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八景
天津八景
明代大詩人李東陽,在弘治年間獲悉天津衛城修葺一新,便順道來天津觀光。在這裡,他寫下了《天津八景》七律八首:《拱北遙岑》、《鎮東晴旭》、《安西煙樹》、《定南禾風》、《天驥連營》、《百沽潮平》、《吳粳萬艘》、《海門夜月》,抒寫了由三岔河口一直到大沽海口的壯麗圖景。他的這一組酷似風景畫的七律,具有不容忽視的歷史地理學的價值。
由於當時天津衛城剛剛重新修繕,“城門樓”成了當時最高的建築物,登高遠望,一切美景盡收眼底。詩人有幸能夠登高遠眺,隨給後人留下了千古名篇。
拱北遙岑
鎮東晴旭
安西煙樹
天津城南門外,是天津軍屯之地,《定南禾風》一景就是描述城南一帶軍墾農田,風吹禾動,催人抒
定南禾風
天津自元代起,就是一個水上交通要道,地處九河下稍的優越地理位置,使天津在明代形成了南糧北運的樞紐,漕運構成了天津的經濟大動脈。《吳粳萬艘》就是描寫海河上商船急駛,日夜兼程。南方的大米隨著商船的到來,源源不斷地運入天津,形成一派繁忙景象。“長江西上接天津,萬艦吳粳入貢新。漕卒嘯風前後應,篙師乘月往來頻。千年國計須民力,百里山靈護水神。秸釒至古來先甸服,萬方無處不堯仁。”從三岔河口一直到海河下游,碼頭上堆積著從南方運來的各種貨物,李東陽恐怕就是走遍北方大地,也是很難見到如此情景,不由得隨感而發,留下了一篇名作。
《天驥連營》是主要描寫天津軍事力量的。天津從明永樂年間正式設衛起,就成為了一個軍事重鎮,駐有重兵,極目遠望,天際與馬場相接,在藍天下馬群騰躍,蹄聲清脆,宛若置身牧場。詩云:“危闌一曲俯平川,萬驥聯營下九天。沙地雨肥青苜蓿,日華晴散錦連錢。使宛枉作開邊計,歸華真傳定鼎年。白髮奚宮無一事,太平天子罷游畋。”
現有的資料表明,天津城四周都曾駐有軍隊,現在使用的許多地名還都是在當時流傳下來的。而當時軍隊的主要裝備就是戰馬,明朝剛推翻了元朝的統治,通過對元的一系列戰爭,深刻領會了馬與戰爭的關係,所以在天津衛設有大量的馬場就不足為奇了。但詩人作為一名太平盛世中成長起來的“知識分子”,沒有經歷過戰爭,而且對軍人的崇拜恐怕不會比現在的年輕人差,所以留詩讚嘆。
素有“小揚州”之稱的天津衛,在明朝時期,也可以說是一個漁米之鄉,而且現在還流傳著天津“七十二沽”的地名。《百沽潮平》中描寫天津的水塘窪淀很多,通過對情景的描寫,將天津七十二泊的水鄉景色完全展現在讀者眼前。“海門晴雪浸金鱉,百道沽來涌暗濤。望極遠空知岸闊,卧欹殘夢覺船高。遙疑夢澤相吞吐,不似胥江枉怒號。時有海舟隨下上,往來沙口不辭勞。”就是當時最好的寫照。
天津八景
明時期天津八景,有一定的概括性,“取吳粳萬艘”、“寄牧三沽近九天”等反映出時代的特徵。但是都不是約定俗成的定名,有些純屬詩人的想像。但根據現代社會中“源於生活高與生活”的生活理念,詩人對天津美景的讚美也是由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