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濕葯

祛濕葯

祛濕葯適用於濕邪伏留肌膚筋骨者。證見肢體關節酸痛,陰雨天則加劇等。

祛濕葯的種類


濕邪多挾寒、挾風侵入肌膚筋骨,或蘊久化熱,多成纏綿痼疾,不易速解,必視其所挾邪氣不同而調治之,故祛濕葯可分為以下3類:

祛濕散風寒葯

獨活威靈仙白花蛇、虎骨、蠶砂、徐長卿、五加皮烏梢蛇海風藤千年健、松節等。多適用於風寒濕侵入筋骨所致的類風濕性關節炎、神經性疼痛等。證見肢體關節疼痛,局部惡風畏寒,得熱則痛減,舌苔白滑,脈沉緩等。

清熱祛風濕葯

防己、秦艽、薟草、臭梧桐絡石藤、桑寄生、海桐皮尋骨風等。適用於濕熱內蘊所致的風濕、類風濕性關節炎等。證見關節紅腫熱痛,身熱,口渴不欲飲,小便黃,舌質紅苔薄黃,脈濡數等。

利濕葯的種類


適用於濕邪留滯下焦而見癃閉水腫等。前賢有“治濕不利小便,非其治也”之說。此葯則通利濕濁從小便而出,臨證視其兼熱與否可分為兩類:

淡滲利濕葯

茯苓茯苓皮豬苓、燈芯草、薏苡仁等。適用於濕濁阻滯膀胱或溢於肌膚所致的慢性腎炎、肝硬化腹水等。以小便不利,水腫或腹水,或瀉泄不欲飲食,舌苔白膩,脈沉緩為特徵。

清熱利濕葯

澤瀉、車前子、滑石木通通草金錢草海金沙石葦、萆、茵陳地膚子、冬瓜皮、葫蘆、赤小豆澤漆扁蓄、瞿麥、冬葵子等。適用於濕熱蘊結於下焦所致的急性腎炎,急、慢性肝炎,早期肝硬變等。以黃疸或水腫,兼見小便不利或小便黃赤,大便乾結,舌苔黃膩,脈滑數等為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