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鼓鎮

陝西省寶雞市渭濱區下轄鎮

徠石鼓鎮位於渭河南,距區政府2千米。轄17個行政村。1956年設石壩河鄉,1958年建衛星公社,1961年更名石壩河公社,1971年由寶雞縣劃歸渭濱區,1984年改鄉。1996年,面積109.2平方千米。截至2020年11月1日,石鼓鎮常住人口為20743人。

歷史沿革


名稱來歷因境內有石鼓山而得名。
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部分村歸雞峰鄉。
1949年,境域稱寶雞縣神農區,轄李家槽、孫家莊等4個(小)鄉。同年3月,撤區並鄉后,成立石壩河鄉。
1958年9月,石壩河鄉與雞峰鄉合併,成立衛星公社。
1959年,改稱益門(大)公社石壩河管理區。
1961年9月,更名石壩河公社。
1964年3月,劃歸寶雞縣管轄,曾先後改稱李家河公社、“五一”公社。
1970年11月,劃歸寶雞市郊區;同年12月,改名石壩河公社。
1971年12月,劃歸寶雞市渭濱區管轄。
1984年5月,改社為鄉,轄19生產大隊。
1998年8月,撤鄉設石鼓鎮。

行政區劃


2011年末,石鼓鎮轄石壩河、廟溝、沙家灣、石嘴頭、李家槽、張家溝、陳家堡、甘溝、黨家、高家河、窯院、劉家、相家莊、趙家莊、王家河、孫家莊、中岩山17個行政村;下設91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石鼓鎮下轄14個村(居),其中:3個社區、11個行政村。人民政府駐石壩河街道43號。
統計用區劃代碼城鄉分類代碼名稱
610302101001122石咀頭社區
610302101002220張家溝社區
610302101003121趙家莊社區
610302101200121石壩河村
610302101202220茵香河村
610302101203122李家槽村
610302101205220龍鳳山村
610302101207220龍山河村
610302101209220孫家莊村
610302101212220王家河村
610302101214122相家莊村
610302101215122劉家村
610302101216122黨家村
610302101219220中岩山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石鼓鎮地處渭濱區南部,東鄰馬營鎮,西接神農鎮,北臨渭河與金台區東風路街道相望,南連太白縣靖口鄉。轄區東西最大距離18.1千米,南北最大距離22.6千米,總面積111.99平方千米。距渭濱區政府2.5千米。
石鼓鎮
石鼓鎮

地形地貌

石鼓鎮地處渭河以南,地勢南高北低。境內地形自北向南,呈川道、丘陵區和淺山區的階梯分佈,海拔560—1200米。

氣候特徵

石鼓鎮屬暖溫帶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四季冷熱乾濕分明。多年平均氣溫為12.9℃,年平均降水量650毫米,降雨主要集中在每年的7—9月,以8月最多。

水系水文

石鼓鎮境內主要河道屬黃河流域渭河水系,主要河流有茵香河、石壩河、瓦峪河、龍沙河等。境內最大河流茵香河,從張家溝村至石嘴頭村流經境內的廟溝村、沙家灣村等,境內流長16.3千米,流域面積20.9平方千米,年均流量0.42立方米/秒。

人口民族


截至2011年末,石鼓鎮轄區總人口23871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9071人,城鎮化率38%。另有流動人口71人。總人口中,男性12560人,佔52.62%;女性11311人,佔47.38%;14歲以下3638人,佔15.24%;15—64歲18640人,佔78.09%;65歲以上1593人,佔6.67%。總人口以漢族為主,達23856人,佔99.94%。2011年,石鼓鎮人口出生率10.07‰,人口死亡率4.75‰,人口自然增長率5.32‰。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119.5人。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石鼓鎮常住人口為20743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石鼓鎮財政收入310.7萬元,財政支出總額315.3萬元,人均存儲8472元。農民人均純收入9937元。
2018年,石鼓鎮有工業企業152個;其中,規上企業1個。有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個數10個。

第一產業

2011年,石鼓鎮耕地面積2.0萬畝,林地面積7.0萬畝。2011年,石鼓鎮農業總產值5345萬元,比上年增長9.2%,農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0.002%。
石鼓鎮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2011年,石鼓鎮糧食生產4549噸,其中小麥3123噸、玉米1243噸。
石鼓鎮
石鼓鎮
石鼓鎮主要經濟作物有油料作物、蔬菜等。2011年,石鼓鎮油料作物種植面積1807畝,產量235噸;蔬菜種植面積2876畝,產量5793噸,主要品種有黃瓜、西紅柿、白菜、白蘿蔔等,其中大白菜1348噸,白蘿蔔548噸、黃瓜1235噸、西紅柿1231噸。
截至2011年末,石鼓鎮累計造林12000畝,其中防護林6800畝,經濟林5200畝,農民住宅四旁樹木12.5萬株,林木覆蓋率65%,活立木蓄積量6.8萬立方米。2011年,石鼓鎮水果種植面積3971畝,產量5312噸,主要品種有桃、獼猴桃、蘋果、梨,其中桃4731噸,獼猴桃277噸,蘋果1050噸,梨76噸。
石鼓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羊、家禽為主,2011年,石鼓鎮生豬飼養量10836頭,年末存欄5760頭;羊飼養量1429隻,年末存欄631隻,牛飼養量476頭,年末存欄374頭;家禽飼養量9.2萬羽,上市家禽5.7萬羽。2011年,石鼓鎮生產肉類541噸,其中豬肉406噸,牛肉15噸,羊肉12噸,禽肉108噸;禽蛋128噸,鮮奶129噸;畜牧業總產值1179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22%。
石鼓鎮漁業以魚類為主。2011年,石鼓鎮魚塘養殖面積20畝,水產品總產量1噸,漁業總產值1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0.02%。2011年,石鼓鎮大型農業機械32台(輛)。

第二產業

截至2011年末,石鼓鎮工業總產值達到18億元,比上年增長15%,工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0.004%。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家,職工4300人,實現工業增加值2590萬元,比上年增長18.6%。

第三產業

截至2011年末,石鼓鎮商業網點105個,從業人員4326人。2011年,石鼓鎮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22億元,比上年增長15%;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6.5億元,比上年增長12%。
截至2011年末,石鼓鎮郵政網點1個,鄉村通郵率98%;征訂報紙1600份、期刊1200萬冊,業務收入3.2萬元。固定電話用戶1090戶,行動電話用戶10023戶。全年電信業務收入79萬元。

交通


石鼓鎮境內縣鄉(鎮)級公路7條,總長28千米。

社會


科技事業

截至2011年末,石鼓鎮有技能人才1.03萬人,農村實用人才0.96萬人。

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石鼓鎮有小學5所,在校生1434人,專任教師131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達100%。

文化事業

截至2011年末,石鼓鎮有民間文化藝術團體2個;電影公司1個,年放映190場次,觀眾達3萬人次;文化站1個,建築面積400平方米;公共圖書室1個,建築面積45平方米,藏書950餘冊;檔案室1個,建築面積36平方米;文化從業人員170人,佔全鎮社會從業人員的46%。截至2011年末,石鼓鎮電視入戶率71%。安裝“村村通”電視設備1696套,電視信號覆蓋全境。

體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石鼓鎮有體育場地17個,60%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人員2370餘人,占常住人口的59%。

衛生事業

截至2011年末,石鼓鎮有鄉村衛生機構17個:其中鄉衛生院1個。衛生技術人員43人,執業醫師15人,執業助理醫師3人,註冊護士8人。2011年,石鼓鎮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1.6萬人次,出院病人0.043萬人次。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100%,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78%,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16375人,參合率100%。

社會保障

截至2011年末,石鼓鎮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97戶,531人,支出65萬元,比上年增長1%;農村臨時救濟183人次,支出7萬元,比上年增長3%。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47人,撫恤事業費支出11萬元;社會福利費11萬元,比上年增長20%;社會服務單位1個。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9651人,參保率80%,60歲以上享受養老保險待遇2077人。

基礎建設

截至2011年末,石鼓鎮鎮區鋪設幹線水管115千米,居民自來水普及率100%;排水管道2千米。
截至2011年末,石鼓鎮鎮區擁有10千伏及以上變電站1座,主變壓器71台。年售電量累計完成0.8億千瓦時,綜合電壓合格率100%,供電可靠率95%。

文化


石鼓鎮原為石壩河鄉,后因於該鎮石嘴頭髮現大量石鼓文而更名。石鼓文,亦稱獵碣或雍邑刻石,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刻石文字。無具體年月,唐人韋應物和韓愈的《石鼓歌》都認為是周宣王時期的刻石。石鼓文比金文規範、嚴正,但仍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金文的特徵,它是從金文向小篆發展的一種過渡性書體。傳說在石鼓文之前,周宣王太史籀曾經對金文進行改造和整理,著有大篆十五篇,故大篆又稱“籀文”。石鼓文是大篆留傳後世,保存比較完整且字數較多的書跡之一。
在石鼓鎮境內有秦嶺著名山峰雞峰山。雞峰山景區為省級重點保護單位。位於天台山主峰景區的東北方,寶雞市區的東南方,距市區10餘千米,主峰元始天尊峰海拔2014米。古稱“陳倉山”、“寶雞山”,或稱“雞山”。寶雞地名即源於此。寶雞原稱“陳倉”。相傳春秋時,秦文公在此狩獵,獲雌雞,后飛至山上化為石雞,立祠祀為“陳寶”。“得雌者霸,得雄者王”。到秦穆公時果得霸業。唐至德二年(757年),陳倉山復聞神雞啼鳴,聲傳10餘里,皇帝以為這是瑞祥之兆,便下詔改陳倉為“寶雞”。所以寶雞的名稱也是源於此。
石鼓山墓地
石鼓山墓地南北長約800米,東西約300米。根據墓葬聚散程度,整個墓地可劃分為北區和西南區,呈現大稀疏、小聚集的分佈態勢。
石鼓鎮
石鼓鎮
墓向分南北向和東西向,多數墓室口小底大,墓底多有熟土二層台,個別為生土二層台;中興墓還有數量不等的壁龕。木質葬具,或一棺、或一槨一棺、或一槨兩棺。葬式可辨者均為仰身直肢,墓主頭朝地勢較高的方位,即朝向台地中脊。小型墓大多於頭端二層台上隨葬一、兩件陶器,或單鬲、單罐、或1鬲1罐,少見青銅器。隨葬陶鬲以高領袋足鬲為主。石鼓山墓地出土的92件青銅禮器,不僅數量多,種類豐富,而且鑄工精湛,裝飾綺麗,也不乏形制新穎、造型異特之器,或屬罕見器或首出,皆彌足珍貴。如禁、簠、四耳簋、圓腹簋、方座簋、犧尊等都極具特色。其中,簠近長方形,侈口,斜壁,長方形圈足。壁飾豎向瓦楞紋及夔龍紋。兩端有耳,一側系鈴。蓋身形態近同。是考古發現的此類器中第一件西周早期器。犧尊,似鹿,有爪有翼,體飾雲雷紋襯底淺浮雕的龍紋母題紋樣,形態逼真。更重要的是,青銅器上發現了包括戶、亞羌、父丁、史母庚等26組銘文及符號。總體而言,這批銅器具有商器的一些因素,但又有差異。從組合上看,相對於商墓而言,少酒器而食器突出,體現出一種重食輕酒的文化特色。
2019年10月7日,石鼓山墓地被國務院列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旅遊


景點

中徠華石鼓園
中華石鼓園是國家AAAA級景區,坐落在被康有為譽為“中華第一古物”石鼓出土地的寶雞市石鼓山上。東臨茵香河,南靠秦嶺主峰雞峰山,西望市區,北瞰渭河。是融“遺址保護、青銅器展覽、石鼓文化展示、園林觀光、考古研究和休閑娛樂”為一體的文化生態公園,中華石鼓園2014年晉陞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石鼓閣是中華石鼓園的兩大標誌性建築之一,高56.9米,建築面積7200平方米,仿秦漢建築風格,採用外五內九的層級設置,喻示著周秦文明在中華民族史上的尊崇地位,主要展示石鼓文化和歷代優秀書法作品,並供遊人鳥瞰市貌,是寶雞市地標性建築。石鼓閣建成后,對弘揚石鼓文化,完善寶雞周秦文化體系,突出城市文化特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寶雞青銅器博物院,現已更名為國家青銅器博物院,它是中華石鼓園內的另一個標誌性建築,是全國最大的青銅器博物院,也是全國惟一的以青銅器命名的專題博物館,2010年9月28日落成開館。包含數十件國寶級青銅器在內的1500多件青銅器珍品將免費與遊人見面。寶雞是周、秦文明的發祥地,市內文物古迹眾多,而尤以出土數量眾多、造型精美的青銅器最為著名,被譽為“青銅器之鄉”。晚清四大國寶的散氏盤虢季子白盤毛公鼎大盂鼎均出土於寶雞。青銅器博物院的落成,將使陝西形成“東有兵馬俑,西有青銅器”的旅遊新格局。寶雞青銅器博物院位於寶雞中華石鼓園內,建築面積3.48萬平方米。展廳分為“青銅器之鄉”“周禮之邦”“帝國之路”“智慧之光”四部分,展出1500多件各時期在寶雞地區出土的青銅器文物,從不同角度詮釋寶雞燦爛的歷史和青銅器文化。

獲得榮譽


2020年7月29日,全國愛衛會決定命名石鼓鎮為2017—2019周期國家衛生鄉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