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天元

冉天元

冉天元(1765-1800)清四川白蓮教義軍首領之一。通江縣人。綽號“掃地王”,嘉慶元年(1796年)隨其叔冉文儔在通江王家寨舉義,四年,冉文儔犧牲,繼任元帥。被視為四川白連教各路義軍之主力。五年在江油被俘,死於成都。

人物簡介


冉天元,四川白蓮教義軍首領之一。通江縣人。綽號“掃地王”,嘉慶元年(1796年)隨其叔冉文儔在通江王家寨舉義,四年,冉文儔犧牲,繼任元帥。被視為四川白連教各路義軍之主力。五年在江油被俘,死於成都。

生平事迹


卻說徐亮基活著的時候,冉天元是攻必克,戰必勝,視官軍如無物,只是難於統領各門各派,所以一直未能北伐。徐亮基死前,三四十萬教軍都遵其號令,清帥額勒登保全仗著胡時顯給拿主意,卻不是徐亮基的對手。徐亮基一死,徐時顯大顯身手,妙策橫出,教軍防不勝防,屢戰屢敗,冉天元氣得眼中冒火,恨不得把胡妖魔給活吃了。冉天元約合樊人傑,徐天德聯合作戰,跳到外線,將戰火引到滿清腹心地區。徐天德命令總兵高天升帶領精兵三百從洵陽突然渡過漢江,殺向河南,大軍隨後挺進。德楞泰帶著三千鐵騎飛馬趕上。兩軍大戰于山陽乾溝,楊遇春又從野豬坪方向壓了過來,將教軍攔腰截斷。徐天德命總兵龍紹周從山道潛行,突然佔了湖北竹山房縣,官軍顧此失彼,處於被動地位。徐天德在紫陽仁和新灘集合了三萬人馬,擺成九星大陣,選定吉日良辰,出兵掃北。胡時顯密令各路人馬嚴守關隘,不許出戰,只要堅守三日,就可大功告成。胡時選秘密派人挑開了白河大堤,天降暴雨,山洪咆哮而下,頃刻之間就將新灘淹成一片汪洋。三萬大軍越往高處躲,洪水漲的越快。教軍並無船隻,也沒有人想到這一些,徐天德大叫一聲;‘天亡我也。’跳入洪水之中自溺而死。
大軍圍住興山,鮑家山,攻打兩個多月,山中糧盡,教軍首領拚死衝殺,已經餓得跑不動了。官軍大獲全勝,殺死賊人五萬有餘,活捉三萬有餘,湖北教亂基本平定。各路大軍齊集川東,川北,決心一鼓作氣,殲滅巨魁冉天元。
各號星魁相繼歸天,冉天元已經是事實上的教軍首領了。劉之協率領弟子們遍訪各路首領,希望各部能遵從他的號令,發兵北指,與清妖爭奪天下。劉之協本來是白蓮教的播火者,弟子們也都是教內聞名的鼓動家。可是各部首領都是靠著自己的影響與力量拉起的人馬,不願意服從這些只會放空炮,連殺人都不敢的書獃子們指揮。奔走多年,沒什麼效果。冉天元也是劉之協的門徒,劉之協帶著三十六弟子來到了川東,經過反覆的勸說,冉天元勉強的同意了弟子們擔當各部軍師,劉之協留在了中軍,與冉天元共同制訂進軍路線。
在劉之協的主張下,教軍進軍湖北。線號唐大信,龔文玉帶兵三千作為先鋒,進兵夔州。卜三聘,高均德,冷天祿,符曰明,辛聰,張金魁,鮮大川,苟文明八路星君各帶一萬兵馬,經略沿途郡縣,擴大戰果。教軍集合一處,大舉進攻,正中朝廷下懷。各郡縣鎮寨人自為戰,官軍從四面八方圍了上來。龔文玉在夔州被德楞泰所擒,高均德在高家營被賽沖阿,溫春滿軍所破,張金魁敗於通江,符曰明被擒於廣元,鮮大川,苟文明立腳不住,逃往陝,甘。中軍大營在養馬場立腳不住,只好敗走秦州
各部首領紛紛禮送那些軍師們出營,因為他們只相信佛祖庇佑,不顧敵方火力強硬,逼著教友們硬打硬沖,損失巨大。暫時攻下了一些郡縣,將城內鄉鎮糧食財物都收歸公庫,按教內規矩分配。軍民混雜,人心思亂,富家大戶們對抗情緒甚大,紛紛捐出家財,成立鄉勇,與教軍為敵。在清妖打過來之後,軍師們實行焦土作戰,將剩下的糧食財物一把火燒掉,掩護教民們出逃,首領們往往來不及撤走,就當了俘虜。教軍向來流動作戰,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走,何曾死守過城池,與武器精良的清妖硬拼過?冉天元也覺得劉之協等老教首有些個名不符實,不是將才。劉之協等人嘆道;‘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與冉天元等部分道揚鑣,前往河南,湖北,組建新軍。以‘彌勒轉世,保輔牛八’為口號,與天地會結合在一起,由弟子李傑在寶豐翟家集秘密訓練軍事骨幹,改混元教為三陽教,提出更為現實的理想目標,河南,河北一帶,門徒甚多。按八卦編練成軍,準備直搗清妖京師。
嘉慶五年正月,官軍八路大軍圍剿秦州。冉天元並不迎戰,會合徐萬富,汪瀛,陳得俸,張子聰,雷世旺五萬大軍,以牛皮為浮橋,渡過了嘉陵江南部,西充,城守空虛,被教軍一攻即下。冉天元擴大戰果,連下鄰近數縣,補充了大軍武器糧草,將中軍大營駐紮在江油新店子,修整隊伍。
官軍兵分四路,兇猛殺來。教軍兩路迎戰楊遇春,羅思舉,守險不出。大軍秘密行動,將驕橫的滿八旗賽沖阿圍困在包家溝。雙方血戰了三天三夜,賽沖阿只帶了三百餘殘部衝殺出去。教軍連續作戰,將前來救援的溫春大軍包抄在龍子觀。溫春苦戰七天七夜,最後穿上教軍衣服逃了出去,統領兵馬,全軍覆沒。額勒登保不敢據實上報,只以雙方死傷相當掩飾了過去。
胡時顯對額勒登保道;‘此次慘敗,難掩三軍之口,朝廷眼線甚多,不獲大捷,經略罪不可赦。與其坐以待斃,不若孤注一擲。勝則有功無過,敗則三軍皆為有罪。法不責眾,望經略三思。’額勒登保把心一橫道;‘就依先生之言,全軍出動,直撲賊寨馬蹄崗,定要見出個高低上下來。’
教軍大獲全勝,士氣高漲,冉天元猜出額勒登保必然拚死出戰,以求一逞。冉天元與眾首領安排了八面埋伏,只等官軍前來送死。德楞泰一馬當先,率先開道。五萬大軍洶湧澎湃,向馬蹄崗殺了過來。冉天元見清軍進入伏擊圈,一聲炮響,萬箭齊發,清軍倒下了一大片,亂成一團。清軍慌忙後撤,來路已被亂石亂木堵住。山上丟下無數火把,枯竹,土裡的炸藥連連爆炸,官軍死傷無數。
額勒登保,德楞泰指揮部下搶佔山頭,教軍身穿濕棉衣並不怕槍炮,與清軍激戰。雙方血戰了三日三夜,清軍已是彈盡糧絕,逃生無望。各路清軍前來救援,五日四戰,都被教軍打得丟盔卸甲,大敗而逃。額勒登保拔出劍來仰天長嘆道;‘我戎馬一生,身經百戰,沒想到竟然會死在這裡。’說完就要自刎。德楞泰將他一把抱住,對主帥道;‘與其自盡,不如力戰而死。大帥且看我如何殺敵?’說罷翻身上馬,獨自一人,直接沖向教軍總首領冉天元。將士們見德楞泰殺了上去,都狂叫著跟在後面殺上山來,誰都知道,這已是最後的拚死一戰了。
冉天元指揮八路伏兵連續出擊清軍,穩操勝算,正在洋洋得意,萬沒想到德楞泰竟然單槍匹馬向自己殺了過來。手下人剛想放箭,冉天元阻止道;‘此乃困獸,我當自擒之。’於是打馬迎上,手舞八十斤鑌鐵大刀,旋轉如飛。
德楞泰本不是冉天元的對手,冉天元居高臨下,德楞泰更是先失一手。德楞泰暗暗抽弓搭箭,猛然抬手就是一箭。冉天元從上而下,馬奔如潮,哪裡能夠躲避?此箭正中馬頭,將冉天元跌下馬來,摔得頭破血流。官軍一擁而上,將冉天元按住,活捉回陣。教軍失了主將,軍心大亂。官軍趁勢追殺,八路教軍反被陷在圍中的清軍殺得大敗,分崩離析,各奔前程,從此再無魁首,只是單獨作戰了。
冉天元敗死後,教軍分佈於陝西,甘肅,巴蜀山區,負固不下。朝廷委派劉清招撫教賊,劉清善待賊人親屬,誘其歸降,一年之間,招撫了三萬餘人。劉清認為這都是皇帝的赤子,不可妄加殺戮。有田產的可以回鄉務農,沒田產的就留在帳下,收編為鄉勇,保境安民。朝廷要犯不肯赦免的,劉清指使他們更名改姓,照舊留在帳下,視為心腹,降人們心存感激,都對劉大人忠心無二。

家族世系


(一)冉耕支系
31世祖華胥氏
30世祖伏羲(配女媧)
29世祖 少典
28世祖 黃帝(姬軒轅)
27世祖少昊(即玄囂,黃帝長子)
26世祖 蟜極(少昊長子)
25世祖帝嚳(名夋,又名夒或夔,蟜極長子)
24世祖后稷(又名棄,帝嚳之子)
23世祖 不窋(后稷之子)
22世祖 鞠(不窋之子)
21世祖 公劉(鞠之子)
20世祖 慶節(公劉之子)
19世祖 皇仆(慶節之子)
18世祖 差弗(皇仆之子)
17世祖 毀隃(差弗之子)
16世祖 公非(毀隃之子)
15世祖 高圉(公非之子)
14世祖 亞圉(高圉之子)
13世祖 公叔祖類(一作公祖類,亞圉之子)
12世祖 亶父:又稱古公亶父,公叔祖類之子,追謚為周太王;生三子吳太伯、吳仲雍、季歷
11世祖 季歷:亶父之子,追謚為周王季,或稱王季、公季;生三子姬昌、虢仲、虢叔
10世祖 姬昌:季歷之子,追謚為周文王
9世祖 冉季載:周文王姬昌第十子,周武王姬發同母弟,封於冉(國都在今山東定陶),以國為氏,冉氏得姓始祖
8世祖 冉羽:一作“冉羽叔”
7世祖 冉貞
6世祖 冉托
5世祖 冉敏
4世祖 冉猛:生二子冉輝、冉煌
3世祖 冉輝:奔晉,居汾州(今山西孝義),其後不詳,僅知:冉輝裔孫有冉宗聖、冉廷宗,冉宗聖生三子冉從、冉紳、冉剛,冉剛生冉會、冉監
3世祖 冉煌:奔魯,居邾(后改為鄒,今山東鄒平)
2世祖 冉勝:冉煌之子
1世祖 冉在:一作冉離,生三子冉耕(字伯牛,故又稱冉伯牛)、冉雍(字仲弓)、冉求(字子有,又稱冉有)
冉子:名冉耕,冉在的長子,字伯牛,故又稱冉伯牛,生二子:冉興、冉志
1世孫 冉志:字子博,魯大夫,春秋從祀
2世孫 冉辛
3世孫冉智
4世孫 冉御:魯大夫
5世孫 冉議:中大夫
6世孫 冉阮:中大夫
7世孫 冉噲:字名成
8世孫 冉脈:下大夫
9世孫 冉謨:漢大夫
10世孫 冉斐
11世孫 冉亨
12世孫 冉謹
13世孫 冉鎡:字漢玉,博務識古,徵聘不受
14世孫 冉遂
15世孫 冉康:字楚寧
15世孫 冉健
16世孫 冉乘:字子由
17世孫 冉舒
18世孫 冉戒
19世孫 冉本:字淵泉,清雅有學
20世孫 冉展:字好枝,通曉詩文,引進後學,以孝悌聞,舉有道不起
21世孫 冉列:字武功
22世孫 冉魯:字惟一,學本淵源,敦尚氣節
23世孫 冉勤:字公敏
24世孫 冉商:字量裁
25世孫 冉盛:字雲龍
26世孫 冉價
27世孫 冉芾:字盛分
28世孫 冉秉干:字純如,制行端謹,學文淵源
29世孫 冉西楚:字洛白
30世孫 冉恭寬:字得眾
31世孫 冉洪緒:字元復
32世孫 冉建業:字斯皇,性謹厚,不與人爭,鄉人化之
33世孫 冉之儀:字振恆,德行學問,足為世范,甘貧樂道
34世孫 冉允若:字盧虛
35世孫 冉奇之:字足法
36世孫 冉雲之:字仲未
37世孫 冉命與:字天篤
38世孫 冉成月
39世孫 冉道可
40世孫 冉必友
41世孫 冉世英:字右俊
42世孫 冉師周:字克生,四世同居,咸敦孝悌
43世孫 冉行果:字舒常
44世孫 冉叔謙:字心服,歲貢,文雅有學,勤於訓誨
45世孫 冉永安:字奕安,歲貢
46世孫 冉連惠:字五美,配季氏
47世孫 冉尚德:字澤久,孝聞鄉里
48世孫 冉興宗:字要年,員外郎
49世孫 冉國璘
50世孫 冉育智
51世孫 冉效祖
52世孫 冉箕
53世孫 冉宜:字貴來,宋末元初移居顏村冉馬庄
54世孫 冉就:字魯瞻
55世孫 冉忠:字良弼,永樂三年歲貢,仕山西太原府通判,為政寬平,民安其化;永樂七年歸守祖廟,主奉祀事
56世孫 冉通:字紹文,繼述父志,主奉祀事,精潔有加
57世孫 冉靜:字定國,主奉祀事
58世孫 冉浩:字說初,主奉祀事
59世孫 冉慶:字昌府,主奉祀事
60世孫 冉思真:字古風,配王氏,主奉祀事,以齒德重於鄉,有司編匾,榮以壽官冠帶;長子冉希孟、次子冉希賜
61世孫 冉希賜:字秀川,因長支(冉希孟)無後,以次嫡主奉祀事
62世孫 冉魁:字望圖,主奉祀事;心性耿直,以理律身,宗族鄉黨以孝悌稱
63世孫 冉士朴:字和軒,號懷素,主奉祀事;清雍正二年恩詔為先賢冉子伯牛設立博士,經山東巡撫岳濬查明,冉士朴委系嫡裔,於雍正十三年奉旨授為世襲翰林院五經博士
64世孫 冉養尼:字衍公,因患癱症未襲
65世孫 冉廷硯:字佑臣,乾隆十六年承襲翰林院五經博士
66世孫 冉傳科:字振里,乾隆六十年承襲翰林院五經博士
67世孫 冉繼楷:字貢培,承襲翰林院五經博士
68世孫 冉廣培:承襲翰林院五經博士
68世孫 冉廣鑫:承襲翰林院五經博士
(二)冉雍支系
31世祖 華胥氏
30世祖 伏羲(配女媧)
29世祖 少典
28世祖 黃帝(姬軒轅)
27世祖 少昊(即玄囂,黃帝長子)
26世祖 蟜極(少昊長子)
25世祖 帝嚳(名夋,又名夒或夔,蟜極長子)
24世祖 后稷(又名棄,帝嚳之子)
23世祖 不窋(后稷之子)
22世祖 鞠(不窋之子)
21世祖 公劉(鞠之子)
20世祖 慶節(公劉之子)
19世祖 皇仆(慶節之子)
18世祖 差弗(皇仆之子)
17世祖 毀隃(差弗之子)
16世祖 公非(毀隃之子)
15世祖 高圉(公非之子)
14世祖 亞圉(高圉之子)
13世祖 公叔祖類(一作公祖類,亞圉之子)
12世祖 亶父:又稱古公亶父,公叔祖類之子,追謚為周太王;生三子吳太伯、吳仲雍、季歷
11世祖 季歷:亶父之子,追謚為周王季,或稱王季、公季;生三子姬昌、虢仲、虢叔
10世祖 姬昌:季歷之子,追謚為周文王
9世祖 冉季載:周文王姬昌第十子,周武王姬發同母弟,封於冉(國都在今山東定陶),以國為氏,冉氏得姓始祖
8世祖 冉羽:一作“冉羽叔”
7世祖 冉貞
6世祖 冉托
5世祖 冉敏
4世祖 冉猛:生二子冉輝、冉煌
3世祖 冉輝:奔晉,居汾州(今山西孝義),其後不詳,僅知:冉輝裔孫有冉宗聖、冉廷宗,冉宗聖生三子冉從、冉紳、冉剛,冉剛生冉會、冉監
3世祖 冉煌:奔魯,居邾(后改為鄒,今山東鄒平)
2世祖 冉勝:冉煌之子
1世祖 冉在:一作冉離,生三子冉耕(字伯牛,故又稱冉伯牛)、冉雍(字仲弓)、冉求(字子有,又稱冉有)
冉雍:字仲弓,生二子冉孟、冉季[冉季生冉穆,冉穆生冉三貴,冉三貴生冉仲孫(焚書坑儒時被坑殺)]
1世孫 冉孟
2世孫 冉昭:生二子冉元貴、冉再貴[冉再貴生冉其真,冉其真生冉承乾(焚書坑儒時被坑殺)]
3世孫 冉元貴
4世孫 冉其德:生二子冉曜、冉厚
5世孫 冉曜:生一子冉栗
5世孫 冉厚:居高唐,秦始皇焚書坑儒時被坑殺,育有一子冉性
6世孫 冉栗:居濟陽,秦始皇焚書坑儒時被坑殺,育有一子冉夢樓
6世孫 冉性:生三子冉兆東、冉夢東、冉在東[秦始皇焚書坑儒時,這三人皆遷河北臨漳(后屬魏郡)]
7世孫 冉夢樓:秦始皇焚書坑儒時,遷居河北臨漳,生一子冉思魯
7世孫 冉兆東:生一子冉紹孔
8世孫 冉思魯:冉夢樓之子,生一子冉崇聖
9世孫 冉崇聖
10世孫 冉通靈:生二子冉岐文、冉岐武
11世孫 冉岐文
12世孫 冉相國
13世孫 冉聖起:生二子冉文、冉橫
14世孫 冉文
15世孫 冉仲達
16世孫 冉季友:前213年,遷居武陵(今湖南省敘浦縣)
17世孫 冉叔祖:冉季友之子
18世孫 冉同吳
19世孫 冉大周
20世孫 冉建文
21世孫 冉明宇
22世孫 冉德量
23世孫 冉選:生二子冉種、冉趣(遷居陝西三原縣)
24世孫 冉種
25世孫 冉劉超:生二子冉世恩、冉世亮
26世孫 冉世恩
27世孫 冉統:生二子冉祿、冉張
28世孫 冉祿:漢元帝初元年間,遷居河南安陽(黎陽),生二子冉弘、冉璆(酋)
29世孫 冉璆:西漢建始年間拜授車騎將軍、河南都督;元始五年,兵戈四起,遂隱居不仕;生二子冉重光、冉漢
30世孫 冉重光:生二子冉玉珍、冉玉瑞
31世孫 冉玉珍:生二子冉崇義、冉崇忠
32世孫 冉崇義:生三子冉勛、冉質、冉獻
33世孫 冉勛:生二子冉恩、冉俊
34世孫 冉恩:生二子冉溢、冉洋
35世孫 冉溢:生三子冉超、冉培、冉介
36世孫 冉超:生二子冉應蛟、冉應鳳
37世孫 冉應蛟:生二子冉大興(興邦)、冉大夏
38世孫 冉大興
39世孫 冉宗國
40世孫 冉興班:生二子冉國瑞、冉國安
41世孫 冉國瑞
42世孫 冉隆:西晉初年,由黎陽遷外黃(屬魏郡,今開封杞縣);元康二年(292年)授鎮西將軍,領魏州刺史,且是一支流民軍首領,率所部流民軍投乞活義軍統帥陳午;永嘉四年(310年),後趙破晉,敗死黎陽,其子冉瞻被俘
43世孫 冉瞻:299年生於魏郡(今安陽內黃),陳午部將;310年帥所部流民在河內與劉聰、石勒作戰,被趙帝石勒所俘,所部流民降勒,被勒徒於蘭陵郡;年僅12歲,少年有力,長而勇悍,善騎射,臨弓矢不退;趙帝石勒愛他少年英雄,乃侍太子石虎(季龍)左右,並招冉瞻為石虎養子,易姓為石,名石瞻;石虎即位,拜石瞻為積射將軍,封西華侯;東晉太寧元年(323年)在石勒攻凶奴前趙的戰爭中,石瞻陣亡;生一子石閔(即冉閔)
44世孫冉閔:字永曾,小名棘奴,生於蘭陵郡;自幼果銳,及長,身長八尺,善謀略,勇力絕人,攻戰無前;趙帝深愛其才;少時任蘭陵郡游擊將軍,都督中外諸軍事;338年參與昌黎之戰,功名大顯,升任北中郎將,修成侯;晉永和六年(350年)推翻石趙,自立為王,改元永興,國號魏,史稱冉魏;自此復冉姓;追尊祖父冉隆為元皇帝,追尊父親冉瞻為高皇帝,尊母王氏為皇太后,妻董氏為皇后,長子冉智為太子,餘子皆封王;冉閔在世時,自謂為中土英雄(中華英雄);東晉永和八年(352年)農曆6月1日,冉閔被鮮卑王慕容儁斬於遏陘山,董氏、冉智、冉明、冉裕同時被俘,與冉閔同被殺害;誰知冉閔一死,遏陘山山石左右七里草木悉枯,蝗蟲大起,北方從6月直至12月皆不下雨,慕容儁大懼,遣使者祀之,謚曰武悼天王,其日天降大雪,過人雙膝;冉魏滅亡,次子冉胤被京都守將蔣干扮做庶民帶出都城,逃到晉國首都倉垣投晉;冉閔后邑冉華的墓誌上稱冉閔為平帝[魏平帝];西南一帶冉姓(包括土家族的冉土司系)皆為冉閔後裔;據正史記載,冉閔有六子:冉智(皇太子)、冉胤(太原王)、冉明(彭城王)、冉裕(武興王)、冉操、冉睿(海冥縣侯)。
45世孫 冉胤:冉閔被殺時,冉胤被京都守將蔣干扮做庶民帶出都城,逃到晉國首都倉垣投晉,晉帝深愛其才,拜直閣將軍,封諸城侯;東晉元興三年(404年)朝政不綱,冉胤遂隱居不仕;生一子冉弘烈
46世孫 冉弘烈
47世孫 冉承憲
48世孫 冉良
49世孫 冉續
50世孫 冉定:倉垣人,生二子冉道周、冉道傳
51世孫 冉道周:任平南將軍,假節鉞信州諸軍事,封雎陽公,始居信州(今夔州忠州);生一子冉軫
52世孫 冉軫:仕梁,為太子左衛,授荊州刺史,封巴東郡公;生一子冉黎
53世孫 冉黎:仕梁,為假節鉞雲麾將軍、湖州刺史,襲封巴東郡公;生一子冉安昌
54世孫 冉安昌:除開封府儀同三司,隋末據巴東,唐高祖即位加柱國蜀國公,兼山南道大行將軍總管,信州刺史,奉命招安黔州,開拓思夷等州,肇基世業,卒贈十八州都督,加謚端肅公;生一子冉仁才
55世孫 冉仁才:字徵文,隋恭帝義寧二年封金紫光祿大夫,拓土聚民,功績丕著,貞觀六年詔遷澧州刺史,十三年改袁州刺史,尋除江州刺史,高宗永徽二年入朝優詔,封上柱國;卒於永州,年五十八,謚果公,敕葬萬州威鳳山(今萬州東關外紅砂溪);生一子冉實
56世孫 冉實:字茂實,攫進士第,贈國賓司馬,遷使持節河州知營,使兼理諸軍事,敕葬河南定鼎縣;生三子冉顯宗、冉顯朝、冉顯邦
57世孫 冉顯宗:贈國賓
58世孫 冉某:冉顯宗之子
59世孫 冉某:冉顯宗之孫
60世孫 冉某:冉顯宗的曾孫
61世孫 冉某:冉顯宗的玄孫
62世孫 冉某:冉顯宗的5世孫
63世孫 冉某:冉顯宗的6世孫
64世孫 冉某:冉顯宗的7世孫
65世孫 冉某:冉顯宗的8世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