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圖騰崇拜的結果 展開

圖騰崇拜

文化現象

圖騰崇拜是指關於人與某一圖騰有親緣關係的信仰。約與氏族公社同時產生。首先在北美印第安人中發現,后在許多原始部落發現類似現象。主要見於兼營農獵的混合經濟社會或狩獵社會。圖騰是原始社會中作為種族或氏族血統的標誌併當作祖先來崇拜的某種動物、植物或其他物件。圖騰崇拜並非宗教,但多少含有宗教因素。主要特點:(1)認為圖騰是祖先、保護者、親人,有超人的能力,因而人們崇拜它,甚至畏懼它;(2)不得屠殺、食用或接觸圖騰所代表的動物、植物或其他物種;(3)舉行崇拜圖騰的儀式。是原始公社教育的內容之一。

介紹


釋義

圖騰崇拜是將某種動物或植物等特定物體視作與本氏族有親屬或其他特殊關係的崇拜行為,是原始宗教的最初形式,原始人相信每個氏族都與某種動物植物或其他自然物有親屬或其他特殊關係,一般以動物居多,作為氏族圖騰的動物《列子·黃帝》曰:“黃帝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帥熊、羆、狼、豹、貙、虎為前驅,雕、鶡、鷹、鳶為旗幟。”,即是該氏族的神聖標誌,照列為該全族之忌物,除特殊需要外禁殺禁食;且舉行崇拜儀式,以促其繁衍。

源起

“圖騰崇拜”是一種宗教信仰,約發生於舊石器時代晚期的氏族公社時期。“圖騰”一詞是18世紀末葉,由約翰·朗格在《一個印第安議員兼商人的航海與履行》一書中首先創造。“圖騰”(totem)來源於北美阿爾昆琴(Ojibwa)印第安人的方言Ototeman,意為“他的親族”或“他的氏族”,澳洲則有“科旁”(Kobong)一詞與圖騰同意。相當於是整個部族的標記。許多氏族往往以它命名。

分類

圖騰可以分為三大類:氏族圖騰——為整個氏族共有,最重要;性圖騰——為某一性別所共有;個人圖騰——個人所獨有,不為下一代所傳承。

象徵

圖騰崇拜[文化現象]
圖騰崇拜[文化現象]
例如,“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史記》)玄鳥便成為商族的圖騰。因此,圖騰崇拜與其說是對動植物的崇拜,還不如說是對祖先的崇拜,這樣更準確些。圖騰與氏族的親緣關係常常通過氏族起源神話和稱呼體現出來。如鄂倫春族稱公熊為“雅亞”,意為祖父,稱母熊“太帖”,意為祖母。鄂溫克人稱公熊為“和克”(祖父),母熊為“惡我”(祖母)。匈奴狼的傳說(《魏書·高車傳》),匈奴單於生二女,姿容甚美,國人皆以為神,單於曰:‘吾有此女安可配人,將以與天。’乃築高台,置二女其上,曰‘請天自迎之’。經三年,復一年,乃有一老狼,晝夜守台嗥呼。其小女曰:‘吾父使我處此,欲以與天,而今狼來,或神物天使之然’。下為狼妻,而產子。后遂繁衍成國,故其人好引聲長歌,又似狼嗥。
侗族傳說其始祖母與一條大花蛇交配,生下一男一女,滋生繁衍成為侗族祖先。

標誌

“totem”的第二個意思是“標誌”。即圖騰還要起到某種標誌作用。
圖騰在原始社會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它是最早的社會組織標誌和象徵。它具有團結群體、密切血緣關係、維繫社會組織和互相區別的職能。同時通過圖騰標誌,得到圖騰的認同,受到圖騰的保護。
圖騰標誌最典型的就是圖騰柱,在印第安人的村落中,多立有圖騰柱,在中國東南沿海考古中,也發現有鳥圖騰柱。浙江紹興出土一戰國時古越人銅質房屋模型,屋頂立一圖騰柱,柱頂塑一大尾鳩。故宮索倫桿頂立一神鳥,古代朝鮮族每一村落村口都立一鳥桿,這都是圖騰柱的演變而來。

形式


旗幟

中國的龍旗,據考證,夏族的旗幟就是龍旗,一至沿用到清代。古突厥人、古回鶻人都是以狼為圖騰的,史書上多次記載他們打著有狼圖案的旗幟。“西夏狼主”50年代,哈薩克族部落有的還打著狼旗。東歐許多國家都以鷹為標誌,這是繼承了羅馬帝國的傳統。羅馬的古徽是母狼,后改為獨首鷹,330年,君士坦丁大帝將首都遷移到君士坦丁堡之後,羅馬帝國的古徽又改為雙首鷹。德國、美利堅合眾國、義大利為獨首鷹,俄國(原始圖騰為熊)、南斯拉夫為雙首鷹。表示為東羅馬帝國的繼承人。波斯的國徽為貓,比利時、西班牙、瑞士以獅為徽志。這些動物標誌不是人們憑空想象出來的,它原於原始的圖騰信仰。

服飾

瑤族的五色服、狗尾衫用五色絲線或五色布裝飾,以象徵五彩毛狗,前襟至腰,后襟至膝下以象徵狗尾。畲族的狗頭帽。據傳說,盤瓠為人身狗首形象。畲族傳說,其祖先為犬,名盤瓠其毛五彩。高辛帝時,犬戎犯邊,國家危機。高辛帝出榜招賢,謂有能斬番王首來獻者,妻以三公主。龍犬揭榜,前往敵國,乘番王不備,咬下番王首級,銜奔會國,獻於高辛帝。高辛帝因其是狗,不欲將公主嫁他,正在為難之際龍犬乎作人語:“你將我放入金鐘之內,七天七夜,就可以變成人形。”到了第六天,公主怕他餓死,打開金鐘一看身已變成人形,尚留一頭未變。於是盤瓠穿上大衣,公主戴上狗頭冠,他們就結婚了。

紋身

台灣土著多以蛇為圖騰,有關於百步蛇為祖先化身的傳說和不準捕食蛇的禁忌。其紋身以百步蛇身上的三角形紋為主,演變成各種曲線紋。廣東蛋戶自稱龍種,綉面紋身,以像蛟龍之子,入水可免遭蛟龍之害。土蕃奉獼猴為祖,其人將臉部紋為紅褐色,以模仿猴的膚色,好讓猴祖認識自己。

舞蹈

圖騰崇拜[文化現象]
圖騰崇拜[文化現象]
即模仿、裝扮成圖騰動物的活動形象而舞。塔吉克人舞蹈作鷹飛行狀。朝鮮族的鶴舞。龍舞、獅舞。圖騰崇拜首先要敬重圖騰,禁殺、禁捕,甚至禁止觸摸、注視,不準提圖騰的名字。圖騰死了要說睡著了,且要按照葬人的方式安葬。江蘇宜興人古為蛇圖騰,因此對家蛇絕對不能打殺,認為在床上、米囤上發現家蛇為吉祥,在檐梁發現為凶,應立即迴避。有時還要點燃香燭用食品來供奉。尼泊爾崇拜牛,以之為國獸,禁殺、禁捕,禁止穿用牛皮製品。因國獸泛濫,不得不定時將其“禮送”出國。其次要定時祭祀圖騰。清劉錫誠《嶺表紀蠻》:“每值正朔家人負狗環爐灶三匝,然後舉家男女向狗膜拜,是日就食,必扣槽蹲地而食,以為盡禮。”
一般來說對圖騰要敬重,禁止傷害,但有時卻有極其相反的情況。有的部落獵取圖騰獸吃,甚至以圖騰為犧牲。之所以獵吃圖騰獸,是因為圖騰太完美了,吃了它,它的智慧、它的力量、它的勇氣就會轉移到自己身上來。但吃圖騰獸與吃別的東西不同,要舉行隆重的儀式,請求祖先不要怪罪自己。如鄂溫克人獵得熊,只能說它睡著了,吃肉前要一起發出烏鴉般的叫聲,說明是烏鴉吃了肉,不能怪罪鄂溫克人。且不能吃心腦肺食道等部位,因為這些都是靈魂的居所,吃后,對遺骸要進行風葬,用樹條捆好,然後放在木架上,與葬人基本相同。以圖騰作為犧牲來祭祖,是以圖騰獸為溝通人與祖先神靈的一種媒介。原始人相信,自己的靈魂與圖騰的靈魂是平等的,只是軀殼不同,死,只是靈魂脫離軀換了一個家,而在陰間的家裡,自己族類與圖騰族類的靈魂居住在同一個地方。殺圖騰,是以圖騰的靈魂為信使,捎信給祖先靈魂,讓其在冥冥中保佑自己。讓圖騰靈魂轉達自己的願望。如印第安烏龜族人殺龜祭祖。壯族的“螞拐節”即青蛙節,壯族以青蛙為圖騰。分三個階段:找螞拐、孝螞拐、葬螞拐。正月初一,全體出動找螞拐,先捉到者,放七聲地炮,敬告天地,被尊為螞拐郎,成為節日首領,迎回螞拐,密封於寶棺之中,再端入花樓,在震天動地的銅鼓聲和鞭炮聲中送往螞拐亭。從初一到月底,是給螞拐守孝,晚上還要為螞拐守靈。守靈滿25夜后,葬蛙,殺雞宰鴨,蒸五色飯,早飯後送到墳場安葬,還要打開上一年的寶棺,視螞拐顏色以卜吉凶。

中國圖騰文化


中國的圖騰文化又有哪些呢?
1.彩陶上的圖騰:彩陶紋是新石器時代最引人注目的藝術之一。裡面的動物紋尤其豐富。常見的有魚紋、鳥紋、壁虎紋、蛙紋、豬紋、羊紋等,在中國黃河流域的中原平原]汾河流域和渭河流域的中原平原地區,在黃河上游、大夏河和渭河流域的西北地區,都留下了以動物紋作彩陶的器物。魚紋是最常見的形象之一。中國的人面魚紋彩陶盆是個很好的例證。
2.對龍的崇拜在中國歷史上是一種綿延了數千年的特殊現象。在中國人的心目中,龍具有非凡的能力,他有鱗有角,有牙有爪,能鑽土入水,能蟄伏冬眠;他有自然力,能興雲布雨,又能電閃雷鳴。關於龍的形象,無論古今,都沒有給出確切形象。而如今人們所表述的龍的形象,都是龍形象完美之後的形態。龍的最初的形象是什麼樣的呢?蛇。主要有三方面的例證,一為古籍,二為史記資料,三為龍蛇並提的習慣。
據較早較可靠的古代文獻記載:遠古時期,中國大地上曾先後出現過一些著名的部落,其中最著名的是黃河中下游,渭河流域的炎帝部落、黃帝部落,黃河下游的少昊部落,江淮流域的太昊部落。史稱炎帝族首領“牛首人身”故有些學者認為炎帝部落以牛為圖騰,但據炎帝的族姓是“姜”,可以認為,姓從母系,故炎帝的母系圖騰為羊。黃帝,據《列子·黃帝》曰:“黃帝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帥熊、羆、狼、豹、貙、虎為前驅,雕、鶡、鷹、鳶為旗幟。”少昊部落以鳥為圖騰,太昊部落則以龍為圖騰。上古時期,太昊部落活動的黃河中下游地區,氣候溫暖,植被大部分保持著原始格局,毒蛇猛獸隨處可見。七八千年以前,人們製造石器,用集體的力量捕殺猛獸,但對於既存在於草莽叢林,又能生存於沼澤湖濱的毒蛇,卻束手無策。畏懼之心,將蛇敬為神明。
3.葫蘆的圖騰:由葫蘆神話衍生的傳說亦多種多樣,最出名的就是盤古開天闢地。據傳盤古出世時,將身一伸,天即高,地便墜下,天地相連處,盤古則左手持鑿,右手持斧,或用斧劈或用鑿擊,自是神力,久而天地乃分,二氣升降,清者上為天,濁者下為地,自是混濁初開。盤古與葫蘆圖騰有何關係呢?劉堯漢在《論中國葫蘆文化》中指出,盤古就是葫蘆,盤古地盤,即是葫蘆;古-意為開端,所謂盤古,即“從葫蘆開端”。
將“圖騰”一詞引進我國的是清代學者嚴復,他於1903年譯英國學者甄克思的《社會通詮》一書時,首次把“totem”一詞譯成“圖騰”,成為中國學術界的通用譯名。
嚴復在按語中指出,圖騰是群體的標誌,旨在區分群體。並認為中國古代也有與澳大利亞人和印第安人相似的圖騰現象。運用圖騰解釋神話、古典記載及民俗民風,往往可獲得舉一反三之功。那麼,什麼叫圖騰?圖騰就是原始人迷信某種動物或自然物同氏族有血緣關係,因而用來做本氏族的徽號或標誌。
1、生之神秘:求子習俗無論是基於生殖崇拜還是神靈崇拜,其目的都是一種人格化的超自然力使婦女生育。
成年之禮:儀式是基於人與圖騰可以相互轉化的觀念的。愛的禮儀:男女之間的媾合形成某種規範,並在此基礎上產生的相應的婚姻制度和某種特定的婚俗;同時,一些民族的宗教觀念,圖騰意識也滲透到了婚禮之中。圖騰的一個很重要的表現就是禁止同一圖騰群體之間的相互通婚。新婚夫婦喝交杯酒,也與圖騰一時有關;據說這種儀式象徵夫婦如伏羲女媧那樣出自一個葫蘆,將來死後兩人的靈魂同歸一個葫蘆。魂去來兮:燒花圈等都有關係。
2.圖騰節日:美加利福尼亞的鳥節;巴黎的巨人節;中國的龍舟節(漁民為了躲避江中的鱷魚)
3.圖騰日曆:有鳥歷、獸歷、水歷、木歷等。而漢族的干支歷則極為出名,至少從唐代開始便載於黃曆中。
漢族: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
古印度:鼠、牛、獅、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
古巴比倫:貓、犬、蛇、蜣螂、驢、獅、公羊、公牛、隼、猴、鱷、紅鶴
古埃及:氂牛、山羊、獅、驢、蟹、蛇、狗、貓、鱷、紅鶴、猿、鷹

龍圖騰起源

中國的龍,具有圖騰的基本特徵,它是華夏民族崇奉的圖騰神。在《說文解字》中解:“龍,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大能小,能長能短,春分而登天,秋分而入淵。”傳說炎帝、黃帝、堯、舜和漢高祖劉邦的誕生及其形貌,都與龍有關,是龍種、龍子。直至今日,我們還常說“龍的傳人”或“龍的子孫”,這些都是圖騰祖先觀念的殘餘。至於龍圖騰神觀念,更為普遍,大多數人民都曾把龍視為保護神。
龍起源於新石器時代早期,距離今天的時間不會少於八千年。這個時期,原始先民已不單純地、被動地依靠上天的賞賜了,他們把獵獲的野馬野牛野豬等等畜養起來;也不單單吃那些是採拾得來的野果了,而是有選擇地種植穀物以求收穫。他們能夠熟練地取火用火,學會了用木頭搭簡單的房子,開始磨製石器、骨器,手工製作陶器,逐漸定居下來,從事生產活動了。生產活動使人們同大自然的接觸越來越寬泛,自然界作為人之外的不可思議的力量對人們精神世界的撞擊也越來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