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應紅

杜應紅

杜應紅1976年生於貴州遵義,醬門會掌門人,中國著名藝術家,策劃了一百餘次文化藝術活動。

人物簡歷


中少社中國幼兒園美術輔助教材美術部分作者,被媒體譽為“藝術狂人”、“文藝狂人”、“深圳皇帝”、“深圳民間文聯主席”等等。現為傳媒人、藝術家、策劃人、深圳文藝網群、深圳藝術創作庫藝術區、深圳藝術沙龍、藍風藝術空間、醬門匯所、深港藝術雜誌創辦人,央視網顧問、中國網路影視研究中心總監,醬香中國網、《醬香中國》雜誌、茅台醬門後傳酒品牌創辦人。
杜應紅藝術講座《藝術策劃與公共傳播》
杜應紅藝術講座《藝術策劃與公共傳播》
杜應紅與恩兄鄭智化交流
杜應紅與恩兄鄭智化交流
策劃1+1聖誕天使助學行動,策劃網路欄目《微博聯播》,創辦現場直播網,已策劃南山文化沙龍1--15期、策劃2011第三屆國際聖誕天使大賽、策劃“創見中國。移動藝術博覽會”、策劃F518“深圳藝術季”系列活動、策劃"大理印象藝術計劃"、策劃"深圳國際藝術交流中心"、策劃"深圳藝術樂隊"系列活動、策劃"深圳藝術生態一日游"、策劃"深圳移動"當代藝術展(杭州藝術博覽會)、策劃"過日子"藝術收藏系列展7展 策劃"我家藝術館"30個系列活動、策劃重啟。刷新“深圳當代藝術創作庫”系列活動、策劃深圳製造青年藝術家計劃系列作品展、主持"深圳大道現場藝術節"、策劃"創庫開放系列"展覽活動、策劃"一條路"深港當代藝術展、策劃"向上看"鄒衛作品展(深圳)、策劃當代藝術進社區系列展覽(深圳)、策劃“反空降藝術計劃系列活動”(深圳)、策劃創建“深圳當代藝術創作庫”(深圳)、主持“深圳創庫藝術家邀請展”(廣州原子空間畫廊)、策劃“不要臉藝術狂歡活動”(深圳藝術沙龍第四回)廣州LOFT345藝術空間、參加“5X7照相雙年展”(平遙、北京、上海)參加“太和畫廊開業展”(北京)、策劃“QQ群聊當代藝術展”(深圳藝術沙龍活動第三回)(網際網路)、主持“都市群體”主題藝術活動”何香凝美術館OCT當代藝術中心主持“深圳藝術沙龍活動”(第一回)、策劃“中國畫家五人展”(深圳)、策劃、參展“深圳藝術家2006新春沙龍展”(深圳)、參展“中國當代藝術文獻高校巡展”(貴陽、安徽、廣東等)、策劃、參展“首屆藝術、詩歌精品超市展”(深圳)、參展廣州三年展外圍展“造城運動——我們在這裡”(廣州)、策劃“南方生活架上藝術展”(雲南)、策劃、參展“藍風藝術空間陳列展”(深圳)策劃“本性難移,當代藝術展”(深圳)、策劃“劉偉力書畫作品展”(深圳)、策劃“深圳經驗,李恭舞作品展”(深圳)、策劃“瞿擁軍書畫作品展”“深圳”、策劃“深圳市環保創意作品展”“深圳”、“診”杜應紅行為藝術展之“進行時現代藝術作品展”、“診”杜應紅行為藝術之“深圳國際水墨雙年展”、“診”杜應紅行為藝術之“關山月中國畫作品展”、策劃“結”鄧榮斌藝術作品展、2005 策劃“深圳藝術家向貴州貧困兒童捐資助學義賣”、策劃、參展“中國名家書畫海嘯賑災義賣聯展”(深圳)、策劃、參展“近墨者黑。行為藝術展”(深圳雕塑院)、策劃“沈桂林。吳創新作品展”(深圳)策劃、參展“西部藝術通道美術作品展”(深圳)、行為藝術活動“保護動物、人也是動物”(環遵義城一圈)、2004 行為藝術系列活動“診”(遵義·深圳)

專家評述


關於杜應紅的幾個片語釋義
實用的天才
我總是認為,天才不適於現實,現實不適於天才,天才更具審美,而審美與實用往往存在著悖論。天才可以輕易直接地感知世界因而無度地揮霍生命直至消亡,因而天才總是在靈光乍現后消失或自殺。因此,天才的快樂被現實者稱為可悲,也可歌可泣。然而,有這樣的一種天才,他將這種上天給予的才氣轉化成現實的才幹,將抽象的審美的天才付諸於實踐。他有足夠的才氣用於創作,可是如果只有創作,他必定像其它天才一樣的結局,於是他為自己的天才找到了一條現實的出路,以此來挽救自己也挽救了更多的天才們,這個天才除了藝術創作,他辦學校搞教育,他創建藝術基地,他辦網站搞出版,他還有更多的可能性,他用現實的物質存在握住了天才短命的咽喉,將天才留在人間。他是杜應紅。當我這樣說他時,定然有人會對我的說法有異議,然而別忘了,只有天才才會發現另一個天才的存在,天才總是能發現別人所發現不了的東西,並且將之揭示出來。如是以鑒。
儒雅的野蠻
儒雅不是誰都配得上形容的,活著至今,恕我少見多怪,我還沒看到一位真正稱得上儒雅的男人。杜應紅當然也不是,但他有這種儒雅氣質,他的這種氣質時常掩蓋不住他骨子裡面的野蠻,這種野蠻恰恰體現了他的天真率性,恰恰體現了一個男人的自然本色。我之所以喜歡他,不是他的儒雅與野蠻,而是在深圳這個物質之城摸爬滾打了這麼多年,依然保持著有稜有角的本質,而不是令人噁心的圓滑與狡詐。
邪惡的善良
人不是生來就邪惡的或者善良的,也不是生來就純粹和完美的,這一切都是後天造就和捶鍊出來的,一個人的追求與選擇決定了他的靈魂是否高貴。善良的意欲有可能造成邪惡的行動和結局。一個能看透本質的人不會對輕易對人下定論。也不會對任何事物輕易下結論。我只是想對杜應紅說:哥們,你的善良帶著某種邪惡,這就是人性,當你有足夠勇氣呈現出做為人的本性時,我看到了你身上顯示出了某種不為人所知的真與美。
踏實的不安
杜應紅說他只想踏實地做人老實地辦事,因而顯示出了他心底的不安。不安是每個對生命有感知的人的自然反應。一個人只要活著,他/她就承受命運的詛咒,生命沒有自由,因而自由成了人們追求的目標。只要活著就必須忍受來自生活的、生命的、社會的、家庭的、她/他的、自己的、精神上的和物質上的種種有形無形的束縛與限制。他的《緊箍咒》系列作品中將此種不安完全表達出來。我不是評論家也不能代表大多數,我只能代表甚至連自己也代表不了地來對他及他的作品作出如此準確的或錯誤的反應。權當呢喃吧!
無私的自私
天底下誰敢認為自己是完全無私的呢?那他/她就是自私。真理不容說出,說出了必然面目全非。當杜應紅在深圳這個經濟主流藝術邊緣的新城市裡,自發創辦了深圳當代藝術創庫,對此花費人力、財力、精力毫無怨言,勇敢地承擔了自己所認為該承擔的角色和責任時,某種使命感已在他身上得以闡釋。有人說,他是以無私來成就自私。此人說的對,如果天底下的人都能以無私來成就自私的話,那就世界就太平了。但若說者是不懷好意,那他也去試試,看看有沒有這個本事。
野心的無欲
很多人堅強的意志產自於內心的脆弱,自滿者必自卑,無欲者心最野。因而這些負面往往是能者的動力。它推動著有野心的人去實現另一個極端。誰說有野心不好或自己沒有一點兒野心,那他/她不是虛偽就是認識不夠,整個歷史與社會的推動與進/退步就是一部野心史,一個個的野心推翻了又一個個的野心又產生了更多的野心。杜應紅是有野心的,而且這個野心挺大,無欲將是他的精神高度,誰都有野心,但不是每個人都願意或有能力去實現,我相信他有這個能力將野心進行到底。祝福他吧。
詞義釋畢,想起有一次在深圳南山創庫,帥氣健碩的杜應紅給與我工作室對門的藝術家韓潮的攝影作品當人體模特,完了跑來我的工作室洗澡,只見杜君渾身銅黃色油彩,用一布裹住下身,面帶羞澀而又壞壞地笑著, 那一刻,美極啊!我的目光無法再純潔起來,也無法不再純潔。至今,我依稀記得那塊布,有似於耶穌掛於十字架時用的那塊。而關於我們的友誼,自從“進行時”那次展覽認識至今,我不曾褻瀆過。
2008年7月20 於環鐵工作室
林善文:遭遇杜應紅
清晨6點,杜應紅在生物鐘的指令下醒來,看著還在睡夢中的妻兒,他起了床,今天是藝術進社區系列活動的第N次展覽,他得早早的到創庫(深圳當代藝術創作庫)去整理一些資料,上傳一些深圳藝術網當天需要發布的新聞,並給一些尚未來得及發邀請的朋友、媒體發送郵件。
他匆匆下了自家的樓,從南山區的一個住宅區裡邊驅車而出,他沒有直接駛向創庫,與往常的大多數情況一樣,從家門口出來之後,拐了一個彎向另外一個方向駛去——把車開到了深圳大學的校門口,他沒有忘記昨天與另外一位藝術家需要搭他便車的約定。30分鐘后,他們到了位於寶安中心區的深圳藝術創作庫。
他先打開辦公室的門,重新把朋友們昨天翻亂和抽出來的某些書放回書架,然後回到自己的工作室打開電腦,開始整理當天活動的程序與的資料。大概九點鐘左右,他的助手來到來了辦公室。他向他們交代一天的工作,以及稍作布置。他本想去工作室弄弄作品,看看時間有點緊,就直接驅車前往今天的展覽場地。昨天已經將展覽布置一天了,他需要重新檢查作品的標籤之類的是否都弄好了,有一部分作品還需要作出調整。由於某位藝術家反應比較遲鈍,就差他的作品尚未運送過來,他再次打電話催促。對方說沒有找到合適的車子運輸作品,老杜二話沒說,把現場的工作作了交代,尋車而去,很快就在南山的某菜市場旁找到了合適的車子……
作品運輸回來弄好已經是下午2點鐘了,他叫來一個盒飯,一般是回鍋肉蓋飯,需要加辣椒,外加一瓶啤酒。他花掉兩分鐘吃完,然後開始檢查話筒音響設備,他看見地上還有一些垃圾,他開始去找掃帚,可這時問路的電話打了過來,他開始不厭其煩的重複這是什麼地方……然後與空間主人聊上幾句……
下午三點,客人陸續到來,四點開始舉行開幕式,期間,你會看見他在人群之中不斷的穿行,在忙碌著。他沒有端著一杯紅酒陪人聊天的空閑……偶爾停留,聊上了幾句……他辦著認為重要的事情。晚上7點,一行大約20人的隊伍開路到了鞭炮美食館,不用說,是老杜埋單了,他的綽號是“杜老大”,到深圳的藝術家找到他,他都熱情的安排接待……飯局間,頻頻舉杯,老杜有點喝高了,他開始唱歌(往往是那撕心裂肺的叫歌“社會主義好”)。把一些朋友送走,有一些從外地過來的朋友,他又車帶上這些朋友,還有另外一位藝術家的“紅旗”一起同行,十幾號人,徑直到了蛇口的海燕酒吧,繼續喝酒,談天說地,談今天中國當代藝術的某種不良現象,談某個人的作品真爛。席間,老婆叫女兒打了一個電話算是查崗……很快,時間就走到了凌晨一點多了,他再把這些人領到某個夜市的消夜攤上,點了一些粥和幾個小炒,最後將這些人送回酒店。他回到家的時候,已經凌晨三點了,老婆孩子早已經熟睡……
當然,這是我對他一天生活的想象。是這些年來,在我與他的接觸中,他在深圳給予我留下的印象大體構成了這樣一個想象。從他頻頻折騰出一件件事情來,以及他身邊的諸多事務,我猜測他一年中大部分的時間也是這樣過來的。在這裡我無意塑造他拋家棄女的為藝術獻身,他可能常常是,午飯在外邊胡亂解決,晚飯,他會說:“我要回家了。”遇到朋友來,卻必須走開的時候,他有時會會先把大家帶到一個餐館,提前把單結上,然後回家。
人生是一條記憶的河,情感在記憶和想象裡邊變得恆長和感人。對一個人的認識和對一個人的信賴,最初來源於偶遇,在短暫和由片段構成的愉快和美好的相處之後,時空常常會把人和事情相隔。幸好,是記憶擔負著修復的功能。我們依賴溫暖的記憶來激勵彼此的人生。
我與應紅當面接觸不過六、七次,相處在一起的時光也就10天,最多。同住一室或許只有三次,沒有聊到通宵,卧床會從凌晨兩點開到四點或許更長一點的時間因為對方“無法回復”而結束話題。剩下的就是雲南與深圳或者北京與深圳之間的漫長時間的一個電話,以及他頻頻舉辦活動發來的信息和圖片以及某次想起對方的時候猜測對方都在忙些什麼。時間就這樣帶走了四年。在接觸和想象中,在某些來之不易的結果中,我們共同溫暖和鼓勵著。
杜應紅集傳媒人、行為藝術家、畫家、批評者、策展人、活動組織者、藝術教育者、經紀人等於一身,如果不用這麼長串的名詞介紹,截取其中任何一個都不能概括他的身份。但有一個詞比較合適,那就是“藝術家”。我想杜應紅滿意於這樣一個身份,這樣的判斷來自於我個人的經驗。他個人有時候則把“行動的思想者”作為他的理想目標。
這裡邊涉及到了藝術家的身份判斷的問題。是否,藝術家一詞僅局限於“做出具體可視、可擺放的作品。”什麼樣的作品才稱之為一件好的作品。作品如果以件為單位,這個“件”的劃分範疇局限在哪裡?杜尚說,“我最滿意的作品是我的生活。”大家對這句話或許並不以為然。我們身邊的榜樣,葉永青也說“我以能夠成為一位藝術生活方式的叫賣者為榮。”現在被大家所推崇的英國批評家約翰·伯格,事實上他還是一位畫家、小說家、文化史家。也就是說單一的表達方式滿足不了一位才思敏捷、才氣逼人的思想者和行動主義者。
杜應紅是一個典型的“行動派”藝術家。是一個明白新時代藝術家應該不被傳統的“單一型”藝術觀局限的藝術人才。藝術不再是為了方便於收藏、銷售、擺放在美術館的角落,被動的等待著別人來審美、反思、批判的“固體物”,藝術是融入藝術家日常行為中的“公共服務行為”。藝術由一個名詞變為一個動詞。藝術家的使命是通過多重敘述的方式來推動“藝術”的影響力。由這些使命感的藝術家,都集多種創作方式於一身。
話說到這裡就已經很明白了:我把杜應紅看作成一件作品。而他所創作的那些雕塑和繪畫被大家稱為作品的東西,是“杜應紅”這件作品的一部分。
應紅的人生充滿傳奇。他從小就是一個無畏和善於行動的人, 12歲在老家開始為村裡大部分人家書寫對聯,13歲開設篆刻鋪子在周邊鄉鎮趕場賺錢,17歲在市區開設個人裝潢部,而這一切,都是在沒有任何專業培訓,自學和努力的結果——他的人生一片坦途。意外的是:18歲,杜應紅卻因為傷害罪被判刑6年。應紅富有正義感、好打抱不平卻因為過於善斗好武而走向了人生的反面。看似不幸,卻是萬幸。監獄里給予了他學習和思考的機會。他並沒有破罐子破摔,而是在“義”和“道”之間,他找到了平衡感。因為他的文藝天賦,杜應紅很快的成了監獄里的文藝工作者與領導者,在那幾年,他結識了大量的筆友與文化人,這對他後來的藝術之路起到了重要的奠基作用。
出來后,他到了深圳從事美術教育工作,多次獲得各級優秀教師的嘉獎,並且受邀編寫了由中少社出版的全國幼兒園美術教材。在事業蒸蒸日上的時候,他的人生又作出了新的抉擇:他放棄了少兒教育的事業,進入職業藝術家的生涯。應紅人生目標的明確性,從他一步一個腳印的規劃和突破中得到體現。
也就是在2002年左右,在藝術界需要“策展人”的時代,杜應紅在深圳揭桿而起鬧革命,組織和策劃了很多展覽。記得2005年,他將廣東的7位藝術家(鄧榮斌、田流沙、莫峻峰、胡赤駿、周金華、江宏)的“南方生活”帶到昆明創庫舉辦展覽。在題為“架上繪畫的本土與地域特色”的座談會上,老杜為“藝術家”代言,給我留下深刻印象。
不久后,他就開始折騰成立一個“深圳當代藝術創作庫”,四十多位藝術家、以及一些詩人、批評者參與進來。期間,他還折騰了很多事。再再後來創庫由於“城門失火”而搬遷到了現在的F518創意文化產業園。剛剛落腳,他就開始搞喬遷大展曰“重啟 . 刷新”、藝術家工作室開放日,藝術家得以有理由“開門接客”。他所策劃的“我家藝術館”被中央電視台在內的上百家媒體單位採訪報道。
我們看看他的簡歷好了:策劃“深圳移動”當代藝術展、“過日子藝術收藏系列展、”策劃"我家藝術館"系列活動30項、策劃重啟。刷新深圳當代藝術創作庫13項藝術活動、策劃深圳製造青年藝術家推介計劃系列作品展8場、主持"深圳大道現場藝術節"、策劃"創庫開放系列"展覽活動、策劃"一條路"深港當代藝術展、、策劃當代藝術進社區8場、策劃“反空降藝術計劃系列12項、策劃創建“深圳當代藝術創作庫”……需要更詳細的資料,大家可以問百度或者谷歌
2004——2008年期間,“迄今策劃了近百個藝術活動”.這麼輝煌的業績,很少有人能夠與他媲美。深圳藝術家乃至廣東、雲南等地的藝術家就在對杜應紅的信任中,作品交給他,從這個展廳搬到另外一個展廳。一大群藝術家跟隨他指南打北。除此之外,他還主編深圳藝術網、《深港藝術》雜誌……
說實在的,應紅屬於說話很沖,個人喜好比較強烈的那種人,有時候我會為他做事情不考慮對方的感受而擔心會把事情弄糟,但事實證明,因為他的公心而征服了大家。對事不對人的做事原則得到了一大群朋友的支持。就是這樣一位具有組織能力和策劃能力的事主,為什麼他還去做作品呢?!杜應紅這麼忙,他還有沒有時間做作品?!“安居樂業”型的人很難想象這點。人們總是認為“批評是熊掌,而藝術創作是魚”,魚與熊掌不可兼得。人們總是認為自己做不了的事情別人也做不了!事實是否如此?
04年,應紅開始創作《緊箍咒》系列作品,先是繪畫,畫面中多為小孩頭戴緊箍咒的形象。到2008年(今年)夏天把自己鑄成雕塑,中間這段時間穿插著無數次行為創作。可謂立體式掃蕩!
從觀念的深刻性來說,作品的主題和意義都清晰明了,切中國家教育弊病的要害。當然,作品的意義並不僅僅是在小孩的身上,“哪裡沒有平等,哪裡有剝削哪裡有逼迫,哪裡就有‘緊箍咒’”,這是一個關於強加、負擔、以及承受力的話題。作為一位藝術家,應紅並不滿足於僅僅是將作品創作出來,等待他人來發現,而是通過重複和多次的舉辦展覽來實現這一件作品的影響力。據說,應紅已將他自己戴有緊箍的雕塑安裝在他的車頭上,整天在深圳的大街小巷“招搖過市”,引來“百分百”的回頭率。迄今為止,他的作品隨著他的“最牛新聞採訪車”,已經跋山涉水的到過廣東、廣西、貴州、雲南,越南等地進行“巡迴展出”。那麼這些作品的影響力,因為應紅本人的進社區、進集市、進山區、進網路等,已經讓全國的很多老闆、小板們深有感慨了。我們自然不能低估這件作品的社會影響力。
從老杜的“這件作品”,我們也可以看出,藝術家會用同一種方式去表達不同的觀念,也會採用各種表達方式去表達同一個觀念。如果還單一的運用審美法則去評判這些作品將會顯得狹窄。如果,我們僅僅用觀念去理解他的這件作品,也會顯得過於簡單。從作品的圖式看:他追求圖象本身的視覺衝擊力,繪畫作品注重對比色效果運用,行為圖片多為正面效果,雕塑作品“以身作則”。儘管總體而言,作品的語言略顯單純,缺少更多值得玩味的地反思,但是有什麼重要呢?重要的是繼續往前走。
08年的某天,應紅開始實施他的另外一件作品:他穿上了白大褂,把自己打扮成一個醫生,將他的聽診器伸到了世界的每個角落——危房、飛機、女人、男人。這一命名為《診斷》、《診》的系列作品也勢如破竹的進行著。他似乎提示了這樣一個信息:這個世界充滿著不安全的隱患,每個人都有需要面對和解決的問題,他的作品來看似輕鬆幽默機智裡邊顯示出了他把握脈絡的主線準確、狠。這也是一個令人反思的作品。而更為巧合的是,在他在深圳創庫實施了《診斷》不久,深圳創庫因為樓下的工廠失火而引發了火災,讓這件作品有了預言性的效果,作品所提出的問題更加顯得必要和重要。
從他的2005年的《放鞭炮》現場作品、《三個代表、統一思想》、裝置作品《新聞聯吹》、2007年7月1日實施的《逆行2007》、《大喇叭、小喇叭》、《盛世大合唱》以及記得,2008年5月11日,他在我的個展上因為緬甸發生了嚴重的災難針對大陸的“不聽見”反應與林春園等實施了《沒聽見》的現場行為。而更加戲劇的是第二天,汶川地震發生了——杜應紅就是這樣一個人,一個看似猛撞,卻細心周到的人,一個不怕天,不怕地,富有正義感的人,不拘小節、雷厲風行成為他“藝術“的基本特徵,他將作為一件“美好”的作品被被人欣賞和佩服。
我們再次反觀他做的那些“非物”作品,我們就會發現他在文化價值取向的一致性。他組織舉辦的藝術、詩歌小型作品超市展,在鬧市中舉行,作品價格低廉,與藝術就是奢侈品的觀念相比,他走的是群眾路線。儘管,據我所知,沒有能夠賣出什麼作品,但是他的目的同樣是達到了:讓更多的人接觸並理解藝術。這次他做的《我家藝術館》的藝術進社區活動,目的就更明確了,以家庭為單位,孩子——父母——鄰里鄉親。他把他的“南方生活”以及他的緊箍咒搬到了美術館、銀行家的辦公室、領導的家裡,他的藝術觀和藝術影響力在越來越強的發生著威力。我想,教育意義,引導觀者,探索者……杜應紅一直沒有放棄這樣的追求。
2008年12月
杜應紅長得橫高豎大,身板兒一看就知道拳腳功夫不錯,走起路來又一搖二晃,象個黑社會老大。據說,他年輕時在這個紅黑二半的社會裡衝殺過,也為青春和幼稚付出過代價。由此想到,藝術界“假袍哥現象”中的一些人,喜歡硬撐一種場面,虛假不說,一拳上去臉就發白,只會玩一些小樣讓你苦笑不得。杜應紅給我的感覺要真實得多。
杜應紅熱愛藝術,畫畫得不錯,策劃的一些活動也有板有眼,偶爾寫一點文字也都在刀口上。重要的是,他待人接物上的一些經驗,會給他帶來一些局面,支持他的人也會慢慢多起來,這對他的藝術事業很有幫助。他的未來,我們不可以小視。
我和杜應紅在深圳玩過一段時間。我那時在鄧榮斌的畫室里畫畫,他是鄧的朋友,常來畫室里玩。我對他在藝術上投入的極大熱情,一直報以支持和欽佩。他也經常拉我“入伙”到他策劃的藝術活動中來,給我帶來不少快樂。藝術上如果沒有其他,快樂就可以了。和杜應紅在一起,你會很快樂,這一點我敢保證。
茅小浪(06.7宜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