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玉梅

復旦大學病原微生物研究所所長

聞玉梅,中國工程院院士。生於北京,祖籍湖北浠水。1956年畢業於原上海醫學院,曾在上海第二醫學院、中國醫學科學院讀微生物學研究生及進修。長期在上海醫學院從事教學及研究。國內外共發表論文200餘篇,編寫專著6本。1999年入選中國工程院院士。現任復旦大學病原微生物研究所所長,教育部、衛生部醫學分子病毒學開放實驗室學委會主任。1999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2016年獲得“2016年上海市教書育人楷模”稱號,2018年,獲得第四屆“上海市教育功臣”榮譽稱號。

人物經歷


1934年1月16日,聞玉梅在北平(今北京)出生。
1941年,隨母親桂質良來到上海,就讀於上海中西第二小學。
1943年,進入聖瑪利亞女中,完成小學五、六年級至初二上的學習。
1951年09月—1956年07月,大學本科就讀於上海醫學院(現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醫療系,畢業后獲學士學位。(期間1956年0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56年,畢業於上海醫學院,在上海第二醫學院讀微生物學研究生及研究微生物學。
聞玉梅院士(2張)
1957年,因副博士政策被取消,聞玉梅無奈中止了在第二醫學院的學習,回到上海醫學院做助教。
1960年,在上海第一醫學院基礎部獲重點培養,正式拜林飛卿教授為師。
1963年,被導師林飛卿派到北京協和醫科大學進修。
1981年10月—1982年12月,在美國國立生研究院變態反應與傳染病所病毒性肝炎研究室,做訪問學者。
1986年1月,開始在復旦大學衛生部醫學分子病毒室開放實驗室,任主任、學術委員會主任(期間:1986年1 月—1994年1月,在上海醫科大學微生物學教研室任主任)。
1987年5月—1987年7月,到英國倫敦大學衛生與熱帶病研究所研究工作。
1990年3月—1990年6月,到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病毒性肝炎研究室研究工作。
1994年12月—1995年6月,在復旦大學被評為教授。
1995年6月—,在上海醫學院開展教科研工作。
1999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人物簡介


聞玉梅
聞玉梅
1934年1月16日,異常寒冷的北平,聞玉梅誕生在一個書香門第,醫學世家。父親聞亦傳是偉大愛國主義者、著名學者、詩人聞一多的堂兄,他聰穎好學,成績優異,為兄弟的表率。1918年,聞亦傳考入清華大學,他不僅長於詩文,工於書畫,精於英文,而且熱心公益活動。1922年聞亦傳留學美國芝加哥,獲得醫學博士學位,學成回國在協和醫學院任教授。母親桂質良是一位了不起的才女,聞玉梅最崇拜的人之一。桂質良中學就讀於聖瑪利亞女校。1921年僅21歲的她就以全國第一的成績通過清華大學出國留學生考試,赴美國威爾斯廉女子大學就讀,這個不起眼的“縮在角落頭”的小姑娘當即引起轟動。1925年桂質良因成績卓著,榮膺學校贈與的象徵“已經開啟智慧大門”的純金鑰匙,並考入美國約翰霍布津斯大學繼續深造。1929年桂質良獲得醫學博士學位,當時美國人獲該學位已屬鳳毛麟角,更何況是一名來自貧窮落後中國的女子!
雖然有有頭有臉的親戚或朋友,但是母親絕不願意依靠別人,她是一個要強的女性,她要靠自己的力量,完成自己應盡的責任。良好的家庭熏陶,使聞玉梅從小就明白這樣一條真理:要靠自己的努力來減輕母親的負擔。父母的不少“優良基因”遺傳給了聞玉梅。
1980年赴英國倫敦大學衛生與熱帶病研究所世界衛生組織肝炎合作中心及美國衛生研究院變態反應及傳染病所肝炎室進修。
1999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成長經歷

1945年聞玉梅進入聖瑪利亞女中,在預科二年級讀書(相當於今天小學六年級)。她會進入這所學校,是因為她母親桂質良當時在聖約翰大學兼課,賺點錢糊口,而聖瑪利亞女中就在聖約翰大學的裡面,比較方便;而且她母親和大姨母桂月華,二姨母桂質玉都是聖瑪利亞女中畢業的,所以就讓她也去母校讀書,小小年紀的聞玉梅很懂事,雖然身在“貴族”學校,已經開始當小老師,白天讀書,晚上給初二,初三的學生補習英語,賺錢分擔母親的困難。她第一次賺錢是一學期后,一位家長給了她六塊錢和一塊緞料,作為報酬,她高興得不得了,把錢交給母親,用緞料給母親做了衣服。聞玉梅為了減輕母親的負擔,還必須努力學習,力爭考第一名,因為當時學校規定,凡是得第一名的學生可以免繳學雜費。聞玉梅連續三年,初一,初二,初三都考了第一名。她從小就是一個愛學習的小女孩,在初中階段,她喜愛文學,閱讀了大量文學作品。其中大部分英文小說,例如莎士比亞的《威尼斯商人》等著作;居里夫人的女兒寫的回憶錄……她都十分喜歡。還有母親的大厚本原版英文書,狄更斯的《大衛.科波菲爾》,雪萊的詩歌等她都是在暑假看的。這些書給聞玉梅打下了相當深厚的英文和文學基礎。中學時代對一個人的文學、音樂,藝術修養是有陶冶作用的,初中聞玉梅在學校學琴練琴,但她不喜歡彈鋼琴,到初三要畢業了,她不想再學琴了,但是老師對她說:“你要是現在停下來,非常可惜,你已經彈到這個程度,再彈一年,就一輩子都不會忘記。”聞玉梅聽了這位老師的話,勉強彈了一年.她至今還能彈琴,肖邦的曲子,只練一下,就可以彈得較好.當時一些沒有堅持學下去的同學,就荒廢了,所以她非常佩服這位鋼琴老師。
聞玉梅
聞玉梅

成長偶像

聞玉梅一生崇拜三個人:居里夫人,白求恩大夫和她的母親桂質良。除了母親,她對其餘兩人的了解都是從中學時期開始的。解放前夕,聖約翰大學的地下黨活動很多,而聖瑪利亞女中與聖約翰大學關係密切,所以對正在上中學的聞玉梅也有影響。她的同班好友楊之嶺的哥哥是地下黨員,在聖約翰大學讀書,經常告訴她們一些政治事件,如北京大學女學生沈崇被美國兵強姦案件等。還有教公民課(相當於政治課)的朱老師上課時講白毛女的故事,對她們進行教育。解放前夕,朱老師和另外教三角,教物理的兩位老師都躲藏起來,不見了,後來聽說這兩位老師都死了。這一切都在聞玉梅稚嫩的心靈深處引起波瀾。解放后,英文老師上課教《無腳飛將軍》,聞玉梅還閱讀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和周而復寫的《白求恩大夫的故事》以及外國人寫的介紹白求恩的書籍。她很喜歡這兩本書,它們是豎排版,繁體字的書,跟隨著聞玉梅幾十年,如今書泛黃了,紙也脆了,聞玉梅還是讓它們伴隨自己.挺立在書架上。記得聞玉梅中學就很崇拜白求恩大夫,在語文課上寫了一篇紀念白求恩的文章,得到老師的肯定,說寫得不錯,還在課堂上念了。這與她後來學醫,決心從事醫務工作不無關係。
聞玉梅
聞玉梅
聞玉梅在中學時代接受了很多的愛國主義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她從有關居里夫人的英文小說中,看到了這位了不起的科學家的成長道路,瑪麗的一言一行都深深地印在她的腦海中,瑪麗的言行舉止都成為她的表率。聞玉梅至今記得:瑪麗少年時代,波蘭在沙皇統治之下,學監到教室來,要學生背誦沙俄的歷史,因為瑪麗背得最好,所以老師總是叫她起來背,背完了,等學監一走,老師就與她抱頭痛哭;為了要去巴黎求學,家境貧寒的瑪麗去當家庭教師,她靠自己奮鬥,用兩年時間賺了學費,才去巴黎求學;在巴黎因為很窮,生活得很艱苦,在寒冷的冬季,她不生火,縮在被子里看書,仍然覺得冷,她就拿凳子壓在被子上,堅持學習;憑著這股毅力,居里夫人終於成功了,她發明了鐳,可以放射治療腫瘤,如果申請專利,她可以得到一大筆錢,但是她沒有這樣做。她說“鐳是為老百姓治病的。”居里夫人的精神感染著聞玉梅,白求恩大夫的激情感召著聞玉梅,母親桂質良的熱情感動著聞玉梅。中學畢業之前,聞玉梅就參加了青年團,已經認清了奮鬥的方向。跨越解放前後的一段漫長的中學生活,使聞玉梅的人生觀受到很大的影響,她至今深切感到中學時代對塑造一個人,形成人生觀是很重要的時期。她認為:自己在初中階段主要是受到外部訓練,提高了文學藝術的修養;而在高中階段主要是受到內部訓練,提高了精神境界,思想素質。

艱苦奮鬥

幾十年來,聞玉梅在漫長的微生物科研道路上,遇到再多的風雨艱辛,再多的坎坷,她都能邁過去,因為她心中有三位榜樣人物。讀大學時正逢抗美援朝,聞玉梅只能學俄文,當她參加全國首屆副博士研究生考試時,她考的是英文,全憑中學時期打下的紮實英文基礎,她以優異的成績錄取了。經濟拮据的聞玉梅,在讀研究生時,雖然生活是清貧的,但是她很充實,因為她得到好朋友饋贈的大量業務書籍,她最需要的就是書,就是知識。在全國大搞“階級鬥爭的年代,聞玉梅主動要求跟隨醫療小分隊到貴州山區,在那裡,她看到了農村的落後,缺醫少葯,農民兄弟的貧困,閉塞。她立下誓言,“在任何條件下,都要提高自己,為人民服務.要想到農村的艱苦,不要忘了農民兄弟!”她在農村照樣看書學習,鑽研法語和俄語;抓狗開刀,在別人指導下,為農民治療內翻倒睫,接生等等。改革開放給聞玉梅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1980年她首次跨出國門進修,在英國短短的三個月里,如饑似渴地拚命學習。她發表了論文,還節省了一筆開支,購買科研急需用品。此事感動了衛生部領導,特別撥給聞玉梅一萬元人民幣。她正是從這筆錢起家,開始了艱巨而富挑戰性的分子病毒研究。1981年,已經40多歲的聞玉梅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學習一年,她非常珍惜這次機會,拚命地做,拚命地學,白天工作,晚上堅持聽有關分子病毒方面的課,憑著堅強的毅力,廢寢忘食地學習,她照樣考得第一。在美國她不但學到很多先進東西,發表了論文,還與這個著名的研究院建立了永久合作的關係,為年青骨幹搭好了出國學習的橋樑。她在美國威爾斯廉女子學院的檔案館查詢到,母親二十年代發表在美國報紙上的題為《中國內戰,不要外國插手》的檄文,文章中寫道,“中國人的事情。就應該由中國人自己解決,自己站起來,不要拐杖”。聞玉梅被母親的愛國熱情深深地打動,進修期一滿,她便匆匆回國,全心全意地投入醫學教學、科研工作,著重培養高層次人才。她說:“我和同齡美國人無法競爭,但我的學生將來能積極參與。”
聞玉梅在醫學科研征途上,所付出的辛勞、痛苦,無人能說得清。人們清楚地記得這麼一件事:“治療性乙肝疫苗”針劑在臨床使用前,需要在少數人身上做試驗。聞玉梅不顧自己年高體弱,堅持首先在自己身上試驗,帶頭抽血,注射,一直持續做了九個星期的試驗……周圍的同事都感動了。聞玉梅教授就是這樣以黨員、主任、導師的行為來教育影響周圍的同事和學生。

學習環境

聞玉梅
聞玉梅
在復旦大學醫學院治道樓,聞玉梅教授把自己樓上樓下兩層實驗室分成多個工作間,供她的學生和同事獨立使用;在兩層實驗室盡頭,都隔出一間小房間,放有一張小圓桌和幾把椅子,這是她特意設計的休閑咖啡廳;在走廊里還安放了乒乓桌,供大家鍛煉身體。聞玉梅希望自己的學生和同事能夠生活在一個自由的環境中,她認為只有自在,才能出人才、出成果。她回憶中學時代的學習、生活都很自在,在學校里同學們想看什麼書就看什麼,想幹什麼就幹什麼,她們班還自己編劇演戲,聞玉梅就曾經把枕頭墊在肚子上,扮演美國大老闆。全班19個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愛好,後來有的成為京劇演員、電影演員、有彈鋼琴搞音樂的、有搞建築的、搞石油的,還有學經濟的、當老師的、也有學新聞當記者的……總之學什麼的,搞什麼工作的都有,豐富多彩,人才輩出。所以,聞玉梅教授特別珍惜中學時代自在的學習環境.她強調寬鬆自在,殷切地希望母校在110周年大慶的時候,能夠很好地總結經驗,對學生不要管得太死,切忌給學生設計什麼,要寬鬆,給學生鬆綁!為祖國培養出更多更好的新一代接班人。

個人生活


家庭背景

聞玉梅的父親聞亦傳是學者、詩人聞一多的堂兄。1918年,聞亦傳考入清華大學,他不僅長於詩文,工於書畫,精於英文,而且熱心公益活動。1922年聞亦傳留學美國芝加哥,獲得醫學博士學位,學成回來中國在協和醫學院任教授。
聞玉梅的母親桂質良是一位才女,桂質良中學就讀於聖瑪利亞女校。1921年僅21歲的她就以全國第一的成績通過清華大學出國留學生考試,赴美國威爾斯廉女子大學就讀。1925年桂質良獲得學校贈與的象徵“已經開啟智慧大門”的純金鑰匙,並考入美國約翰霍布津斯大學繼續深造。1929年桂質良獲得醫學博士學位。 

興趣愛好

聞玉梅從小就是一個愛學習的小女孩,在初中階段,她喜愛文學,閱讀了大量文學作品。其中大部分英文小說,例如莎士比亞的《威尼斯商人》等著作;居里夫人的女兒寫的回憶錄……她都十分喜歡。還有母親的大厚本原版英文書,狄更斯的《大衛.科波菲爾》,雪萊的詩歌等她都是在暑假看的。這些書給聞玉梅打下了相當深厚的英文和文學基礎。中學時代對一個人的文學、音樂,藝術修養是有陶冶作用的,初中聞玉梅在學校學琴練琴,但她不喜歡彈鋼琴,到初三要畢業了,她不想再學琴了,但是老師對她說:“你要是停下來,非常可惜,你已經彈到這個程度,再彈一年,就一輩子都不會忘記。”聞玉梅聽了這位老師的話,勉強彈了一年.她之後一直還能彈琴,肖邦的曲子,只練一下,就可以彈得較好.當時一些沒有堅持學下去的同學,就荒廢了,所以她非常佩服這位鋼琴老師。

步行者


努力

坐落在原上海醫科大學東園的醫學分子病毒學教育部/衛生部重點實驗室,已從一個不起眼的小科室,逐步發展和壯大成一個擁有數十名科研人員和先進設備,掌控千萬元科研基金,緊跟國際研究前沿,在乙肝、丙肝病毒及其他持續性感染病毒研究方面頗有建樹,且知名度較高的重要科研基地。1999年,這個光榮的集體當之無愧地成為上海市三八紅旗集體、上海市高校實驗室工作先進集體;2003年,實驗室黨支部榮獲上海市教育系統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2004年,實驗室榮獲上海市勞動模範集體獎狀……
說起這些輝煌,不能不說到一個重要人物,她就是中國微生物學會名譽理事長、實驗室創始人、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博士生導師、在乙肝病毒分子生物學與免疫學研究方面為我國及全世界作出重要貢獻的一位女科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聞玉梅教授。
開創者的艱辛:走出國門,積蓄力量
祝賀、鮮花、掌聲,是對“步行者”的肯定和鼓勵,但要取得輝煌是要付出沉重代價的,其間的坎坷、艱辛,誰人能體會?!
20世紀80年代初,中國的國門已經打開,聞玉梅有一種很強的衝動,不!確切點說,是一種責任感、使命感。她想搞一個大項目,一個對中國眾多老百姓都有益的大項目。她想到了——
乙肝是我國最嚴重的微生物感染性疾病之一,它嚴重地威脅人民健康。病毒引起的持續性感染可發展為肝硬化、肝癌;肝癌病人中有90%以上感染過乙肝病毒。那時,乙肝血源疫苗雖然已成為預防乙肝的有效武器,但對治療乙肝卻束手無策。中國有1/10的人,也就是說約有1.2億的人感染乙肝病毒,這是一個令人震驚的數字!因此,治療乙肝是十分重要的課題。聞玉梅決心為控制這一疾病貢獻自己畢生的精力。
要搞大項目,就要有基礎,就要有創新;要基礎,要創新,就要知己知彼,就要走出國門,了解世界。

作報告

1980年4月,聞玉梅獲得世界衛生組織資助,首次踏出國門,到英國倫敦大學進修。“那次,我簡直就像一個‘鄉下人’,與‘劉姥姥進大觀園’一模一樣。國外的先進技術、設備,我看都看不懂。我們與人家差距太大了!”聞玉梅如饑似渴地拚命學習,短短3個月,就發表了一篇論文。
1981年10月,已是微生物學教研室主任的聞玉梅,理應擔當起主任的工作,不宜出國,但此時有一個去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
學習一年的機會。已是77歲高齡的林飛卿教授再度出山:“你走吧,我替你再做一年主任。出去,你一定會學到很多東西回來,我相信你!”聞玉梅對導師的崇高品質感動不已,至今念念不忘。
聞玉梅非常珍惜在美國學習的那段時間,她不放過任何機會,拚命地做,拚命地學。她白天工作,晚上堅持聽有關分子病毒方面的課。
那段讀書的日子真是苦啊!那時的聞玉梅已經40多歲,記憶力已不如從前,但她硬是憑著頑強的毅力,廢寢忘食地消化了老師用英語講授的全部內容,照樣考得第一名。聞玉梅沒有車,也不會開車,因為她不願意把寶貴的時間花在學車上。開課導師為她的刻苦所感動,晚上經常用自己的小車送她回住所。與聞玉梅同住一屋的同學是時任北京生物製品研究所菌苗室主任的王立亞。兩人互相幫助,親密無間,相依為命;王立亞總是大力支持聞玉梅,每當考試時,就主動給聞玉梅燒飯;平時上班,她倆經常在雪地步行,用她倆自己的話說,“我倆就像‘草原英雄小姐妹’”。
即將學成的聞玉梅歸心似箭,在BethesdaNIH櫻花盛開時,她滿懷深情地寫了一首詩,其愛國思鄉之情溢於言表,感人肺腑:櫻花交錯如幻境,幽徑深處無人行,異國風光無限好,怎比祖國山河親。
在美期間,聞玉梅不但學到很多先進東西,發表了論文,更重要的是,她與這個著名研究院建立了永久的合作關係。一俟回國,她就利用這一橋樑,迅速把科室骨幹張維、何麗芳送出去學習。因為聞玉梅知道,搞科研靠一個人是不行的,要有團隊精神。張維、何麗芳分別赴美NIH不同實驗室進修一至兩年。學成后,她倆如期回國,並建立了肝炎病毒基因分析、病毒肽分析,以及多種病毒細胞培養、過濾、動物實驗等方法;她們在國外省吃儉用,帶回來一些先進設備和儀器。
這些,都為以後培養研究生和技術人員奠定了基礎。
正是因為聞玉梅高瞻遠矚,才有醫學分子病毒學實驗室的大發展。
以後的事實也證明:在20世紀80年代的實驗室基礎準備階段,聞玉梅“立足國內,放眼世界,積蓄力量,築巢引鳳”的戰略是多麼英明!

節衣縮食

聞玉梅在英國進修時,為了節約一切開支,連一張4英鎊的倫敦大橋參觀券都捨不得買,卻硬是在3個月時間裡,從生活開銷中省下一筆錢,購買了一台急需的低溫冰箱和一台幻燈機。衛生部領導知道這件事後,十分感動,心疼地說:“聞玉梅,在英國3個月,沒把你餓死啊!”於是衛生部撥給聞玉梅1萬元人民幣。而聞玉梅正是從這筆資金起家,開始了艱難而極富挑戰性的醫學分子病毒學研究……

討論問題

在實驗室的啟動階段,聞玉梅主持領導的團隊參加了兩項國家“七五”攻關課題和兩項國家“863計劃”高科技項目。1987年,成竹在胸的聞玉梅首先提出“消除對乙肝病毒抗原免疫耐受性”治療新觀點,據此建立了模擬人幼齡乙肝免疫耐受性的動物模型,設計了5種消除免疫耐受性的治療性疫苗,並在動物模型中考核療效,從中發現了抗原-抗體複合性疫苗有較顯著的療效。
在實驗室的發展階段,為了及時總結我國微生物學成果,聞玉梅主編了98章、共278萬字的權威性著作《現代醫學微生物學》,該書由8位院士、80位國內外相關專家參與撰寫,既把經典內容交代得一清二楚,又對發展趨勢和最新進展作了闡述。該書榮獲第十屆全國優秀科技圖書一等獎。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中國協和醫科大學校長巴德年院士說:“這部著作的出版是醫學界之幸事,生命科學界之幸事。”李載平院士在評價這本著作時說:“聞玉梅教授主編的《現代醫學微生物學》是1999年出版的一本值得推薦的特別優秀的新書。”
多年來,聞玉梅院士帶領醫學分子病毒學教育部/衛生部重點實驗室的中青年科研人員,在研究中國人乙肝病毒亞型與肝炎慢性化的關係基礎上,在國際上首創了“複合物型治療性乙肝疫苗”,為數以億計的慢性肝炎和乙肝病毒攜帶者帶來了希望。目前,該產品已進入二期臨床研究。

人物成就


聞玉梅所領導的集體榮獲國家授權的發明專利3項,發表論文200餘篇。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這一實驗室榮獲市級、部級、國家級獎已達21項。聞玉梅本人也獲得了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全國優秀留學回國人員稱號,以及國家科技部“863計劃”十五周年突出貢獻獎等諸多榮譽。
說起成績、表彰,聞玉梅顯得輕描淡寫,不願“糾纏”。但談起由她一手創辦的醫學分子病毒學實驗室,聞玉梅不禁喜形於色,情有獨鍾,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
醫學分子病毒學教育部/衛生部重點實驗室前身為“微生物教研室病毒組”,1985年經衛生部批准建設,1986年該重點實驗室開始運轉,原上海醫科大學和原復旦大學合併后,2001年實驗室被批准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目前,聞玉梅任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袁正宏研究員任主任,瞿滌教授任副主任。實驗室現有高級研究人員5名,中級研究人員7名,助教和技師6名,研究生和博士后24名,共42人,其中黨員15名,可謂陣容強大,梯隊合理。
聞玉梅動情地說:“我們這個實驗室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完全是黨和國家改革開放政策的產物,是在各級領導的大力支持與新老兩代科技人員勤奮努力、不懈追求的基礎上,不斷成長、壯大起來的。”

乙肝疫苗

疫苗不只是用來預防疾病的,它也可以治療疾病,比如乙肝。前日,中國工程院院士、復旦大學教授聞玉梅來漢出席“第三屆中日科學論壇”時透露,她22年來主攻的治療性乙肝疫苗研究正在進行三期臨床試驗,如果結果良好,這將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用於乙肝的治療性疫苗。
據介紹,乙肝病毒非常狡猾,它通過偽裝逃過人體免疫系統的“圍捕”,在人體內複製增長。目前,治療乙肝的藥物和干擾素是從外部進入人體抑制病毒複製;而治療性乙肝疫苗則是調動免疫系統識別並主動消滅病毒,被稱為治療乙肝的“終極武器”。
聞玉梅院士主持的治療性乙肝疫苗研究始於1988年,2007年開始三期臨床試驗,在20家醫院給500多個病人試用,結果將於年底揭曉。如果結果良好,世界上第一個治療性乙肝疫苗將從此誕生。
治療乙肝,在臨床上有三個指標:讓乙肝病毒核酸下降可以得銅牌;讓E抗原轉陰、E抗體出來可以得銀牌;讓表面抗原轉陰、表面抗體出來可以得金牌。聞玉梅說:“絕大多數抗病毒藥是銅牌水平,干擾素可以拿到銀牌,治療性疫苗二期臨床試驗的效果也是銀牌,希望三期試驗能夠保持。至於金牌,至今沒有人拿到過。”
聞玉梅表示,與干擾素相比,治療性乙肝疫苗副反應和成本比較低。此外,一般抗病毒藥需要患者堅持服用三年以上,而治療性乙肝疫苗使用次數少、治療周期短,三期試驗中只需要患者在14個月里打12針。
中國乙肝免疫性治療疫苗研究取得進展

實驗室

僅19天工夫,“滅活SARS病毒免疫預防滴鼻劑”研究就獲初步成功!在這場科學與病魔的賽跑中,滴鼻劑的主要研製者之一———年近七旬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復旦大學教授聞玉梅付出的豈止是艱辛?
滴鼻劑的研製之路,荊棘叢生:研究人員不僅要“零距離”接觸SARS病毒,而且一些實驗必須在被稱為“魔鬼實驗室”的P3實驗室進行。更不巧的是,上海的P3實驗室暫時排不上號。時間緊迫!沒有絲毫猶豫,聞玉梅院士帶著得意門生———瞿滌教授南下廣州。
到達廣州的第二天,一個可怕消息傳來:與聞玉梅毗鄰的一個實驗室同時有7人發起高燒,全部被隔離!危險如斯,說不害怕是不現實的。可是共產黨員和科學家的責任告訴她:與病毒的賽跑不容拖延!聞玉梅選擇了留下。
P3實驗室的學名叫“達到生物安全防護三級標準的實驗室”,“魔鬼實驗室”的稱呼決非憑空捏造:核心區的壓力達到—40帕,實驗時得穿上厚厚的防護服,戴著令人窒息的特殊口罩和防護鏡,操作程序極為繁瑣。正常情況下只要5分鐘的事,實驗室里要1個小時才能完成;在裡面呆長了,會有“高原缺氧”的感覺。一般人都受不了,更何況年近七旬的老人!許多人勸聞玉梅不要進去,她卻說:“這是第一手資料,我不能不看!”
在實驗室里,聞玉梅和瞿滌教授要把香港大學提供的SARS原有病毒株培養出大量用於實驗的病毒液,每天接觸的活病毒量難以想象。最多時,每毫升病毒液中高達1億個病毒,而她們一做就是幾百毫升病毒液!為了專家的安全,外面始終有人通過攝像頭全程“監控”。
經過19個日夜的苦戰,聞玉梅等教授終於獲得2000毫升的高效價病毒液,滴鼻劑的研究初戰告捷!
聞玉梅在抗非戰中還承擔著許多工作。作為上海市防治非典科研攻關專家諮詢組顧問,她參與制定近期和中長期研究相結合的方案;從廣州回到上海,一下飛機就直奔會場,參加緊急會議;從香港返滬隔離期間,還在家裡通過電話聯繫、指導、商討抗擊非典的攻關工作……最近,她與協作單位共同研製“復肝一號”針劑,在轉化為臨床使用前,需做少數志願者試驗。聞玉梅院士堅持要在自己身上試驗,帶頭抽血、注射,堅持了整整9個星期!
“科研的核心是創造,科研的道路是勤奮,科研的態度是誠實,科研的目的是為人民!”的確,聞玉梅院士就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

動力之源

聞玉梅和她的實驗室同事總是迎難而上,忘我工作,在任何時期、任何境遇下都不曾退縮過。
抗非典期間,在聞玉梅和其他研究人員的努力下,僅19天工夫,“滅活SARS病毒免疫預防滴鼻劑”研究就獲初步成功。而成功的背後是一條荊棘叢生的研製之路:研究人員不僅要“零距離”接觸SARS病毒,而且一些實驗還必須在被稱為“魔鬼實驗室”的P3實驗室里進行;更不巧的是,上海的P3實驗室暫時排不上號……時間緊迫!聞玉梅沒有絲毫猶豫,帶著得意門生瞿滌教授迅速南下廣州。到達廣州的第二天,一個可怕消息傳來:與聞玉梅毗鄰的一個實驗室同時有7人發起高燒,全部被隔離!危險如斯,說不害怕是不現實的。可是聞玉梅和她的同事卻堅定地選擇了留下。

獲得榮譽


獲得時間
榮譽稱號
1995年全國勞動模範
1998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成就獎
1999年中國工程院院士
1999年上海市育才獎
2006年亞太病毒學會突出貢獻獎
2009年德國Duisburg and Essen大學授予名譽博士
2015年全國醫藥衛生界“生命英雄——突出貢獻”獎
2016年上海市教書育人楷模
2018年第四屆“上海市教育功臣”榮譽稱號
2018年中國免疫學會頒發的終身成就獎
2019年中國教師發展基金會頒發首屆“傑出教學獎”
2019年美國微生物科學院院士 
------抗擊非典優秀共產黨員獎牌
2020年上海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 
2021年2020年度全國三八紅旗手 
2021年2019-2020年度上海市三八紅旗手標兵

社會任職


任職時間任職單位/組織職務
1986年01月—復旦大學衛生部醫學分子病毒室開放實驗室主任、學術委員會主任
1986年01月至1994年01月上海醫科大學微生物學教研室主任
1996年01月至2001年01月中國微生物學會理事長
2001年01月至2006年01月中國微生物學會名譽理事長

出版圖書

精編現代醫學微生物學
作者名稱: 聞玉梅
作品時間 :2002年7月
《精編現代醫學微生物學》是2002年7月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圖書,作者是聞玉梅。

人民期望


記者在實驗室看到一本裝訂精美的厚本子,封面上寫著10個火紅的大字:“人民的重託,人民的期望。”原來,在這厚厚的大本子里,收集了1998年至2000年寄自全國各地的近百封有關希望應用抗原-抗體複合物治療性疫苗的來信,他們中有工人、農民、戰士、學生及幹部,有來自城市的,也有來自農村的。信中以深切的語言,敘述了他們飽受病魔折磨之苦,其情其景,催人淚下。

老師來信

讓我們摘錄其中一封來自江西省樟樹第二中學一位老師的信:
聞教授:您好!
我是一名高中畢業班的班主任,在最近一次身體檢查中,我班54名學生中,竟發現了17例乙肝病毒攜帶者,而且幾乎囊括了全班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真令人痛心。17位家長同時找到我,個個都是愁容滿面,心力憔悴地問我:“怎麼辦?……”
當聽到乙肝治療性疫苗即將問世的消息后,他們激動得流下了眼淚。他們要我寫信告訴您:“我們多少人如今都深陷於深重黑夜之中,伸長脖子,翹首盼望那一輪紅日從東方噴薄而出啊!乙肝治療性疫苗,我們在焦急地期待著!”

幹部來信

這是一位老幹部用毛筆工工整整寫來的信:
尊敬的聞教授:在報端見到您將製成治療性乙肝疫苗的報道,實感喜從天降,您這是在為全國1億多人造福!
我是個退休多年的幹部,女兒11年前臨產時發現肝炎,產後雖注射了疫苗,嬰兒仍未倖免,至今母女倆都是“大三陽”。我們翻遍報紙、書籍,多處諮詢,仍說是不治之症。您的發明實為我之大幸,我全家之大幸!如果該葯還未投入市場,我們志願當受試者,即便發生意外也無怨無悔!
收到這些來自全國、催人奮進的來信,實驗室所有的人都心情沉重,因為聞玉梅主持的治療性乙肝疫苗歷經16年之艱辛,雖已進入臨床二期,但迄今仍未能用於大量病人,解除病人之痛苦。聞玉梅把這些來信精心裝訂后,在“前言”中深情地寫道:“願我全室科研人員不辜負人民的期望,在治療乙肝方面繼續努力奮鬥,為人民解憂,為祖國爭光!”
這些信,不正是聞玉梅等不斷進取、不怕困難、一往無前的動力之源嗎?不正是“科研的目的是為人民”的真實寫照嗎?

恩師情深


實驗室的成果與輝煌也是老一輩科學家們培育的成果。聞玉梅一生遇到了3位難忘的恩師:一位是余賀教授,她研究生期間的啟蒙老師;一位是林飛卿教授,教會了她嚴格治學;還有一位是謝少文教授,教會了她如何發揮創造性思維。

林飛卿

談起林飛卿教授,聞玉梅不無感慨地說:“她真是一位嚴師啊!
我一生都感激她!兩年裡,我的講稿,她一字一句地修改,手把手地教我怎樣搞研究,極為嚴格地訓練我。比如,做血清稀釋時,必須規範,每管只能混勻三次,不能兩次,也不能四次,要與機器一樣準確無誤;挑取菌落時,雙肘必須貼桌,對準一個菌落,不許沾邊,以免雜菌混入。”“跟林教授學了痢疾菌研究后,林教授語重心長地說,你跟我學得差不多了,應該換師了。”於是,林飛卿把聞玉梅推薦給了中國協和醫科大學的一級教授、中科院院士謝少文做“徒弟”。

謝少文

謝少文教授要求他的學生,每聽一場學術報告,必須提問,而且不允許重複別人提過的問題,這就迫使學生必須時時在考慮問題。他還訓練聞玉梅打乒乓球,以鍛煉其敏捷。“謝老師一生無子女,我又失去父母,他待我像女兒。我非常敬重他!”聞玉梅深情地說,“在他那裡,我真正學會了創新。”
聞玉梅非常尊重和懷念她的恩師謝少文和林飛卿兩位教授,把兩位恩師的贈物——玉石奔馬和金鑰匙——視為至寶。
在謝少文教授88歲那年,他把在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執教50周年時學校贈予他的一對玉石奔馬轉贈給了聞玉梅,並深情地對她說:“我送你,是對你勤奮刻苦的讚賞;送給你,是要你繼續中國微生物學事業。”無獨有偶,林飛卿教授也出於對門生的一往情深,將國際友人贈給她的一把鍍金鑰匙鄭重地轉贈給聞玉梅,並叮囑她:“繼續打開微生物、免疫學的知識寶庫。”
聞玉梅在得到這兩件“寶物”后激動地說:“這兩件禮物對我來說是無價之寶。如有真正合適的接班人,我會將這‘不用揚鞭自奮蹄’的玉石奔馬和‘開啟人類知識寶庫’的金鑰匙傳下去。”

義不容辭


聞玉梅常說:“我和同齡美國人無法競爭,但我相信我的學生能!”實驗室的教授們經常用四句話作為他們的座右銘並教導學生:“科研的核心是創新,科研的道路是勤奮,科研的態度是求實,科研的目的是為人民。”
聞玉梅和她領導的團隊在投身科學研究的同時,把為國家培養人才視為義不容辭的責任,先後帶出了一大批碩士、博士以及博士后等高層次人才,20年來,已畢業碩士研究生24名、博士研究生20名,出站博士后5名;現在有在讀研究生34名,在站博士后1名。
在聞玉梅的言傳身教之下,實驗室的教職員工和研究生都以實驗室為家,不計較時間地全力貢獻。通過長期努力,他們中的許多人已經成長為優秀的人才。聞玉梅的第一個博士生瞿滌教授,在法國、美國深造多年後毅然舉家回國,參加實驗室的建設,2003年抗非典期間,瞿滌同聞玉梅一起參與研製滅活病毒的工作,瞿滌不畏生命危險,每天進入P3實驗室培養大量活SARS病毒,製備滅活滴鼻劑;現任免疫教研室主任、博導的熊思東也是個有建樹的人物,他不畏艱辛,挑起了免疫學教學科研重任;還有2003年初從美國斯坦福大學引進的副教授高謙,今年3月,已被複旦大學破格晉陞為博士研究生導師……
說起實驗室一手培養出來的技術人員張德強,聞玉梅讚不絕口:
“如今,實驗室的所有儀器他都拿著起,放得下。現在,實驗室要引進什麼高級儀器,他都很內行,都會把關,我很放心!”誰能想到,當年張德強剛進實驗室時,只懂一點儀器,英文說明書都看不懂。聞玉梅就手把手地教:他看儀器,聞玉梅在旁邊念英文說明書,一個零件、一個零件地仔細對照,直至全部搞清楚。後來,聞玉梅又要求張德強出國學英語……經多年努力學習,仔細摸索,如今的張德強,已經從電子班畢業,能夠獨當一面,再也不需要聞玉梅在旁邊念英文說明書了。
2003年,病原學專業博士生林旭在導師聞玉梅的指導下寫出的論文《乙型肝炎病毒複製性增強的機理研究》被評為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在談到這篇獲獎論文時,林旭對他的導師聞玉梅充滿了感激之情:“導師給我指明了正確的研究方向。乙型肝炎病毒的研究千頭萬緒,聞老師以她數十年的研究經驗準確地抓住‘病毒複製’這一重點和難點,我的研究也正是以此為突破口,取得了很好的結果。在做實驗的同時,導師還不斷加強對我的科學思維、科研能力的訓練,並資助我出國參加本專業領域的國際學術會議等,使我在研究中能站得更高,想得更遠。”
“有這麼出色的學生,這麼優秀的‘後來者’,加上我們不屈不撓的努力,我們一定能趕上世界先進水平!”聞玉梅充滿信心地說。

教育之道


在談到人才教育和學生培養時,聞玉梅深有感觸:“教育是以人為本的光榮事業。”她告訴記者,每個人都經歷過層次不同的教育(從幼兒教育直至研究生教育),教師對每個人的成長都會有較深遠的影響。在參與塑造人的過程中,教師面對的是“人”,因此必須“以人為本”,必須根據每個學生的特點,從其個性、素質的不同點出發,因人而異地施教。“我的老師謝少文教授說過的一句話讓我終身受益,他教導我說,一個老師如果只會教聰明、基礎好的學生,他不是一個好教師;能使每個學生都在原有的基礎上提高一步的教師,才是好教師。”
聞玉梅一直不遺餘力地踐行著恩師的教導。“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做教師就必須具有長期、持續和有目標地培養人才的理念,教師要用心血澆灌學生,培養出愛國、有理想、有創新意識、有真才實學、能團結人的高素質人才。聞玉梅說,培養人才要有長期“作戰”的思想準備,不要期望一蹴而就,有的學生一時未能達到應有的水平,教師不能著急,更不能灰心,持續性是教誨人的必由之路;潛移默化地用自己和周圍人的言行去影響學生,最終會有成就的。而一個人的人生觀的確立,並非教師施加了影響就能完成,有時教育對象也會令人失望,但從整體上應該看到成績。
聞玉梅還指出,培養人才要有目標,在這一點上,教師和教練有共同之處,教師要根據每個學生的“弱點”加以培養:對不善於動手者,教師要多給他動手的機會;對不善於表達者,教師要多給他發言的機會。如有個學生,不善言辭,我就有意識地在小組會上讓他讀報,以訓練他的發言能力。“用心血澆灌”不是一句空話,教師要將心比心,設身處地為學生著想,大處著眼,小事著手。
國家需要人才,教師責無旁貸。“雖然目前有這樣或那樣的困難,但我有信心、有耐心、有毅力既做好教師,又向學生們學習他們的長處。”聞玉梅對“教學相長”的未來充滿信心。
消磨絢爛歸平淡,獨步秋風無古今。聞玉梅雖然已取得“步行者”的輝煌,但她更崇尚長江後浪推前浪,更希望托起明天的太陽:“我們所做的一切僅代表過去,後生可畏,未來是年輕人的;我期待我的學生更加努力,一步一個腳印地追上我們,超過我們。我期待著!”

慶典發言


P3實驗室即“達到生物安全防護三級標準的實驗室”,“魔鬼實驗室”的稱呼決非憑空捏造:核心區的壓力達到-40帕,實驗時得穿上厚厚的防護服,戴著令人窒息的特殊口罩和防護鏡,操作程序極為繁瑣。正常情況下只要5分鐘的事,實驗室里要1個小時才能完成。在裡面呆長了,會有“高原缺氧”的感覺,一般人都受不了,更何況年近七旬的老人!許多人勸聞玉梅不要進去,她卻說:“這是第一手資料,我不能不看!”在實驗室里,他們要培養出大量用於實驗的病毒液,每天接觸的活病毒量難以想象。最多時,每毫升病毒液中的病毒高達1億個,而他們一做就是幾百毫升病毒液!經過19個日夜的苦戰,聞玉梅他們終於獲得2000毫升的高效價病毒液,滴鼻劑的研究初戰告捷。
從戰乙肝到抗非典,聞玉梅實驗室同病毒的戰爭從未停止。在一場又一場艱辛的戰役里,在一年又一年辛勤的工作中,什麼是聞玉梅和她的實驗室師生們的動力呢?

相關事件


2020年3月11日下午2:00,上海舉行新聞發布會,邀請市衛生健康委新聞發言人鄭錦、市民政局副局長蔣蕊、市慈善基金會副理事長施南昌、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副院長吳凡,介紹上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情況。在發布會上,吳凡代表12位醫學專家,發布《疫情防控健康科普上海專家共識》,聞玉梅是12位醫學專家之一。

人物評價


回溯歷史,從聞玉梅先生雙親留美歸國,振興中國科研事業,到聞玉梅先生奮鬥在醫學領域60餘載,聞玉梅及家人時刻以人民的重託為己任,其對中國國家的赤子之心,薪火相傳,生生不息。聞玉梅被認為是治療性乙肝疫苗的開拓者之一。(《中國科學報》評) 
她愛生如子,躬耕教壇六十餘載,主編多部經典教材,為基礎醫學人才培養傾盡心血,哺育了諸多大家;她注重思想引領,雖耄耋之年,仍矢志探索醫德教育新途徑,打造《人文與醫學》網路共享課,贏得全國400多所高校十餘萬名學生追捧,奏響了醫學與人文的交響曲。醫者仁心,無畏堅守。她就是復旦大學老師聞玉梅。(首屆傑出教學獎評審專家委員會評) 
她(聞玉梅)以“繼承、突破、升華”總結教師的三個階段。“繼承”就要將老一輩醫學大家的知識與美德傳承好,用心做人,類似家蠶認真咀嚼桑葉;“突破”就是要在教學過程中與時俱進,敢於創新、敢於實踐、用心育人,類似吐絲作繭;“升華”就是要破繭飛向天空,為教育事業做大事,為建設強大的祖國添磚加瓦。(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