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德海

代表作《十面埋伏》

劉德海,男,1937年8月13日出生,祖籍河北滄州,出生於上海。中國琵琶演奏者、教育家、作曲家。中國音樂學院原副院長、原國樂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

1950年開始學習琵琶等樂器,並參加上海廣播電台業餘民樂隊。1960年改編《馬蘭花開》,此後開啟了其音樂創作之路。1972年參與創作了中國第一首琵琶協奏曲《草原小姐妹》。1975年首次演出了經他改編的琵琶獨奏曲《十面埋伏》。1976年在新聞紀錄片“中國訪問美國”中演奏了《十面埋伏》。1984年創作了琵琶獨奏系列“人生篇”中的《天鵝》《老童》等作品。1989年憑藉琵琶曲《十面埋伏》獲中國第一屆金唱片獎。2007年獲第三屆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2019年獲得第八屆華樂論壇傑出民樂教育家。曾獲中國第一屆金唱片獎。

2020年4月1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2歲。

人物關係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從小就開始學習琵琶、二胡、笛子、三弦等民族樂器,打下了堅實的功底,並表現了突出的音樂才能。
1950年開始學習琵琶等樂器,並參加上海廣播電台業餘民樂隊。
1954年拜琵琶演奏家林石城為師,得到了林先生的真傳。
1957年考入了中央音樂學院,他在浦東派演奏技藝的基礎上廣采博納,以後又向崇明派的曹安和先生、上海汪派的孫德裕先生和平湖派代表人物楊大鈞先生等學習請教,采各家之長,兼收並蓄,大大發展了琵琶演奏的基本功,並具備了深厚的傳統音樂修養。
劉德海
劉德海

工作經歷

1960年提前一年從學校畢業,並留校擔琵琶教師;同年在上海的第一次全國高等藝術院校二胡、琵琶教學交流會上,首次演出了作曲家呂紹恩創作的琵琶曲《狼牙山五壯士》,在內容和技術技巧上對傳統樂曲進行了較大突破,對現代琵琶演奏藝術起到了推動作用;同年改編了《馬蘭花開》一曲后,開始了其音樂創作之路。
1964年將麥丁譜曲的《遠方的客人請你留下來》改編為琵琶曲。
1970年擔任中央樂團的琵琶獨奏演員。
1972年和吳祖強、王燕樵合作創作了中國第一首琵琶協奏曲《草原小姐妹》。
1975年首次演出了經他改編的琵琶曲《十面埋伏》。
1976年參與了由中央新聞電影製片廠攝製的新聞紀錄片“中國藝術團訪問美國”,演奏了改編后時長為5分鐘的琵琶曲《十面埋伏》。
1979年與指揮家小澤征爾,以及美國的波士頓交響樂團合作,劉德海演奏了《草原小姐妹》。
1981年2月3日至5日與指揮家黃貽鈞、柏林愛樂樂團合作舉辦音樂會,並在其中兩場演奏了琵琶協奏曲《草原小姐妹》,劉德海亦成為最早與該團合作的中國音樂家。
1983年起任中國音樂學院教授、副院長。
1984年創作了琵琶獨奏系列“人生篇”中的《天鵝》《老童》《春蠶》。
1985年創作了“人生篇”中的《秦俑》《童年》。
1996年至2000年創作了琵琶獨奏作品“田園篇”之“鄉土風情”系列,其中包括《踏青》《磨坊》《紡車》《陀螺》《滾鐵環》《雜耍人》《不倒翁》《木鴨》《風鈴》。
2004年12月17日在海南召開了劉德海琵琶藝術國際研討會,這也是琵琶界以當代個人命名召開的第一屆琵琶國際學術研討會。
2011年10月12日在南京大學舉辦琵琶講座。
2016年1月10日在中央音樂學院音樂廳舉行了劉德海琵琶藝術講座,並在現場演繹了作品《螳螂》《堆雪人》。
2017年4月29日至30日“劉德海琵琶研修班暨師生音樂會”在鄭州舉行。
2018年7月在上海民樂一廠60周年慶典音樂會上自彈自唱《瀏陽河》。
2019年獲選第八屆華樂論壇暨“新繹杯”傑出民樂教育家,在頒獎現場他演奏了作品《聽茶》。

個人生活


健康狀況

2020年4月1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2歲。

社會活動


任職經歷

歷任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委員會委員、中國文學藝術家聯合會委員、中國音樂家協會常務理事、中國音樂家協會表演藝術委員會副主任。

個人作品


琵琶創作
時間作品備註
1972年創作,1976年首演草原小姐妹協奏曲與吳祖強、王燕樵合作創作
1984年天鵝人生篇
1984年老童
1984年春蠶
1985年秦俑
1985年童年
1997年晚霞情趣
1991年天池田園篇,其中1996年-2000年創作的為田園篇中的鄉土風情篇
1993年一指禪
1993年故鄉行
1996年至2000年踏青
磨坊
紡車
陀螺
滾鐵環
雜耍人
不倒翁
木鴨
風鈴
1988年謹奉禮宗教篇
1994年快樂的小和尚
1995年滴水觀音
1996年喜慶羅漢
1998年白馬取經
2001年秧歌迪斯科
傳統音樂改編
時間作品備註
1960年倒垂簾
1964年過江龍
1975年十面埋伏
1980年梳妝
1982年霸王卸甲1984年演
1986年昭君出塞根據張正秋譜改編
陳隋根據楊大鈞、樊伯年譜改編
平沙落雁整訂楊大鈞演奏譜
1993年朝元歌
1994年京劇曲牌聯奏
1995年游圓
塞上曲吳夢飛傳譜
1998年長生殿
2000年新中花六板
《飛花點翠》
《寒鵲爭梅》
《蜻蜓點水》
《雀欲回巢》
《塞上曲》
《獅子滾繡球》
《頑童》
《小月兒高》
《魚兒戲水》
中外歌曲改編
時間作品作者
1960年馬蘭花開雷振邦曲,劉德海訂譜
1964年遠方的客人請你留下來麥丁曲,劉德海改編
1972年游擊隊歌賀綠汀曲,劉德海改編
1974年瀏陽河徐敘華曲,劉德海改編
1975年沿著德美臘之河而下蓋亞那民歌,劉德海改編
1976年我們的雙季稻寮國歌曲,劉德海改編
1977年沙灘上的鳥冰島歌曲,劉德海改編
英雄們戰勝了大渡河羅宗賢、時樂蒙曲,劉德海改編
1995年划船曲紐西蘭歌曲,劉德海改編
外國樂曲移植
時間作品作者
1960年月光變奏曲前蘇聯作曲家安德列耶夫編曲,劉德海訂譜
1971年柯洛舞曲前南斯拉夫舞曲
1974年四方舞曲丹麥民間樂曲
1976年故鄉的太陽蘇丹樂曲
1977年婚禮舞曲兩首聯奏挪威民間樂曲
1978年我的愛埃及樂曲
春天羅馬尼亞民間樂曲(原“春雨”舞曲)
出版曲譜集
時間作品
1996年3月《劉德海傳統琵琶曲集》
1996年6月《劉德海中外琵琶曲集》
2000年7月《每日必彈琵琶練習曲》
2001年10月《劉德海琵琶作品集》
發表論著
時間作品名稱出版社及報刊
1986年1月琴海游思《中國文化報》創刊
1986年1月24日琴海游思《中國文化報》(北京)第4版
1989年鑿河篇《中央音樂學院學報》第1期
1994年旅程篇《中央音樂學院學報》第1期
1995年流派篇《中央音樂學院學報》第1期
1996年劉德海傳統琵琶曲集山西教育出版社
1996年劉德海中外琵琶曲集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
2001年一字篇《中國音樂》第1期
2001年劉德海琵琶作品集上海音樂出版社

創作特點


主題思想

劉德海的作曲理念是建立在兩種思維理念的結合上。一是在民族傳統技法的基礎上,吸收其他現代技法進行再創作;二是用現代思維吸收民族傳統特質進行再創造。他嘗試著從樂曲結構、節奏規律、演奏技巧、表現形式、精神內涵等方面尋找民族音樂的特點,從而使他的曲目具有民族的風格、時代的精神和人生的哲理。
此外,劉德海的創作不同程度地體現出新的藝術構思:音調和結構上的古今中外融合,形象塑造上的側重於對獨特意境的追求。在他的創作中可以聽到中國、外國、漢族、少數民族、民間歌舞、戲曲等各種音調;在他的創作中既運用了中國傳統樂曲典型的“曲牌連綴”和“板式演變”的原則,也可以感受到西方典型的“主題貫穿”和“呈示、對比、再現”的結構因素。

獲得榮譽


時間獎項全稱獲獎作品頒獎機構
“琵琶泰斗”、“國寶”二等獎專家技術人才特殊貢獻科研項目北京市
1989年中國第一屆金唱片獎琵琶獨奏曲《十面埋伏》
2007年第三屆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國家教育部
2019年第八屆華樂論壇暨“新繹杯”傑出民樂教育家

人物評價


劉德海的手指如同機關槍飛快而勻稱 。《紐約時報》樂評人哈羅德·勛伯格)
劉德海創作了一系列意念深邃、情調各異、色彩豐富、技法新穎的琵琶小品,如《天鵝》《春蠶》《童年》《晚霞》《風鈴》《磨坊》《羅漢》《一指禪》等等。其中有許多小品已經成為精品。這是理念、感悟、生命與大自然同藝術的即興思維和技術的自由組合而產生的具有個性的音樂現象 。(作曲家劉文金評)
劉德海融會中國古典音樂、近現代音樂與西洋音樂的“新古典”風格的琵琶創作,開啟了中國現代琵琶音樂的新風格。他以琵琶擁抱人類,在藝術中體現人的價值,以驚人的眼光審視歷史,理解生命,感悟人生,開拓了琵琶理念的新領域,使當代琵琶音樂又登上了一個嶄新的台階 。(《樂器》劉美麗評)

演奏風格

演奏流派
劉德海最早接受音樂教育是受江南絲竹和江南民間戲曲音樂的熏陶,此後又繼承了他第一位琵琶專業老師,浦東派林石城清麗靈巧的琵琶演奏風格。隨後,他又隨楊大鈞、曹安和、孫裕德等人學習。這些人中,楊大鈞屬平湖派、曹安和屬無錫派、孫裕德屬汪派,而曹安和是劉天華的嫡傳,劉天華曾得到崇明派沈肇洲的親授,因此,江南琵琶的無錫派、平湖派、浦東派、崇明派、汪派,劉德海都認真學習過,所以其琵琶演奏風格集合了江南派琵琶演奏的特徵。在他身上,可以看到汪派的凝重、平湖派的詩情、崇明派的質樸、林石城的細巧清麗、衛仲樂的厚實發音、李廷松堅挺的手形、吳景略的圓徑手勢。正是這些集眾家之所長的特點,使劉德海的琵琶演奏形成了他自己獨特的風格,跳出了門派的窠臼,摒棄了“一板一眼”的演奏方式,與現代化、社會化的新世紀氣息相連,跟著時代的步伐與時俱進 。
演奏技巧
劉德海在琵琶的演奏技巧上,開拓出新技巧、新技法。總結來看,主要分為左手技巧、右手技巧、雙手配合技巧以及特殊音響四個方面:第一,左手技巧大指按音、上弦音、離品絞、按品絞、高低音絞弦;第二,右手技巧,包括反正彈(大指的正反彈、食指的正反彈、中指的正反彈、無名指的正反彈、反輪、輪內弦挑外線)、肉掃、無名指搖指、山口撥弦、雙划音;第三,雙手配合技巧泛音(人工泛音、相把位高音泛音、複合泛音)、假泛音、相角柔弦、弱奏;第四,特殊音響技巧,調松一弦、打面板、拍板、刺弦、鐵蹄聲、木魚聲等。
曲目範圍
在他對曲目的處理中,既有按前輩演奏者樊伯炎、曹安和、李廷松、楊大鈞傳譜演奏的《青蓮樂府》《瀛洲古調文板八曲》中的四首,《瀛洲古調快板八曲》《平沙落雁》《漢宮秋月》等,也有在樊伯炎傳譜基礎上進行改編的《雀欲回巢》《頑童》《獅子滾繡球》,以曹安和傳譜為基礎進行演奏詮釋的《飛花點翠》,以吳夢飛傳譜為基礎進行詮釋的《塞上曲》,以及根據楊大鈞、樊伯炎演奏譜合編的《潯陽月夜》。

後世紀念


2020年12月,劉德海紀念銅像在位於上海市崇明區的上海陽剛民間音樂館落成,其留下的豐富精神遺產,會激勵後輩繼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