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吉縣的結果 展開
- 山西省臨汾市轄縣
- 吉昌縣
吉縣
山西省臨汾市轄縣
吉縣,隸屬山西省臨汾市,位於東經110°26'28"—111°07'21",北緯35°53'13"—36°21'03",地處黃河中游東岸,位於山西省西南邊隅、臨汾市西部,東與蒲縣、堯都區接壤,南與鄉寧縣相連,西鄰黃河與陝西省宜川縣隔河相望,北與大寧縣為鄰,轄區東西最大距離60千米,南北最大距離50千米,總面積1779.68平方千米。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時,吉縣常住人口為87374人。截至2020年6月,吉縣轄3個鎮、5個鄉,縣政府駐吉昌鎮。
商祖乙時,屬耿地。西周,稱翟成。民國元年(1912年),廢州,成為吉縣。2000年10月,屬臨汾市。吉縣地處臨汾市西部,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境內河道屬黃河流域,主要自然災害有冰雹、乾旱、低溫、霜凍等。
2019年,吉縣生產總值達到229370萬元,比上年上升4.7%。三次產業的比重為30.7:30.8:38.5。人均地區生產總值20721元,上升6%,按2019年平均匯率計算為3003.7美元。全縣財政總收入累計完成33115萬元,比上年增長6.5%。全縣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13825萬元,增長10.1%。全年全縣稅收收入28055萬元,增長7.6%。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08元,增長11.7%。其中: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426元,增長14.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572元,增長6.8%。年末在崗職工平均工資58097元。
吉縣
西周,稱翟成。
春秋時,稱為北屈。
巍封屈侯鮒。
秦於今縣城北15千米麥城村置北屈縣,屬河東郡。
西漢,仍稱河東郡北屈縣。王莽始建國元年(9年),北屈改稱朕北。東漢(25—220年),復置北屈縣,隸屬河東郡。
三國魏改屬平陽郡。
北魏神麚元年(428)廢北屈縣,改置禽昌郡。太武帝時於今縣城東北30千米縣底村置京軍縣,屬汾州。太平真君二年(441)禽昌郡治徙今洪洞縣境。正平二年(452)於京軍縣置五城郡,縣屬之。延興四年(474)於今縣城置定陽縣、郡,隸東雍州,后屬汾洲。
太和二十一年(497)改京軍縣為五城縣,屬五城郡。孝昌年間五城郡及定陽郡、縣治均徙今堯都區境。永安初年於今縣境置南汾州。東魏定陽縣復歸治今縣城。
北齊改南汾州為西汾州,北周改汾州。保定元年(561)析五城縣地置大寧縣,屬汾州。
隋開皇元年(581)改定陽郡為吉陽郡。三年廢吉陽、五城2郡,置文城郡,2縣屬之。十六年改五城縣為文城縣,屬文城郡,徙治今縣城西北30千米文城鎮;改汾州為耿州,文城郡屬之。十八年(598)改定陽縣為吉昌縣,改耿州為汾州。二十年大寧縣治徙今大寧縣境。
吉縣
唐武德元年(618)復改為汾州。五年改南汾州,貞觀八年(634)改慈州,天寶元年(742)改文城郡,乾元元年(758)復為慈州。天佑二年(905)改文城縣為屈邑縣。
五代唐改屈邑縣為文城縣,改吉昌縣為吉鄉縣(避李國昌諱),俱屬慈州。
宋熙寧五年(1072)廢慈州,文城縣廢入吉鄉縣,屬隰州大寧郡。元佑元年(1086)復置慈州。
金天德三年(1151)改耿州,明昌元年(1190)改吉州,吉鄉縣俱屬之。
蒙古至元二年(1265)吉鄉縣廢入吉州,隸晉寧路。
明隸平陽府。
清雍正二年(1742)升直隸州。乾隆三十七年(1772)仍為散州,屬平陽府。
民國初年改吉縣,屬河東道,道廢后直屬省。
1949年吉縣屬臨汾專區。
1954年屬晉南專區。
1958年廢入鄉寧縣。
1961年復置。
1967年屬晉南地區。
1970年屬臨汾地區。
2000年屬地級臨汾市。
吉縣位於黃河中游東岸,山西省西南部,東接臨汾、蒲縣,西頻黃河與陝西省相望,南與鄉寧縣相連,北與大寧縣毗鄰。轄區東西最大距離60千米,南北最大距離50千米,總面積1779.68平方千米。地理坐標為東經110°30′—110°43′,北緯36°10′—36°19′30″。
吉縣三面環山,一面濱水,東高西低,海拔從1820米的高天山至450米的黃河畔,高差大。境內有海拔1576米~1820米,長8~18公里的五座大山橫穿東部和中部,縣境內山巒起伏、溝壑縱橫、地形複雜,可分為基岩山區、黃土丘陵區、殘垣溝壑區等幾種地貌。西部為黃河谷地,境內最高峰位於屯裡鎮的屯裡林場,海拔1820.5米;最低點位於縣境西南柏山寺鄉黑秀村南部的黃河河灘,海拔400.7米。
吉縣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其特點是春季乾旱多風,十年九旱;夏季氣溫較高,降雨集中,多有伏旱;秋季多連陰雨;冬季寒冷乾燥。多年平均氣溫10.5℃,1月平均氣溫-4.8℃,極端最低氣溫-21.3℃;(2002年12月26日);7月平均氣溫23.7℃,極端最高氣溫39.7℃(2002年7月15日、2005年6月22日)。最低月均氣溫-14.8℃(1998年1月),最高月均氣溫30.6°C(2005年6月),平均氣溫年較差51.8℃。春玉米生長期年平均152天,無霜期年平均195天,最長達219天,最短為173天。年平均日照時數2309.6小時。0℃以上持續期270天(一般為3月10日至11月25日)。年平均降水量496.2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數為109天,最多達131天(1985年),最少為74天(1995年)。極端年最大雨量685.9毫米(2003年),極端年最少雨量277.6毫米(1997年)。降雨集中在每年的6—9月,8月最多。
吉縣境內河道屬黃河流域。主要河道有流域面積小於10000平方千米大於1000平方千米的昕水河1條,長38.5千米;流域面積小於1000平方千米大於100平方千米的清水河、義亭河、鄂河3條,總長152.25千米。河流總長度190.75千米,徑流總量0.16億立方米。境內最大的河流為清水河,從東北至西南流經境內車城鄉、東城鄉、吉昌鎮、柏山寺鄉,長61千米,流域面積624.4平方千米,年均流量0.27立方米/秒,主要支流有州川河、馬河等。
截至2010年,吉縣共有可利用土地面積222.67萬畝,其中農用地47.48萬畝,林地120萬畝,天然牧坡和人工草地26.76萬畝,荒坡27.23萬畝。
動物資源
吉縣人祖山
植物資源
吉縣的植物資源比較豐富,至2010年,有木本植物194種,49科;有草本植物180種,44科;有中草藥141種。吉縣的樹種以油松、落葉松、刺槐、黃柏、楊樹為主。經濟林以木本糧油為主,有蘋果、核桃、紅棗等。
2013年,吉縣水資源量6130萬立方米,其中地下水2880萬立方米。年降水量596.3毫米,較歷年平均值偏多100.1毫米。年總用水量389.9萬立方米,比2012年增長2%。其中:生活用水178.2萬立方米,比2012年增長2%;生產用水211.7萬立方米,比2012年增長3%,其中工業用水43.6萬立方米,農業用水150萬立方米。
截至2011年,吉縣已探明地下礦藏有煤、煤層氣、銅、鉛、鋅、錳鐵、紫砂陶土等。其中煤儲量174.6億噸,地質儲量96.89億噸,已經開發的礦區位於屯裡鎮王家河村,礦區面積10.46平方千米,地質儲量0.48億噸,可采量0.32億噸,年產量90萬噸;煤層氣儲量為300億立方米左右,開採水平井3口,探井200餘個。其他自然資源有林木等。
壺口瀑布
民國六年(1917年),設3區,轄48村。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10月,全縣設5區,轄40行政村。
1949年10月,全縣共設5區,第一區(駐東關),第二區(駐桑峨),第三區(駐東石泉),第四區(駐文城),第五區(駐曹井),40行政村。
1950年,撤銷一區的溝南、真村、小府、西關4行政村;二區增設明珠、安樂2行政村。
1953年,全縣轄5區38行政村。
1955年,全縣轄5區,設28鄉。第一區轄8鄉,第二區轄5鄉,第三區轄7鄉,第四區轄4鄉,第五區轄4鄉。
1956年,全縣劃分為1鎮(城關鎮)20鄉。
1961年7月,全縣轄9公社、1林場,72生產大隊、1居民委員會。
1971年5月,設川庄、王家河2公社;同年年末,轄11公社、99生產大隊、1林場、1居民委員會。
1984年12月末,轄2鎮、9鄉,有104村民委員會、1林場、1居民委員會。
1997年7月,文城鄉的南村坡、中市、南垣和東城鄉的陳家嶺、馮家嶺合併設立壺口鎮;同年年末,轄3鎮、9鄉,有109村民委員會、1居民委員會。
1984年8月,城關、屯裡公社分別改城關鎮、屯裡鎮,行政區域不變,其他公社行政區域不變,公社改鄉。
2001年11月,王家垣鄉併入文城鄉,窯渠、明珠2鄉併入屯裡鎮,曹井、蘭家河2鄉合併為車城鄉,原文城鄉的存心、留村劃歸壺口鎮;同年年末,轄3鎮、5鄉,有1居民委員會、109村民委員會。
2002年10月,撤併村民委員會30個。
2002年末,轄3鎮、5鄉,有1居民委員會、79村民委員會。
2004年4月,設東關、西關、橋南、祖師廟、小府、學背後6居民委員會;同年年末,轄3鎮、5鄉,有6居民委員會、79村民委員會。
2011年末,轄吉昌、屯裡、壺口3個鎮,車城、文城、東城、柏山寺、中垛5個鄉,共8個鄉級政區,設有6個居民委員會,79個村民委員會。
2021年5月6日,撤銷東城鄉,併入壺口鎮。
區劃詳情
截至2020年6月,吉縣轄3個鎮、5個鄉,縣政府駐吉昌鎮。
吉縣行政區劃 | |||
吉昌鎮 | 屯裡鎮 | 壺口鎮 | 車城鄉 |
文城鄉 | 東城鄉 | 柏山寺鄉 | 中垛鄉 |
至2013年,吉縣常住總人口有108381人,其中,城鎮人口33857人,鄉村人口74527人,城鎮化率31.24%;男性人口56111人,女性人口52270人,性別比為107.4。出生率為11.08‰,死亡率為5.95‰,自然增長率為5.13‰。居民以漢族為主,少數民族中,回族有350餘人。
2017年,吉縣總人口11萬人,農業人口9.5萬人。
截至2019年,吉縣總人口110693人,比上年末增加了213人,其中:女性人口53638人,性別比為106.37;城鎮常住人口44655人,佔總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40.34%。全縣戶籍人口108416人,其中女性52862人。全年出生人口1032人,出生率為9.5‰;死亡553人,死亡率為5‰;人口自增率為2.7‰。
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時,吉縣常住人口為87374人。
吉縣主要領導 | |
縣長 | 趙松強 |
副縣長 | 趙松強、邱肖賓、王吉榮、強曉輝、王習梅、張國鵬 |
領導信息統計截至2021年2月,表格參考資料:
吉縣蘋果
2019年,吉縣生產總值達到229370萬元,比上年上升4.7%。三次產業的比重為30.7:30.8:38.5。人均地區生產總值20721元,上升6%,按2019年平均匯率計算為3003.7美元。全縣財政總收入累計完成33115萬元,比上年增長6.5%。全縣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13825萬元,增長10.1%。全年全縣稅收收入28055萬元,增長7.6%。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08元,增長11.7%。其中: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426元,增長14.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572元,增長6.8%。年末在崗職工平均工資58097元。
2019年,吉縣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02547萬元,同比增長12.9%。其中:一產投資完成4900萬元,佔總投資的4.8%;二產投資完成53903萬元,佔總投資的52.6%;三產投資完成43744萬元,佔總投資的42.7%。全縣共有開工項目31個,比上年減少3個。其中:結轉項目7個,本年新開工項目24個;投資在500到5000萬元以下項目24個,5000萬元以上到1億元以下項目3個,億元以上項目4個。
吉縣煙葉加工
2019年,吉縣第一產業完成70524萬元,同比增長20.9%。
2019年,吉縣擁有各類耕地面積18188公頃,與上年持平。
2019年,吉縣農作物播種面積8198.5公頃,比上年增加0.3%。其中,糧食作物面積6567.6公頃,增加0.9%;油料面積589.8公頃,增加1.3%;蔬菜面積825.2公頃,比去年增加3.3%;蘋果面積13332.8公頃,增加20.2%;煙葉面積23.2公頃,減少15%。
2019年,吉縣有糧食產量26191.4噸,比上年減少21%。其中,夏糧產量11.4噸,減少73%;秋糧產量26180.1噸,減少21%。
2019年,吉縣有水果產量236619噸,增加26.5%,其中蘋果產量235643噸,增加26.6%。煙葉產量41.8噸,減少49%。蔬菜產量20864噸,增長3.3%。油料產量914.3噸,減少3.1%。
2019年,吉縣肉類總產量3880.9噸,增長4%。其中,豬肉產量3084.4噸,增長4.3%;牛肉產量401.4噸,增長1.1%;羊肉產量198.6噸,增長8.7%。禽蛋產量2156噸,增長8.3%。生豬年末存欄276406頭,增加7.7%;羊存欄19903隻,增長43.8%。
吉縣第一產業(2張)
2019年,吉縣擁有各類養殖場106家,其中年內新建、擴建6家。
2019年,吉縣共免疫畜禽58.3萬頭(只);屠宰檢疫生豬4711頭,產地檢疫21044頭;年檢動物防疫條件合格證30家,新辦合格證3家;無害化處理病死豬86頭,補貼資金3700元;全年能繁母豬政策性保險參保2212頭,理賠165頭,賠付16.5萬元;育肥豬投保4500頭,理賠340頭。
2019年,吉縣重點荒山綠化工程2.4萬畝,總投資1570萬元。森林覆蓋率47.2%。全縣森林蓄積量305.79萬立方米。
2013年,吉縣工業增加值81378萬元,比2012年增長12.5%。工業主營業務收入65792萬元,比2012年下降14%;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累計實現利稅23520萬元,比2012年下降41%;實現利潤12469萬元,比2012年下降52%。建築業增加值9794萬元,比2012年增長2.4%。
2019年,吉縣第二產業完成70570萬元,同比下降10.8%。
2019年,吉縣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35126萬元,比上年減少29.5%。工業主營業務收入67379萬元,減少22.1%;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累計實現利稅22593萬元,減少49.2%;實現利潤10710萬元,減少60.2%。
2019年,吉縣全社會建築業總產值完成22905萬元,比上年增長124.8%。
2013年,吉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53774萬元,比2012年增長13.3%。其中:城鎮消費品零售額40687萬元,比2012年增長14%,鄉村消費品零售額13087萬元,比2012年增長11.2%;批發零售業42000萬元,比2012年增長9.4%,住宿餐飲業11774萬元,比2012年增長29.8%。外貿出口29萬美元。接待國內外旅遊者30.6萬人次,比2012年增長8%。門票收入2215萬元,比2012年增長4%。實現社會綜合效益1.3億元。
2019年,吉縣第三產業88276萬元,同比增長5.6%。
2019年,吉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1043.4萬元,比上年增長6.5%。其中:城鎮市場消費品零售額61223.2萬元,增長4.3%;鄉村消費品零售額29820.2萬元,增長11.4%。從消費形態看,商品零售額69810.5萬元,增長5.1%;餐飲收入21232.9萬元,增長11.5%。
2019年,吉縣完成郵電業務總量33756萬元。年末固定電話用戶3269戶,比上年增加12.6%。年末行動電話用戶89812戶,增加9.1%,其中4G用戶85719戶,增長74.2%。年末固定及行動電話用戶總數達93081戶,增長9%。電話普及率達到84.1部/百人。年末寬頻用戶22158戶,比上年增長35.6%。
2019年,吉縣全部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492106.3萬元,比年初增加30000.6萬元,增長6.5%,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284200.3萬元,增長10.4%;全部金融各項貸款餘額219800.5萬元,比年初增49660.7萬元,增長29.2%,其中住戶貸款94036.8萬元,增長16.7%。
2019年,吉縣保險公司保險費收入7588.3萬元,為去年2.5倍;支付各類賠款及給付913.1萬元,減少48.9%。
因縣境吉山“古不被兵”得名。據嘉慶《一統志》,吉州以“城有青山”得名。
吉縣的民間鼓樂黃河風情嗩吶歷史悠久,內涵豐富,自成體系,有480多年歷史,兼具宮廷韻味和黃土風情,婚慶喪葬或有開業慶典等重大活動,必有嗩吶鼓樂助興。
吉縣的地方特色民間藝術有黃河壺口嗩吶、人祖山祭祖鼓樂等。
吉縣嗩吶、人祖山祭祖鼓樂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臨汾-吉縣高速開工儀式
2011年,吉縣客運總量32.86萬人次,貨運總量64.86萬噸。青蘭高速公路(青島至蘭州)過境,境內長35千米,雙向4車道,有吉縣、壺口2個出口,通往鄉寧縣、陝西省宜川縣。209國道(呼和浩特至北海)、309國道(山東榮成_甘肅蘭州)過境,其中209國道境內長49.65千米,雙向2車道,通往鄉寧縣、大寧縣;309國道境內長65.88千米,雙向2車道,通往陝西省延安市宜川縣、鄉寧縣。有縣鄉(鎮)級公路40條,總長526,45千米。吉縣汽車站為二級客運站,日均發送24輛客車,日客運量512人次。
2011年,吉縣的運輸企業擁有貨運汽車431輛2702噸位;客運汽車27輛765座位;貨運量25.7萬噸,貨運周轉量1729萬噸千米,客運量43.1萬人次,客運周轉量4206萬人千米。
2011年末,吉縣道路總長度11千米;道路鋪裝面積62.9萬平方米;城市橋樑6座,總長度0.36千米。
2011年末,吉縣開通公交汽車線路2條,運營總里程達30.8千米,公交運營汽車16輛,年客運量300萬人次;計程車55輛,年客運量260萬人次。
截至2013年末,吉縣公路通車里程1462.7公里。其中:國道153.6公里,縣道204.2公里,鄉道321.7公里,村道783.2公里。按技術等級分:高速公路38.05公里,二級公路115.5公里,三級公路117.8公里,四級公路1129公里。民用機動車保有量6400輛,其中汽車3000輛,摩托車2530輛,農用車601輛。
2019年,吉縣公路通車里程1533.23千米。其中:國道159.6千米,縣道204.2千米,鄉道369.3千米,村道800.13千米。按技術等級分:高速公路43.81千米,二級公路115.79千米,三級公路173.46千米,四級公路1165.77千米,等外公路34.5千米。
2019年,吉縣民用機動車保有量18552輛,比上年增加24%,其中新增528輛。年末共有機動車駕駛員16452人,新增485人。
截至2013年末,吉縣共有中小學44所,其中小學34所,初中4所,高中1所,職業高中1所,九年一貫制學校4所;共有教職工1556人,其中專任教師1275人;新招錄特崗教師76人;擁有高中(職中)教師247人,幼兒教師101人;在校學生11646人,其中:普通高中1184人,職業高中835人,初中3478人,普通小學6149人;幼兒園在園幼兒2755人;高考參考人數653人,二本以上達線145人,其中普通高考132人、對口升學13人。2013年共發放貧困住宿生生活補助79萬元,為145名新招大學生髮放獎學金35.2萬元。
截至2019年末,吉縣擁有中小學44所,其中小學34所(包括5個教學點),初中3所,九年一貫制學校5所,高中2所(普通高中1所,職業高中1所)。
截至2019年末,吉縣共有在校生9551人,其中小學5326人,初中2319人,高中1906人。擁有寄宿制學校22所,佔全縣中小學總數的50%,寄宿學2561人,佔全縣學生總數的26.8%。擁有公辦幼兒園(班)18所,民辦園7所,在園幼兒2963人,吉縣3—6歲適齡幼兒3093人,入園率為95.8%。
2019年,吉縣高考達二本B類線112人,比2018年減少13人;大文、大理達線62人,比2018年減少13人,其中,應屆大文、大理達線49人,比上年增加29人;中考600分以上達99人,達重點高中92人;小學六年級畢業生質量監測合格率達100%。
2019年,吉縣共免除高中階段學生學費、教材費、住宿費共260萬元。
1958年3月,開通吉縣有線廣播站,到鄉鎮150桿千米,鄉鎮到村150桿千米。
1975年4月,建吉縣電視台,發射(轉播)塔高40米,覆蓋半徑15千米。
1985年3月,開通吉縣人民廣播電台。
1993年6月,開通吉縣有線電視。
1994年,吉縣開通調頻廣播轉播台。
2011年末,吉縣人民廣播電台有2套廣播節目,全年公共廣播節目播出時間6570小時。
2011年末,吉縣電視台開通1個頻道,另有中央、省、市、縣等40個電視頻道在本地落戶,有線電視用戶1.1萬戶,電視綜合覆蓋率62%,全年公共電視節目播出時間8760小時。
2011年末,吉縣有文化藝術團體2個,從業人員120人;電影公司1個,電影放映單位1個,電影院1座,座位500個,年放映948場次,觀眾達6萬人次;文化館1個,建築面積1000平方米;公共圖書館1個,建築面積1380平方米,藏書3.5萬冊;檔案館1個,建築面積200平方米。文化行業從業人員116人,佔全縣社會從業人員的0.26%,其中事業單位從業人員109人。舉辦的文化節有中國·山西黃河壺口文化旅遊節。
截至2013年末,吉縣擁有電視台一個,無線轉播站一座。建成數字化前端機房,前端傳輸信號達到電視節目122套、廣播節目10套;擁有有線電視用戶19800戶。廣播節目綜合人口覆蓋率94.7%;電視節目綜合人口覆蓋率95%。共接收文書檔案324卷,收集和接收書籍資料38本,館藏檔案達到全宗65個、五大種類、計40986卷(冊)。影印了民國初鉛印本《吉州全志》600冊。擁有圖書館1個,藏書5.3萬餘冊,報刊、期刊5000餘冊。電子閱覽設備正式啟用。
2019年,吉縣擁有電視台1個,無線轉播站1座。全縣共有城鄉有線電視用戶8600戶。其中,廣電升級1300戶。
2019年5月19日,吉縣開展2019年全國老年人太極拳健身推廣展示大聯動活動,進行了陳氏太極拳、楊式太極拳、太極刀、太極劍展演。
2019年8月8日,吉縣開展“全民健身日”活動,落實全民健身戰略,倡導文明健康生活方式,促進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深度融合,促進我縣健身事業蓬勃發展。
2019年9月27日,吉縣成立了吉縣老年體協棋牌中心站,舉辦了首屆“老年人棋牌活動”,參加人員達到150餘人,極大地豐富了老年群體活動。
2019年9月29日,吉縣開展“與健康同行·與文明同在”徒步走活動,倡導綠色健康生活方式,踐行低碳環保理念。
2019年10月1日,吉縣開展喜迎華誕快樂騎行活動,共慶祖國母親70周年華誕。
截至2013年末,吉縣共有衛生機構及診所120個,其中,縣醫院1個,中醫院1個,鄉鎮衛生院8個,婦幼保健站1個,疾控中心1個,村級衛生室79個,診所30個。衛生專業技術人員500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198人,註冊護士195人。醫院和衛生院床位420張。
2019年,吉縣共有衛生機構及診所108個。其中:縣級醫療衛生機構6個,鄉鎮衛生院8個,村級衛生室79個,診所15個。衛生專業技術人員389人,其中醫師、助理醫師209人,護理(護士)146人,醫技34人。設置床位480張,其中縣醫療集團420張(縣人民醫院260張,8個鄉鎮衛生院160張),中醫院40張,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20張。
2019年,吉縣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累計62820人,簽約率57.3%,重點人群簽約服務18977人,簽約率78.3%,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簽約服務28207人,簽約率99%,計劃生育特殊家庭簽約人口17人。
2019年,吉縣共招聘醫療衛生人員6人,安置訂單定向醫學生2人,培養全科醫師1名。
2011年末,吉縣有獨立科研與技術開發機構1個。各類科技人才12083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226人,經營管理人才36人,技能人才6200人,農村實用人才5621人。
2013年,吉縣共申請專利6件;擁有法定計量技術機構1個,強制檢定計量器具5012台(件),其中特種設備89台;監管獲證食品生產企業7家、小作坊12家;累計登記辦理組織機構代碼證871家,其中新增28家。
2013年,吉縣新建保障性住房320套,其中公租房144套、限價商品房176套。轄區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人數8673人,其中,企業3187人,機關事業5486人;足額發放養老金7318萬元。參加失業保險人數4521人,發放失業保險金52.3萬元。參加工傷保險人數6300人,發放工傷補助163萬元。參加基本醫療保險15297人,發放醫療費1451萬元。參加生育保險5310人,發放生育津貼20萬元。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加人數84728人,參合率99.1%,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累計補償支出2060萬元,累計受益113008人次。
2019年,吉縣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人數7593人,其中,企業3420人,機關事業4173人;收繳養老保險6827.76萬元;足額發放養老金17055.48萬元。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人達62098人,發放養老金1838.8萬元。參加失業保險人數4792人,發放失業保險金82.56萬元。參加工傷保險人數9892人,發放工傷待遇349.57萬元。參加生育保險6269人,支付生育保險金115.96萬元。參加職工基本醫療保險9560人,支付醫療保險金1327.3萬元。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62540人(不含建檔立卡人員),累計補償支出4167.25萬元(不含建檔立卡人員)。
2019年,吉縣城鄉最低生活保障標準每人每月提高70元,城市低保標準為每人每月555元;農村低保標準線為每人每年4600元。
2019年,吉縣有城市低保對象465戶1021人,全年累計發放資金763.86萬元,其中:城市低保金711.65萬元。全縣共有農村低保對象1529戶3022人,全年累計支出1676萬元,其中:農村低保金1451.71萬元。
2019年,吉縣實施全縣醫療救助4010人次,共支出資金466.2萬元,其中,住院救助3937人次,支出資金429.3萬元,門診救助73人次,支出36.9萬元。
2019年,吉縣共有1078名重度殘疾人,累計發放護理補貼66.9萬元;共有694名困難殘疾人,累計發放生活補貼42萬元。為全縣1507名80歲以上老年人發放敬老金177.5萬元。為15名散居孤兒,全年累計發放生活費19.3萬元。
2019年,吉縣共有城鄉特困供養對象400人,其中,分散供養375人,集中供養25人,累計支出491.1萬元,其中:救助供養金353萬元,特困人員照料人護理補貼85.4萬元,臨時價格補貼9.7萬元,分散供養特困人員冬季取暖補助18.8萬元,喪葬費補助金24.3萬元。
2019年,吉縣農作物受旱災、風雹災害面積163108.5畝,受災人口約7.9萬人,直接造成的經濟損失約2.8億元。下撥8個鄉鎮救災資金230萬元,下撥救災物資毛毯2200件、棉被褥1400套、棉大衣1400套、棉衣褲1900套,下發麵粉1萬袋,共救助7.2萬人。
2019年,吉縣擁有老年日間照料中心35個。
2019年,吉縣發行福利彩票788.1萬元,減少40.5%;發行體育彩票129.7萬元。全年共辦理結婚登記1062對,離婚登記227對,查閱婚姻檔案70份。
壺口瀑布
人祖山位於吉縣城北30公里處,主峰海拔高度1742米。景區總面積203平方公里;以人祖廟為核心的主景區45平方公里。人祖山植被豐茂,珍禽異獸眾多,人文底蘊深厚,歷代遺存各種廟宇、神龕達200餘座,代表是人祖廟(媧皇宮、伏羲殿)及第二戰區抗擊日寇的工事、碉堡、烈士紀念碑。
柿子灘出土石器
掛甲山摩崖造像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位於縣城西南的掛甲山麓。掛甲山原名錦屏山,據縣誌記載於唐尉遲敬德出征於此,曾在錦屏山掛甲,更名掛甲山,也有傳說唐太宗與秦瓊奔長安,曾掛甲山巔,故名。摩崖造像始鑿於隋開皇二年(582年),唐、宋、金時期多有補刻。現存摩崖石刻多為隋、唐風格,個別龕為金代風格,宋代摩崖石刻僅存題記。造像鑿刻於坐南朝北的山崖下端,由西至東共有造像5區,每區2~3龕,龕多為火焰形或尖拱形,龕內佛像多為一佛二弟子或一佛二菩薩,1、2、3區造像的龕與龕間均刻有題記,雕刻精美,4、5區無題記,雕飾手法略顯粗糙,民間手法更為濃郁。最大特色是雕飾手法基本採用剔地突起與線雕相結合,與其他石窟中圓雕相比,別具一格。
坤柔聖母廟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位於縣城西南掛甲山頂。據碑文記載,創建於宋天聖元年(1023年),元延祐七年(1320年)重修,明隆慶四年(1570年)局部重建。坐北朝南,廟內現僅存聖母殿,為元代遺構。聖母殿面闊三間,進深三間,單檐歇山頂。殿內減柱造,四根金柱移於次間;柱頭施大雀替、額枋兩層,分置上下,形成井字形梁架。下層設抹角梁,上層施闌額和普拍坊,前後檐及兩山由爬梁承托荷載,中心由斗拱挑承著垂蓮柱,結成疏朗的藻井,結構奇巧。
克難坡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壺口鎮南村坡村。是抗日戰爭時期第二戰區長官司令部和民國山西省政府駐地。主要景點有實幹堂、烘爐台、忠烈祠、楊經略祠、閻公館、密道、望河亭等。
清代長城位於黃河壺口瀑布東岸。沿山築建,東依崇山峻岭,西臨黃河天險,南起鄉寧縣麻子灘,途經吉縣、大寧至永和與靈石交界處,綿延數百千米,是清同治年間政府為防禦西捻東進而修建的集棧道、長牆於一體的軍事設施,建有兵營、炮台、演練場、烽火台等。
蔡家川森林公園為省級森林公園,位於吉縣城西南約10公里,總面積40平方千米。
管頭山位於文城鄉人祖山脈中段。海拔1501米,建有望日亭、紅葉亭、避暑山莊等建築。
錦屏山又稱掛甲山。唐初秦王征戰,路經吉昌,將甲胄掛於該山樹枝,故名。舊志又雲尉遲敬德掛甲。尉遲乃秦王征戰從將。因該山系案山,林木蔥鬱,晨夕煙氣氤錦屏疊翠氳。春夏花開馥香,宛若列錦影屏,故雅號又稱“錦屏山”。1995年為配合壺口景點,將謝悉村坤柔聖母廟迂建於山之西側。並增建鐘鼓樓,風景遂為靚麗。叢林綠依依,花開香馥馥,曉陽夕照時,鳥雀喧啁,成為一處旅遊佳地。
因陰曆月半夜晚在孟門山觀景而得名。孟門山位於壺口下方3000米處黃河水中,傳說為大禹治水始發地,“孟”在古語中是第一、開頭的意思,“孟門”即第一門。山分大小兩塊,大者長586米,寬125米,小者長120米,寬25米,近看似山,遠眺如舟,俯瞰若門,每到農曆十五前後夜晚,站在山上,向北可見山中明月分為兩排。
吉縣轄區內的著名人物有馮延登、蘭第錫,現代著名人物有張鐵民、王耿人、陳笳詠等。
蘭第錫,生卒年為清乾隆元年至清嘉慶二年(1736—1797年),字寵章,號素亭,吉昌鎮人,著名水利專家。7歲隨父讀私塾,13歲中秀才。17歲赴省應試,文詞皆優,由學台拔送於晉陽書院深造。19歲中舉。22歲任山西鳳台縣(今晉城)教諭。28歲調任直隸阜城(河北)知縣。31歲調任河北永清縣知縣。34歲調任河北大興縣知縣;38歲升署永定河北岸同知;次年擢永定府知府;42歲任湖南嶽州府知府;45歲升署江西吉南贛寧兵備道;繼任河北永定河道、河南河道、山東河道、河東河道、江南河道總督等職,授銜兵部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使。清嘉慶元年(1796年),詔人"千叟宴”,授銜兵部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使,總督江南河道提督軍務,蔭一子人國子監讀書。
吉縣被評為全國蘋果之鄉、國家級生態示範縣。
2018年12月13日,吉縣蘋果成為全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
2019年5月18日,吉縣入選“2019中國最美縣域榜單”。
2019年9月20日,吉縣獲得全國綠化模範單位榮譽稱號。
2020年6月30日,入選“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屬於晉綏片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