龜茲文化
龜茲文化
龜茲文化是我國古代漢唐文化、古代印度文化、古代希臘文化、古代波斯文化交互融合併結合龜茲人文特點而孕育的有著鮮明民族特徵、地域特色的一種文化綜合體。其文化特徵主要是兼容並蓄的古佛教文化、石窟壁畫、樂舞、戲曲、文物、詩詞等,是人類共同的文化遺產。
龜茲國是中國古代西域重要的城邦國之一,時間跨度自西漢至元明,空間範圍包括今天新疆南疆的庫車、拜城、沙雅、新和、阿克蘇、溫宿、巴楚和輪台等縣。漢代的西域都護府和唐代的安西大都護府均設在龜茲,龜茲一度是西域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的中心。同時,龜茲作為橫跨歐亞的絲綢之路的重要樞紐,其文化呈現出多元薈萃的特徵,我們可以在龜茲文化中看到地中海文明、南亞次大陸文明、兩河流域文明和黃河長江流域文明的影子。
龜茲文化
庫車,龜茲文化發祥地
但是龜茲文化有一個重要的“本土化”過程,在本地文化的土壤里,吸收外來文化因子,最終造就了有鮮明地域特色的龜茲文明。比如,佛教傳入龜茲后,誕生了影響東方的龜茲佛教及其藝術;龜茲石窟是中國開鑿最早的石窟;龜茲湧現出鳩摩羅什等一大批高僧;龜茲樂舞代表著西域文化藝術的最高成就,風靡一時,甚至還東傳到了朝鮮半島和日本……
其實,在公元後的1000多年裡,一個地域如此狹小的西域綠洲城邦國,對東方竟能產生巨大而長久的影響,真是十分罕見。龜茲文化在西域文化與中原文化的交流和傳播中起著重要的作用。龜茲人蘇祗婆、白明達兩位著名的音樂大師,把龜茲樂傳入中原,作為隋唐九部樂之一,深受中原帝王和廣大民眾的喜愛。隋唐宮制的10部樂曲中就有《龜茲》樂部。后龜茲樂器、樂曲和舞蹈傳到朝鮮、日本、越南、印度、緬甸等國。高麗樂器有14種,其中彈箏、笙、篳篥等就是由中國傳去的,篳篥源於龜茲,在朝鮮至今仍然還在流行,已達千餘年。日本樂曲大麴和中曲中的《春鶯囀》、《感皇恩》、《蘇莫遮》這些樂曲,都源自龜茲樂曲。特別是有名的龜茲舞蹈,宋朝大詩人沈遼寫詩讚道“龜茲舞,龜茲舞,始自漢時入樂府……衣冠尺得畫圖看,樂器多因西域取。”這首詩凝練傳神地盡現了新疆阿克蘇地區的龜茲文化。
龜茲文化最輝煌的時期是在兩晉南北朝至隋唐時代。
走入龜茲
龜茲是古印度、希臘--羅馬、波斯、漢唐四大文明在世界上惟一的交匯之處。
龜茲地處絲綢之路上的中西交通要衝。龜茲古國是古代西域之大國,它扼守絲綢之路北道中段之咽喉,連接東西方之貿易,傳載東西方之文明,在世界經濟、文化歷史上佔據著重要的位置。現今這裡保存著包含古代印度犍陀羅、龜茲、吐番、中原漢地文明的大量文化遺存,研究、發掘龜茲石窟的文化藝術內涵,將對中亞、西亞、及至東亞古代文化淵源的研究有著重要意義。
佛教產生於印度,經絲綢之路傳至絲路北道重鎮龜茲。早在公元三世紀時,佛教在龜茲地區已廣為傳布,僧俗造寺、開窟、塑像、繪畫、供佛等活動已很頻繁。
龜茲石窟
【佛經翻譯家鳩摩羅什】
鳩摩羅什像
鳩摩羅什一生坎坷,兩次被迫“破戒”,在龜茲被呂光逼婚,到了長安又被逼破戒,遭受巨大精神痛苦,正應了他母親臨別的擔憂。
鳩摩羅什在長安前後住了將近12年,依照《出三藏記集》的記載,共翻譯出佛經35部、294卷。鳩摩羅什與法顯、玄奘、義凈、鑒真等一樣,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高僧,是中國佛教史乃至思想文化史上的一位非常傑出的人物。他譯出的佛經在內容的表達、詞語的應用等方面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鳩摩羅什及其弟子含辛茹苦歷經12載,譯出經典74部384卷,這些經卷對中國和世界佛教都產生過巨大而深遠影響。他與義凈、唐玄奘被尊稱為歷史上佛教三大翻譯家。鳩摩羅什成為中國翻譯史上的里程碑。
鳩摩羅什寺
蘇祗婆
龜茲文化經過歷史滄桑,遭到的破壞很嚴重。如今的文化遺存,滿目瘡痍。從上世紀80年代起,龜茲文化遺產開始得到較為有效的保護和管理,國家已投入巨資維修石窟和文化遺址。但是古龜茲地域較廣,遺產分散,僅龜茲石窟,就分佈在方圓100多平方公里內,人員偏少,管理困難。另外,石窟外部維修取得很大成果,但石窟內部的“病害”比較嚴重。如不加強維護,壁畫將有逐漸消失的危險。
《龜茲文化》,主編:華髮號;出版社:新疆人民出版社;版次:2005年10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