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潘

盧潘

盧潘,唐代文宗朝官員,戶部員外郎。晚唐詩人韋蟾 為其作《詩送盧潘》。

人物簡介


盧潘,唐代文宗朝官員,戶部員外郎。大中時出為新安太守,徙廬州刺史。據此,唐文宗朝(太和元年827年到開成五年840年),盧潘在朝廷為官,大中初出任外官。(《全唐文》卷七九二)。

人物經歷


唐代許多詩人寫了太多的邊塞送別詩,唐朝詩人韋蟾一首《送盧潘尚書之靈武》詩,讚頌靈州為“塞北江南”,更讓靈州全國聞名,後來發展延伸,稱寧夏就是“塞上江南”。靈武即靈州,故址在今寧夏吳忠市。靈州,唐朝一度又曾稱靈武郡,所以,簡稱靈武,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古代名城。唐朝先後有上百位將帥、名臣出任靈州鎮將。而韋蟾詩中所要送別的主人公,正是在唐懿宗咸通十年(869年)前後,出任靈武節度使的尚書盧潘。詩送盧潘樂工新制 婺源石刻 合肥南寧 薨於靈武。
詩送盧潘
韋蟾是唐朝晚期詩人,字隱珪,下杜人。大中登進士第,初為徐商掌書記,咸通末,終尚書左丞。大約在唐懿宗咸通十四年(873年),韋蟾任御事中丞。咸通十年(869年)左右,詩人韋蟾撰寫了一首為他的朋友尚書盧潘到靈州任節度使的送別詩,這首詩一下子就提高了靈州的知名度,這就是《送盧潘尚書之靈武》(《全唐詩》卷566~15):
送盧潘尚書之靈武 唐 韋 蟾
賀蘭山下果園成,塞北江南舊有名。
水木萬家朱戶暗,弓刀千隊鐵衣鳴。
心源落落堪為將,膽氣堂堂合用兵。
卻使六番諸子弟,馬前不信是書生。
首先,詩的題目講得非常明確,《送盧潘尚書之靈武》,詩人韋蟾要送別的人,是大唐尚書盧潘,他準備要去的地方是靈武,即靈州(今寧夏吳忠市境內),他到靈武的任務是什麼,是出任靈武節度使。第一句詩是用詩的語言來介紹盧潘要去的靈武的位置在哪裡,是個什麼地方,賀蘭山下有一座古城,這是一座“果園城”。這個果園城靈武城是“塞北江南”,很早就有名了,為什麼說“果園城”“舊有名”?因為早在赫連勃勃的時期,在這裡建薄骨律鎮就建有“果園城”,那個時候,這裡就已經是魚米之鄉的“塞北江南”了,所以說“舊”有名。接下來,進一步說明果園城。靈武即古靈州城千萬戶居民,引黃河灌溉,來自黃河的秦渠漢渠的渠水,自流灌溉,家家戶戶都有果木園林,繁茂的枝葉把各家的紅色大門都給遮上樹陰(暗)了。在這麼美麗迷人的地方,戰爭打起來,卻是身穿鎧甲的千萬將士出沒的戰場。去靈武出任節度使的盧潘“心源落落”,的確像是一位能戰的大將,而且他“膽氣堂堂”能指揮千軍萬馬。由於他表現為一個出色的將才,打得六蕃敗在盧潘將軍馬下,他們怎麼也不敢相信盧將軍原來還是個學識淵博的書生。韋蟾這首詩精闢地概括了靈州在中國歷史上的重要地位:既描寫了靈武作為“塞北江南”的富饒美景,又指出了古靈州是北部邊地重要的軍事重鎮,因此提高了靈州在中國古代歷史的知名度。而韋蟾的這首膾炙人口的唐詩的主人公,就是在唐懿宗咸通十年(869年)左右,來靈州出任靈武節度使的盧潘。
除了韋蟾之外,詩人張蠙也有一首《送盧尚書赴靈武》:
送盧尚書赴靈武
西北正傳烽堠急,靈州共喜信臣居。
從軍儘是清才去,屬郡無非大將除。
新地進圖移漢界,古城遺碣見蕃書。
山川不異江湖景,賓館常聞食有魚。
張蠙詩中說“山川不異江湖景,賓館常聞食有魚。”更證明了韋蟾的詩,靈武即古靈州今寧夏吳忠市一帶,因為引黃灌溉,自古早就是魚米之鄉的“塞北江南”!
樂工新制
《全唐文》記載:盧潘,文宗朝官戶部員外郎。大中時出為新安太守,徙廬州刺史。據此,唐文宗朝(太和元年827年到開成五年840年),盧潘在朝廷為官,大中初出任外官。(《全唐文》卷七九二)
唐宣宗大中六年(852年)盧潘任巡司府右巡使。盧潘還是一位音樂家,《唐會要》記載:“大中六年十二月右巡使盧潘等奏:准四年八月宣約教坊音聲人,於新授觀察節度使處求乞,自今以後,許巡司府、州、縣等捉獲如是屬諸使有牒送本管,仍請宣付教坊司為遵守。依奏。”(《唐會要》》卷三十四《論樂》)這段記載,對於了解中國古代音樂發展史非常有意義,作為右巡使的盧潘向唐宣宗寫了一個關於樂工制度改革的奏章。據國內學者趙維平《日本古代對中國音樂文化的接受和變遷》一文稱,“原先從地方州縣選拔的樂工,應該進太常寺,通過盧潘的奏章,教坊的樂工也可以直接從地方的州縣選拔錄用,這樣盧潘提出的新的錄用準則表明,教坊樂工當然同義於教坊音聲人,也包含了教坊中的散樂、俳優等內容。這樣,音聲人的概念已經從純粹從事音樂的樂工,發展到泛指一般的打雜耍戲的藝人了。因此,中國音聲人從產生到成熟經歷了一個嬗變的過程,由原唱的樂人到泛指音樂機構中所有的藝人”。
婺源石刻
江西婺源縣一座歷史悠久的古縣城,曾經屬安徽古徽州,是古徽州六縣之一,這裡是個山清水秀的地方,山上有靈岩洞各洞,現為國家森林公園,洞壁上刻有自唐朝以來遊人題墨兩千多處,其中有名的是盧潘石刻(摩崖石刻),上面刻著“盧潘大中十一年六月游”十個摩崖石刻字,至今清晰可見。婺源縣的資料記載是“御史中丞盧潘唐大中十一年游”。該縣資料還記載,盧潘石刻有盧潘的詩句:“遙想釣魚台上客,飄然駕鶴白雲分。”大中十一年(857年),盧潘應該是以御史中丞身份出任廬州刺史。
合肥南寧
1、辯證合肥:
盧潘又是一位歷史地理學家。《全唐文》記載了唐宣宗大中十三年(859年)時任廬州刺史的盧潘撰寫的《廬江四辨》,文前先有《全唐文》編者對作者盧潘的簡介:“潘,文宗朝官戶部員外郎。大中時出為新安太守,徙廬州刺史。”(《全唐文》卷七九二)新安即今河南省洛陽市新安縣,廬州即今安徽省首府合肥市。《廬江四辨》一文,是一部非常精彩的古代歷史地理學作品,其中《合肥辨》考證了安徽首府合肥一詞的來歷。現錄如下:
《廬江四辨·合肥辨》
盧 潘
“《漢書》:淮南王殺開章,葬之肥陵。肥陵肥水之上也,在壽春。應劭云:夏水出父城東南,至此與肥合。故曰合肥。今按肥水出雞鳴山,北流二十里許,分而為二。其一東南流,經合肥縣南,又東南入巢湖;其一西北流,一百里出壽春西投(去聲)於淮。二水皆曰肥。余按《爾雅》,歸異出同曰肥。言所出同而所歸異也。是山也,高不過百尋,所出唯一水,分流而已,其源實同,而所流實異也,故皆曰肥。今二州圖記皆不見夏水與父城,惡睹所謂夏與肥合者乎。合於一源,分而為肥,合亦同也,故曰合肥。而雲夏與肥合者,亦應氏之失也。”《廬江四辨》全文末尾,有“大中十三年十月十五日,朝議郎使持節廬州諸軍守廬州刺史柱國賜紫金魚袋盧潘立”。
2、奏置南寧
盧潘又是今廣西首府南寧市的創始人,是他向唐懿宗上奏章,請置南寧州的。據《唐會要》記載:“南寧州,咸通六年三月四日,黔中經略使盧潘奏,於清溪鎮置。”這段記載告訴人們,今天的南寧市誕生於唐懿宗咸通六年(865年)三月四日,由當時任黔中經略使的盧潘提出設置,換句話說,南寧市建城歷史已經有一千一百四十餘年了。南寧市人民應該感謝盧潘,並且永遠紀念盧潘。也有說武德元年(618年)置南寧州,或唐以前即有南寧州。
盧潘在地方為官多有建樹,後來被提拔為朝廷的殿中侍御史之高官,《全唐文》有《李蔚除侍御史盧潘除殿中侍御史等制》,其中盧潘的官職五六個:"劍南西川節度判官、朝議郎、檢校尚書禮部員外郎、兼侍御史、上柱國、賜鯡魚袋盧潘“。並讚揚盧潘”儒雅流聞,今膺拔擢”。
薨於靈武
盧潘一生走遍祖國南北大地,“曆數鎮”,根據史書記載,盧潘先後在朝中和全國各地為大唐效力。在朝廷,他擔任過各種職務的高官,有侍御史、殿中御史、右巡使、戶部員外郎、禮部員外郎,封上柱國,賜紫金魚袋。在外地,他擔任過各鎮的刺史、太守節度使、經略使,主要有:劍南西川節度使、新安太守、廬州刺史、黔中經略使,也就是說,盧潘一生由陝西京城到河南、江南嶺南西南,而晚年,咸通十年(869年),又到靈州出任靈武節度使,最後“薨於靈武”。一位政績突出、才華橫溢的大唐名臣盧潘,最後殉職於靈州的靈武節度使職位之上,值得靈州後人永遠紀念。(20120706.BS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