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科榆屬植物

榆(拉丁學名:Ulmus pumila),又名白榆、榆樹,落葉喬木。葉橢圓狀卵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2-8厘米,兩面均無毛,間或脈腋有簇生毛,側脈9-16對,邊緣多具單鋸齒;葉柄長2-10毫米。花先葉開放,多數成簇狀聚傘花序,生去年枝的葉腋。翅果近圓形或寬倒卵形,長1.2-1.5厘米,無毛;種子位於翅果的中部或近上部;柄長約2毫米。

分徠布自東北到西北,從華南至西南(長江以南都系栽培);朝鮮,蘇聯和日本也有。枝皮纖維可代麻制繩、麻袋或作人造棉和造紙原料;樹皮可制澱粉;嫩果、幼葉可食或作飼料;種子榨油;木材可作傢具、農具;果實、樹皮和葉入葯能安神,治神經衰弱、失眠。

漢字演變


榆

相關解釋


榆木
榆木
釋名:零榆。白者名粉。
榆,白枌。——《說文》。按,榆皮色赤,其白者為枌也。莢可食,亦可為醬。
堇萱枌榆。——《禮記·內則》
我決起而飛,搶榆枋而止。——《莊子·逍遙遊》
落葉喬木,葉卵形,花有短梗,木材可供建築或制器械、傢具等。如:榆枋(借喻見識淺陋;也指眼界狹小);榆莢(古代錢幣名稱,漢代鑄造)。
榆莢yújiá 〖elmseed sorpods〗榆樹結的果。
榆
榆木yúmù 〖elm〗榆樹的堅韌的木材,廣泛用來做器械、傢具和木桶。
榆木腦袋yú mù nǎo dai〖die hard〗用很硬的榆樹根比喻頑固的腦袋有些榆木腦袋做了多年糊塗夢,不撒著囈怔呢!
榆錢,榆錢兒 yú qián,yú qiánr〖elmseed sorpods〗〖口〗∶榆莢,圓小似銅錢。

醫學資料


榆白皮:性味:甘,平。
①《本經》:"味甘,平。"
②《別錄》:"無毒。"
③徠《醫林纂要》:"甘,寒。"
歸經“”①《綱目》:"手足太陽、手陽明經。"
功能主治:利水,通淋,消腫。治小便不通,淋濁,水腫,癰疽發背,丹毒,疥癬。
①《本經》:"主大小便不通,利水道,除邪氣。"
②《別錄》:"主腸胃邪熱氣,消腫,療小兒頭瘡痂疕。"
③《藥性論》:"主利五淋,治不眠,療齁。焙杵為末,每日朝夜用水五合,末二錢,煎如膠服。"
④孟詵:"主暴患赤腫,以皮三兩搗,和三年醋滓封之,日六、七易,亦治女人妒乳腫。"
⑤《日華子本草》:"通經脈。涎,敷癬。"
榆葉:性味:①《綱目》:"甘,平,無毒。"
②《醫林纂要》:"甘,寒。"
功能主治:①《食療本草》:"利小便,主石淋。"
②《本草拾遺》:"嫩葉作羹食之,消水腫。"
③《綱目》:"煎汁洗酒齇鼻;同酸棗仁等分蜜丸,日服,治膽熱虛勞不眠。"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錢;或研末入丸、散。外用:煎水洗。
摘錄《中藥大辭典》

形態特徵


落葉喬木,在於早貧瘠地方呈灌木狀。分佈於森林草原、乾草原以至荒漠帶;在居民區周圍也有零星散生。垂直分佈一般在海拔1000米以下,在新疆天山可達海拔1500米,在陝西秦嶺可達海拔2400米。生態幅度廣泛,從溫帶、暖溫帶一直到亞熱帶都可栽植、深根性,根系發達,具有強大的主根和側根,有利於適應各種氣候帶的不同生境條件。物候期各地稍有差異,從芽萌動開始到落葉為止,整個生長期的長短不同。在華北和西北比東北地區生長期要長30-40天左右。在我國北方,3-4月開花,6月果熟。種子成熟后應及時採種播種,如不能及時播種,要密封貯藏以免降低發芽率。種子含水量為8%,經密封貯藏后,其發芽力可保持近兩年。榆樹種子發芽率一般為65-85%,千粒重7.7克,每公斤12-13萬粒,種子更新狀況良好,據調查在遼寧省西拉木倫河中游固定沙地的草場上,林綠50米以外每平方米為9株。榆是陽性樹種,幼齡時側枝多向陽排列,壯齡時樹枝向外伸展,形成龐大的樹冠。耐寒性強.在冬季絕對低溫達-40~-48℃的嚴寒地區(內蒙古海拉爾),也能生長。抗旱性強,在年降水足200毫米,空氣相對濕度在50%以下的乾旱地區能正常生長,但必須是在水分條件較好的低地。喜土壤濕潤、肥沃,但對土壤要求不嚴格,乾燥瘠薄的固定沙地和栗鈣土上也能生長。耐鹽鹼性較強;在含0.3%的氯化物鹽土和含0.35%的蘇打鹽土,pH9.0時尚能生長。不耐水淹,地下水位過高或排水不良的窪地,常引起主根腐爛。此外,對煙和氟化氫等有毒氣體的抗性也較強。榆生長快,壽命長,一般20-30年成材。由於立地條件不同,生長量也有明顯的差別。同樣18年生植株,在土壤肥沃、水分況良好的條件下。比生長在土壤較瘠薄的材積量要高出近1倍。據遼寧省西部防護林區調查報告,在沖積性壤上和厚層褐色土上,生長比在沙土和鹽鹼土上快2-4倍。可採用植苗和直播兩種方法造林。

生態習性


喜光,耐寒,抗旱,不耐水濕。能適應乾涼氣候;喜肥沃、濕潤而排水良好的土壤,在乾旱、瘠薄和輕鹽鹼土也能生長,生長較快,30年樹高17m,胸徑42cm。壽命可長達百年以上。萌芽力強,耐修剪,主根深,側根發達,抗風、保土力強。對煙塵及氟化氫等有毒氣體的抗性較強。

地理分佈


榆分佈於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山東、山西、內蒙古、陝西、寧夏、甘肅及新疆等省(區)。西藏、四川北部江下游各省也有栽培;朝鮮、蘇聯、蒙古也有分佈。

園林用途


榆樹樹榦通直,樹形高大,綠蔭較濃,適應性強,生長快,是城鄉綠化的重要樹種,栽作行道樹、庭蔭樹、防護林及“四旁”綠化用無不合適。也可在庭園孤植或群植。在干瘠、嚴寒之地常呈灌木狀,有用作綠籬者。又因其老莖殘根萌芽力強,可自野外掘取製作盆景。在林業上也是營造防風林、水土保持林和鹽鹼地造林的主要樹種之一。

主要價值


藥用價值

榆樹有著較好的藥用價值,榆樹的果實、樹皮、葉、根都是重要的藥材。榆樹的皮、葉有著安神、利小便的作用,用於神經衰弱、失眠、體虛浮腫。以樹皮、葉子為例,剝下樹皮,曬乾;秋季採摘葉子,曬乾,將曬乾的樹皮、葉子搗碎,敷在骨折部位,可以起到活血化瘀、止痛的作用。

園林價值

榆樹作為一種喬木,是當前園林綠化常用的一種植物。榆樹樹榦通直,枝繁葉茂,適應性強,生長快,是城市綠化、營造防護林的重要樹種。另外,榆樹還可以作為盆景、盆栽。

商業用途和工業原料

榆樹是傢具、農具、器具、橋樑、建築等重要原料。加大榆樹種植,可以更好地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以榆樹為原料,取榆樹樹榦,可以製作傢具、農具等物品,榆木經烘乾、整形、雕磨髹漆、可製作精美的雕漆工藝品。另外,榆樹樹皮內含澱粉和粘性物,磨成粉稱榆皮面,摻合麵粉中可食用;可作醋原料;榆樹枝皮纖維堅韌,可代麻制繩索或造棉與造紙原料;幼嫩翅果與麵粉混拌可蒸食;老果含油 25%,可供醫藥和輕、化工業用;榆樹葉可作飼料。

栽培技術


播種繁殖

採種以 15 ~ 30 年生的健壯母樹為好。種子 4 ~5 月成熟。當榆錢呈黃白色,並有少數開始飛落時採集。或待其自然成熟脫落後,從地面掃集。采后晾乾,搓去種翅,清除雜物,即可播種。最好隨采隨播,否則應該密封貯藏。育苗地要選水源方便、排水良好、土層深厚、肥沃的沙壤土。育苗前一年秋天進行整地,撒施敵百蟲粉劑 1.5 ~ 2.0 kg/667 m 2,施基肥 2 500 kg/667 m ,深翻 20 cm 以上。翌年春天作成長 10 m 、寬 1.2 m的床,整平打碎,做好苗床,澆足底水,待土不粘時開溝條播種。用種量為去翅純種 2 ~ 2.5 kg/667 m 2。為防止蟲害、鳥害,可用敵百蟲拌種。幼苗出土力弱,如苗圃地面板結,可灌一次小水。小苗長出 2~ 3 片小葉時開始間苗,每米長留苗 15 株左右,要盡量做到等距留苗;到 5 ~ 6 片葉時定苗,每畝留苗 2 萬株左右。幼苗階段要及時鬆土除草,遇旱要適時澆水,保持圃地濕潤。6 ~ 7 月苗木生長時期,每隔半追肥一次肥 1 次,每次畝施人糞尿 100 kg 或硫酸銨 4 ~ 5 kg。1 年生苗木高可達 1 m 以上,秋後可出圃造林。

扦插繁殖

春季、秋季均可,隨采隨插。選 0.5 cm 以上的壯條,剪成 15 ~ 20 cm 長的插穗,上剪口剪平,下剪口在靠近芽眼處剪成馬耳形。扦插的行距30 cm ,株距 20 cm 。隨開溝隨扦插,接穗微露地面,覆土踏實,灌透水。

造林

榆樹多用植苗造林。造林季節分春、秋兩季,春季在土壤解凍至苗為止出芽為止;秋季在苗木停止生長至土壤封凍以前。四旁植樹,宜於早春栽植,鹽鹼地造林以秋季為合適。四旁綠化,一般要選在土層深厚、肥沃的地方,用 2 ~ 3 年生的大苗,栽時剪去苗木過長的主根,挖長寬各 50 ~ 60 cm 、深 50 cm的大穴,將苗木端放坑中,填入細土踩實,然後澆水,再覆一層細土。成片大面積造林,一般用一、二年生苗木,挖長寬各 30 ~ 40 cm 、深 30 cm 的坑;株行距 1.5 m ×2 m 。鹽鹼地造林,需提前開溝、灌水,使土壤低含鹽降低降低到 0.2% 以下,然後造林。

撫育管理

新栽幼樹,一般剪去當年生主枝的長度的 1/2 左右,同時把剪口以下三四個小側枝從基部剪除,其餘側枝剪去 2/3 左右。栽后 1 ~ 3 年生幼樹,一般剪去當年生主枝長度的 1/3 左右,剪口以下 3 ~ 4個小側枝仍從基部剪除,其餘側枝不再剪除。連打3 ~ 4 年,達到成材高度時不再打頭。幼樹夏季生長期間,剪截直立強壯的側枝,控制其生長,以利主枝生長。要掌握控強留弱、控直留斜、強枝重控、弱枝輕控的原則。春季從剪口萌發的壯枝長到30 cm 左右時,選留一個直立壯枝作主枝,其餘均剪去,其長度的 2/3 左右。6、7 月間對形成的直立枝、強壯枝再進行兩次重點控制修剪,剪去其長度的 1/2 左右。隨著樹齡的增長,要不斷調整樹冠和樹高的比例。一般要求栽后第一年樹冠要佔樹高的3/4 以上,栽后二、三年樹冠要佔樹的一半的一半 2/3,四年以後要的一半的一半高的一半 1/2 以上。

病蟲害防治

為害榆樹嚴重的害蟲有食葉的金花蟲,可利用成蟲在樹上群集化蛹的習性,於化蛹盛期進行捕殺,也可噴灑 90% 的敵百蟲 800 ~ 1 000 倍液消滅幼蟲、蛹與早期羽化的成蟲。播種后易感炭疽病,可用 1% 的波爾多液防治,每周噴灑 1 次。

榆樹的文化


中國古代形成的以榆樹為載體的榆樹文化現象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榆樹崇拜 中國人在長期的植榆用榆的歷史過程中 , 形成了崇拜榆樹的文化現象 , 構成了榆樹文化的主要方面。
1.榆樹是火崇拜的象徵。榆樹是古代人取火的重要材料 , 傳說遠古最早取火者燧人氏就以榆木取火 , 《綱鑒易知錄》 卷一載 :
“燧者 , 燧取火之木 , 火之所生也。乃別五木 (五木 :春取榆柳之火 , 夏取棗杏之火 ,秋取柞梄之火 , 冬取檀槐之火)以改火 , 順四時而遂天之意 , 由是火功用恰矣。” 《周禮·夏官·司爟》 載:“司爟, 掌行火之政令, 四時變國火, 以救時急。”鄭玄注引鄭司農據鄒衍之言, “春取榆柳之火 , 夏取棗杏之火, 秋取柞梄之火 , 冬取檀槐之火。”司爟四季變更取火的木材 , 榆木是其中常用者之一。我們知道 , 原始先民對火是非常崇拜的 , 在他們幼稚的意識里, 火相當於生命和希望, 是高於一切的神的力量的顯現。而作為火之誕生的源頭之一榆木 , 當然也就是一般樹木所能替代的, 它必然享有與火同等。甚至還要尊貴的地位。因此用榆木取火無疑反映了古代先民崇拜榆樹的史實。唐朝時制度, 清明取榆、柳之火以賜近臣。無獨有偶, 蒙古族人在舉行祭火儀式時常用榆木代表火神, 在其祭火的祝詞中就有“榆樹為命, 石頭為母”的說法。
2.榆樹是古代社樹的象徵。 《禮記·郊特牲》 言 :“社 , 所以神地之道也。”可見,“社神”是土地神, 是古代社會裡一位非常重要的神袛, 它是古代人們的衣食父母。古代人為了捕捉社神的存在, 以便祭拜祈禱,用社主作代表的實體 , 作為社神的依附對象和標誌。社神的標識多種多樣 , 或以大樹為主稱“社樹” , 或以叢木為主稱“社叢” , 樹木便成為“社主”的標識。早期的社主大都選用叢林中五大三粗、枝繁葉茂的自然樹木。 《墨子 ·明鬼下》 :“昔者虞夏商周三代之聖王, 其始建國營都日 , 必擇國之正壇置以為宗廟 , 必擇木之修茂者立以為叢位。”這裡“叢位”就是“叢社” 。社必有樹, 不同時期不同的社 , 所植樹木不同。 《論語 ·八佾》 載 : “哀公問社於宰我, 宰我對曰`夏后氏以松, 殷人以柏 , 周人以栗' 。” 《白虎通義·社稷》 也在 :“社稷所以有樹何?廣而視之 , 市民望見即敬之 , 又所以表功也。故 《周官》 曰:`司徒班社而樹之, 各以土地所宜' 。《尚書》 逸篇曰 :`大社唯松,東社唯柏, 南社為梓, 西社唯栗, 北社唯槐' 。”可見, 樹木與社不可分地相聯繫於一體, 社的神靈當然也就要附於樹上。在長期宗教生活中, 社樹就具有社神的宗教意義,如福祿、國祚、國運及宗教祖先、故里親親等內容。榆樹因其樹形高大修茂而被視為社樹的象徵而祭拜。《漢書 ·郊祀志》 曰 :“高祖禱豐枌榆社。”顏師古注云 : “枌, 白榆也。以此樹為社神, 因立名也。”司馬遷《史記 ·封禪書》 也載:“高祖初起 , 禱豐枌榆社。 … …天下以定 , 詔御史 , 令豐謹治枌榆社 , 常移四時春以羊彘祠之。”裴駰 《集解》:“張晏曰 :`枌 , 白榆也。社在豐東北十五里。”張晏還解釋到“枌榆”是“鄉名” , 所謂“枌榆社” , 實際“高祖里社也” 。《荊州圖記》 還載: “鄭縣東百步里名伍伯村, 有白榆連理, 樹異根合 , 條高四丈余 ,土民奉為社。”上引可見榆樹是古代社樹的象徵。魏晉六朝以後, 隨著風水思想的廣泛盛行 , 社樹演變為村落的風水樹。
3.榆樹是神樹的象徵。視樹木為神的象徵是中國古代存在一種重要的文化現象。我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建木、扶桑、若木就是古代人崇拜的三大神樹。榆樹是古今人崇拜的神樹之一。《幽明錄》 稱 :“虞晚家有皂莢樹 , 有神 , 隔路有大榆樹。古傳曰是雌雄。”表明榆樹是神樹。 《修真錄》 載 :“昔有女仙喜食眾草木 , 夜恆不卧。一日食一樹葉, 酣卧不欲覺, 殊愉快 , 因名其樹曰 :`愉' 。後人改心從木, 即今榆樹也。后女仙繞宮門種之, 時與族雪道君會於下 , 使金童講 《鏐虹寶典》 。”可見榆樹是具神異功能的神樹。蒙古族人崇拜榆樹 , 視為神樹的象徵。內蒙古東部地區的蒙古族人稱崇拜的榆樹為“尚食樹” , 意為請享用供品。在奈曼旗固日班花蘇木南哈拉圖村東南沙漠附近有棵榆樹尚食樹, 被人們視為村莊的守護神 ,長期舉行祭拜。每當人們遇到困難或患重病時就要加以祭祀, 可以除病去邪;乾旱時人們向他求雨, 以求風調雨順。翁牛特旗巴音塔拉蘇木巴音希貴嘎查阿拉嘎查干附近的沙漠上有株叫“諾亞汗”的大榆樹, 是人們崇拜的神樹。上世紀六十年代初 , 當地曾有博額 (薩滿巫師)在樹下跳薩滿舞。每到夏天, 蒙古族蘇尼特人定期祭祀榆樹。祭祀當天他們聚集到崇拜的榆樹前, 擺好石頭台階, 上面供放各種祭品, 樹杈上獻掛哈達、脫韁、馬嚼子等。祭祀者向榆樹敬獻白酒、鮮奶叩拜 , 期望人們的身體像榆樹般健康 ,畜牧像榆樹枝杈般繁茂。蒙古人還常用哈達、剪紙、彩帶裝飾榆樹, 並稱為“扎拉瑪” , 意是敬請蒞臨。其目的是進一步神化榆樹 , 召喚守護神快速御駕光臨。
蒙古族人在崇拜榆樹神樹的過程中, 還產生了許多對榆樹的禁忌。如禁止砍伐和采枝、禁止在樹下大小便、禁止在樹下睡覺、禁止在樹下栓放牲畜、忌用榆木做房梁等。甘肅省金塔縣羊井子灣鄉榆樹井因生長一棵神奇老榆樹而得名。數百年前洪水浩劫, 老榆樹在洪水中救下幾位先民而一舉得名, 當地百姓視為神樹 , 倍受香火。相傳老榆樹為漢驃騎將軍霍去病所植, 現存老榆樹枝葉繁茂。
4.榆樹還是祖先的象徵。蒙古族人認為人死後 , 其靈魂就會附存於榆樹。科爾沁諸薩滿為紀念始祖好布格太阿爸, 就把郭而羅斯旗騰鎮丘上的一棵幾百年的古榆樹作為薩滿教的崇拜基地。古時薩滿們死後, 屍體常被解剖后掛葬於繁茂的大榆樹上 , 其徒弟世代對這棵樹進行祭拜敬奉。久之 , 該榆樹就成了祖先的偶像和祖先崇拜的象徵。在鄂爾多斯固日班好魯布勒吉的高地西北部的河畔上有棵大榆樹 , 人稱為“吉仁海拉蘇” ,意為六十棵榆樹 , 把它敬為聖樹而祭拜。蒙古人認為 , 其先祖成吉思汗死後的靈魂附存於該榆樹上, 祭拜榆樹就是祭祀成吉思汗。
5.榆樹還被視為吉祥的象徵。 《夢書》稱:“榆火, 君德至也。夢采榆葉 , 受恩賜也;夢居樹, 得貴官也;夢其葉滋茂, 福祿存也。”可見榆樹被古代人視為吉祥的象徵。蒙古族人舉行婚禮時 , 常用榆樹擋住門不讓新娘通過 , 其目的是利用榆樹的避邪功能。榆樹是一種相當吉祥的樹種。愚者, 余也;榆樹芽即稱為榆錢 , 因其外形圓薄如銅錢,故而得名 , 同時它又是“余錢”的諧音 , 因而就有吃了榆錢有“余錢”的說法。古人還說, “樹之能為蔭者 , 非槐即榆” 。中國人講究的就是一世蔭德。明劉侗的 《帝京景物略》 記錄了當時流行的榆錢糕:“三月榆初錢 , 和糖蒸食之, 曰:`榆錢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