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關節
上肢與軀幹連接的部分
肩關節指上肢與軀幹連接的部分,包括臂上部、腋窩、胸前區及肩胛骨所在的背部區域等身體很大的一部分。由肩胛骨關節盂和肱骨頭構成,屬球窩關節,是上肢最大、最靈活的關節。關節囊較鬆弛,附著於關節盂周緣和解剖頸。關節腔的滑膜層穿經纖維層膨出,形成肩胛下肌滑液囊及包裹肱二頭肌長頭腱的結節間滑液鞘。
鎖骨是自由上肢與軀幹相連的僅此一個骨性結構,其內側是胸鎖關節,向外與肩峰相關節。肩胛骨通過盂肱關節與臂部連接。肩關節的肌肉一部分起於肩胛骨止於上肢骨,作用於肩關節,稱肩關節的內在肌;一部分起於胸廓脊柱等中軸骨止於上肢骨,作用於肩關節,稱肩關節的外在肌。
臂叢由C5-T1神經根前支組成,起於頸下部,向外下走行,穿鎖骨與第一肋間的斜角肌間隙,與鎖骨下動脈、腋動脈伴行至腋窩,在腋窩外側壁於肱骨內側可摸及臂叢。臂叢從中樞到外周可分為根、干、股、束四部分。按其所支配的肌肉,臂叢可分為兩組功能單位:內、外側束主要支配胸肌組及臂、前臂前方的肌肉,即屈肌群;后束主要支配肩胛區和臂、前臂後方的肌肉,即伸肌群。
骨與關節
肩胛骨呈三角形,外側角有一卵圓形較淺的關節盂稱肩盂,肩盂周圍有盂唇以增深增大肩盂。肩胛骨上緣有一小而深的半圓形切跡,稱為肩胛切跡,其上有肩胛上橫韌帶。從肩胛頸向前伸出鉤狀的喙突。肩胛骨的前面光滑,稱肩胛下窩,為肩胛下肌起點。背面以肩胛岡分為岡上窩和岡下窩,分別容納岡上肌和岡下肌。肩胛岡向外上伸展形成肩峰,構成肩關節最上緣且與鎖骨相關節形成肩鎖關節。肩峰與喙突以喙肩韌帶相連,肩胛骨與鎖骨及肱骨相關節,主要以肌肉懸吊與軀幹相連接。
鎖骨為長骨,內側與胸骨相關節,胸鎖關節中鎖骨向上後方突出。外側與肩峰相關節。鎖骨使上肢遠離並間接附著於軀幹上,增加上肢活動範圍。
盂肱關節由肩盂及肱骨近端組成,肱二頭肌肌腱於肩關節腔內止於肩胛骨盂上結節。當肩關節反覆脫位時,盂唇會從盂緣撕脫。肩關節主要是承擔懸吊上肢的作用,除關節囊、韌帶外,懸吊力量主要來自肩關節周圍肌肉。
肩大小結節、肩峰等骨性結構及肩周韌帶、短肌肉等限制了這一球窩關節的運動,同時穩定了肩關節。
皮神經、淺靜脈及筋膜:
皮膚感覺:胸前區上方皮膚感覺由鎖骨上神經支配,為頸叢C3,4的分支;胸區皮膚由肋間神經支配,T2支配胸骨柄水平,T4支配乳突水平;背部皮膚由肋間神經支配;臂外側上部由腋神經支配;腋窩底及臂內側由來自T2或T2,3的肋間臂神經支配;臂內側下方由來自內側束的臂內側皮神經支配。
肩區的深筋膜分層包繞所遇到的肌肉等結構,再與骨組織結合。在胸小肌與鎖骨之間的深筋膜形成鎖胸筋膜,其間有胸肩峰動脈,頭靜脈,胸外側神經通過。腋窩底的筋膜稱腋筋膜,中央部較薄,為眾多血管、淋巴管及神經所穿通。
韌帶:
1.喙肱韌帶:
自喙突至肱骨大結節,部分纖維在後上部與關節囊融合,增強關節囊上部,防止肱骨頭向上脫位。
2.盂肱韌帶:
位於關節囊前壁,可分為上、中、下三部,自關節盂周緣前部至肱骨小結節。有加強關節囊前壁的作用。
3.肱骨橫韌帶:
為肱骨的固有韌帶,橫跨結節間溝的上方,有固定肱二頭肌長頭腱於結節間溝的作用。
廣義的肩關節運動包括肩胛骨的運動及盂肱關節的運動。
(一)肩胛骨的運動包括上提、下拉、內旋、外旋、前伸、后伸:
1、上提:四個肌肉可上提肩胛骨,斜方肌上部纖維可提肩胛骨外角;肩胛提肌及大小菱形肌上提肩胛骨脊柱緣。
2、下拉:胸小肌、鎖骨下肌、背闊肌、斜方肌下部纖維、前鋸肌、胸大肌都參與該動作。只前鋸肌有使肩胛骨下角外旋作用,其餘均有使肩胛骨內旋作用。
3、外旋:指肩胛骨下角外旋,由斜方肌及前鋸肌協同完成。
5、前伸:指肩胛骨沿胸壁向前外側移動,由前鋸肌、胸大肌、胸小肌共同完成。
6、后伸:指肩胛骨沿胸壁向後內側移動,向脊柱靠攏。斜方肌中部纖維或全部纖維同時收縮可使肩胛骨后伸,大小菱形肌、背闊肌也有使肩胛骨后伸的作用。
(二)盂肱關節的運動包括前屈、后伸、內收、外展、內旋、外旋:
1、前屈:肩關節前屈主要由三角肌前部纖維、胸大肌鎖骨部、喙肱肌、肱二頭肌完成,其中三角肌前部纖維最明顯。
2、后伸:肩關節后伸的肌肉主要有三角肌後部纖維、背闊肌、胸大肌的胸肋部、大圓肌和肱三頭肌長頭,其中三角肌後部纖維作用最大。
3、內收:主要有胸大肌、大圓肌、背闊肌、喙肱肌、肱二頭肌長頭,此外三角肌前後部纖維也有內收作用。
4、外展:肩關節的外展由三角肌(主要是其中間束)及岡上肌完成。當肩處於內旋或外旋位置時,三角肌在最外側的部分是外展的主要肌肉,當肩外旋時外展肌力要更強些。
5、內旋:內旋肌主要是肩胛下肌,當肩關節處於特定體位時胸大肌三角肌前部纖維、大圓肌及背闊肌也有一定的內旋作用。
6、外旋:肩關節的外旋肌有岡下肌、小圓肌及三角肌後部纖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