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法

城市法

城市法是指中世紀西歐城市中形成、發展、適用的法律體系。其內容一般涉及商業、貿易、徵稅、城市自治及城市居民的法律地位等。它是西歐中世紀法律的重要組成部分。

基本介紹


發展歷史
由於羅馬法復興宗教改革文藝復興的影響,城市商人階層開始以羅馬共和政治制度為模式規劃自己的基本法和政權組織形式。城市形成初期,城市市民依然受封建領地法律的約束,因此,城市市民迫切希望打破封建貴族的壟斷和壓迫,獲得人身自由和城市自治。最早的城市法產生於義大利各城市,如,9世紀倫巴城市的倫巴城市法彙編,9-10世紀的阿瑪斐城的海上法,10世紀的基羅亞城市法等。當時的表現形式依然是對各城市的習慣法的彙編和對羅馬法的繼承。
11世紀以後,城市法獲得顯著發展,凡是稍微重要的城市都制定了自己的特別法律。不僅包含城市特權的憲章,還包括城市中一般遵行的司法規範,並記載十分完備。
中世紀後期,歐洲各商業城市為了協調彼此之間的關係,保證共同的貿易權益,結成了城市同盟,制定了城市同盟法。
15世紀以後,西歐各國的王權逐漸強大起來,自治城市的司法權受到王權干涉,自治特權也被逐步取消,國王利用敕令等手段加強對全國的控制,城市法獨立發展的道路中斷,而與西歐既存的其他法律因素融為一體。
城市法的淵源
A、特許狀。是國王、教俗封建主承認自己領地上城市的自治地位,及與自治地位相聯繫的其他權利的法律文書。被稱為“人民憲章”,被看作市民自由的“保護神”。
B、城市立法。城市獲得自治權后,由市民代表所組成的市議會不僅行使最高行政權和司法權,而且行使立法權,頒布各種法令,成為城市法的一種行政權淵源。
C、行會章程。在中世紀城市中,商人和手工業者為了共同維護自己的利益,建立了行會,每一行會由同一行業的商人和手工業者組成。行會章程由會員大會制定和通過,對行會組織和制度作詳細規定,支配著城市基本群眾的生產和生活,行會代表是市議會不可缺的組成部分,因而行會章程實際具有法律效力,成為城市法的重要淵源。
D、習慣和判例。由於市議會指制定的法律不完善,市民在長期生活中形成的各種習慣和城市法院的判例在城市法中占重要地位。
城市法的基本內容
城市法內容雖很豐富,但沒形成涉及所有社會關係的獨立法律體系,如婚姻家庭關係統一適用教會法,叛國、謀反等由領主或王室法院審判,都不適用城市法院。
A、市民身份。市民在人身上是自由和平等的,承認市民享有自由權是特許狀的重要內容,諺語說“城市的空氣使人自由”。但市民存在財產上的不平等,及行會內部新的等級制
B、城市機關的組織。完全自治權的城市,包括城市共和國和城市公社,市議會是最高管理機構,由選舉產生。但市議會主席和其他官吏由大商人、高利貸者、房產主和城市土地所有者壟斷。
C、行會組織。加入行會有嚴格的資格條件限制,工匠資格要經過很長的學徒期;行會對產品有嚴格標準,以防止同行業間的競爭;行會實行互助,會員須交會費;行會選舉行長,並設監察人員監督會員並制裁違反章程者。
D、在所有權和債權方面,動產地位日益重要,土地也成為所有權的一般客體,可以流通。城市法取消了阻礙工商業發展的各種封建特權。承認契約雙方地位平等,契約生效條件是雙方當事人的同意,婦女有權定立契約,契約種類不斷增多。
此外,刑法訴訟法也有許多不同於封建法律的制度。如廢除等級特權原則、宣誓保證人、神明裁判、決鬥裁判和贖罪金等。
總之,城市法產生於封建社會受之影響,具有封建性因素,但本質同封建制度對立。它與羅馬法“復興”及商法發展一起對近代資本主義法律誕生起了促進作用。
城市法的基本特點
(1)城市法伴隨著城市的復甦和商品經濟的發展而產生和發展,同時也是西歐中世紀政治上近乎無政府狀態和法律上缺乏統一性的表現。
(2)法律淵源多元化,即創製法律的機關不是單一的,而是多元的。就整個封建法律而言,城市法是中世紀中後期西歐的一種主要法律淵源。
(3)它是屬地主義的法,也是一種准國際法或城市的共同法,只適用於城市及其市民。
(4)在內容上,它是一種公私混合、實體與程序一體的法。
(5)在性質、作用上,它是封建社會的法,同時又帶有資本主義因素。
(6)法律體繫上,它是一種成文法不成文法相結合的法律。
(7)從地位和意義上看,城市法是中世紀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對資產階級法有重要影響。它反對封建土地所有權和封建特權以及封建身份,體現了平等、自由精神和法治的理念,影響了近代資產階級人民主權和法律是公意的思想,它的一些原則和制度也直接或間接地被近代資產階級國家所接受或運用。
城市法的歷史地位
(1)城市法對傳統封建法有一定的瓦解作用,為確立新的社會法奠基
(2)一些內容對近代民法制度產生重大影響
(3)享有自由和平等權的的市民階級的存在及城市組織的活動及其職能模式,影響近代國家的機構體制
(4)城市法形成的法律意識,對後世影響尤其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