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嶽廟

江蘇省興化市東嶽廟

東嶽廟是著名的道教叢林,位於興化城內東大街,佔地面積800多平方米,建於元至正元年(1341),首任住持姜可常,為全真教劉長春嫡傳。

簡介


東嶽廟明代住持陸西星,創立了中國道教內丹東派,其《南華副墨》、《方壺外史》、《楞嚴述旨》等道教經典著作被收入《四庫全書》,又著儒、道、釋三教合一的《封神演義》,其道家思想現在韓國、新加坡、日本及國內四川等地仍有影響。東嶽廟布局嚴正,氣勢宏偉,尤以大殿最負盛名。民間傳說興化籍狀元宰相李春芳為向父母表孝心而按照京城金鑾殿的格局修建了此殿,以慰二老不能親眼目睹紫禁皇城之憾。
2006年6月,興化市委、市政府落實宗教政策,將東嶽廟的使用權由市文化館移交給市道教協會,並按照東嶽廟的恢復建設方案,採取一次性規劃,分步實施的方法,逐步恢復修建牌坊、山門、戲樓、四聖觀、呂祖壇、財神祠、五嶽樓、斗姥宮、長生院、竟渡廟及生活、消防、商業設施等,形成歷史上的形制。2010年4月10日,泰州市、江蘇等省、國家道教協會,以及香港、台灣、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的道長,來到興化市參加東嶽廟隆重的殿堂及神像開光儀式。吸引了萬餘名信眾虔誠祈禱、燒香敬拜,以及各地遊客觀光旅遊。
1986年,東嶽廟被興化縣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申報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東嶽廟現任住持為馮軍道長。

歷史


興化道教源遠流長,隋唐建開元、玉虛,宋元構三清、四聖。明代最盛,城隍、東嶽、晏公、上真、華神、呂祖,宮觀林立。且歷代名道輩出,柴默庵升真於西隈,姜可常施雷於錦坊,陸西星創派於方壺,全真正一論道於昭陽。尤以東嶽神廟最為壯觀,廟創於大明永樂,中軸五進,左置長生院,右呈四聖觀,蟠龍繞柱,菁華帝闕。惜乎抗倭一役,毀於兵燹。僅余斗拱大殿,建國後為文化部門所用,1987年列為文保單位,多有修繕。改革開放以來,宗教政策得以貫徹落實。先是宗教界多方呼籲,繼而市政協專題調研,市政府於2006年形成決議,歸還教產,恢復道觀。2007年決定基本按歷史原貌恢復群殿,納入城市建設總體規劃和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則。復建工程始於2008年4月,畢於2009年10月,修復山門、長生院及十王、文昌、財神、斗姆、四聖、呂祖、慈航諸殿。佔地五千餘平方,用款近千萬元。復建之樂岳廟殿閣重檐,氣象萬千。東與金東門古衢相接,西與八字橋廣場相連,明代雉堞殿於後,大司馬府傍於側,集宗教、文化、旅遊於一地,匯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於一體。建築特色顯著,人文氣息濃郁。正所謂盛世修廟,其廟初建於永宣盛世,修復於當今盛世。其時也,物阜民豐,百業興旺,三十年改革開放碩果累累,舉世矚目;經濟社會全面發展,方興未艾。殆非物力雄厚,政治清明,焉有此舉。
東嶽廟[江蘇省興化市東嶽廟]
東嶽廟[江蘇省興化市東嶽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