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頸肩痛的結果 展開
- 醫學術語
- 2003年崔軍等主編醫學專著
頸肩痛
醫學術語
頸肩痛主要痛點在肩關節周圍,故稱肩關節周圍炎,簡稱肩周炎,俗稱凝肩、漏肩風或凍結肩。起病多因肩關節周圍組織,如肌膛、滑囊等受冷凍、外傷、感染所致。不少患者是由風濕病引起的。其主要癥狀為頸肩持續疼痛,患側上肢抬高、旋轉、前後擺動受限,遇風遇冷感覺有沉重隱痛。如不及時治療,拖延日久可使關節粘連,患側上肢變細,無力甚至形成廢用性萎縮。該病多見於50歲左右的中年人,青年與老年人也有發生。疼痛特點是胳膊一動就痛,不動不痛或稍痛,梳頭、穿衣、提物、舉高都有困難。發作嚴重時可疼痛難忍,徹夜不眠。
此病主要是肩關節周圍組織發生的病變,常致關節發生粘連。為此,功能鍛煉和局部推拿、按摩、被動與主動肩關節運動等,是防止肩關節粘連、肌肉萎縮和恢復健康的根本辦法。對抗療法要持之以恆,以自我鍛煉為主,其做法:每天晨起后自覺做3種鍛煉。第一,自動按摩運動,即用健側手揉按病肩部肌肉,由上至下、由前至后反覆作按摩運動30次;第二,肩關節運動,即將病側上肢向前高舉、向對肩高舉、向後旋至對肩的肩胛部、將手在胸前做圈形旋轉活動,每個動作各30次;第三,肩肢上舉運動,即預先在牆或樹榦上作好標度,然後用最大氣力忍住疼痛將手臂由低到高地上舉,使手指觸到自定的標度,連續做30次。3項共做肩部活動180次。如能忍痛堅持,緩慢漸進,鍛煉1個月,病痛可不治自愈。此法最有益於防止病殘和儘快恢復功能。
病人直身跪坐於軟墊物上,將兩肩頭盡量聳起,頭頸盡量縮進(似乎感到兩肩頭要碰上耳朵),然後將兩肩盡量用力下落,這樣反覆伸肩、縮頸各30下(見圖3-17),對肩頸痛(所謂“蹩筋”)有很好的療效。
此法主要由術者做4個拿摩動作:
(1)病人端坐,術者站在病人背後,一手置於病人的病肩上,另一手的手掌置於病人的同側肘下;當患者手臂外展向上時,置於病肩上的手用力下壓,以阻止胸廓肩胛骨的運動,置於時下的手用力向上推,使病人的手臂盡量往上伸展,如此反覆進行20次。
(2)術者面對端坐的病人,一手手掌置於病人病側肘下,另一手握住病人病側手腕,將其上肢向外作環形轉動,如此反覆轉動20次。
(3)病人背靠牆站立,並將兩手放於自己的頭后,術者面對病人握住其正常一側的肘部,使之靠牆(主要防止病人扭轉身子),另一隻手握住病人的病側肘部順勢向牆壁用力下壓,如此反覆動作20次。
(4)令病人保持第三個手法的位置,將健側手臂伸直過頭靠牆,由術者用手抓住病人患肢的肘關節部,順勢用力朝牆壁推壓,如此反覆動作20次。
以上4個推拿動作共80次。如病人可忍,應循序漸進,每個動作逐漸增至每次做30下甚至40下,每天1次,14次為一療程,一般可痊癒。此法對肩周炎、肩下峰滑囊炎、頸肩綜合征等療效顯著。
對肩臂痛、別(蹩)筋痛、肩周炎等風濕性痛,可用下方治之:
(1)片薑黃6克,研末水煎服。
(2)嫩桑枝30克,切碎,用3碗水煎至2碗水連服。
有條件時可服水楊酸鈉0.6~l克,每日3次飯後服,治風濕性肩關節痛;阿斯匹林0.5~1克,每日3次飯後服,對風濕性頸肩關節痛有去風濕止痛消炎效果;抗炎松片25毫克1次,1日3~4次口服;保泰松(布他酮)每片0.1克,每次口服0.1~0.2克,日服3次,1日不得超過0.8克,1周后減量1/3,1月後減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