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道
四川雅安市滎經縣的古縣名
滎經歷史悠久,建置古遠。新石器時期,先民在此生息繁衍,有縣至今已逾2316年歷史。秦惠文王更元之十三年(前312年)置縣名嚴道,站所在今六合鄉古城村。唐武德三年(620)改置滎經縣,站所在今嚴道鎮。民國28年(1939年)西康建省,縣隸之。1955年隨西康裁併,復歸四川省至今。
秦惠文王更元十三年(前312年),惠王封樗里疾為首任縣令於嚴道號“嚴君”,乃設縣,隸於蜀國守。
昭襄王二十二年(前285年)除蜀國,置蜀郡,嚴道隸之。
西漢前期,縣沿襲秦時隸屬。
武帝天漢四年(前97年)以後,縣隸屬郡西部都尉。
王莽“新”朝時(公元9年~23年)縣名改稱“嚴治”。
東漢縣恢復西漢舊制。
西晉仍置縣。隸屬如前。
東晉穆帝永和三年(347年),東晉滅成漢后,未治及漢嘉郡地區,縣名多廢,為豪強“土主”自治。其間(372年~383年),除前秦苻堅佔有今四川西部,漢嘉郡地區建置一仍其舊外,至553年西魏時,縣境政權荒廢。
北周(557年~581年)隸屬同西魏。
隋初縣境隸屬仍同西魏、北周。
文帝仁壽四年(604年)縣境隸雅州。即益州總管府~雅州~始陽縣。
秦在原蜀國的西南邊最初就只設有一個嚴道縣,因此嚴道縣的範圍是相當大的。據《元和郡縣誌》,現在青衣江流域的幾個縣都是秦的嚴道地。《南史。劉悛傳》說青衣江的左側也是秦的嚴道地,這樣,就當包括當今洪雅一帶。因此,秦的嚴道縣的東境,應較今雅安市的東境為大。
即自公元前111年至公元347年,一共保持了458年。
嚴道縣的治所,自秦至成漢,一直在今滎經古城坪。嚴道遺址尚存。
秦時,嚴道縣治所在今“古城”,系開明時(古蜀)原城址擴整以成。
漢時,對“古城”再行擴充,乃具現遺址的規模。
古城遺址在今六合鄉古城坪,位於今嚴道鎮西約2公里,滎河南岸的第三階地上,此台地東西長約900米,南北寬約750米,現高出滎河約40米。北面陡坎下為今六合鄉的青華村,南臨中峻山下的一小崗~岷家山之東端,東面陡坎下為城區鄉的開闊平壩,西面陡崖下臨滎河,隔河與烈太鄉的沖積平壩及“小古城”台地相望。古城遺址西臨滎河陡岸,東西長400米,南北寬375米。城垣為粘土板築,現存南垣殘高2米~3米,寬6米~8米,南垣中段有城門遺址,東城垣被改為路,東北角現有城垣殘高3.5米,寬5.2米,北垣為開田改土所毀,西垣已塌入滎河。
嚴道縣城在此一直延續到成漢時。從蜀開明王朝在此設治,到古城廢治時,此城已歷經900年以上的歷史,宋代稱此地為“古城勝地”。清:康熙60年(1795年)滎經第59任縣令,李元火山而稱嚴道古城為煙雨之地,並作詩一首:《古城煙雨》五月渡瀘難待,指畫孤城為界。風雨八陣人難解,陌緯阡交如蟹。我來吊惟空砦。淚頻灑,煙雲一派深如海。諸葛大名還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