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化縣

吉林省通化市轄區

通化縣隸屬於吉林省通化市,位於吉林省南部,地處長白山南麓,渾江中游,東與白山市交界,西與遼寧省新賓縣和桓仁縣毗鄰,南與集安市接壤,北與柳河縣相連,全境環繞通化市區,下轄10鎮5鄉,共有24社區、146個行政村。幅員面積3726.5平方公里(2009年),總人口為247225人(2010年),2013年,通化縣地區生產總值實現126億元。是具有悠久歷史的文化縣城,2020年,入選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2019年8月,入選為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試點縣。2019年10月,被評為2019年度全國綠色發展百強縣市。2020年11月,入選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

歷史沿革


周秦時期屬燕遼東郡。
西漢時期屬玄菟郡上殷台縣。西漢末期,北扶余族一支南下至卒本川,于山上築城,稱紇升骨城(今遼寧省桓仁縣五女山),建國稱卒本扶余,於西漢元始元年(公元1年)卒本扶余佔據了西漢玄菟郡的高句麗縣,始稱高句麗。通化縣屬高句麗。
三國、兩晉、南北朝、隋時期為高句麗割據,臣服於中原各王朝。
唐總章元年(公元668年)滅高句麗後設安東督護府,轄九州,通化縣屬哥勿州(州治在今通化縣快大茂鎮赤柏松古城)。唐渤海時期屬西京鴨綠府正州。
遼屬東京道正州。金屬東京路、婆速府路。
元屬遼陽行省東寧府轄地。
明屬奴爾干都司建州衛王甲部。
清初屬盛京岫岩州,后以保護髮祥地為名實行封禁。清光緒三年(1877年)分岫岩東邊地置通化縣。清光緒四年(1878年)通化縣屬盛京、興京府。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劃出臨江、輯安、柳河縣后,縣境東至紅石砬子臨江界,西至富爾江興京界,南至葦沙河崗輯安界,北至龍崗分水嶺柳河界。宣統元年(1909年)將德生半個保劃歸臨江縣后,東至五道江嶺臨江縣,其餘未變。
民國二年(1913年)屬奉天省東邊道。民國十五年(1926年)划大荒溝以北歸金川縣。縣境東至五道江嶺臨江縣界,西至富爾江興京縣界,南至葦沙河崗輯安縣界,北至龍崗分水嶺柳河縣界,東南至老嶺分水嶺輯安縣界,東北至曲柳川金川縣界,西南至富爾江桓仁縣界,西北至龍崗柳河縣界。民國十八年(1929年)歸奉天省直屬。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屬安東省。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屬通化省。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屬安東省。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2月屬通化省,5月屬遼寧省。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5月通化縣、市合署設治,屬遼寧省,12月通化縣、市劃歸安東省轄。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11月,通化縣、通化市分署設治,通化縣屬安東省通化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2021年7月,交通運輸部命名41個縣(區、市)為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示範縣,入選。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通化縣位於吉林省東南部,長白山西南麓,東西最長處96公里,南北最寬處83.3公里,幅員面積3726.5平方公里(2009年)。

地形

通化縣屬山地,地處長白山西南部。地勢東、東南部高,最高處在石湖鄉大東岔與十七道溝間的東老土頂子,海拔1589米;西、西南部低,最低處在大泉源鄉江口村,海拔288米,最高與最低點比差為1301米。地勢在海拔300米至1200米之間,山佔全境面積的72%,均在海拔600米至1500米之間,河谷平原佔28%,海拔300米至600米之間。

氣候

通化縣屬於東亞季風氣候,中溫帶濕潤氣候區。受長白山地形影響,大陸性氣候明顯。春季乾燥風大,氣溫回升快;夏季短暫濕熱,降水集中;秋季溫和涼爽,降溫迅速;冬季漫長寒冷,冰雪封山。夏季多西南風,冬季盛行西北風。大地凍層在1.4米至1.8米之間,“三寒四溫”交替出現。5月中旬終霜,9月下旬初霜,無霜期115天至145天。

水文

通化縣境內地表水屬鴨綠江水系渾江水域,共有大小河流626條,最長者流徑80公里,最短者流徑僅1公里。主幹流(一級河流)為渾江,二級河流18條(直接注入渾江),三級河流199條(注入二級河流),四級河流123條(注入三級河流)。其中三、四級河流多數流徑短、水流急、水量足、落差大;少數河流為內漏河,有雨時水流洪大,無雨時涓水潺潺或呈乾涸狀。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截止2006年,通化縣境內已探明並計算出儲量的金屬礦床有5種13處。其中有中小型鐵礦4處,小型鐵礦4處,中型銅礦1處,中型銅鎳礦1處,小型金礦1處,小型稀土元素礦2處。通化縣境內經過地質勘探部門探明並算出儲量的非金屬礦有4種4處,其中:大型石膏礦1處,小型石英礦1處,小型油頁岩礦1處,小型石墨礦1處。

水資源

2006年,通化縣境內水資源總量14.23億立方米,其中地下水儲量2.7億立方米。2006年,全縣水資源利用量已達7851.34萬立方米。其中:農業用水6555.87萬立方米,占利用量的83.5%;工業用水738.03萬立方米,占利用量的9.4%;人畜用水557.44萬立方米,占利用量的7.1%。

土地資源

1982年,通化縣土地總面積為5589802畝,人均佔有土地22.2畝。耕地面積787871畝,其中:旱田635639畝,佔耕地面積80.68%;水田86884畝,佔耕地面積11.03%;菜地6622畝,佔耕地面積0.84%;其它58726畝,佔耕地面積7.45%。園地面積26720畝,占土地總面積0.49%。林地總面積4031233畝,佔全縣土地總面積的72.12%。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通化縣屬遼東省通化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1952年6月,撤銷通化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通化縣直屬遼東省
1953年7月划入柳河縣五區的大荒溝村后,東至三界山渾江界,東北至大頂子柳河縣界,其餘未變。
1954年8月,劃歸吉林省通化地區專員公署(通化地區專員公署於8月20日成立)所屬。24日,通化市、通化縣合署辦公。10月,七道溝村由市轄劃歸通化縣四區。
1955年6月,七個區由序數名稱改回駐地名稱。7月4日市、縣分屬,8月,市屬鐵廠區及所轄一心村,鐵廠街,團結街劃歸縣屬;縣屬六道溝區的七道溝村、二密區的馬當村劃歸通化市屬;熱水河子區改稱四道江區。全縣轄快大茂子、大泉源、英額布、六道溝、二密、光華、四道江、鐵廠子8個區,121個村,2個街。
1956年8月,撤銷快大茂子、大泉源、二密、四道江4個區,保留六道溝、英額布、光華3個區和鐵廠鎮。撤銷村制,全縣設40個鄉,轄108個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
1957年10月9日,通化市屬馬當、七道溝兩個街道劃歸通化縣,成立馬當鎮、七道溝鎮。11月1日通化縣金廠鄉、長流鄉劃歸通化市屬。
1958年3月,撤銷英額布、六道溝、光華3個區,將38個鄉合併為23個鄉,馬當、七道溝、五道江3個鎮為鄉級鎮,鐵廠鎮為區級鎮。9月18日,全縣成立1個人民公社,以原區為單位成立7個人民公社分社,實行政社合一;撤銷馬當、七道溝、五道江、鐵廠4個鎮,設街道辦事處,分屬各所在分社;將136個農業合作社合併為102個農業生產作業區。
1961年5月6日,撤銷快大茂子、大泉源、英額布、六道溝、二密、光華、四道江7個人民公社。重設:快大茂子、大都嶺、金斗、大泉源、大川、民主、光華、興華、富江、英額布、車嶺背、三棚甸子、三棵榆樹、二密、東來、石湖、果松、六道溝、鴨園、環城20個人民公社。
1962年6月9日,全縣轄20個人民公社:快大茂子公社、大都嶺公社、金斗公社、大泉源公社、大川公社、民主公社、英額布公社、三棵榆樹公社、富江公社、三棚甸子公社、車嶺背公社、六道溝公社、果松公社、東來公社、石湖公社、二密公社、光華公社、興華公社、大安公社、葫蘆套公社,123個大隊。
1963年1月18日,將市屬馬當、七道溝劃歸縣屬,成立馬當鎮、七道溝鎮。同時划入各鎮所屬馬當、七道溝、義豐3個大隊。
1964年11月13日,撤銷果松公社,其轄區併入六道溝公社。
1966年,英額布公社慶生大隊劃出梨樹溝、小都嶺大隊;三棵榆樹公社新立大隊劃出依木樹、鞭桿溝大隊;光華公社長春溝大隊劃出長青大隊;七道溝鎮義豐大隊改為東明大隊;快大茂子公社三合堡大隊更名為立新大隊,荒溝大隊更名紅衛大隊。
1968年3月19日,將車嶺背公社與三棚甸子公社合併,並由二密公社划入正岔大隊成立四棚甸子公社。
1976年3月15日,將快大茂子公社的快大茂子、東安、向前、立新大隊及赤柏松大隊的一、二生產隊劃出,成立快大茂鎮
1977年,將快大茂鎮屬的赤柏松一、二生產隊划回快大茂子公社赤柏松大隊;由快大茂鎮屬的快大茂、立新兩個大隊劃出部分成立新茂大隊。
1978年,大泉源公社和平大隊分成一、二大隊;大川公社城牆大隊分成一、二大隊;英額布公社英額布大隊分成一、二、三大隊;富江公社半拉背大隊劃出紅石砬大隊;六道溝公社萬隆大隊劃出五道溝大隊;二密公社大連川大隊劃出北甸子大隊;大安公社上四平大隊劃出砬門裡大隊。
1979年,大泉源公社愛國大隊劃出鮮豐直屬隊。
1980年,大都嶺公社下龍頭大隊分出龍泉、龍崗、龍勝3個大隊;民主公社西江大隊劃出西鮮大隊;三棵榆樹公社依木樹大隊劃出楊寶溝大隊;二密公社二密大隊劃出廟東大隊;興華公社大荒溝大隊分成一、二2個大隊;大安公社下四平大隊分成一、二2個大隊。
1981年,快大茂子公社河口大隊劃出河鮮大隊。
1982年,四棚公社正岔大隊劃出迎門岔大隊。
1983年8月3日,各公社一律改稱鄉,大隊改稱村。同時,民主公社改為江甸子鄉;六道溝公社改為果松鄉;興華公社改為興林鄉。9月26日,金斗鄉改為金斗朝鮮族滿族鄉。12月9日,調整部分鄉鎮,將原二密鄉所屬的曙光村劃歸馬當鎮;撤銷二密鄉設二密鎮,轄:德盛、二密、恆德、廟東4個村;新建乾溝鄉,轄:乾溝、大連川、八道溝、北甸子、西岔、迎門岔、正岔7個村。
1984年12月28日,撤銷果松鄉,設果松鎮,轄區不變。
1985年11月13日,撤銷快大茂子鄉建制,其所屬各村併入快大茂鎮。至此,全縣轄5個鎮,16個鄉,157個村,643個自然屯。
2000年,全縣設12個鎮、9個鄉(其中2個少數民族鄉),共160個行政村。
2005年,對通化縣的部分鄉鎮行政區劃進行優化調整。通化縣調整5個,由21個鄉鎮變為16個。

區劃詳情

2020年,通化縣轄10個鎮、3個鄉、2個民族鄉以及1個開發區,共有24社區、146個行政村。
快大茂鎮二密鎮果松鎮石湖鎮
大安鎮光華鎮興林鎮英額布鎮
三棵榆樹鎮江甸鎮富江鄉四棚鄉
東來鄉大泉源滿族朝鮮族鄉金斗朝鮮族滿族鄉通化聚鑫經濟開發區

人口民族


人口

2010年中國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通化縣總人口為247225人。

民族

2000年全國第五次人口普查統計,通化縣共有17個民族。在總人口中漢族213054人,佔總人口的83.5%;蒙古族209人,佔總人口的0.08%;回族118人,佔總人口的0.05%;苗族12人,佔總人口的0.005%;朝鮮族11982人,佔總人口的4.7%;滿族29739人,佔總人口的11.65%;土家族12人,佔總人口的0.005%;此外還有:藏族3人,維吾爾族4人,彝族8人,壯族6人,侗族2人,白族2人,哈尼族3人,畲族1人,錫伯族4人,鄂倫春族1人,外國人加入中國籍3人,共計37人,佔全縣總人口的0.01%。

經濟


綜述

2013年,通化縣地區生產總值實現126億元,比2012年同比增長10%;全口徑財政收入完成139007萬元,比2012年增長11%;地方級財政收入完成104599萬元,比2012年增長2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31.8億元,比2012年增長12.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8686元,比2012年增長12%;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9778元,增長13%。

第一產業

2013年,通化縣建設高標準基本農田3.3萬畝。糧食產量達到3.1億斤,比2012年增產3%。創建了國家級出口鮮食玉米質量安全示範區。市級以上特色農業龍頭企業達到35戶,成立各類合作經濟組織316個;認定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基地30萬畝、“三品”基地7萬畝;通化縣新發展食用菌1016.35萬袋,新建食用菌冷庫7個;園藝特產業總面積達到8萬畝;農林牧漁總產值超過百億元。
2017年10月,通化縣入選第一批國家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範區。
2019年11月18日,通化縣入選“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先試支撐體系建設試點縣”。
2020年2月26日,吉林省通化縣通化藍莓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被認定為第三批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2020年8月,入選農業農村部“網際網路+”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試點縣名單。

第二產業

2013年末,通化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總產值142億元,比2012年同比增長24%;實現稅金5.3億元,比2012年增長17%。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94戶。2013年實現新產品試生產產值18億元,東寶葯業等4戶企業被認定為全省首批創新型科技企業,省級以上高新技術企業達到5戶,省名牌產品達到11個。2013年完成技術改造投資59億元。東寶葯業、華夏葯業、振國葯業等6戶企業、8個劑型通過新版GMP認證。四方山鐵礦年產70萬噸鐵精粉項目詳查報告通過評審,探明儲量7000萬噸。

第三產業

2013年,通化縣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38億元,比2012年增長18%。通化縣50個重點推進項目已開工建設43項,累計完成投資58億元;其中超10億元項目7項,七個園區累計完成投資27億元,人蔘產業園現已入駐企業15戶,實際到位資金78億元,實際利用外資5980萬美元;向上爭取各類資金9.5億元。
2013年,中國銀行成功入駐通化縣,昂城擔保有限公司投入運行。2013年末新增貸款餘額13.6億元;通化聖東投資有限公司已注入34.4億元固定資產,完成國家開發銀行棚戶區改造項目融資1.5億元,民營經濟實現年主營業務收入246億元,比2012年同比增長25.5%。

交通


公路
通化縣境內有省級公路2條,76.8公里;縣級公路3條,127公里;鄉級公路19條,320公里;專用線路4條,49公里。橋樑118座,全長3470.8延長米。
鐵路
梅集線通過境內乾溝、二密、果松和石湖等鄉鎮,5個火車站,1個乘降所,全長66公里。企業專用鐵路線12公里。
水路
通化縣水運航道有渾江、哈泥河、富江、蝲蛄河。其中,渾江為主要航道,由東北流向西南,至集安市岔門溝注入鴨綠江,全長433公里,流經通化縣境內76公里。渾江航道是通化到安東的一條水運動脈。

社會


教育

2013年,通化縣被確定為全國農村學校藝術教育實驗縣,承辦了全省“教師教育東北協同創新中心”有效教學現場會。通化縣實驗小學代表吉林省參加了“全國科技創新大賽暨知識產權宣傳教育活動”總決賽,包攬了大賽團體和個人最高獎項。新建改造維修校舍11.3萬平方米,撤併農村中小學校43所,新建了第七中學,擴建了綜合高中,全縣在校學生總數33460人。

衛生

2013年,通化縣實行城鄉居民重大疾病醫療救助制度,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保持100%。承辦了吉林省縣域知識產權培訓班,順利通過“國家火炬計劃通化縣中藥產業基地”複核。
2019年8月,入選為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試點縣。

文體

2013年,通化縣承辦了吉林省群眾體育工作會,被評為全國群眾體育先進縣;“寶泉涌酒坊”、“江沿墓群”、“龍崗遺址群”、“赤柏松古城址”、“長城”五處遺址獲批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順利通過國家3A級婚姻登記機關考評驗收。通化縣社會福利服務中心投入使用。

社會保障

2013年,通化縣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99%以內,解決零就業家庭比率100%。新型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76795人次,發放養老金1664萬元。累計發放社會救助金5650萬元。改造城區無障礙道路3.9公里、盲道3120平方米、坡道429平方米。

旅遊


地方特產

通化縣民國時期就有野鹿家養,通化縣鹿全身是寶,是“關東三寶”之一。鹿茸尤為名貴,鹿茸血、鹿胎、鹿尾鹿心是製藥的原料,鹿皮可以製革,鹿肉可以食用。鹿糞是優質肥料。

風景名勝

關東民俗文化村
通化縣風光
通化縣風光
關東民俗村座落在東來歡樂谷的鹿圈村,總投資200餘萬元,民俗村佔地面積40畝,建築面積1500平方米,收集民俗展品1500餘件,有房間30間,其中包括朝鮮族情屋、滿族風情園等八套院落。有採摘園、綠色養殖園區、垂釣園等景點。
龍頭山旅遊景區
龍頭山景區位於通化縣石湖鎮國家森林公園,景區內最高峰東老土頂子,海拔1589米,老土頂海拔1516米,為吉林省第二、三高峰,因山頂端少林露土,故稱土頂。景區規劃總面積283平方公里,其中,龍頭山風景用地16.5平方公里,占景區5.8%。
白雞峰景區
白雞峰景區處長白山西南麓(俗稱靴子溝)西坡,西北與通化市白雞峰國家級森林公園毗鄰。景區內氣候屬於大陸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溫差懸殊。景區是以自然景觀為主的森林生態旅遊景點,神奇的白雞石自南向北呈扇形分佈。景區內森林植被大部分為針闊混交林。主要樹種有紅松、雲冷杉、柞樹樺樹等,還有珍稀樹種紫杉刺楸、山槐、紅豆杉等。林冠下有野山參林下參天麻,細辛等160多種植物。西坡為通化市白雞峰森林公園,東坡為東來歡樂谷白雞峰景區,有前白雞和后白雞之分,海撥分別為1318米和1300米。白雞峰景區森林覆蓋率99%。景區總面積35平方公里。景區由匯通養殖園、鹿勝生態園、冷水魚養殖觀賞、普渡寺等特色景點構成。

代表人物


通化縣有孫亞東、邵旭東、沈兆仁、韓秀珍等名人。

獲得榮譽


2018年10月,通化縣入選全國綠色發展百強縣市、全國科技創新百強縣市。2018年10月22日,入選2018年全國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創建名單。
2018年11月,被科技部確定為首批創新型縣(市)。2018年重新確認國家衛生縣城(鄉鎮)。
2019年8月,入選為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試點縣。
2019年10月,入選2019年全國科技創新百強縣市。
2020年5月,通化縣入選“2020中國縣域全生態百優榜”,位居第11名。
2020年7月,入選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2020年9月14日,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參評城市進行了公示,該城市(區)獲得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評選參評資格。
2020年11月20日,被授予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榮譽稱號。
2020年12月,入選“2020中國城市創新百佳示範縣市”第30名。
2020年8月24日,農業農村部辦公廳公布了“網際網路+”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試點縣名單,通化縣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