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瑞霖

胡瑞霖

胡瑞霖居士,在民國初年時代,是一位名氣很大,護持佛教甚力的大居士。瑞霖字子笏,法名妙觀,湖北江陵黃陂縣人,清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出生。

人物簡介


胡瑞霖居士 本文錄自《中國近現代佛教人物誌》於凌波 著
胡瑞霖(公元1864~1943年)居士,在民國初年時代,是一位名氣很大,護持佛教甚力的大居士。瑞霖字子笏,法名妙觀,湖北江陵黃陂縣人,清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出生。家庭富有,幼年受家塾教育,攻讀八股文,惟未應試。光緒中葉,出國留學蔚為一時風氣,瑞霖東渡日本,入明治大學政治經濟系肆業。光緒末年,他自日本學成歸國,以家世業商,富於貲財,在武漢創辦實業獎進會,自任總辦,及受同業推請任南洋出品協會坐辦。未久,清廷農商部於南京舉辦全國勸業獎進會,初聘瑞霖為全國勸業獎進會坐辦,瑞霖辭謝,乃改聘為湖北館總辦。宣統初年,被選為湖北省咨議局議員。瑞霖留學日本時,與革命志士相交往,亦具有革命思想,故回國后雖在武漢創辦實業,賞亦參加革命活動。宣統三年(1911年)辛亥武昌起義,革命成功,瑞霖任軍政府實業司司長。民國二年(1913年),出任湖南省內務司長兼財務司長。民國三年(1914)六月,任湘江道道尹。民國七年(1918年),調任為福建省省長,因與督軍李厚基意見不協,無法施展其政策,遂辭職而去,未幾為大總統徐世昌聘為總統府顧問,他乃僑寓北京。民國八年(1919年)九月,北京佛教名流張仲仁、庄蘊寬、夏壽康等發起“己未講經會”,請太虛法師於北京象坊橋觀音寺講《維摩詰經》。名流居士馬冀平、陶冶公、王虛亭、周秉清等均列席聽講,瑞霖亦隨喜參加。一部《維摩詰經》聽完,瑞霖大有感悟,即虔誠皈依於太虛法師座下,崇奉三寶,絕意仕途:並禮佛誦經,潛心內典,斷葷食素。瑞霖原本家貲富有,自幼講究生活享受,在各地服官期間,上任必以廚師自隨。自聽太虛法師說法后,始知往日所食之盤中珍饈,皆為眾生之肉,皆與自己同一靈知覺性,其好生惡死,亦與我人相同。他自此不但實行素食,並且持“過午不食”戒,且持之極為徹底。瑞霖皈依三寶后,即追隨太虛法師,參與弘法活動。舉凡法師的弘法事業,他無不竭誠擁護。民國十年(1921年)九月,瑞霖與北京佛教名流居士發起講經會,迎太虛法師晉京,於弘慈廣濟寺開講《法華經》。民國十一年(1922年)三月,太虛法師在湖北武昌創辦武昌佛學院,瑞霖為發起創辦人之一,且予以經費上的大力支持。此外,他在武漢還組織了漢口佛教正信會,並擔任武漢佛化青年會會長;後來在北平時期,還擔任過北平女子佛學院院長。民國十三年(一九二四年),自日本學密歸來的釋大勇,在北京慈因寺成立藏文學院,為入西藏學密作準備。瑞霖以久居故都,受雍和宮喇嘛的影響,對密宗有濃厚的興趣,因之對大勇的藏文學院也給予經費上的支持。後來,學院改為留藏學法團,團員二十餘人赴藏的旅費及生活所需,大部分均由胡瑞霖居士捐助。如後來擔任重慶漢藏教理院院長的法尊法師,赴藏途中,滯留昌都期間,有信致胡瑞霖居士曰:子笏居士惠鑒:魚雁相隔,兩載有奇矣……此二年之經過,今略而言之。客歲初春,送勇公靈骨返打箭爐,……今春三月九日,尊與朗法師等買馬起程,二十三日抵昌都,因春草未發,馬乏中途,其中之苦,急筆難形矣。昌都寺中有一格西(按即安東格西),學德兼優,映奪全藏,原籍青海,民國初時由青海來甘孜,依札迦大師遍學顯密。次承師命赴果羅地界,建興正法,凡六、七載,養成弘法將才多人。次受昌都寺之請,亦於寺中重振遺教。……尊初來昌都之願,實欲將此格西迎回中國,漸學漸譯,漸次弘傳,以免多年羈留藏地之苦,中華亦有早日弘法之望,敝院之果亦可速熟,勇公之志亦得早滿。諸居士施助之苦衷,亦必不致空無果利矣。更加虛公老師(按指太虛大師)欲辦世界佛學院,其中藏文佛教一科,亦難洽人以維持耳。此志前已函致虛老法師,深蒙讚許。尊至昌都時,即將此意詳白格西座前,格西亦深贊勵。…… 後來,法尊進入西藏修學,學成回到四川,主持漢藏教理院,譯出宗喀巴大師名著多種,對溝通漢藏文化貢獻殊偉,而幕後功臣實是胡瑞霖居士。民國十五年(1926年)十月,日本在東京召開東亞佛教大會,中國佛教界組成二十六人的中華代表團,團員為倓虛、持松、弘傘、曼殊揭諦等法師,及韓清凈、徐森玉、張宗載等等居士,共推太虛法師、道階和尚,及王一亭、胡瑞霖二居士四人同為團長。瑞霖隨團在日本將近一月。結識了許多日本佛教界的朋友。由日本開會歸來,以後數年間,他在華北推動佛教弘法工作。民國十九年(1930年),他聯合華北各地佛教社團及信眾,組織華北佛教居士林,居士林召開成立大會,受推為居士林首任理事長,擴大接納社會人士皈依佛教。民國十七(1928年)、十八(1929年)年,太虛大師游化歐美,回國之後,瑞霖發起迎請大師北上講學。大師於十九年(1930年)五月中旬抵北平,駐錫柏林寺。五月二十日,北平佛教界人士朱慶瀾、齊耀珊及胡瑞霖居士等,在華北佛教居士林開歡迎大會,大師即會演講《學佛的下手方法》,之後又應眾人之請,在居士林開講《華嚴經·普賢行願品》。時,大師在推動世界佛學苑的籌備工作,是年九月,在柏林寺成立世界佛學苑柏林教理院,由台源、常惺二師任院長,瑞霖主管財政,法舫任書記兼教理院監學。同時,太虛大師在柏林寺設了世界佛學苑籌備處,命瑞霖兼任籌備處主任。至此,瑞霖不僅是華北佛教的推動者,且策畫推動世界佛教了。九一八事變以後,華北社會動蕩不安,經濟蕭條,佛教弘法事業亦受到影響。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二月,日軍發動戰爭,進攻熱河。三月古北口陷落,北京震動,瑞霖為避日寇侵擾,舉家遷入五台山,於碧山寺東側築“蓮花精舍”居之。他見山中喇嘛飲食簡單,或食炒米(用粟炒熟以水拌食),或食炒麵(用燕麥磨粉炒熟以水拌食)。若遇道糧斷絕之際,喇嘛還有一種秘法,即“餐石”以度活。所謂餐石,是用產於秘魔崖的寒水石,用木炭煅后,以牛乳注之即可食。他曾在廣濟茅篷依喇嘛學餐石法,日餐石一杏核量,而漸次增加至三倍。經三七日,初數日有飢餓感,以後飢餓感沒有了,惟感乏力,後來力氣也恢復了。他曾著有《餐石日記》一文,發表在十五卷十二期的《海潮音》月刊上。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他在五台山顯通寺設立了一所漢藏學院。他的三個女兒都受過高等教育,均皈依三寶,且精通藏文,就由他的三個女兒擔任教授,培養出一批藏文翻譯人才。民國三十年(1941年),北京的佛教同願會成立大乘佛教弘化院,延聘胡老居士為院長。弘化院之宗旨,在於培訓華北子孫派寺廟的青年僧侶,提高其對於佛法認識,以便幫助此類寺廟的正規成長。是年九月,經過考試,錄取來自華北各地寺院僧侶近百名。繼而正式開學,修學期間為四個月,伙食由該院供給,課程有修法、講經、念誦、坐禪、拜懺等。大乘佛教弘化院,院址設於西直門外萬壽寺內。這座萬壽寺建於明代萬曆五年(1577年),神宗之母慈聖宣文皇太后出帑儲,特建梵剎,為藏漢文大藏經經版之香火院,命司禮監太監馮保領其事。馮保亦捐助萬金,潞王及諸公主妃嬪以至貴人,無不捐資隨喜。殿宇富麗堂皇,莊嚴閎廣,正殿為大延壽殿五楹,旁列羅漢殿各九楹,前為鐘鼓樓、天王殿,後為藏經閣,左右為韋馭、達摩殿各三楹,重樓復榭,梵剎莊嚴。寺后壘石為三山,山之上為觀音像,像下為禪堂、文殊、普賢殿,以像普陀、清涼、峨嵋。山前為池三,山後為亭池各一,最後為果園,標以雜樹,佔地四頃有餘,視南京三大寺不啻倍蓰。迨清代乾隆十六年(1751年),值裕聖皇太后六十大慶,鑾輿經此寺,喜其嘉名符祝厘之意,乃更加修繕,綉幢寶鐸,輝耀金碧,裝飾一新。至二十六年,皇太后七秩壽辰,又再重修。寺於明代,藏有永樂時所鑄鐫有《法華經》等十八種經咒全文之大鐘,銅質精鍊,字畫整雋,聲聞京城。清季移往覺生寺(即今大鐘寺)。明清兩代,該寺均建有行殿,為帝王駐蹕之所。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二月,大乘佛教弘化院第一班部分學僧,組成佛教弘化班,在宣外湖廣會館、東城法華寺、前門外關帝廟等處宣講《出家功德經》、《八無暇有暇經》、《當來變經》等,為期一周,聽眾踴躍,收效良好。是年三月,第一屆學僧訓練期滿,舉行畢業典禮。主事者謂:經此四個月的訓練,學員均有一定之收穫;但為期過短,故第二期附設研究班,希有志者更行深造,於佛教有進一步之認識,以便將來弘揚佛法,能成就一番事業,對子孫廟之改革,亦可起推動之作用。並謂出家人應具備僧格,即嚴守戒律,始能荷擔如來大法。無論到何處,皆應作到和合,僧伽即和合眾之意,以和合為前提,方有僧威,寺院方能管理好。並需慈悲柔順,不可盛氣凌人,尤其訓練后即將負責子孫廟中事務者,更應自整自肅,明教理,重行持,時時警覺,以期自利利他。不能希求名聞利養,期為方丈,享受他人之供養。亦不可結派相爭,憎奉法者,不顧因果,自造三途惡業。所言諄諄,反應當時僧界現象,有為而發也。弘化院前後辦了兩期,入院進修的僧侶有一百餘人。三十一年(1942年)秋,胡老居士又回到五台山,在顯通寺開設「藏文研究班」,目的仍在於訓練藏文翻譯人才。胡瑞霖老居士於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病逝,世壽八十歲,除《餐石記》外,未見有其它著作傳世,但他資助和創辦佛學院和藏文學院,在佛教實有相當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