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繼祖
明朝的官員
崇禎元年(1628年)正月,顏繼祖曾上疏論述工部冗員及三殿敘功的浮濫,由此裁去加秩和寄俸200餘人,為國家節省一筆庫財。他又上疏揭發李魯生、霍維華原是魏黨成員,偽裝清白,妄圖在清理魏黨中矇混過關。經過多人相繼彈劾,李魯生被撤職,霍維華被停職查辦。
同年,顏繼祖還為大學士劉鴻訓被魏黨餘孽反誣而申辯。劉鴻訓曾出使朝鮮,乘海船歸國,沿途收容難民,超載船沉。鴻訓漂泊3日夜,隻身生還。天啟六年(1626年)冬因反對魏忠賢,被削職為民;到崇禎元年(1628年)魏黨倒台時起用為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上任后即揭發魏黨李維垣、李恆發等11人,人心大快。但魏黨餘孽、御史袁弘勛串同錦衣衛張道濬,反誣劉鴻訓早先出使朝鮮時貪污瀆職,“滿載貂參而歸。”劉鴻訓一時處於劣勢,幸得繼祖仗義執言,指斥袁弘勛混淆是非、張道濬越權亂政,都要嚴辦。崇禎帝遂將袁弘勛撤職查辦,提升繼祖為工科右給事中。
崇禎三年(1630年),顏繼祖奉命巡視京城十六門濠塹,上疏列陳八事,彈劾監督主事方應明曠職誤事,方應明受到廷杖責罰。對於外城低薄,廷議要加高厚,繼祖指出財政支絀難辦,便停止實施。繼祖升任吏科都給事中,又上疏陳述當時政事十大弊端,供朝廷作施政參考。后因丁憂,卸職歸里服喪。
崇禎八年(1635年)顏繼祖居喪服滿,起複原職。又上疏建言:六部政事,掌握在尚書手裡;六部各司的職務,掌握在正郎手裡;侍郎、副郎、主事只有例行公事的份兒,沒有發言餘地。這樣,無論國家大政、一般政務都只有少數人主張,一般官員都無發言權,政治哪能不壞?再如督撫大員獲罪的很多,主要由於督撫的任命都由“會推”而定。而“會推”時僅以六科主管人為主,卿貳(卿府副官)、台臣等重要官員卻很少出席;九卿、台諫只派人傳達意見,大家只知附和或表示同意,而無提出異議的。這樣就失去“會推”的意義。崇禎帝表示贊同。不久即擢升繼祖任太常少卿,並以右僉都御史巡撫山東。繼祖極力加強青州、濟南一帶的防務,並彈劾前任巡撫李懋芳侵吞軍餉2萬多兩,得旨嘉獎。
崇禎十一年(1638年),清兵南下,京畿戒嚴,局勢嚴峻。顏繼祖奉兵部尚書楊嗣昌之命,移駐德州(在山東西北部,鄰接河北省)。他帶領一標人馬僅3000名,在50天內被調防3次,兵疲馬乏,最後才令其專防德州,原防地濟南由此空虛。繼祖鑒於前沿兵力少、戰線長,數次請求增援,而劉澤清、倪寵諸將都逗留不進。崇禎十二年(1639年)正月,清兵攻克濟南,德王朱由樞被俘。繼祖兵少力弱,無法兼顧濟南。朝臣交章抨擊,繼祖歸咎嗣昌指揮錯誤,自請撤職歸鄉,奉養父母。崇禎帝朱由檢不許,將繼祖逮捕入獄,最後斬首示眾。朱由檢在位17年,執法極嚴,總督、巡撫因戰事偶然失利而被戮殺的共有13名,將士毫無信心,戰局日益敗壞,終致明廷覆亡。
顏繼祖,漳州人。萬曆四十七年進士。歷工科給事中。崇禎元年正月,論工部冗員及三殿敘功之濫,汰去加秩寄俸二百餘人。又極論魏黨李魯生、霍維華罪狀。又有御史袁弘勛者,劾大學士劉鴻訓,錦衣張道浚佐之。繼祖言二人朋邪亂政,非重創,禍無極。帝皆納其言。
遷工科右給事中。三年,巡視京城十六門濠塹,疏列八事,劾監督主事方應明曠職。帝杖斥應明。外城庳薄,議加高厚,繼祖言時絀難舉贏而止。再遷吏科都給事中,疏陳時事十大弊。憂歸。
八年起故官,上言:“六部之政筦於尚書,諸司之務握之正郎,而侍郎及副郎、主事止陪列畫題,政事安得不廢?督撫諸臣獲罪者接踵,初皆由會推。然會推但六科掌篆者為主,卿貳、台臣罕至。且九卿、台諫止選郎傳語,有唯諾,無翻異,何名會推?”乘兵破賊金築,復督酉陽宣撫冉御龍敗賊於官壩。孔英至軍,平茶、邑梅兵亦集,軍容甚壯。先師期一日入真州,用土官鄭葵、路麟為鄉道,別遣邊兵千扼明月關。諸軍鼓行前,連破四寨,次赤崖,抵清水坪、封寧關,破賊營十數,逼桑木關,關內民降者日千計。折枝結三大砦處之,禁殺掠,降者日眾,賊益孤。關為賊要害,山險箐深,賊憑高拒。乃令千乘、御龍出關左右,國柱搗其中。賊用標槍葯矢,銳甚。官軍殊死戰,奪其關,逐北至風坎關,賊復大敗。連破九杵、黑水諸關,苦竹、羊崖、銅鼓諸寨。國柱攻金子壩,無一人,疑有伏,焚空砦十九,嚴兵以待,賊果突出,擊敗之。帝稱善。
尋擢太常少卿,以右僉都御史巡撫山東。分兵扼境上,河南賊不敢窺青、濟。劾故撫李懋芳侵軍餉二萬有奇,被旨嘉獎。十一年,畿輔戒嚴,命繼祖移駐德州。時標下卒僅三千,而奉本兵楊嗣昌令,五旬三更調。后令專防德州,濟南由此空虛。繼祖屢請敕諸將劉澤清、倪寵等赴援,皆逗遛不進。明年正月,大清兵克濟南,執德王。繼祖一人不能兼顧,言官交章劾繼祖,繼祖咎嗣昌,且曰:“臣兵少力弱,不敢居守德之功,不敢不分失濟之罪。請以爵祿還朝廷,以骸骨還父母。”帝不從,逮下獄,棄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