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沙冬青
矮沙冬青
矮沙冬青,僅分佈於新疆自治區烏恰,前蘇聯也有分佈。在研究新疆西南部荒漠地帶植物區系的發生和發展以及古地理、古氣候的變化等方面,都有重要的科學價值。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植物。
開花的矮沙冬青
矮沙冬青喜光,耐旱,耐土壤貧瘠,較耐寒冷。多生於乾旱山坡、剝蝕殘丘或卵石干河灘。常與喀什菊Kaschgariakomarovii(Krasch.)Poljak、無葉假木賊AnadasisaphyllaL.、紫菀木Asterothamnusfruticosus(C.Winkl.)Novopokr.、木賊麻黃EphedraequisetinaBunge.、膜果麻黃E.przenwalskiiStapf.、裸果木GymnocarposprzewalskiiMaxim.等旱生小灌木或半灌木組成群落。花期5~6月,果期6-7月。
中國僅見於新疆西南部烏恰縣康蘇、托雲等地。生於海拔2100~2400米之間的乾旱山谷地帶,往往與琵琶柴、駝絨藜、粉花蒿等構成稀疏的植物群落。中亞地區也有分佈。
分佈區氣候乾旱,降水量少,土壤瘠薄,生境條件十分惡劣。年平均溫6.8℃,極端最高溫34.7℃,極端最低溫-29.3℃,年降水150~200毫米,年蒸發量2548毫米,年蒸發量大於降水量。這裡乾旱少雨,剝蝕嚴重,土壤為礫石質基質。
矮沙冬青對綠化乾旱山河有著重要的生態意義。它的葉組織內有大量粘液組織,可以生存在極端
乾旱的荒山和石質戈壁上,是綠化荒漠山川的優良樹種。
矮沙冬青是中國新疆荒漠地區十分珍貴的殘遺植物。
對於研究新疆西南部荒漠地帶植物區系的發生和發展以及古地理、古氣候的變化等,均具有較重要的科學價值。其藥用價值也不錯。經過調查,科研人員發現當地牧民用矮沙冬青煮水服用,醫治腹疼、咳嗽等疾病,其藥用成分和醫藥價值有待於發掘研究。
對矮沙冬青進行研究保護和資源開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首先是種質資源價值。矮沙冬青是新疆重點保護植物中的一級保護植物,是第三紀遺留植物,在國內僅在克孜勒蘇自治州境內有分佈,是世界稀有珍貴的種質資源,對於它的保護、開發和研究,無疑對於保護植物物種,研究歷史、地理學、古生物學和古地質學等都有著重要的科學價值。其次是對綠化荒漠山川的生態建設意義。中國北方其它省區雖有杜鵑、烏飯樹等一些常綠闊葉樹種,矮沙冬青卻是自治區唯一常綠闊葉灌木,有龐大的根系,有適應嚴酷環境的生理生態特點,葉組織內有大量粘液細胞,可以生存在極端乾旱的荒山和石質戈壁上,防風固沙性能好,生態效益巨大,是綠化荒漠山川的優良樹種,對綠化乾旱山川具有重要生態意義。再次是藥用價值。通過調查發現,當地牧民用矮沙冬青煮水服用,醫治腹疼、咳嗽等疾病,其藥用成份和醫藥價值有待於進一步研究。最後是對西北乾旱城鎮綠化的開發價值。矮沙冬青作為珍貴的常綠闊葉樹種,樹葉茂密,樹形美觀,可作為城鎮、園林、礦區、庭院綠化的重要樹種資源,人工繁殖開發利用有著廣闊的前景。此外,據國內外有關獻指出,矮沙冬青具有新油源開發價值,其種籽油酸含量達87%,是乾旱區人民食用油和工業用油的新油源。
現尚無人進行繁殖試驗和引種馴化。可試驗種子繁殖,但種子不好採集。
圖片2
矮沙冬青子房單心皮1室,邊緣胎座,彎生胚珠,胚珠具雙珠被、厚珠心。大孢子孢原細胞發生於珠心表皮下,大孢子母細胞減數分裂形成直線排列的四分體,合點端大孢子具功能,並按蓼型胚囊發育,雌配子體成熟於4月中旬。雙受精后,胚乳發育為核型。在矮沙冬青大孢子發生、雌配子體和胚胎髮育過程中未發現異常現象,因此認為矮沙冬青瀕危不存在雌性生殖結構與發育過程異常的內在因素。
對矮沙冬青小孢子發生及雄配子體發育過程進行了觀察,結果表明:花藥具4個花粉囊,花藥壁發育為基本型,由表皮、葯室內壁、中層(2~3層)和絨氈層組成,絨氈層為腺質型。小孢子母細胞減數分裂后胞質分裂為同時型,四分體為四面體型排列,成熟的花粉粒為二細胞型、在矮沙冬青小孢子發生及雄配子體發育過程中沒有發現異常現象,認為矮沙冬青瀕危不存在雄性生殖結構與發育過程異常的內在因素。
2000年對新疆境內頒的矮沙冬青資源進行了調查,探明了此種植物資源的分佈規律、資源量及瀕危原因,並提出了相應的保護措施。研究結果表明,矮沙冬青僅分佈於新疆鳥恰縣境內,沿天山山脈分佈於康蘇、克孜勒阿根、巴音庫魯提、肖爾布拉克、膘爾托卡依、克孜勒河兩岸和沙漫等地區的荒漠草地帶,由於長期受乾旱多風氣候的影響,分佈面積逐漸縮小,群落結構逐漸向旱化、寒化方向演變,構成亞洲中部山地中所特有的低山丘陵常綠闊葉灌叢。群落蓋度最高可達10%。
採用超薄平板微型聚丙烯醯胺等電聚焦技術,對珍稀瀕危植物矮沙冬青(Ammopiptanthus nanus)6個自然居群的等位酶遺傳多樣性進行了初步研究。8個酶系統、19個酶位點的檢測結果表明,矮沙冬青具有較低的遺傳變異水平。物種水平上的遺傳多樣性參數為:P=21.05%,A=1.21,He=0.040;居群水平上的平均遺傳多樣性為:P=14.04%,A=1.14(0.04),He=0.036(0.018),比長壽命多年生木本的狹域分佈種和特有種的多樣性水平都低。F-統計量分析顯示,矮沙冬青在居群水平(FIS=0.129)和總居群水平(FIT=0.202)上都表現為雜合子缺乏;FST=0.085表明居群間遺傳分化較小,這與居群間較高的遺傳一致度(I=0.997)的結果一致。據研究結果推測矮沙冬青進化歷史上經歷過遺傳瓶頸,是造成遺傳多樣性水平偏低的重要原因。基於研究結果,提出應當重點保護遺傳變異相對豐富的柯依兒佣克爾(KE)居群,並且可將其作為引種的種源地。
矮沙冬青
用塗片法和酶解法,觀察了瀕危植物矮沙冬青的減數分裂過程、在減數分裂雙線期末或終變期初,可以觀察到9個二價體,在中期Ⅰ末至後期Ⅰ初,同源染色體基本排列在赤道板上,然後在紡錘絲的牽引下二價體的兩條同源染色體分開,分別移向兩極,每一極有9條染色體,從而確認該屬植物的染色體基數為x=9。在矮沙冬青減數分裂過程中,沒有發現染色體有異常行為,認為其小孢子形成過程正常。因此認為矮沙冬青瀕危不是染色體行為異常和小孢子發育不正常而造成的。
矮沙冬青
雄配子體發育隨著小孢子的不斷發育,細胞核靠邊,細胞壁加厚,出現萌發孔,每個小孢子具有3個萌發孔,即單核花粉粒發育晚期。接著其細胞核進行有絲分裂,形成2個核,一個大的營養核和一個靠壁的生殖核,並在二核之間形成細胞板,將細胞質分割為不均等的兩部分,發育為二細胞花粉粒,其中生殖細胞體積小,緊靠花粉壁,營養細胞體積大,核位於花粉的中央。隨著花粉粒的不斷成熟發育為雄配子體。小孢子及雄配子體發育與花藥壁結構各時期的對應關係。
觀察表明,矮沙冬青花藥具有4個花粉囊,花藥壁發育為基本型,絨氈層為腺質型,絨氈層的發育和退化時期正常;小孢子母細胞的胞質分裂為同時型,同一葯室內,小孢子母細胞減數分裂出現不同步現象,小孢子四分體為四面體型排列,成熟的花粉粒為二細胞型。這些特徵均與同屬植物沙冬青的特徵十分相似,但矮沙冬青小孢子四分體全為四面體排列,無左右排列型等其它類型。
圖片 1
矮沙冬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