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大學大氣科學系
雲南大學下屬院系
雲南大學大氣科學系建立於1971年,為國家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和國防建設培養了大批優秀的氣象科技人才和業務骨幹,是大氣科學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的基地之一。擁有一個從本科到博士的人才培養體系。擁有“氣象學”和“大氣物理和大氣環境學”的大氣科學一級學科碩士點,以及“氣象學”博士點。
雲南大學大氣科學系建立於1971年,時為物理系氣象專業,1975年雲南大學建立地球物理系設氣象專業。
大氣科學系具有完整的本、碩、博一體化人才培養體系,現設有大氣科學本科專業,並有氣象學、大氣物理學與大氣環境2個碩士學位點和大氣科學一級博士學位點。目前是西南地區唯一具有大氣科學一級博士和一級學科碩士點的省級重點學科,同時也是雲南省品牌專業和國家級特色專業。設有我國高校唯一的世界氣象組織大氣臭氧地面觀測站,建有東南亞氣候環境研究中心、大氣物理實驗室、大氣環境實驗室、大氣環流數值模擬實驗室、MODIS衛星地面站、氣象實習台、地面氣象自動觀測站、地球科學綜合實驗室和多個校內外實習基地(昆明、大理、玉溪、曲靖、楚雄等)。
大氣科學系全面開展低緯高原氣候變化、大氣環境及其區域響應等方面的研究。目前已在全球氣候變化及區域響應、大氣痕量成分及其環境效應、山地氣候及氣象地質災害等三個學科方向上具有鮮明特色,在國內外相關領域具有重要影響。截止2018年4月有專任教師20人,其中教授5名,副教授3名,博士生導師3名,雲南省雲嶺學者1名,雲嶺青年人才1名。此外,還有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雲南省氣象局等單位的客座教授或兼職博士生、碩士生導師10餘名。近五年來,教師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0餘項,承擔國家“973”項目3項,主持雲南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10餘項,發表學術論文百餘篇,出版教材、學術著作6部,獲得省部級自然科學獎、科技進步獎3項。
近十餘年來,大氣科學專業的畢業生就業率和考研率均很高。許多應屆畢業生考取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南京大學、蘭州大學、中山大學、中國海洋大學、雲南大學等單位的碩士、博士研究生。直接就業的畢業生主要在各省市氣象、環保、教育部門從事科研和氣象業務工作,也有部分畢業生立志國防,成為了部隊的技術骨幹。近年來應屆畢業生考取研究生的比例在50%左右,在雲南大學各專業中名列前茅。隨著國家對大氣科學人才需求量的穩定增大,該專業顯示了良好的就業前景,畢業生就業率也連續多年穩定在95%以上,絕大多數年份達到100%。
目前大氣科學專業設置有“菁英班”和“普通班”兩類人才培養模式,其中“菁英班”系與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聯合辦學,從當年招錄進校的大氣科學及全校相關理科專業中選拔優秀學生,學校設立專項經費,單獨制訂培養方案,單獨開班教學,實行更高的培養標準和靈活的教學模式,培養工作與大氣物理研究所聯合完成。“菁英班”與“普通班”分別按照“理論基礎型”和“應用基礎型”兩類模式培養。培養目標:“菁英班”培養具有紮實的數理化基礎和較高外語水平及計算機能力,熱愛大氣科學研究,掌握大氣科學研究方法,具有創新意識和研究能力的優秀本科人才,為學生畢業后在大氣科學領域成為領軍人才和拔尖人才提供繼續深造的雄厚知識基礎、現代研究能力和巨大發展潛力;“普通班”培養具有較強的工作實踐能力,能熟練應用專業知識和計算機技術分析研究氣象業務問題,具備從事現代氣象主要業務工作及相關管理工作的專門人才。
本專業主要培養具備堅實的數理基礎、掌握大氣動力學和大氣物理學的基本理論、熟練使用計算機和英語、能在大氣科學及環境保護等領域開展科研和業務工作的高素質複合型人才。
微積分、微分方程、線性代數、數學物理方法、計算方法、概率論與數理統計、普通物理學、理論力學、電磁學、地球科學概論、大氣物理學、流體力學、大氣動力學基礎、天氣學、數值天氣預報、大氣探測、氣象統計預報、現代氣候學、計算機基礎、計算機程序設計語言英語 等。
大氣探測、天氣分析與預報、創新訓練、科研訓練。
大氣科學系在注重教學和科研能力培養的同時,使教師的研究成果能更直接的服務於經濟發展,培養更多的中青年複合型學術帶頭人。近年來主持和承擔了多項國家級科研項目的研究,學科的研究方向已形成特色,在全球氣候變化和熱帶季風、大氣環境與氣候效應及其對區域生態的影響、氣候變化與水資源、氣象災害的預測與減災防災等領域取得了具有影響和特色的研究成果,並開展了廣泛的國內外學術交流與合作。
至建系以來學科的學科培育點,雲南大學校級重點學科(2001)、氣象學博士點(2003)、大氣科學一級學科碩士點(2003)、雲南省省級重點學科(2007)、雲南大學校級精品課(2008)、雲南省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009)、雲南大學教學名師(2009)、雲南省省級精品課(2010)、雲南省教學名師(2010)。全國優秀教師1人、中國青年科技獎1人、西部之光訪問學者1人、雲南省有突出貢獻的專業技術人員1人、雲南省教學名師1人、雲南省紅雲紅河獎2人、雲南大學伍達觀優秀教師獎3人。
本系教學科研設施齊全,建有雲南省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東南亞氣候環境研究中心、大氣物理實驗室、大氣環境實驗室、大氣臭氧觀測站(為世界氣象組織全球臭氧觀測系統的正式成員 (編號209),它是我國僅有的兩個Dobson 臭氧監測站之一,積累了1980年以來的臭氧總量和Umkehr臭氧垂直分佈的科學數據。 2010年新購進了Brewer (198號)分光分度光度計儀;同期還購置了 CIMAL 太陽輻射觀測儀、大氣環流數值模擬實驗室、 VSAT 單收站、 MODIS衛星地面站、氣象實習台(天氣會商視頻系統)、地面氣象自動觀測站、地球科學綜合實驗室、校內外實習基地(呈貢、昆明、玉溪、楚雄、呈貢);積極與雲南省氣象局、四川省氣象局開展局校合作辦學活動,為西南地區人才培養做貢獻。迄今已經聯合舉辦了4期研究生課程進修班,並取得了明顯的成效(15%)。為雲南省氣象局氣象培訓中心承擔了部分基礎課和專業課的教學工作。
主要在中國氣象局系統的各省市氣象、環保、民航、國防、教育部門等國家的事業部門從事科研和業務工作,其中,佔二分之一以上的本科畢業生考入碩士研究生,本科畢業生一次分配到位率在96%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