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港

位於中國江蘇省蘇州市,地處長江入海口的咽喉地帶

蘇州組合港位於中國江蘇省蘇州市,地處長江入海口的咽喉地帶,背靠經濟發達的蘇、錫、常地區,東南緊鄰上海,由原國家一類開放口岸張家港港、常熟港和太倉港三港合一組建成的新興港口,原三個港口相應成為蘇州港張家港港區、常熟港區和太倉港區。江蘇省最重要的集裝箱幹線港之一,是長江三角洲對外開放的重要依託,是長江中上游地區和西部大開發的重要平台,是江海河聯運,內外貿貨物運輸、裝卸與倉儲、多功能綜合性港口。

2017年,蘇州港完成貨物吞吐量6.05億噸,港口吞吐量突破六億噸大關,同比增長4.35%。2018年,蘇州港港口貨物吞吐量世界排名第七。

2019年1至8月完成貨物吞吐量3.5億噸,完成集裝箱吞吐量417萬標箱,其中外貿吞吐量完成9885.85萬噸,同比增長7.25%

歷史沿革


1968年,張家港港區建港。常熟港區
1982年,張家港港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為對外籍船舶開放一類口岸。
1992年,太倉港區開發建設;同年8月,常熟港區動工興建。
1993年11月,江蘇省人民政府批准太倉港港口開發區為省級港口開發區。
199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常熟港區對外籍船舶開放。
2002年,蘇州市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部“一城一港一政”的港口體制改革原則,將原張家港港、常熟港和太倉港三港合一組建為蘇州港。

區位環境


蘇州港位於長江下游的張家港港區南岸河段,西起長山(張家港與江陰交界處),東至瀏河口南(太倉與上海交界處),港口岸線順直、河床穩定、水域開闊、水深流急、不淤不凍。其東南緊鄰上海,西南為經濟發達的蘇、錫、常地區,地處長江入海口的咽喉,靠近國際航線,是長江出海口的天然良港,具有明顯的區位優勢和發展海運的優良環境。
蘇州港地處中國南北海運大通道和長江黃金水道的交匯處,對外交通十分便捷。張家港、常熟和太倉三個港區陸路距上海市區分別為169千米、80千米和50千米;距蘇州市區分別為106千米、60千米和75千米。
蘇州港常熟港區位於江蘇沿江工業帶和沿海開放帶的兩條主軸線“T”字結構的交匯處,距上海港僅80千米,是上海航運中心的組合港。
蘇州港張家港港區位於江蘇長江下游黃金水道之南岸,距上海150千米,蘇州80千米,無錫60千米,常州60公里,距錫澄高速10千米。
蘇州港太倉港區地處長江和沿海開放交匯處,擁有38.8千米長江岸線,以及-12.5米深水航道。

硬體設施

● 裝卸
截至2014年,蘇州港張家港港區有起重、輸送、搬運和專用裝卸設備430餘台,最大起重能力50噸,庫場面積70萬平方米。
截至2018年,蘇州港太倉港區配備長江口岸最大的岸邊起重設備800噸桅杆吊;配置集卡車輛近百輛,2600至5000馬力拖輪7艘。
● 泊位
截至2011年,蘇州港已開發利用長江上的港口岸線約60千米,建成各類生產性碼頭泊位224個,其中萬噸級以上泊位106個,形成2.1億噸的碼頭年設計吞吐能力。
截至2014年,蘇州港太倉港區建成碼頭泊位72個,其中萬噸級以上泊位34個,集裝箱泊位10個、件雜貨泊位16個、液體化工泊位17個、干散貨泊位23個、其他泊位6個,設計吞吐能力1.25億噸、435萬標箱。
截至2015年,蘇州港張家港港區有萬噸級泊位16個,江心浮筒12個,各類大型裝卸設備300餘台,可停靠10萬噸級船舶,並可同時停靠萬噸級船舶26艘。
● 航道
截至2015年,蘇州港常熟港區水深12.5米長江主航道延伸至常熟港;常熟港進港航道(長16.5千米,深8米,寬度約250米)建設工程基本完成。
● 岸線
蘇州市擁有長江岸線139.9千米,其中太倉港區38.8千米、常熟港區37.5千米、張家港港區63.6千米;在所有長江岸線中,可用於港口開發的岸線61.7千米,其中太倉港區20.2千米、常熟港區8.5千米、張家港港區33千米。

經營範圍


主營業務
截至2015年,蘇州港張家港港區擁有集裝箱、件雜貨、散貨專業化的碼頭,與世界上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40多個港口有貨運往來,可承接進出口貨物的裝卸、倉儲、中轉、運輸、理貨、代理、貿易、船舶拖帶、代理、供應、集團工程建設監理、機械設備修造安裝、集團服務、信息、租賃等業務。
航班航線
截至2018年,蘇州港太倉港區已開通集裝箱航線200條(班),其中外貿直達航線25條(班),直達日本、韓國、越南、泰國和中國台灣以及香港23個主要港口;外貿內支線40條(班),通過上海和寧波舟山港轉達世界各地,馬士基航運、地中海航運、中遠海運達飛輪船等世界排名前20位的大型班輪公司均已在太倉港開展業務,另外太倉港提供了每8小時1班至上海洋山港的快航服務,為長江流域內支線接駁上海洋山港提供快速轉運服務;沿海內貿航線52條(班),覆蓋沿海營口、錦州、盤錦、福州、泉州、廈門、揭陽、汕頭、深圳、虎門、廣州、珠海、海口等主要港口;長江(內河)支線83條(班),連通長江流域7個省份、50個港口。
客貨運量
2005年,蘇州港貨蘇州港裝卸物吞吐量達到了1.19億噸,首次躋身中國億噸大港行列。
2011年,蘇州港完成貨物吞吐量3.8億噸,同比增長5.5%;其中完成外貿貨物吞吐量9797.16萬噸,同比增長20.7%;完成集裝箱吞吐量468.53萬TEU,同比增長28.57%。
2016年,蘇州港常熟港區完成港口貨物吞吐量8664.7萬噸。
2017年,蘇州港完成貨物吞吐量6.05億噸,港口吞吐量突破六億噸大關,同比增長4.35%;外貿貨物吞吐量1.54億噸,同比增長1.93%;集裝箱貨物吞吐量588萬標箱,同比增長7.23%。
201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運輸部公布2017年規模以上港口貨物吞吐量快報數據顯示,蘇州港以5.74億噸的吞吐量高居第三位。
2019年9月24日,交通運輸部部長李小鵬在國新辦發布會說,2018年全國港口貨物吞吐量完成143.51億噸,居世界第一;蘇州港在港口貨物吞吐量世界排名前十的港口中居第七。

交通配套


● 鐵路
滬寧鐵路(包括規劃中的滬寧調整鐵路)、和規劃中鎮(江)南(翔)鐵路、滬通鐵路構成了蘇州港快捷通暢的鐵路疏運通道。
太倉港疏港鐵路自滬通鐵路一期太倉港站上海端引出東行,在浪港南側設港前浮橋站,鐵路向北經滬通鐵路一期、寧啟線、新長線溝通隴海鐵路,向南經滬通鐵路一期連接上海鐵路樞紐聯絡京滬線、滬杭線
● 公路
滬寧高速公路、沿江高速公路、蘇嘉杭高速公路、沿江高等級公路、312國道、204國道構成蘇州港快捷通暢的公路疏運通道。
常熟港區蘇嘉杭高速、沿江高速、204國道等公路幹線縱橫其間,加上發達的內河水道,集疏運條件優良。
太倉港疏港高速公路起自沿江高速公路,向東北經歸庄、金浪、港城開發區,止於太倉港區內港外大道,道路全長15.41千米。

建設規劃


2013太倉港口年11月,《蘇州港總體規劃》(2013-2030年)獲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運輸部、江蘇省人民政府聯合批複,規劃中將蘇州港劃分為“一港三區、十四個作業區”。
根據2013年10月交通運輸部、江蘇省人民政府聯合批複的《蘇州港總體規劃(2013-2030年)》,太倉港區共規劃港口岸線28.2千米,分鹿河、新涇、盪茜、浮橋、茜涇等五個作業區,未來太倉港可建設生產性泊位163個,其中萬噸級以上泊位76個,貨物設計吞吐能力3.26億噸,其中集裝箱設計吞吐能力2147萬標箱。

價值意義


三港合一后的蘇州港前太倉港區景喜人,將成為沿江經濟綜合開發的強有力支柱,從而實現蘇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力爭五年時間、蘇州沿江地區依託沿江港口,建成以特色產業園區為載體,以基礎產業為主體的附加值高、競爭力強的臨江國際先進位造業集聚帶;以港興城,實行港城聯動,建設繁榮發達、特色鮮明的現代化、國際化濱江城鎮帶;環境保護,促進可持續發展,建成生態良好、風景優美的沿江風光帶,再造一個新蘇州,八年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奮鬥目標。 (《.中國水運》 評)

詳細信息


蘇州港位於長江下游的南岸河段,西起長山(張家港與江陰交界處),東至瀏河口南(太倉與上海交界處),港口岸線順直、河床穩定、水域開闊、水深流急、不淤不凍。其東南緊鄰上海,西南為經濟發達的蘇、錫、常地區,地處長江入海口的咽喉,靠近國際航線,是長江出海口的天然良港,具有明顯的區位優勢和發展海運的優良環境。
蘇州港地處我國南北海運大通道和長江黃金水道的交匯處,對外交通十分便捷。張家港、常熟和太倉三個港區陸路距上海市區分別為169km、80km和50km;距蘇州市區分別為106km、60km和75km,地理位置非常優越。綜合交通系統發達,境內有滬寧鐵路、滬寧高速、沿江高速和蘇崑太高速公路貫穿東西,312國道、204國道和318國道和錫太一級公路在此交匯;京杭大運河、蘇嘉杭高速公路和蘇通長江大橋連接南北,水陸交通四通八達,橫卧北側的長江更是通江達海的重要水運幹道。
蘇州港有三個港區:張家港港區、常熟港區和太倉港區。
張家港港區建港起步於1968年,1982年批准為對外籍船舶開放一類口岸。港區開設有多條國際集裝箱航線,經上海或香港中轉,同世界上一百多個港口有貨運業務往來。
常熟港區始建於1992年8月,1996年,經國務院批准正式對外籍船舶開放,屬國家一類開放口岸。現已開通的內外貿航線,與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港口實現通商通航。
太倉港區開發建設起步於1992年。1993年11月省政府批准太倉港港口開發區為省級港口開發區。1996年國家批准為一類口岸,對外國籍船舶開放。1997年10月國務院特區辦把太倉港區列為重點聯繫的省級開發區。1999年9月國家海關總署批准原太倉港為集裝箱中轉港。現已開通的內外貿航線,可以通往世界各地及國內的沿海、長江沿線、京杭運河等港口。

特點

蘇州港是國家沿海主要港口、國家對外開放一類口岸。蘇州港地理位置優越,2002年,港口整合后,加快了發展步伐,改變原先三港各自獨立發展的狀況,以“蘇州港”統一對外,大力推介,打造品牌,擴大影響力和吸引力。各港區發揮各自優勢,錯位發展,取得了明顯的集聚效應。
蘇州港是上海國際航運中心集裝箱樞紐港重要組成部分,是江蘇省最重要的集裝箱幹線港之一,是長江三角洲對外開放的重要依託,是長江中上游地區和西部大開發的重要平台,是江海河聯運,內外貿貨物運輸、裝卸與倉儲、多功能綜合性港口。
蘇州港位於長江下游的南岸河段,西起長山(張家港與江陰交界處),東至瀏河口南(太倉與上海交界處),港口岸線順直、河床穩定、水域開闊、水深流急、不淤不凍。其東南緊鄰上海,西南為經濟發達的蘇、錫、常地區,地處長江入海口的咽喉,靠近國際航線,是長江出海口的天然良港,具有明顯的區位優勢和發展海運的優良環境。
蘇州港地處我國南北海運大通道和長江黃金水道的交匯處,對外交通十分便捷。張家港、常熟和太倉三個港區陸路距上海市區分別為169km、80km和50km;距蘇州市區分別為106km、60km和75km,地理位置非常優越。綜合交通系統發達,境內有滬寧鐵路、滬寧高速、沿江高速和蘇崑太高速公路貫穿東西,312國道、204國道和318國道和錫太一級公路在此交匯;京杭大運河、蘇嘉杭高速公路和蘇通長江大橋連接南北,水陸交通四通八達,橫卧北側的長江更是通江達海的重要水運幹道。
蘇州港有三個港區:張家港港區、常熟港區和太倉港區。
張家港港區建港起步於1968年,1982年批准為對外籍船舶開放一類口岸。港區開設有多條國際集裝箱航線,經上海或香港中轉,同世界上一百多個港口有貨運業務往來。
常熟港區始建於1992年8月,1996年,經國務院批准正式對外籍船舶開放,屬國家一類開放口岸。現已開通的內外貿航線,與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港口實現通商通航。
太倉港區開發建設起步於1992年。1993年11月省政府批准太倉港港口開發區為省級港口開發區。1996年國家批准為一類口岸,對外國籍船舶開放。1997年10月國務院特區辦把太倉港區列為重點聯繫的省級開發區。1999年9月國家海關總署批准原太倉港為集裝箱中轉港。現已開通的內外貿航線,可以通往世界各地及國內的沿海、長江沿線、京杭運河等港口。
太倉港區古稱劉家港,早在宋元時期,就是江浙一帶的漕糧樞紐和海運中轉基地。元明時便是號稱“天下第一碼頭”、“六國碼頭”的重要海港。明永樂三年至宣德八年(1405~1433),著名航海家鄭和先後七次率部二萬七千有餘,駕舟二百餘艘,由太倉劉家港起錨,揚帆西洋,涉東南亞、中亞、東非三十餘國家與地區,為中國古代對外貿易和世界航海史上寫下了輝煌的一頁。

資源

在蘇州港中,太倉港區緊鄰上海,擁有可供成片開發的優良深水岸線資源,符合集裝箱樞紐港成規模、大型化的特性;緊靠集裝箱生成地,箱源充足,形成集裝箱樞紐的需求迫切;是長江口航道整治后可以滿足集裝箱運輸船型大型化、全天候作業要求的港口。根據國務院和交通部關於長江三角洲地區港口布局規劃,太倉港區是上海國際航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心兩翼”型組合港江蘇翼的集裝箱幹線港。到目前為止,太倉港使用長江岸線8466米,占規劃岸線的35.7%,佔全市岸線的21.8%。相繼建成生產性泊位18個,其中萬噸級以上泊位7個。還建成集裝箱、件雜貨堆場20萬平方米,拆裝箱庫面積2700平方米,倉儲面積2萬平方米,迄今為止開通國際國內航線16條。

保稅區

張家港和上海的外高橋都是較早獲批“區港聯動”試點的保稅區,在蘇州港的規劃中,它被定義為綜合性地區重要港區,為腹地內的外貿運輸服務及長江中上游部分物資中轉服務。張家港保稅區和蘇州工業園區保稅物流中心(B型)的強大功能,輔以蘇州港集箱貨源充足的優勢。

泊位數吞吐量

2011年蘇州港完成貨物吞吐量達3.8億噸,比上年增長15.6%。這一成績超越了青島港(3.7億噸),在全國各大港口中僅次於寧波—舟山港、上海港、天津港、廣州港,躋身前5位,同時躍升為全球十大港口第七名。2011年張家港港吞吐量達到2.21億噸,常熟港達到5701萬噸,太倉港吞吐量達到1.03億噸。蘇州港2011年集裝箱吞吐量近470萬TEU。蘇州港成為上海國際航運中心集裝箱樞紐港的重要組成部分、江蘇第一大外貿港,為長江沿線外向型經濟發展和以集裝箱為主的外貿物資運輸服務;為蘇、錫、常地區臨江工業的開發和發展外向型經濟服務;是以國際集裝箱、鐵礦石運輸為主,相應開展石油化工品及臨港工業的原材料和產成品運輸的多功能、綜合性港口。
項 目合 計
常熟港區張家港港區太倉港區
碼頭泊位個數 (個)2232714650
# 萬噸級以上107156329
# 公用碼頭10295340
# 集裝箱碼頭193412
貨物吞吐量 (萬噸)38 0065 70222 05110 254
# 外 貿9 8461 0365 2373 573
集裝箱吞吐量(萬標箱)468.5332.01130.73305.79
重 量 (萬噸)5 786.80365.541 400.884 020.38
# 貨 物4 840.06301.511 135.623 402.93

全國港口排行

國家交通部網站最新發布的“2013年7月規模以上港口貨物、旅客吞吐量”統計公報顯示,2013年1-7月,蘇州港貨物吞吐量完成26878萬噸,首次躍居全國各大港口第四位,蘇州港的增長率達11.6%,居各大港口之首。

發展有利因素

蘇州港擁有優良的長江港口岸線資源。全市擁有長江岸線 139.9 公里,其中太倉港區 38.8 公里、常熟港區 37.5 公里、張家港港區 63.6 公里;在所有長江岸線中,可用於港口開發的岸線 61.7 公里,其中太倉港區 20.2 公里、常熟港區 8.5 公里、張家港港區 33公里。在三個港區中,又以太倉港區的深水岸線資源最為優良,其楊林口至浪港口 9700 米 岸線,為以集裝箱碼頭為主的港口岸線和水運工業岸線,該河段深弘貼岸、岸線順直、不凍不淤,碼頭前沿水深 12.5 米,主航道水深 30~ 40 米,寬度 1500~ 2000 米, 5 萬噸級船舶可原地調頭,是國內絕無僅有的黃金岸線。
蘇州港有通暢快捷的水陸集疏運通道。滬寧鐵路 ( 包括規劃中的滬寧調整鐵路 ) 、滬寧高速公路、沿江高速公路、蘇嘉杭高速公路、沿江高等級公路、 312 國道、 204 國道、蘇南五級航道網和規劃中鎮 ( 江 ) 南(翔 ) 鐵路構成了蘇州港快捷通暢的水陸集疏運通道。
蘇州港有獨特的區位優勢和較高的港口功能定位。蘇州港地處長江入海口的江海交匯之處,具有江海聯運的港口地理優勢;蘇州港是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體兩翼”型組合港的北翼集裝箱幹線港;蘇州港也是全國沿海港口和江蘇省港口發展的重點。
蘇州港,組成部分之 ,太倉港
蘇州港,組成部分之 ,太倉港
蘇州港 組成 部分之,張家港
蘇州港 組成 部分之,張家港
蘇州港有經濟發達的港口腹地。長江三角洲經濟最發達的蘇錫常地區是蘇州港的直接港口腹地,特別是蘇州市的經濟發展非常迅猛,外向型經濟更是佔了全省的半壁江山,為港口發展提供了有力的貨源支撐。

改革情況


2002 年6 月,蘇州市委、市政府結合國家港口體制改革,為充分利用蘇州市長江港口岸線資源,發揮港口對國民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做大做強蘇州港口經濟,按照“一城一港一政”的原則,作出了“將原太倉港、常熟港、張家港港三港一一建立蘇州港”的決策,對外推出蘇州港品牌,原三個港口分別更名為蘇州港太倉港區、蘇州港常熟港區和蘇州港張家港港區。
建立蘇州港后,全市港口行政管理實行“四個統一:統一領導、統一規劃、統一管理、統一政策。通過“四個統一”,使三個港區做到有序競爭、優勢互補、錯位發展,促進蘇州港口做大做強和健康持續地發展。
建立蘇州港后,原政企合一的張家港港務局,把行政管理職能移交給蘇州市港口管理部門,並按照現代企業制度要求,進行改制,成為獨立運行的市場主體。 2004 年 7 月底,原張家港港務局已改製為張家港港務集團有限公司,並掛牌運作。
為確保實現“四個統一”,優化整合全市長江岸線資源,強化對全市港口統一的行政和行業管理,市政府於 2002 年 5 月專門成立了蘇州港口管理委員會,由市計委、財政、交通 ( 港務 ) 、國土、水利、海關、出入境檢驗檢疫、工商等部門和沿江太倉、常熟、張家港市及原張家港港務局組成,市政府主要領導任港口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會的主要職責是進行工作指導、高層決策和協調解決涉及港口發展的重大問題。
與此同時,實行統分結合的港口行政管理體系。蘇州市交通局增掛蘇州港務管理局牌子,對全市港口實施統一的行政和行業管理。在沿江三市設立三個港口管理分支機構:太倉市港務局與太倉市口岸委員會合署辦公,為政企分開的政府部門;常熟市港務局進政府序列,為政企分開的管理機構;張家港市港務管理局掛在張家港市交通局,實行兩塊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模式。

太倉港區

整個港區岸線總長為 38.8 公里,可形成生產性碼頭岸線 20.2公里,可建生產性泊位 114 個,其中萬噸級泊位 61 個,全年港口吞吐能力達 1 億噸。
2013年,已建成碼頭泊位 21 個,其中萬噸級以上 9 個,千噸級泊位 6 個;辟有韓國、日本近洋支線 2 條,集裝箱內貿線 4 條及長江內支線 9 條; 2003 年完成貨物吞吐量 808.61 萬噸、集裝箱量 5 萬 TEU 。 2004 年完成貨物吞吐量 1039.88 萬噸、集裝箱 92186TEU 。
港口腹地範圍以及主要貨種的流量流向情況
太倉港主要經濟腹地為蘇州地區,也可輻射到無錫、常州及長江中上游地區。
太倉港在2013年主要貨種流量:鋼材,全年 30 萬噸,主要流向上海、蘇州地區,預計將來可達到 1000 萬噸;木材全年為 60 萬立方米,主要流向為蘇州、上海地區,預計將來可達 200 萬立方米;煤炭主要流向為本港區發電廠,全年可達 300 萬噸,預計將來可達 2500 萬噸 ( 其中有一部分分流到長江中上游地區 ) ;集裝箱全年流量為 5 萬 TEU ,主要流向為上海、蘇州、長江中上游地區,預計將來可達 500 萬 TEU ;石化流量為 250 萬噸,主要流向為蘇州、上海地區以及長江中上游地區,預計將來可達 1000 萬噸。

常熟港區

常熟港為長江下游的一個新興港口。
常熟港屬地方投資和多元投資的港口,按照“政企分開”模式建設,港務局是市政府港口主管機關。 2001 年,市港務管理局成為市政府組成部分,更名為常熟市港務局。
2011 年常熟港貨物吞吐量為5701萬噸。

張家港港區

張家港港是長江三角洲的一個新興港口。
張家港港區位於長江下游水運口岸,東鄰上海 150 公里,西距南京 230 公里,北與南通隔江相望,南離蘇州 113 公里、距無錫、常州均為 57 公里。腹地富庶,交通暢達。口岸岸線全長 63.57 公里 ( 不合雙山島岸線 ) ,其中深水岸線 33.7 公里。口岸有對外開放泊位 33 個,江心浮筒 15 個,年吞吐能力超過2億噸,可承接鋼材、木材、糧食、化工、煤炭、集裝箱、件雜貨等不同貨種的裝卸、儲運、中轉業務。口岸有航線直達韓國、日本、香港等地,經上海、香港中轉可與世界各地保持貨運往來。口岸機構健全,有張家港港務集團及沿江眾多貨主碼頭等裝卸單位、有海關、檢驗檢疫局、海事局、邊檢站等檢查檢驗單位,有外運、外代、遠洋、海運等代理單位,有省航、市貨管處等運輸單位及外供、海員俱樂部等服務部門。
2011 年完成貨物吞吐量 2.21億噸,成為長江流域重要的外貿大港之一。

媒體報道

風帆起長江—三港合一后的“蘇州港”全線巡禮
中新社江蘇新聞網南京2003年10月25日電:
2002年6月,蘇州港橫空出世!
蘇州市委、市政府從沿江地區綜合開發以及對外發展的需要出發,審時度勢地把張家港港、常熟港和太倉港“三港合一”組建成最新型的港口――蘇州港。一年多來,年輕的蘇州港規模越做越大,品牌越來越響。日前在蘇州港太倉港區一期竣工、二期開工之際,記者沿著蘇州港美麗的黃金岸線採訪,一睹蘇州港的全新風姿。
100個萬噸級以上泊位
蘇州的長江岸線留下了總長近140公里的岸線,其中可建港岸線達到70公里。這段得天獨厚如黃金般的岸線,註定了蘇州港的發展和蘇州港的未來將與世界大港相媲美。
在常熟港區近兩公里長的碼頭上,四艘外輪正在秋日的陽光下同時卸貨,高達45米的大橋吊只輕輕一鉤,就把重達35噸的集裝箱從船艙內吊了出來放在運輸的卡車上。常熟港務局局長夏建國告訴記者,2013年1至8月,常熟港區的貨物吞吐量已經提前四個月突破了1000萬噸,外貿貨物吞吐量則超過了去年全年的水平,集裝箱的吞吐量也以兩位數的速度迅猛增長。
2013年,常熟港區已與46個國家和地區的203個國際港口實現通航通商,月到港的集裝箱船舶達到170多艘次;張家港港區同世界上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40多個港口有貨運往來;而太倉港區開通的國內國際航線達到了16條。太倉港區兩個3萬噸級和1個2.5萬噸級的泊位還沒有正式竣工,四個更大規模的泊位建設已經拉開了帷幕。
據介紹,蘇州港已經建成的萬噸級以上泊位42個。其中太倉港區9個;常熟港區6個;張家港港區27個。2013年1至9月,蘇州港的貨物吞吐量達到了4631萬噸,同比增長28.39%,集裝箱24萬標箱,同比增長10.77%以上。預計今年全年蘇州港的貨物吞吐量將超過6000萬噸,比2002年增長30%左右,集裝箱將達到35萬標箱,比2002年增長20%。
而到2010年時,蘇州港將建成100個萬噸級以上的泊位,年貨物吞吐量將達到2億噸,集裝箱吞吐能力達到500萬標箱。到時,蘇州港不但是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重要組合港、長江三角洲地區的集裝箱幹線港、江蘇省的第一大外貿港,而且可與荷蘭的鹿特丹、英國的倫敦等世界級大港相媲美。裝卸設施跨越幾個時代
20世紀60年代,有一出描寫碼頭工人的樣板戲叫《海港》,其中有一句耳熟能詳的唱詞:大吊車真厲害,成噸的鋼鐵輕輕一抓就起來。就是這麼一句唱詞,曾經讓中國的碼頭工人揚眉吐氣了好幾十年。
然而,當我們來到蘇州港的太倉港區、常熟港區和張家港港區採訪時,在寬闊平坦的碼頭上竟看不到奔跑作業的碼頭工人,映入我們眼帘的全是一抓能抓幾十噸的大橋吊(也叫裝卸橋,外觀與橋相似)和大門機。據張家港港務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吳雲峰告訴記者,整個張家港港區有集裝箱大橋吊3台,每台價格高達500多萬美元;輪胎式龍門吊5台;堆高機、拖車、拖架等70多台。設施先進,效率也非同一般。如過去使用的門吊,每小時只能吊10多個集裝箱,而在2013年的大橋吊一小時能吊40至50個集裝箱。一條裝載400個標箱的集裝箱貨輪,不到10個小時就能裝卸完畢。而如果是礦石、鋼材等件雜貨,那頭50多米高的門座式大門機8個小時能裝卸18000噸,一艘3萬噸的散裝貨輪,13個小時基本就能裝卸結束。除了大橋吊和大門機這些大個子外,港區還有場地輪胎吊、正面吊、側面吊、空箱吊和叉車等一系列的專用裝卸設備。整個蘇州港的作業,已經全部實現了機械化。
當我們來到太倉港區一期工程長達1公里的碼頭時,雖然當時還沒有正式竣工,但一台大橋吊和一台大門機已經在碼頭上各就各位、整裝待發了。據錢志強局長介紹,這兩台“大傢伙”都是從國外進口的,每台摺合人民幣近5000萬元。蘇州港雖然起步晚了些,但起點很高,所有的裝卸設施基本上都與歐美髮達國家處在同一個水平上。
從小門吊只能抓一噸,到大橋吊能抓幾十噸,這不但是數量的增長,更是顯示著港口的裝卸設施已經跨越了幾個時代。
精心打造一流信息港
在太倉、常熟和張家港三個港區的碼頭採訪時,常常看到這樣一個情景,就是港口管理人員跟交通警察一樣,手拿著對講機在碼頭上進行指揮。過去那種用吹哨子、打手勢指揮作業的場面已經蕩然無存了。據介紹,用對講機聯繫、指揮僅是各港區信息化建設的一個很小的方面。2013年,三個港區都在加大力度、加大投入,加快信息化建設的步伐,努力把蘇州港打造成為世界一流的信息港。
常熟港務局負責人告訴記者,2013年碼頭的行政大樓、各個倉庫之間和集裝箱站等都已經由電腦網路系統連接,大大提高了通信的速度和實現了信息資源的共享。同時,常熟港區在預訂船舶泊位、進出口單據處理、集裝箱裝卸策劃、堆場管理、檢查橋操作和簽發單子等方面,也都實行了電腦化的聯機信息化管理。據介紹,在常熟港區工作人員只要輕點滑鼠,不但整個港區的情況一目了然,而且其通關速度明顯提高。
為了進一步提高通關速度,太倉港區計劃投資500多萬元,實施“口岸大通關”建設,內容包括生產、服務、倉儲、物流等港區的各個方面,有望使整個港區連成一網。張家港港區從生產計劃的安排、到現場作業的組織,從機械設備的配置到工藝方案的實施等,都大膽採用各種新技術、新設備和新方法,在實施辦公自動化、財務管理信息系統的基礎上,加快生產業務管理、物資管理、外部經濟信息處理等一批應用系統的建設。在完成內部信息網建設的同時,建立外部信息網路平台,使整個港區的管理由生產型向創新型和知識型轉化,初步形成了企業信息化和自動化管理的操作平台。
物流平台初具規模
港口物流,是港口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簡言之,就是港口的貨物能夠裝得快、卸得快和運得快,使客戶獲得最好的經濟效益。隨著世界經濟全球化和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以及國內外市場的激烈競爭,不但對港口物流服務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而且也給港口物流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正是在這個前提之下,太倉港區、常熟港區和張家港港區紛紛抓住這一機遇,根據各自的港口特色,努力建設快捷的物流平台。
張家港港區是全國主要的木材進口地,預計今年全年的木材進口量將達到400萬立方米。根據“立足港口裝卸基礎、拓展港口貨運市場、發揮港口物流功能、提升港口核心能力”的經營方針,以及建立大市場、大貨主、大聯合、大經營和大集團的發展思路,努力由傳統物流向現代物流轉化,為客戶提供了獨特的、高效的、可靠的、經濟的物流全過程的所有相關服務。僅集裝箱的堆場面積就達到18萬平方米。可同時容納1.2萬個集裝箱。
太倉港區緊緊圍繞社會化、專業化、信息化和規模化的現代物流服務體系的要求,加快建設集裝箱、件雜貨和化工品等物流信息平台,加快化工、煤炭、鋼材、建材和木材等物流園區的建設,建立以江海聯運為主導的水路運輸模式,充分利用上海、蘇錫常地區的腹地優勢,大力打造蘇州地區重要的物流中心。2013年,整個港區已建成堆場20多萬平方米,室內倉儲2萬多平方米,其中保稅區倉儲面積達到13000平方米。
蘇通長江公路大橋、沿江高速公路、蘇嘉杭高速公路和鎮南鐵路等快速交通基礎設施集於一地的常熟港區,對物流平台的建設更是雄心勃勃。早在幾年之前就與比利時威特隆倉儲有限公司合資成立了常熟威特隆倉儲有限公司,專業從事林木業產品的裝卸、倉儲、保稅和分銷,擁有保稅倉庫3座,共24000多平方米,室內保稅倉儲能力達到15萬噸,室外倉儲能力達到30萬噸。未來五年內,常熟港區將通過增大軟體和硬體建設的力度,努力建成一個貨種特色明顯、貨源支撐穩定、貨物快速涌流的長三角地區重要的物流中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