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表血管瘤

體表血管瘤

血管瘤為一種先天性疾患,系胚胎髮育過程中血管發育失常、血管過度發育或分化異常導致的血管畸形。多在嬰幼兒時發現,可發生在任何部位,增長速度不一,並有多種類型,主要有毛細血管瘤、海綿狀血管瘤蔓狀血管瘤三類。根據腫瘤的類型、形態、部位採用不同的治療方法。

病因


毛細血管瘤是內皮細胞增殖而形成的毛細血管間隙所組成,又稱為良性血管內皮細胞瘤或嬰兒期血管母細胞性血管瘤。海綿狀血管瘤是由襯有內皮間隙較寬的血管所組成的錯構瘤性畸形。

臨床表現


1.毛細血管瘤
葡萄酒色斑:多見於嬰兒出生時,鮮紅或暗紫色斑塊,大小形狀不一,壓之可暫時褪色,表面平坦;草莓狀毛細血管瘤:多見於出生后不久,色鮮紅或紫紅,高出皮膚,境界清楚,質地柔軟,有壓縮性。
2.海綿狀血管瘤
常為單個,不規則,界限多數不清,皮色暗或紫藍色,稍隆起,有彈性,質地柔軟有壓縮性。穿刺可抽出血液,表面有毛細血管型血管瘤,同時深部有海綿狀血管瘤者,稱為混合型血管瘤,臨床多見。
3.蔓狀血管瘤
如蟲樣盤曲,有動脈性搏動,皮色紫紅,局部溫度增高,聽診可聞及血管雜音,壓迫近側動脈,搏動及雜音即消失。

檢查


一般呈均勻低密度,腫塊內偶爾可顯示鈣化的靜脈石,它對海綿狀血管瘤來說是一種特徵性的徵象。增強掃描腫瘤早期強化不均勻,延遲期呈明顯均勻的強化,或強化的腫瘤間見不強化的纖維間隔。毛細血管瘤一般瀰漫性生長,邊界欠清。
2.MRI
T1加權像上呈等低信號,其間可夾雜高信號的脂肪組織,T2加權像上呈中等或高信號,增強后強化方式同CT平掃。
3.超聲
表現為混合性低回聲,分佈不均,形態不規則,內有大量管腔樣或條索狀結構,在彩色多普勒血流聲像圖上,內部有豐富的彩色血流信號。但超聲檢查不能完全準確評估血管瘤的範圍,當周圍組織與腫瘤回聲接近或病變位置較深,難以分辨;另外,由於血管瘤患者多數為嬰幼兒,配合度較差,常造成成像困難。

診斷


血管瘤如果表淺,根據臨床表現診斷較易,如果位於深部,CT表現為富血供腫瘤伴靜脈石或MRI含脂肪間隔的富血供腫瘤,診斷基本可以成立。

治療


1.注射治療
一般用5%魚肝油酸鈉,注射至血管瘤組織中,使其局部纖維化。適用於毛細血管瘤及部分海綿狀血管瘤。
2.手術治療
經非手術治療3個月以上,效果不明顯者或比較局限性的血管瘤可以手術切除,創面可直接縫合或局部皮瓣或中厚、全厚皮片移植修復。
3.藥物治療
應用糖皮質激素,如嬰幼兒可口服潑尼松治療。
4.其他治療
也可選用放射性核素32P、X線、冷凍、激光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