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羅山風景區

國家AA級旅遊景區

萬羅山風景區位於安徽省池州市市郊,距城區6公里,距已經動工興建的銅九鐵路池州站和沿江高速公路池州出口僅3公里,距著名的旅遊勝地黃山佛教聖地九華山分別為110公里和50公里。整個風景區由江祖山、清溪河、萬羅山三個景區組成,以其豐富的自然景觀、人文景觀、生態環境吸引了大量遊客。為省級風景名勝區齊山——秋浦仙境的重要組成部分,2001年認定為AA級國家風景區。

歷史沿革


萬羅山風景區
萬羅山風景區
萬羅山,位於池州市,是一座小山崗。泰順建縣前俗稱“飯籮山”,因為當時該山周圍是一片田洋,而耕種這些田地的農戶,卻都遠住在天關山腳下的白溪和東源一帶。他們為了不誤農時,節省往返時間,每日早上出工時,均將午餐用竹編的“飯籮”盛好,帶到田間放在萬羅山上,或者掛在山上樹枝上,以便午休時進餐,遠遠看去,山上滿是飯籮,久而久之,就把這座小山崗稱為“飯籮山”了。
至於萬羅山名稱的由來,另一說法見於地方志中,《分疆錄》載潘庭梅重修萬羅山亭記”有以下記述:“吾邑治前,有小阜隆起,幾逾十仞,登巔眺望,則群峰之向背,雉堞之低昂,人家之高下,一覽無遺,包羅萬象,因以萬羅名焉。”
明景泰三年泰順建縣后,由於該山在縣衙前孤峰突起,形象如印,又稱印山。萬羅山上,林木蔥蘢,松柏參天。其中有一株楮樹惹人喜愛。因為它的果實“苦楮”磨成細末,加些米粉,調成糊狀,可以製成象.“九層糕”樣的食品,有清熱解毒的作用,每年果實成熟掉落之時,兒童們上山拾撿,嘻嘻哈哈,你搶我奪,熱鬧非凡,煞是有趣。由於樹木茂盛,飛禽走獸在此做窩棲身甚多,其中以松鼠最為活躍,因而時有愛好者前來捕捉。
萬羅山風景區
萬羅山風景區
清乾隆末年,縣令趙公在萬羅山巔興建亭子,供遊客歇息。後到道光年間(1836)縣令陳殿階認為在“印山”之上興建亭子。有礙風水而予拆除。此後該山荒蕪過二十多年。後來在同治初年(約在1865年左右),邑紳潘庭梅等又發起重建,是座二層樓的八角亭。
到了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黨政府又把萬羅山改稱“中山公園”,在它朝向縣府的—面,掘開了一個大口子,建立“抗戰陣亡將士紀念碑”。從此“印山”顯露缺陷,就不那麼完整
靈山寺
靈山寺
了。此外,還在山巔的樓亭上,掛了一口約800多市斤的大鐘作為警報器使用。根據當時設在南碉航空濫視哨的情報,在敵機將要來到時敲打預備警報鐘聲;敵機臨近了,敲打緊急警報鐘聲;敵機去了,敲打解降警報鐘聲,以此指揮城關群眾的避難疏散。
萬羅山雖有它獨特的自然景觀美色,令人神往,然而它的劫難也真不少。解放后七十年代,所謂的某一“革命造反派”,為了悼念他們在“文革”中死去的亡友,在逃回泰順后,拆毀山上的樓亭,砍掉了—些古樹古木,準備在此興建“烈士陵園”。后因“文化大革命”結束而中止。
及至九十年代,在縣老人協會的倡議集資下,在山巔的廢墟上,又重建起一座二樓的。八角亭。新樓亭口:原樓亭體積擴大了三分之一,而且設計更為壯觀,為萬羅山風景增添了一道亮點,使萬羅山更加秀麗多姿。
萬羅山的自然景觀,理應得到保護,因為它是縣城幾千年的名勝古迹,然而由於人們這方面的意識淡薄,山上相繼建起了“門球場”、舞廳、飲食店,把萬羅山原有的景觀,搞得支離破碎,使萬羅山失去了它原有的風貌。

主要景觀


珍珠寺

始建於唐朝。寺內供奉著玉雕觀音,寺前有滌墨池(相傳為李白洗手處)、門前井、油鹽石等古迹。終年不涸的放生池邊聳立著兩株紅楓高達四、五丈,粗可合抱。寺后還有500多年樹齡的桂花樹。1984年春,寺后的竹林中長出一種罕見而極富觀賞價值的毛竹變種——羅漢竹,為遊人增添了雅興。

江祖石

“形似古渡江神”得名。江祖石伸入河心,激水飛漩,溪流湍急,在岩畔形成回水潭,潭深藏魚。

李白釣台

在江祖石峭崖的東側,一岩石突兀,岩面平正,三尺見方,相傳是李白垂釣的地方,留有多篇詩作,現錄《獨酌清溪江祖石上寄權昭夷》一詩,詩曰:
我攜一樽酒,獨上江祖石。
自從天地開,更長幾千尺?
舉杯向天笑,開回日西照。
永願坐此石,長垂嚴陵釣。
寄謝山中人,可與爾同調。相傳權昭夷是李白的道友,天水人。詩中“長垂嚴陵釣”一句,引用漢嚴子陵隱居不仕,垂釣於富春江畔的典故,來抒發自己憂國憂民的心情。

通天門

是由四塊巨岩自然壘成一座高十丈余的石城門,氣勢雄偉,右邊岩壁上刻有“通天門”三個大字,左邊岩壁上刻有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池州知府張土范寫的七古《游萬羅山》,全文近300字,詩篇對萬羅山的景觀作了生動的描繪。

邏人石

杏花村
杏花村
在萬羅山的北山腰上,高數十丈。李白在《秋浦歌》詩中有“邏人橫鳥道人”之句,就是形容這塊岩石的,故得名“邏人石”。

杏花村

位於貴池城秀山門外,杏花遍野,景美如畫,盛產名酒,因晚唐詩人杜牧清明》一詩而揚名,遂成江南名村、遊覽勝境,有“杏花自古艷池陽,美酒名花十里香”之譽。據《貴池縣誌》:村中舊有“黃公酒壚”,鑿有古井,“香泉似酒,汲之不竭”,井欄上刻“黃公廣潤玉泉”字樣,用此泉釀酒,色清味醇,時人爭飲。詩人杜牧任池州剌史時,閑暇常漫步杏花村,寫下了千古絕唱: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跡以名重,地以人傳。此後,歷代名士紛至遊覽吟詠。明、清時期曾在此築亭、修祠、建書院,形成一片方圓十里古色古香,景色如畫、蜚聲四海的勝地。明弘治年間,沈昌作《杏花村》詩云:
杏花枝上著春風,十里煙村一色紅。
欲問當年沽酒處,竹籬西去小橋東。

秋浦河

發源於祁門縣,經石台縣流入貴池注入長江。從石台縣珂田的吳山到虎子渡(今石台縣香口鎮)為上游,叫恭浚河,虎子渡以下稱秋浦河,浩蕩40公里,因“溪流澄碧長秋”而得“秋浦”之名。自隋開皇十九年(599)改石城縣為秋浦縣之後,秋浦河便成貴池的象徵。沿河兩岸名勝眾多,在今灌口鄉石城村有漢時丹陽郡石城縣城遺址。三國時,孫權韓當為石城侯,后又任黃蓋為石城長。在玉鏡潭有梁昭明太子釣台,秀山有昭明太子衣冠冢,還有仰天堂、金燈崖、大王洞等勝景。詩仙李白寄情山水,尤愛秋浦,晚年曾五游秋浦,足跡踏遍秋浦河兩岸,留下45首詩作,其中有著名的《秋浦歌》十七首,描寫了秋浦的風土人情,使秋浦風光名播千古。

清溪河

又稱白洋河。李白游秋浦時,曾多次泛舟遊覽清溪河,河兩岸的山山水水留下了詩仙的遊蹤。李白曾在江祖石垂釣,到百爐庄煉丹,投蝦湖借宿,寄苦竹憐旅居,去桃花塢會友。寫下了《清溪行》、《清溪半夜聞笛》、《與周剛清溪玉鏡潭宴別》、《入清溪行山中》等詩篇。他在五律《清溪行》詩中寫道:
清溪清我心,水色異諸水。
借問新安江,見底何如此?
人行明鏡中,鳥度屏風裡。
向晚猩猩啼,空悲遠遊子。李白在詩中,對清溪河優美的景色,作了生動的描繪,著意描寫清溪水色的清澈,寄託詩人喜清厭濁的情懷。

百牙塔

建於明嘉靖十七年(1538),為七層六角樓閣式磚塔,高約34米,塔內有盤旋石級樓梯可至塔頂,一覽城區風光。

青溪塔

又名“妙因塔”,建於明萬曆二十九年(1601),高55.7米,為七層八角樓閣式磚塔,每層有拱門、拱窗,供遊人登高攬勝。

大王洞

大王洞
大王洞
原名穿山洞,因有北漢忠佑大王劉鈞廟,故名。相傳劉鈞兵敗,曾有白犬化龍,護大王進洞避險。當地民間至今還有“白犬化龍,穿山而過”的神話傳說。大王洞,很早就有人進洞遊覽。《貴池縣誌》載:北宋名臣滕宗諒、詩人梅堯臣曾偕游此洞,賦詩唱和,讚美大王洞幽、秀、神、奇。洞內規模宏大,景色旖旎,石鐘乳、石筍、石柱、石蓮花等千姿百態。有高大寬敞的“迎賓殿”;有位於“金山”之巔的鳳凰;有峰迴路轉的“長廊”等。神仙濠的溪流,從進洞口流入,穿洞而過。進洞口海拔135米,出洞口海拔65米,起伏變化大,河水落差達70米。因而洞內形成瀑布、水簾噴泉、碧潭等水景奇觀。奔瀉直下的飛瀑,聲如雷鳴;潺潺而流的幽泉,其聲淙淙。
洞外有兩座自然岩橋橫架。一曰天橋,長40米,寬40米,高68米,橋面與公路相接,可通汽車,橋下溪水穿流,橋穹鍾乳倒掛。一曰通天橋,一端連接峰巔,一端伸向洞口,氣勢雄偉、壯觀。洞外還有濃蔭密蔽的仙境幽谷,俯看溪水潺流,石階盤旋,茂林修竹,仰望峰巒起伏,茶園梯田,白雲人家。

旅遊信息


萬羅山交通指南
萬羅山交通指南
收費標準:門票:6元/人
交通概況:
市內交通:池州市內1路公共汽車至萬羅山站下,上山需經過白羊河,可坐竹伐,收費通常為5元。
最佳出遊時間:
池州地處安徽省南部,一年四季氣候溫暖、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年平均氣溫約為16℃,最佳出遊時間為春、秋兩季。

開發規劃

萬羅山風景區為省級風景名勝區齊山—秋浦仙境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2001年被認定為AA級國家風景區。本項目區位優勢十分明顯:距貴池城區6公里,距已經動工興建的銅九鐵路池州站和沿江高速公路池州出口僅3公里,距著名的旅遊勝地黃山及佛教聖地九華山分別為110公里和50公里。整個風景區以其豐富的自然景觀、人文景觀、生態環境吸引了大量遊客。近年來隨著池州旅遊的快速發展,萬羅山風景區逐漸形成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相結合的生態風景名勝區和旅遊熱點目的地。
項目分三期完成,總投資為1081萬美元(約8000萬元人民幣)。風景區規劃面積4平方公里,核心景區面積2平方公里。項目總體布局:萬羅山風景區由1條旅遊功能帶、4個旅遊功能區、18個旅遊節點構成組團狀與鏈珠型相結合的總體格局。
預計一期工程建成后,年接待遊客15萬~20萬人次,旅遊收入將達300萬美元,毛利150萬美元,上交稅收50萬美元,稅後利潤100萬美元,投資利潤率達25%;二期工程建成后通過佛教文化的帶動,效益將更加可觀;三期工程建設完成以後可以獲得十分豐厚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