者。其語愈緩,其意愈切,詩人之義也。
而世之無識者,乃雲銘文不合不講德,不辯師魯以非罪蓋為前言其窮達禍福無愧古人,則必不犯法,況是仇人所告,故不必區區曲辯也。今止直言所坐,自然知非罪矣,添之無害,故勉徇議者添之。
若作古文自師魯始,則前有穆修、鄭條輩,及有大宋先達甚多,不敢斷自師魯始也。偶儷之文苟合於理,未必為非,故不是此而非彼也。若謂近年古文自師魯始,則范公祭文已言之矣,町以互見,不必重出也。皇甫浞《韓文公墓誌》、李翱行狀》不必同,亦互見之也。
志雲師魯喜論兵。論兵儒者末事,言喜無害二喜非嬉戲之戲,喜者,好也,君子固有所好矣。孔子言回也好學,豈是薄顏回乎?後生小子,未經師友,苟恣所見,豈足聽哉!
修見韓退之與盂郊聯句,便似孟郊詩;與樊宗師作志,便以樊文。慕其如此,故師魯之志用意特深而語簡,蓋為師魯文簡而意深。又思平生作文,惟師魯一見,展卷疾讀,五行俱下,便曉人深處。因謂死者有知,必受此文,所以慰吾亡友爾,豈恤小子輩哉!

作者簡介


歐陽修(1007-1072),北宋文學家、史學家。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天聖八年(1030年)進士。累擢知制誥、翰林學士,歷樞密副使、參知政事。宋神宗朝,遷兵部尚書,以太子少師致仕。卒謚文忠。政治上曾支持過范仲淹等的革新主張,文學上主張明道、致用,對宋初以來靡麗、險怪的文風表示不滿,並積極培養後進,是北宋古文運動的領袖。散文說理暢達,抒情委婉,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風與其散文近似,語言流暢自然。其詞婉麗,承襲南唐餘風。曾與宋祁合修《新唐書》,並獨撰《新五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編為《集古錄》,對宋代金石學頗有影響。有《歐陽文忠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