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快速閱讀的結果 展開

快速閱讀

閱讀或學習方式

“快速閱讀”,現大多叫做“全腦速讀”。科學原理早已提示:人的大腦分為左右兩部分,各自分管並對不同的信息內容處理:其中右腦主要是對圖形和圖像進行記憶和加工,而左腦主要是處理諸如邏輯、數字、文字等非形象化的信息。

概念


科學研究已經證明:人類進行傳統閱讀時,主要使用左腦的功能;而在採用“速讀”方式閱讀時,則充分調動了是左右腦的功能作用,各自發揮左右腦的優勢共同進行文字信息的形象辨識、意義記憶和理解,所以“速讀”又被稱之為“全腦速讀”。
從閱讀方式來比較。我們一般可以把閱讀分為兩大類:一是傳統閱讀法(俗稱為慢讀),即按照字、詞等少數幾個單字為單位逐個閱讀;二是快速閱讀或稱“速讀”。它是將被閱讀的文字以組或行、塊為單位進行大小不一的整體閱讀,而“組”或“塊”內所包含的往往可能是片語、半行、一行、多行甚至整頁內容,它是一種讓我們能夠從文字材料中迅速接收信息的閱讀法。
快速閱讀的眼球運動及避免回讀
快速閱讀的眼球運動及避免回讀
在傳統閱讀法中,書面的文字信息對眼睛產生光學刺激之後,視網膜要把這種物理過程轉化為神經活動的生物過程,傳送到大腦的視覺中樞,由視覺中樞處理后再傳達到語言中樞,語言中樞再傳遞到聽覺中樞,最後由聽覺中樞傳輸到記憶中樞。這是一個自己讀給自己聽的過程,即使是高水平的默讀也是如此,只不過外部動作控制得比較好罷了。所以,一般人在(以傳統閱讀法)閱讀時,實際上是在“讀書”,而不是在真正“看書”。快速閱讀則是一種“眼腦直映”式的閱讀方法:“它是將書面的文字信息對眼睛產生光學刺激之後所產生的整體文字圖像,直接傳送到右腦以圖像的形式記憶住,之後再由大腦將文字圖像解析出來”的閱讀方法。速讀這種“眼腦直映”式的閱讀的方法省略了語言中樞和聽覺中樞這兩個可有可無的中間環節,即文字信號直接映入大腦記憶中樞進行理解和記憶。這實際上是一種單純運用視覺的閱讀方式。所以說“眼腦直映”式的快速閱讀,才是真正的“看書”而慢慢“看懂,形成讀。”。
當今的許多人對這一點感到疑惑,以為自己沒有這種能力。其實,快速閱讀法只是將人們對圖像的識別方法運用到文字的閱讀中去,改變人們多年來形成的傳統閱讀習慣,這是都完全可以達到的,也是人人都能學會的新的快速閱讀習慣和技能。由於人的思維進行得非常迅速,特別是使用內部言語思維,有很強的跳躍性、簡縮性,常常是一閃而過。但是在傳統閱讀法中,因為文字信息在到達大腦記憶中樞的過程中,一定要有聽覺中樞的參與。由於聽覺中樞要將文字轉化為聲音,而聲音又只能一個一個“串列”式的傳輸到大腦。所以,傳統閱讀法不能很快、很大量地提供給大腦足夠的信息進行處理,這樣一快一慢,兩者不能協調運作,效率當然就很差,閱讀速度自然受影響和牽制而快不起來。
快速閱讀是一種“眼腦直映”的科學運用視力和腦力的方法,這種“眼腦直映”式的閱讀方法省略了語言中樞和聽覺中樞這兩個可有可無的中間環節,將文字信號直接映入大腦記憶中樞進行理解和記憶,所以,眼睛所看到的文字可以如同圖像一樣,一眼所看到的文字信息同時“并行”地進入大腦中樞,以與大腦思維速度相匹配的速度供給信息,使二者的工作協調,趨於同步,這就是快速閱讀效率極高的的主要原因。
人們普遍認為,延續了幾千年的細嚼慢咽的精讀,是理解記憶最好的閱讀,這一方面是中國幾千年形成的一種閱讀習慣,既有它合理的存在依據;另一方面又是一種思維的誤解,人們往往把理解和記憶混淆的結果。雖然精讀利於理解,但卻是最不利於記憶的閱讀。其原因就是精讀的過於緩慢的節奏和大腦處理信息的節奏差距太大,兩者不協調,不匹配。而快速閱讀卻相反,一方面,它是利用人腦對圖像的超強記憶能力來整體記憶攝入的文字;另一方面,它運用經訓練后所具備優良的超寬視覺能力,大量和快速地攝取文字信息,使得它提供信息的速度和大腦處理信息的節奏更接近,更容易協調和匹配,能夠在很短的時間處理大量的文字材料。所以經過嚴格、科學、系統地訓練的快速閱讀,其理解記憶水平比傳統閱讀的理解記憶是毫不遜色的。一個技巧熟練的快速閱讀者,在速讀時的理解記憶效果也是相當好的。所以速讀是最有利於記憶的閱讀。
通過以上闡述我們可以看出,快速閱讀是一種純粹運用視覺的閱讀,是一種講求效率的閱讀,是一種更符合人的思維特徵的閱讀,同時是一種節省視力和腦力的閱讀,是一種更有利於記憶的閱讀。掌握了速讀技能的人他能以超過平常人十倍、甚至幾十倍的速度進行閱讀,換句話講就是“一目多行”速讀高手甚至可以達到“一目十行”。如一般人的閱讀速度平均為(200~500)字/分鐘,而掌握“速讀”技巧的人能以(2000~5000)字/分鐘的速度閱讀書籍和資料,熟練者則可達到10000字/分鐘的速度。速讀是一種充分運用視覺感官的閱讀,是一種更符合人們思維特徵的快速、高效閱讀方法。它能節省視力和腦力,更有利於記憶。速讀法並不神秘,它只是將人們自身就具有的對圖像的識別能力運用到文字的閱讀中去,從而改變了人們多年來所形成的傳統閱讀習慣。
速讀是在其快速閱讀的目的性更明確、自身的注意力更集中的情況下進行的,因此是通過科學用眼和科學用腦,快速而有高效地獲得知識信息的一種閱讀方法。速讀的要領是:要用眼睛讀,不要用聲音讀;在閱讀文章時,將所看到文字直接在大腦中喚起意識。閱讀時人的眼睛處於運動和停頓的交替過程中,只有在眼停時才能感知字句,每次眼停時感知的文字量愈大,閱讀的速度就愈快;眼停的次數越少,閱讀的速度也越快。換句話說,閱讀時要盡量攝入較大的文字信息量,每次眼停時不是感知一個字、一個詞,而是要感知整句話或整段文字。只要科學用腦,讀思結合,養成習慣,就能迅速掌握速讀方法並運用得得心應手。而在快速閱讀的語言學家們的長期不懈研究后最終發現:人的左右腦機能特質是快速閱讀的主要基礎。
語言活動是最高級的思維活動,是人類特有的現象,是人類與動物的一個本質區別,也是人類最基本的交流方式。據神經生理學和心理學研究說明,兩個大腦半球具有明確的分工(具體分工前面已經表述),在大腦兩個半球之間存在著密切聯繫時,整個大腦作為一個統一實體進行活動。而在兩側大腦之間的聯繫被切斷後,只要大腦各半球內部結構沒有破壞,每側大腦仍然以其固有的方式實現其功能。這就是大腦機能分擔論的主要觀點。
我們習以為常的傳統閱讀法,實際上就是音讀和默讀。音讀是指按照實際發的音一個一個的讀文字。默讀也是一種音聲化現象,不過口不出聲而是在頭腦中進行而已。也就是說,這不是在視覺抓住時就認知的,而是由聽覺來確認的。音讀也好,默讀也好,都必須在聽覺的反應下認知。語言是有一個一個的音組成的,而且必須順次發音,發每一個音都需要一定的時間。可見,以聽覺來認知遠比視覺認知浪費時間。加上視覺認知和聽覺認知的速度不一樣,這就使視覺的收容過程受到聽覺認知的干擾,本來可以一瞥而過的,也不得不反覆認知,以致阻礙閱讀的自然發展,耗費不少時間,並干擾了正確的閱讀。所以,要想讀的快,就必須排除音聲化。所以,最好能把頭腦中的音聲化完全排除掉。可以徹底擺脫靠聽覺來確認的習慣,使視覺功能不再受一個個音組成的音聲化現象的束縛和干擾,而獲得徹底的解放。於是,腦的視覺性語言中樞功能就在徹底解放中獲得明顯的發展,也喚醒了大腦卓越的潛在功能。所以,閱讀應該是一種純粹的視覺性行為,是可以由善於處理視覺信息的右腦來出色的完成的。這樣,由右腦承擔綜合視覺性印象的部分,由左腦承擔綜合意識性印象的部分,使閱讀中的理解有了雙管齊下的功能,當然有卓越超群的效率了。由於人類本身就具備快速閱讀的生理、思維和語言等各種基礎條件,只要學會正確方法,堅持長期訓練,每個人都會掌握或具備快速閱讀技能。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速讀是一種運用視覺感官的閱讀方法,是一種講求效率的閱讀方法。它更符合人的思維特徵,因而也更便於記憶。

人腦優勢


● 人腦由140億個腦細胞組成,每個腦細胞可生長出2萬個樹枝狀的樹突,用來計算信息。人腦"計算機"遠遠超過世界最強大的計算機。
● 人腦可儲存50億本書的信息,而世界上藏書最多的美國國會圖書館也只有1億2800萬冊書籍。
● 人腦神經細胞功能間每秒可完成信息傳遞和交換次數達1000億次。
● 處於激活狀態下的人腦,每天可以記住四本書的全部內容。
● 人類對於大腦的研究有2500年的歷史,然而對自身大腦的開發和利用程度僅有10%。
人眼的優勢
● 人的每隻眼睛有1億3000萬個光接收器,每個光接收器每秒可吸收5個光子(光能量束),可區分1000多萬種顏色。
● 人眼通過協調動作,其中的光接收器可以在不到1秒鐘的時間內,以超級精度對一幅含有10億個信息的景物進行解碼。
● 要建造一台與人眼相同的"機器人眼",科學家預計將花費6800萬美元,並且這台"機器人眼"的體積有一幢樓房那麼大!

級別


級別標準

級別 閱讀速度
十級 2100字/分鐘
九級 3000字/分鐘
八級 4000字/分鐘
七級 5000字/分鐘
六級 6000字/分鐘
五級 7000字/分鐘
四級 8000字/分鐘
三級 10000字/分鐘
二級 12000字/分鐘
一級 15000字/分鐘

段位標準

一段 2000字/分鐘
二段 3000字/分鐘
三段 4000字/分鐘
四段 5000字/分鐘
五段 6000字/分鐘
六段 7000字/分鐘
七段 8000字/分鐘
八段 9000字/分鐘
九段 10000字/分鐘
十段 15000字/分鐘

科學原理


1、傳統的閱讀是目光在每一個字間跳躍的點式閱讀,大腦對信息的反應,受制於目光移動的速度。閱讀時眼在字的停留時間為1/10秒—3/10秒,移在字間的跳躍僅佔5%左右。而且從閱讀到理解要經過視覺、語言、聽覺三個中樞處理信息過程才能完成。
2、快速閱讀法是根本改變點式閱讀為整行文字的線式閱讀,這種方法使目光不在單字上停留,而是在整行的文字上停留,眼球接受文字信號的速度10倍以上,達到與大腦的思維速度同步。
傳統閱讀模式圖:眼睛——視覺中樞——語言中樞——聽覺中樞——理解記憶
快速閱讀模式圖:眼睛——視覺中樞——理解記憶

科學依據


1、大腦的巨大潛能,有可容納50億本書的信息量的能力。
2、人的大腦由左右腦構成,左腦記字音字義,右腦記字形。眼腦直映式的快速閱讀,正是發揮了視覺機能,減少眼停,縮短注視,避免回視,擴大視距的優勢,同時發揮大腦的思維潛能,在傳統使用左腦的同時,充分開發右腦的形象思維潛能,達到雙腦並用,迅速處理閱讀信息,從而產生閱讀的高效。
3、從心理學角度,人在調身、調息、調心,做到精神集中,穩定,可以擴大視覺感知單位,提高對語言符號反映的速度。

變化


1、一個人要讀完全國每天出版的報紙,要一年的時間。所以知識爆炸的信息社會,即使是優秀學者,以傳統的閱讀方式獲取信息,也如井底之蛙而孤陋寡聞。
2、現代中國,一個合格學生在初中三年中,要看420萬字的教科書和300萬字到420萬字的課外書。在高中三年中,要看780萬字的教科書和600萬字到900萬字的課外讀物。而中學語文教學大綱規定,初、高中學生的閱讀速度分別要達到每分鐘500字和600字。實際上達到這一速度的學生只佔5%。許多好學生的代價就是,因無時間鍛煉體質差,因拚命看書視力差。
3、快速閱讀記憶法並非只有超常人所能,任何一個具有小學4年級文化的人只要在快速閱讀中,以一種全新的閱讀方式,代替傳統的閱讀習慣即可。因為人本來就具備這種能力,只是此前無人開發。

傑出人物


世界上許多卓越的人物都具有快速閱讀能力。
馬克思
馬克思
馬克思是個名符其實的速讀高手,他讀書的速度奇快:為了寫《資本論》,他閱讀了1500多種書,在書中引用了十幾個學科、數百個作者的觀點,留下了100多本讀書筆記。勤奮是一方面,但假設沒有高超的速讀能力,完成如此艱巨的工作幾乎是不可能的。可以說正是由於他異乎尋常的速讀能力,使他有可能在所研究的每個領域涉獵了無數有用的資料。他有極為豐富的哲學、政治經濟學、歷史、法律等社會科學知識。對文字藝術也有極高的修養,海涅歌德、但丁,巴爾扎克、莎士比亞等作家的作品,他如數家珍,隨口吟誦。他幾乎能掌握歐洲的一切國家語言,能用流暢的英語、法語著書立說,對自然科學也有很深造詣。他運用快速閱讀的方法,在頭腦里儲存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信息和資料,使他的頭腦成為一艘升火待發的戰艦,隨時準備開往任何一片思想的海洋。
列寧
列寧
列寧看書習慣於一目十行,是與他讀書過程中的專心致志分不開的。他讀起書來,對周圍的一切就理會 不到了。有一次,他的幾個姐妹惡作劇,用6把椅子在他身後搭了一個不穩定的三角塔,只要列寧一動,塔就會傾倒。然而,正專心讀書的列寧毫未察覺,紋絲不動。直到半小時后,他讀完了預定要讀的一章書,才抬起頭來,木塔轟然坍塌”。他在《列寧全集》中引用自己看過的書竟達16000多冊。他在研究帝國主義這個專題時,讀了148本書,49種期刊中的232篇文章,寫下60多萬字的札記。
斯大林也是一位速讀能手。1938年夏,幾位蘇聯紅軍將領來到斯大林的住宅,看到辦公桌上堆著一厚疊印刷廠送來的新書,大為驚愕。斯大林笑著說:“無論如何,我每天一定要讀完500頁書,這是我的定額“。....
斯大林
斯大林
法國的拿破崙就是一個酷愛讀書,有驚人的記憶能力和快速閱讀能力的人。他能在一天內讀完20本書,即使外出或率軍隊遠征,也要讓人帶幾十箱書籍來供他閱讀。在一次和俄國沙皇作戰時,拿破崙被打得落花流水,他的書也被俄軍繳獲。回國后,拿破崙憑記憶開出清單,派人重新購置,當人們將清單和上次的書單核對時,發現竟然一模一樣,無一差錯和遺漏。
大發明家愛迪生在研究打字機的一個部件時,有一次和製造商們約好某一天把各種打字機的樣子都送來,在客人們來的前一天晚上愛迪生集中精力將有關這個部件的書全部看了一遍。第二天,愛迪生就對客人們頭頭是道地講起來。事後,他的助手把他那天晚上讀過的書借來通讀一遍,結果用了11天才讀完。
文學家高爾基,也是具備令人吃驚的快速閱讀能力的人。他看書不是從左向右來讀,而是從上往下看,像下樓梯一樣。後來,前蘇聯學者研究出來的垂直閱讀法,可能就與這些記載的線索有關。
美國第35任總統肯尼迪,40多歲就當選此職,是美國最年輕的總統。他每分鐘能閱讀1200多個英文詞,而一般美國人的閱讀速度僅為200多個英文詞。肯尼迪的閱讀速度是一般美國人的五六倍。他曾提出過“平面凸現“的閱讀方法,即眼睛就像照相機鏡頭一樣,可以一次閱讀整整一頁的內容。另外一名美國前總統羅斯福也都是一個快速閱讀的高手。據記載,他常常是眼睛一掃,就可以看完一段文章;一坐下來,就看完一本書。美國前總統卡特在當選之後,就專門抽出兩個星期時間,請專家來為他傳授快速閱讀,以便到白宮后能及時處理由總統簽發的堆積如山的文件。像肯尼迪、布希等美國曆界總統中大多數都是速讀高手,甚至是速讀協會的成員。
中國也不乏快速閱讀的高手,聯想集團的主席柳傳志每天要進行約十萬字的閱讀,以便及時把握IT行業的高速變化。之所以這些中外名人都掌握快速閱讀的能力,並不是一個偶然的巧合。它恰恰說明了閱讀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成功技能。尤其在進入信息時代之後,這個能力的重要性就進一步的突顯出來了。

注意事項


“十要”
一、要克服反覆瀏覽的習慣或稱“回視”。凡是科技讀物,一般只須順著讀一遍即可。如有必要,也要等整篇讀完之後,再回過頭重複某項內容。避免眼睛不斷地來回移動。
二、要採用“篩選”式閱讀法。有意識地為涉獵專業所需的各種信息而有針對性地讀。
三、要意讀,不要音讀。發聲的閱讀是快速閱讀法的大忌。
四、在快速閱讀時要盡量擴大自己的閱讀視幅,使自己的視線應與讀物成垂直線,並充分發揮視線的“餘光”作用,擴大視幅範圍,多看到一些文章內容。
五、要聚精會神地閱讀。即在快速閱讀時必須“強化”注意力。
六、要提倡有理解目標的閱讀。閱讀時,抓住實質性的關鍵詞。所讀的內容實質,正是閱讀時應弄通的重點。理解並記憶就是我們讀書最終目標。
七、要在閱讀中,運用多種記憶方法,有目的地在讀中記。不要去記無關緊要的詞句,卻要記住文章主題及內容實質。
八、要學會運用多種速讀形式的學習法,不斷提高閱讀速度。
九、要經常訓練自己的速讀能力,長期堅持練習,以便形成學習習慣,鞏固自己已經取得的成果。
十、要每天堅持閱讀一定量的定額標準:即兩份報紙,一本雜誌,並按自己的專業需要,從中吸取相當於普通圖書五十至一百頁左右的信息。

歷史記載


快速閱讀[閱讀或學習方式]
快速閱讀[閱讀或學習方式]
中國古典名著在《三國演義》第60回中,就有關於速讀的生動描寫,它反映了古代速讀高手張松典故:“張永年反難楊修,龐士元議取西蜀”寫道:楊修向張松吹噓曹操的才華,命人從箱子里拿出曹操的《孟德新書》,稱是曹操仿孫子13篇而作。張松從頭至尾看了一遍后大笑說:“此書吾蜀中三尺小童,亦能暗誦,何為‘新書’?此是戰國時無名氏所作,曹丞相盜竊以為己能,止好瞞足下耳!”楊修不信。張松立刻將《孟德新書》從頭至尾背誦一遍,竟無一字差錯。楊修大驚說:“公過目不忘,真天下奇才也!”曹操得知后便命令扯碎其書燒掉。後人有詩稱讚張松說:“古怪形容異,清高體貌疏。語傾三峽水,目視十行書。膽量魁西蜀,文章貫太虛。百家並諸子,一覽更無餘。”其貌不揚的張松一目十行且過目不忘的速讀本領已經讓恃才放曠的楊修都佩服得五體投地,可足見其厲害。
另一部古典名著《紅樓夢》第23回“西廂記妙詞通戲語,牡丹亭艷曲警芳心”中,賈寶玉攜一本《會真記》在園中讀,看到黛玉正要去葬花,便放下手中的書。黛玉“接書來瞧,從頭看去,越看越愛看,不到一頓飯工夫,將十六齣俱已看完,自覺詞藻警人,余香滿口。雖看完了書,卻只管出神,心內還默默記誦。”很快兩人便用書中主人公的話對答。寶玉很感驚奇。黛玉笑道:“你說你會“‘過目成誦’,難道我就不能‘一目十行’了!”這一對男女主人公看來都是快速閱讀的高手。從以上兩部名著中看,小說雖為虛構,但仍然是建立在生活真實的基礎之上,書中人物的快速閱讀本領應該是可信的。

五忌


在閱讀時忌邊看邊讀
如你閱讀中發聲,就增加了口讀和耳聽的步驟。試想,你讀一本書籍,將要花多少唇舌和多長的耳朵呵!
在閱讀時忌視野狹窄
我們在傳統閱讀中,往往是眼睛順著書本逐字讀,使眼睛不斷處於轉動,停頓的交替中。快速閱讀應成功地記住整段整行甚至整篇的意思,而不是局限於某個字的字義。因此快速閱讀時的視線應和書頁垂直,並採用從上向下看的方法。
在閱讀時忌反覆瀏覽
我們在傳統閱讀中,往往有的人在讀了一字半句之後,又反覆回頭看一遍,這很費時間。科技書刊的快速閱讀,只需完整地讀一遍,抓住所需資料,過濾進入大腦。只容許在全書(篇)看完之後,有必要時再重複細讀某些章節,中間不要反覆停頓。
在閱讀時忌死板而無目的
我們的快速閱讀不但求快,最重要的還是正確領會書籍或資料的內容實質。提高速度和改善閱讀方法,無非為了多學些知識。因此,高效閱讀一般應有自己閱讀目標而去讀。經過實踐證明,採用“篩選”式和“尋讀”式的閱讀法,往往會使你的閱讀的速度和效果雙豐收。
在閱讀時忌注意力不集中
經對從眾多閱讀對象的長期觀察中獲悉:“心不在焉,粗心大意,漫不經心”地閱讀方式是最慢的,效果最差的。因為其思想不集中,什麼東西也裝不進去,白白浪費時間。我們在快速閱讀要求:在有限的時間內,集中精力和注意力,完成快速閱讀量,在碰到一些難懂而又較枯燥的內容時,更要加倍集中注意力,否則將事倍功半。(摘自:精英特快速閱讀記憶網)

閱讀想象


在快速閱讀過程中,閱讀想象的充分發揮,也是與形象記憶和形象思維密切相關的心理過程,對增強理解和記憶效果起著重要的作用。閱讀想象,是指閱讀中對語言符號所喚起的表象進行加工改造,進而創造新形象的過程。
在閱讀活動中,根據文字材料的描述而進行再造想象,是閱讀理解不可缺少的一環,而創造性想象則是主動閱讀、活化信息、形成新見解的必要條件。再造想象,是根據語言的描述,在頭腦中形成相應的新形象的過程。在再造想象中形成的新形象,都是別人想象過的事物,通過自己的想象活動“再造”出來的。“再造”的意思有兩層:我們快速閱讀訓練的實踐也證明了以上的心理發展規律,在同一個訓練班內,年齡越小的學員,訓練時見效越快,成效越好,其原因就是較好地發揮了他們右腦的形象記憶和形象思維功能正處於高峰期的優勢;而年齡越大的學員,由於過去他們在傳統教育模式的規範下,長期依賴抽象思維,則大大壓抑了大腦右半球形象思維和形象記憶的功能,訓練時見效越慢,成效越差。因此,在學習快速閱讀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這一規律,努力調動感性生活的形象儲備,充分發揮形象思維和形象記憶的能力,這樣才容易收到事半功倍的好效果。

四大特點


首先,快速閱讀時的對象主要是以“文字為主體”的各種紙質平面媒體及多媒體顯示的圖書、報刊、文章及資料等文字信息。雖然閱讀的對象也由於當今信息技術、網路技術和電子技術的發展大大豐富,但嚴格意義上講它在大多數情況下仍然是以文字和符號為主要對象的閱讀。
其次,速讀是以“快速為形式,理解為前提”的閱讀。慢慢騰騰的看書,沒有快速特點的閱讀那不叫速讀;而只有快速形式而沒有同步的閱讀理解效率也同樣沒有意義,那也不叫速讀。速讀就以“快速為形式,理解為前提”的閱讀,速讀必須是閱讀速度與對閱讀物的正確理解率均達到同步才行。如特速讀訓練的目標就是分為兩大部分一是閱讀速度的要求,二就是理解率的要求,兩者之間形成一個統一的速讀質量的評判標準。在速讀訓練中,一般就是讓學員在提高三到十倍甚至更高的閱讀速度的同時,逐步達到或保持有百分之七十以上的理解率。
其三,速讀是一種快速而高效獲取或吸收有用信息的“現代閱讀技能”,而不僅僅是提高閱讀效率的知識和方法。長期以來,在速讀研究和推廣中始終存在著對速讀究竟是知識和方法或是閱讀的技能爭論與分歧。有相當多的老師和專家認為:速讀僅僅是一種閱讀知識和方法,人們只要知道和學會這種方法就能自然而然地運用了;也有些專家認為:速讀是一種理論與方法結合的運用體系及方法,只要掌握理論和學會方法后,速讀能力也就自動具備了。從多年速讀培訓的實踐經驗中專家們得出這樣一個重要的結論:速讀是一種十分重要的“現代閱讀技能”,快速閱讀的技能必須經過系統而長期地訓練或實踐才可能真正掌握並形成新的閱讀習慣。說它是現代閱讀技能是因為快速閱讀包含有“速讀現代理論體系,速讀現代訓練體系”兩大部分,要學會和掌握它必須運用現代網路技術、信息技術和閱讀技術,循序漸進的訓練和實踐運用,才可能讓成為自己具備的真正的速讀技巧和能力。
其四,速讀的實現必須是眼睛機能與左右腦功能的完美結合。它既說明了速讀必須在極大改善人眼睛的功能現狀,開發眼睛潛能的基礎上,同時激活和開發左右腦的閱讀記憶潛能,通過持續不間斷地訓練后才可能掌握,實現的方法和途徑只能是有針對性的訓練和實踐。快速閱讀的廣泛運用已經充分說明了人的速讀要達到真正的眼腦直映的效果,就必須充分發揮人的眼睛這個關鍵視覺器官,激活人的指揮中樞即左右腦的功能才可能獲得最佳的快速高效的閱讀效果。科學證明,人的大腦分為左右兩部分,各自有著不同的分工,其中左腦主要是處理邏輯、數字、文字等等信息,而右腦主要是對所形成的圖形、圖像、空間等內容進行記憶和加工。一般在進行傳統閱讀時,人們主要使用自己的左腦;而當他採用“速讀”方式進行閱讀時,則必須是是左右腦並用,各自發揮自己的優勢共同進行文字信息的辨識、記憶和理解,這樣閱讀的效率很高,效果很好,在一部分速讀訓練者中甚至完全可以展現出速讀的神奇的作用。

生理基礎


人類能夠快速閱讀首先基於人自身的生理基礎具備速讀的各種條件,即人的視覺器官具有快速閱讀的能力。人的眼睛,是一個生物工程的奇迹。在每一隻眼睛背部,有一塊指甲蓋大小的地方,它包含著15,000萬個獨立的光感受器,這些光感受器每秒鐘可以處理億萬個光子。英國作家和心理學家東尼·博贊認為:“像大腦一樣,眼睛的力量比我們所覺察到的要強得多。我們現在知道每隻眼睛有15,000萬個每秒鐘能接收數萬億光子的光感受器,彷彿‘砰’地一下,我看見了一座山的景色,我能在一秒鐘內把它整個攝入。因此,普通書本中一頁內容就更簡單了。只是我們沒有學過怎樣將這些同樣的視覺技能應用於閱讀。”
閱讀的通俗說法就是看書,看書是閱讀的前提和基礎。但這種“看”絕非隨便看看,而是一種凝神注視,在看的過程中眼睛對文字元號進行感知,然後由傳導神經傳導到大腦,在大腦皮層的神經網路中進行複雜的分析綜合活動。根據觀察,閱讀時人的眼球並不是連續不斷的移動,而是做不均勻的忽動忽停的跳動。這種快速的眼球運動叫"眼跳",在迅速跳動的中間,存在著時間稍長的停頓。這種停頓在閱讀學上稱作“眼停”,也叫“注視”。閱讀時,讀者依靠眼球跳動看書,是閱讀活動中視覺過程的基本特徵。只有在跳動之間的注視間歇里,才能接受到信息。這一瞬間,注視點放在什麼地方,注視時間控制在多長的時間內,注視焦點與範圍於意識焦點和範圍是否同步,是設計所有閱讀技巧在視覺方面的基礎。在閱讀時,每次眼停最多可見6~7個字,最少不到一個字,因為有時一個字要經過兩三次注視才能感知。閱讀時,眼睛的注視不僅從一個定點一到另一個定點,有時因意義不明了,或未看清楚,也會倒退到原定點或前定點,以便對於不同位置上的字,詞進行綜合的理解記憶,或尋找遺漏的信息。這種逆向的返回運動閱讀學上叫做“回視”。回視的次數多是造成閱讀速度變慢的主要原因。
閱讀學家多年研究證明,造成閱讀速度慢的主要因素中,有關眼球運動的有三點:一是注視的次數過多,二是注視的時間過長,三是回視過多。有效地避免這三方面的因素,就能夠進一步的提高閱讀速度。
快速閱讀的能力還包括一個與視覺有關的重要方面,就是盡量擴大每次注視的視知覺範圍。又叫做擴大視讀野。人眼的靈敏度之高是我們常人難以想象的。快速閱讀法講究整體式感知,即一次注視一個短語或一個句子,整體的理解它的意思。這種方法減少了注視的次數,也加快了理解,還使視覺接受信息的節奏和大腦接受信息的節奏趨於協調,記憶效果亦增強。這才是真正符合人的生理特點的閱讀方法。
那麼,人的視覺範圍到底有多大?有多少潛力可以挖掘呢?實驗結果表明,在0.1秒時間內,成人一般能夠感知6~8個黑色圓點或4~6個彼此不相聯繫的外文字母,也就是說,一分鐘可以感知到4,200個點。如果我們把一個字看作一個點的話,那麼,一分鐘就可以看到4,200個字。這也是一般未經過系統速讀訓練者完全可以具備的能力。
如果經過訓練的話,一分鐘達到10,000字以上也是可以做到的。

速讀方法


略讀法

跳讀和略讀首先閱讀封面、目錄、前言和後記等內容。
在一本書的封面和書背通常會有一些引人注目的文字、圖案、或案例,通過閱讀這些內容,我們會對書籍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前言或序言通常會告訴我們作者寫這本書的目的,後記通常是關於這本書的一些補充、心得等內容。閱讀這些內容,可以讓我們快速掌握整本書大致想傳達的內容。而一本書的目錄,通常是這本書的知識架構,代表作者的思考脈絡。讀懂目錄,我們就能十之八九掌握整本書的知識脈絡和作者的思考邏輯。讀目錄時有一個技巧,就是看目錄的時候,你可以把自己假想成這本書的作者,揣摩作者的寫作意圖,想象作者會寫哪些內容。帶著這樣的假想再去閱讀正文,你的思想會和作者的思想產生有趣的碰撞,對書的理解也會更加深刻。
然後閱讀大小標題和章節前後段落等內容。
讀完了目錄,就可以快速閱讀全書了。如果你不會快速閱讀,做不到快速的翻看,可以採用“黑體字讀書法”,或者“標題讀書法”。大多數中文版的書籍,都會有大小標題,並會用黑體字印刷。僅僅是閱讀這些大小標題,就能大致掌握作者在這本書里想要表達的主要思想。
如果你覺得這樣還不夠,還可以閱讀每一章節的第一段和最後一段來快速讀書。因為對於大部分非虛構類的書籍,通常會在每個章節的第一段引出本章節要說的內容,然後在最後一段再來總結。所以光是閱讀章節的首尾段,也能大致猜出中間部位的內容。
在閱讀的過程中,如果讀到你認為重要的小章節或段落,可以做個標記,比如貼上一個便利貼,方便接下來進一步閱讀。
最後閱讀目錄中你感興趣的部分,以及你做標記的前後部分。
在具體閱讀的時候,不要停頓,要先同意作者說的內容,用一種“原來如此”的方式去傾聽作者想說什麼、是如何說的。
經過這三個步驟,我們基本就可以掌握這本書的主要內容了。這個時候可以試著回想一下整本書的內容,並用自己的話講出來。如果你能把它講明白,那麼說明你已經算是初步讀完這本書了。當然,對於一本對你有價值的好書,我們還不能滿足於此,還需要再進一步的深入閱讀。

視讀法

首先是,訓練打開我們眼睛的一個清晰視幅。因為視幅越大,一眼捕捉的信息就越多。你看書的時候,可能是一個字一個字的看,但是通過簡單訓練之後你就能做到五個字五個字的看,通過專業訓練后你就能十多二十個字的看。
其次是,訓練提高我們焦點移動的速度。也就是訓練我們眼睛從這一眼到下一眼的快速移動,同時在快速移動中迅速準確的感知信息。閱讀中快速的焦點移動就像水流一樣,流動的越快,閱讀的速度也就越快。我前面講的“引導閱讀法”其實就是一種焦點快速平穩移動的方法,區別在於一個字一個字的掃和五六個字、十多個字的掃。
其三是,訓練提高我們的感知能力。這裡說的感知能力主要是指訓練我們眼睛快速捕捉信息、識別信息的能力。
其四是,速讀實戰。就是通過一眼看多字的方式大量閱讀文章,訓練“眼睛和大腦的協調能力”,做到快速的看、快速的理解。
除了上述的四個主要訓練之外,還包括一些輔助性的訓練,比如消除音讀的訓練、注意力的訓練。

音讀默讀


很多人都知道“發音、默讀”會影響閱讀的速度和效率,所以很多人在認識和學習速讀的時候,會下意識的覺得必須先克服音讀默讀。
其實不然,音讀和默讀的習慣只是影響閱讀速度的一個小小的因素而已,並不是“不克服默讀就不能速讀”,他們沒有因果、前後關係。
其次,想要完全克服心理默念的習慣很難,其實也沒有必要,我們只需要練習削弱它的影響就就可以了,速讀的過程中即便有一點默讀,例如只默讀少數關鍵信息,也不會過分影響閱讀的速度和理解的。

閱讀速度


快速閱讀是一種閱讀的方法,也是一種閱讀的習慣,只要稍加調整或改變我們的閱讀習慣和方法,我們就可以一定程度上的掌握快速閱讀的能力。
我們大部分沒有經過專門訓練的普通人,閱讀速度一般在兩百至三百字每分鐘。經過專門的學習和訓練,掌握到兩三千字每分鐘的一個閱讀速度是比較容易實現的。

速讀理解


腦海中的知識量
讀書能不能做到快速的理解,一個重要的基礎是:腦海中積攢的知識量,我們也可以把它稱之為背景知識,這些背景知識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個人的理解速度和理解能力。
如果你腦海中的相關背景知識比較少,那書中的大部分內容對你來說都是新的,每一個詞、每一句話可能都要想半天,那無論是閱讀的速度,還是閱讀的理解自然都會比較慢。所以“多讀”是提高閱讀速度和閱讀理解的一個重要方法,當你的閱讀速度快了,讀的書就會變多,讀的書多了理解能力就會得到提升,這樣就可以形成一個良性循環,逐步提升你的閱讀能力。
另外是一個認知偏差的問題。很多人都下意識的認為只有一個字一個字慢慢地讀,在心裡默念才能更好地理解內容。這種認識其實是片面的,一個字一個字慢慢地看,雖然每個字都看到了,但卻不容易把多個字的意義連在一起來理解整體的含義。因為單個字的意思通常是割裂的,我們在理解內容的時候,通常需要把多個字、甚至是多句話的意思連在一起才更有助於理解。所以說,相比一個一個字的去閱讀、去理解,我們的大腦更擅長於一個句子成分、一個意思成分、一句話、甚至一段話的去理解,這樣理解的速度反而會更快一些。
對於剛訓練快速閱讀的人來說,確實也會出現閱讀速度快了之後,理解跟不上的情況,這是因為眼睛快速看、大腦快速處理信息的“眼、腦結合的協調能力”還不同步,簡單來說就是大腦反應不過來,還不習慣於這樣快速的去處理信息。這個時候只需要進行大量的“實戰速讀練習”就可以了,就是用速讀的方法去進行實際閱讀訓練,養成速讀的習慣,鍛煉速讀的思維。在實際閱讀練習的時候,要多留意一些可以幫助我們理解的關鍵信息,比如記敘文的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議論文的三要素“論點、論據、論證”等等。同時,建議帶著目的、帶著問題去速讀,這樣你就知道哪些是重要信息,哪些是可以快速濾過的信息。從而提高閱讀的速度和理解記憶效率。

錯誤認識


有些人把快速閱讀和一目十行、過目不忘聯繫在一起,從而覺得快速閱讀不靠譜、不可能實現。一目十行,過目不忘是一種比較理想的狀態,現實中大部分人確實都無法做到,但一眼看七八個、十多個文字,是很容易就可以做到的。
還有些人是被虛假廣告或培訓給誤導和欺騙了,所以只要提到快速閱讀就覺得是假的,例如量子波動速讀,一分鐘看一本書、蒙眼識字等騙人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