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王鎮

江蘇省鹽城市下轄鎮

樓王鎮位於江蘇省鹽城市西部邊陲,地處興化、寶應、建湖、鹽都四縣(市)交界處,是一座有著悠久歷史和傳統文化的千年古鎮,素享“魚米之鄉”、“鑄造之鄉”和“民舞之鄉”美譽。

全鎮總面積127.23平方千米(2017年),耕地面積7.48萬畝,總人口46443人(2017年),下轄24個村(居)132個村民小組。

於公元一三六九年左右,從蘇州閶門一帶大批移民遷徙到鹽城屯墾(民間稱之為“洪武趕散”)駐在蘇州三壩的王貴三全家被移居至范巫庄,此即樓王《王氏族譜》始祖。以後王氏人丁繁衍昌盛,出了許多官宦人物,且多是大戶,為顯耀王氏門宗興盛,遂改范巫庄為樓王莊。“樓”取其“高遠”、“上層”之義。

2020年7月,全國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重新確認樓王鎮為國家衛生鄉鎮。

歷史沿革


基本概況

樓王鎮隸屬於江蘇省鹽城市鹽都區,地處鹽城市西部,鎮人民政府駐樓王開放路,在市政府駐地直西30公里處。東以仇垛河與學富鎮分界,南至北龍港鎮,西鄰寶應縣,北與建湖縣沿河鎮相鄰是一座有著悠久歷史和傳統文化的千年古鎮,素有“魚米之鄉”、“鑄造之鄉”、“民舞之鄉”美譽。1957年置樓王鄉,以駐地樓王莊命名,1958年定為樓王人民公社,1983年體制改革時復為樓王鄉,1987年撤鄉建鎮為樓王鎮。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鹽金國防公路橫貫全鎮,緊靠新長鐵路、二0四國道、鹽寧一級公路、寧靖鹽高速公路京滬高速公路鹽城南洋機場,鎮域資源豐富。

人口民族


面積人口

據當地政府官方資料顯示,全鎮總面積127.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7.48萬畝,總人口5.59萬,下轄24個村(居)132個村民小組。

經濟


農業生產

樓王鎮境內水網密布,水源充沛,水質清新。耕地面積4.5萬畝,年糧食總產約4.2萬噸,是國家優質商品糧生產基地之一,溝、渠、路配套,農田林網率達21.5%。水稻、小麥已通過國家無公害農產品產地檢測,“高盛”、“俊盛”牌澱粉獲得國家無公害農產品稱號。水產養殖面積2.5萬畝,魚蝦蟹年產量2萬噸。水產品主要有異育銀鯽、黃顙、虎頭鯊鱖魚南美白對蝦羅氏沼蝦及盪田螃蟹。“樓王牌”異育銀鯽被評為“江蘇省名牌產品”,並獲得國家無公害農產品稱號。該鎮推廣實施了茭白-蟹立體種養、美國斑點叉尾回養殖、大棚省力化養蠶三項“雙百”工程,15000畝國家級無公害水產養殖基地順利通過專家評審。糧食、油料、蔬菜等大宗農產品產量質量穩中有升,水產、畜禽等特產養殖份額大幅度提高,積極發展訂單農業和外向型農業,俊盛澱粉、金牛乳業、仲記酒業等龍頭企業和特色優勢產業不斷壯大,產業化經營水平進一步提高;大力發展流通中介組織,農村1000餘農民從生產中分離出來,專門從事農副產品的販運和銷售,農業效益明顯提高。

財稅及工業經濟

該鎮有工業企業82家,定報企業8家,擁有鑄造、化工、窗紗、食品、建材等5大支柱行業。2007年預計實現國內生產總值4.9億元,年遞增18.5%;完成財政收入1600萬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3億元,分別遞增21.4%和23.5%,其中財政收入於2004年一舉突破千萬元大關,2008年1-9月份完成財政收入1401萬元,同比增長115.3%,在全區率先提前三個月完成了全年財政收入任務。經濟運行質量進一步提高,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超過1600美元,財政收入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由2002年的2.6%提高到3.3%。產業結構趨於優化,三次產業比例從51:36:13調整到31:46:23。工業經濟強勁發展,定報企業工業增加值、銷售收入、利稅分別達到1.81億元、6.96億元、3620萬元;服務業提速發展,成功引進了澤園超市、人民大超市、上海農工商超市、江蘇文峰大超市等新型業態,鹽城葯業、興盛石油液化氣等重大服務業項目落戶樓王,文昌苑別墅及各類商品房等新型住宅相繼竣工。

文化


樓王人文薈萃,文化底蘊深厚。這裡曾是明代開國謀臣、翰林院大學生朱升的棲息地,名聞天下的高僧——茗山法師的第二故鄉。抗日戰爭時期,劉少奇、陳毅、黃克誠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在這裡戰鬥過。位於慶豐村的塔院寺,建於盛唐時期,程咬金曾來此檢工立碑。在北龍港中心社區南龍居委會,有一座有著600多年歷史的名剎古寺——正德庵,寺內象徵收成枝繁葉茂的"五穀樹"令世人稱奇。蓮湘已有幾百年的歷史,蓮湘隊曾代表鹽城市參加江蘇省全民健身新優項目展示活動,獲得"體育健身新優項目創編獎"。龍舞起源於明朝中期,精心打造的童子龍舞隊在各大賽事中頻頻獲獎。剪紙藝術獨樹一幟,鹽城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剪紙藝術傳承人王柏林曾獲得全市"十佳民間工藝師"稱號。

地名來歷

此地原名叫“范巫庄”,因為范姓巫姓甚多。元朝末年,連年受洪水淹沒和戰亂,這裡人煙稀少,田地荒蕪,民不聊生。到明太祖朱元璋打敗吳王張士誠后,於洪武初年,也就是公元一三六九年左右,從蘇州閶門一帶大批移民遷徙到鹽城屯墾(民間稱之為“洪武趕散”)駐在蘇州三壩的王貴三全家被移居至范巫庄,此即樓王《王氏族譜》始祖。以後王氏人丁繁衍昌盛,出了好多的官宦人物,且多是大戶,為顯耀王氏門宗興盛,遂改范巫庄為樓王莊。“樓”取其“高遠”、“上層”之義。

淮餃

淮餃:又稱小餛飩,皮薄似紙。制餡時需將豬肉剔盡筋質,拍打成肉燕,拌以韭黃,輔以蔥、薑汁調劑,採用滾、卷、抽、捏等手法成型。鮮美滑爽。

白燉鯔魚

白燉鯔魚:鹽城有海產鯔魚。在沿海港口、河口、港灣內的鹹淡水中,明代已盛產。古人作詩有“鯔魚味美勝鱸魚”之句,人們多取其鮮者清蒸,別有海鮮風味,製作時又保留鮮魚原形,故色味俱佳,肉嫩可口。今沿海仍產鯔魚。黃海飯店廚師張維東精心配料製作的魚更為出名。
製作過程為取鯔魚一條重約750克,配以豬板油丁20克,熟火腿10克,水發香菇片10克,筍片10克,醬瓜末5克。先將魚洗凈,在沸水中燙,再沖洗后,擺在長盤內,用上述配料在魚上擺成花卉圖案,加適量的黃酒、精鹽、白糖、蔥段、薑片等,上籠以旺火蒸15分鐘,至魚成白蒜瓣狀。上席時去蔥段、薑片,淋上麻油。其時色味美觀,清香四溢,確有獨特之處,故名“白燉鯔魚”。

交通


樓王交通十分便利,蘇331省道(鹽金國防公路)穿境而過,距鹽城機場、新長鐵路僅30公里。沿331省道向東17分鐘車程,可上鹽徐高速;向西22分鐘車程,可上京滬高速。境內西塘河是國家一級航道,直通長江。隨著青年路西延工程的實施,拉近樓王與鹽城市區的時空距離。

社會


集鎮建設

集鎮建設和城鎮創建。按照“創業、宜居、水綠特色”的要求,在鞏固“省新型示範小城鎮”、“省環境優美鎮”創建成果的基礎上,全力創建“全國環境優美鎮”。緊扣“完善功能、創新理念、彰顯特色、提升品位”的建設思路,集中財力實施集鎮生活污水處理站、自來水管網改造、垃圾中轉站、小區開發建設、文化活動中心及休閑廣場、鹽金路整治、老鎮區改造、文昌苑農民別墅B區等新一輪城鎮建設10項重點工程。文昌苑28幢農民別墅已全部建成,金庭花園四幢樓、鑫豐嘉園二期工程、建築面積4500平方米的華亭綠苑住宅項目先後建成通過驗收。文化活動中心4月中旬開工建設,年底已建成即將交付使用。污水處理站10月底建成,垃圾中轉站選址結束,正在報批之中。
樓王鎮
樓王鎮

社會事業

社會事業全面發展。教育衛生事業取得長足發展,幼兒園順利通過“省優質園”創建驗收,樓王中學學生公寓樓建成並交付使用,樓王小學塑膠跑道正在建設之中。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覆蓋全鎮,參合率達96.8%。食品藥品安全工作常抓不懈,專項整治成效明顯。計生工作在全區考核中排位靠前。健全基本養老保障制度,新農保擴面2600人,城鎮職工保險擴面420人,基本醫療保險擴面2750人。新增有線電視用戶600戶,總用戶6200戶,通組率98.9%,門樘入戶率達55%。完善大調解機制,紮實開展“金橋行動”,年內沒有發生一起非正常上訪事件,信訪工作位居全區前列。平安創建、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成效明顯,被評為全市“五五普法中期先進集體”、“安全鄉鎮”。司法所被命名為“省優秀司法所”。
該鎮自2002年創建為省級新型示範小城鎮后,該鎮繼續加大投入力度,強化基礎設施建設,積極開展文明衛生鎮、生態示範區、環境優美鎮、康居示範村創建活動,五年累計投入各項創建資金6800萬元,大量的投入,極大地改變了鎮村面貌。集鎮“三縱四橫”道路框架已經形成,通村公路硬化工程全面竣工,新建水泥路面55公里,五年規劃三年完成,在全區率先實現了“村村通”。基礎設施完善配套,三年共硬化臨街路面6000平方米,彩化門面3500平方米,基本實現了街面硬化、路面凈化、街道綠化、庭院美化的四化標準。新建排澇站6座,圩口閘30座,公路橋樑38座,機耕道470條,清淤包括朝陽河在內的河道116條260萬方,復墾整理土地15347畝,新增耕地2475畝,栽植林木近百萬株。逐步配套各類市場,農貿市場和小商品市場初具規模。與此同時,農網改造圓滿結束,農村電價大幅度下降,農民用上了放心電;新一輪鎮村布局總體規劃修編通過省市驗收,新農村建設有序推進,“三清”工作深入開展,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得到加強,2006年2月被市政府命名為“環境優美鎮”。
“普九”主要教育指標超過省定標準,各類教育趨向均衡化、優質化,中小學辦學條件明顯改善,學前教育初具規模,成人教育和職業技術教育邁上新台階,先後創建了省示範初中、市百佳校園、小學特色學校。計劃生育率達98.5%以上,人口自然增長率始終控制在3‰以內,連續三年實現負增長。文化事業繁榮興旺,文化精品創作屢創佳績,群眾性文體活動豐富多彩,2006年被省命名為“群眾體育先進鄉鎮”;衛生事業列全市前茅,衛生院先後興建了門診大樓、病房樓,引進了CT機、鈷60放療系統、碎石機、彩超等先進醫療設備,醫療保健水平進一步提高,繼更名“鹽都區第二人民醫院”后,被省評定為“二級綜合醫院”,二院護理部榮獲省“巾幗文明示範崗”稱號。公共衛生體系逐步健全,農民全部吃上潔凈的自來水,移動通信和固定電話用戶覆蓋全鎮,農民衣食住行條件明顯改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孤寡老人集中供養、困難家庭子女免費接受中小學教育等制度全面推行,最低生活保障做到應保盡保,鎮敬老院創建為省級文明敬老院,國家級文明敬老院正在報批之中。2005年,駐鹽全國人大代表和市人大代表分別來該鎮視察教育、衛生、民政等工作,均給予了高度評價。宣傳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設得到加強,公民道德和誠信教育深入開展,全民素質不斷提高,文明創建活動成果豐碩。依法治理深入推進,基層民主不斷擴大,普法教育廣泛開展,“四五”普法和“三五”依法治理工作通過省、市考核驗收。構建社會治安大防控體系和社會矛盾大調解機制,各種刑事犯罪和敵對勢力、邪教組織的滲透破壞活動得到嚴厲打擊,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常抓不懈,領導下訪約訪和矛盾糾紛排查調處經常化、制度化,社會保持安定團結,2004、2005年度連續被市委、市政府表彰為“社會治安安全鄉鎮”,2003-2006年連年被市委、市政府表彰為“平安鹽城創建先進集體”,2005年被市委、市政府表彰為“四五”普法先進鄉鎮,2006年1月被市委、市政府表彰為“01-05年度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集體”。完善了安全生產監督機構,新建了鎮消防隊,安全生產形勢逐年好轉。

鄉鎮建設

2007年11月10日,樓王鎮村鎮服務中心辦公樓正式落成,這是樓王鎮凝心聚力建好鹽都西大門,傾心儘力打造發展潛力鎮,推動城鎮化進程的一個縮影。2007年以來,樓王鎮突出城鎮建設,加快推進城鎮化發展步伐,對城鎮總體規劃進行“回頭看”,邀請蘇州城建環保學院的專家、教授,按照“五十年不落後,三十年數一流”的標準,緊扣水鄉特色,對規劃進行重新修編,並突出規劃的科學性、權威性和超前性,圍繞“美化、亮化、香化、凈化、硬化”的要求,進一步鞏固省級新型示範小城鎮、市級環境優美鎮創建成果,近期集中時間、集中人力,組織實施8項重點工程,加快城鎮道路、綠化、水電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發展商貿業,促進經濟與社會事業同步和諧發展。

獲得榮譽


江蘇省蘇中、蘇北綜合實力五十強鄉鎮
江蘇省新型示範小城鎮
江蘇省蘇中、蘇北綜合實力五十強鄉鎮
江蘇省群眾文化先進鎮
江蘇省環境優美鎮
江蘇省科技先進鎮
鹽城市社會治安安全鄉鎮
法治鄉鎮
鹽城市衛生鎮
鹽城市水產養殖特色鎮
江蘇省文明鄉鎮
2020年11月,入選2020年全國鄉村特色產業十億元鎮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