貢士

科舉考試會試及格后獲得的稱號

貢士,是中國古代會試中考者之稱。原指古諸侯推薦給天子的士。唐、宋時,以州(府)、縣科舉考試(鄉貢、鄉舉)中試者稱鄉貢士。明代,貢士分兩種情況:一為入京參加會試的舉人,一為貢入國子監的生員。清朝時,會試中試者統稱貢士。清制稱會試考中者為貢士,再經殿試賜出身,乃為進士。但由於殿試不黜落參試人員,因此習慣上每於會試考中后即稱進士。

綜述


古代貢士參加考試的地方
古代貢士參加考試的地方
貢士是參加全國範圍科舉考試(會試)及格后獲得的資格,會試在鄉試后的第二年三月舉行,所以也叫春闈。參加考試的考生必須是舉人,已仕未仕皆可。主考官叫總裁,監考官叫知貢舉,皆由一二品大員擔任。考試的地點在北京貢院。會試的內容、規矩、閱卷方法等與鄉試的大體相同。四月十五張榜於禮部大堂前,此時正是杏花爛漫的時節,故此榜又叫杏榜。考試的第一名叫會元。

釋義


1、舊指地方向朝廷薦舉人才
諸侯歲獻,貢士於天子。《禮記·射義》孔穎達疏:“諸侯三年一貢士於天子也。”其貢士者,不復依其質干,准其才行,但虛造聲譽,妄生羽毛。
《後漢書·王符傳》貢士之程,職司其舉。
唐元稹《戲兵部馬射賦》二月丙申,初命天下學校歲貢士於京師。
《明史·太祖紀三》
2、指所薦舉之人
辨方分職,旰食早衣;傍闕爭臣,下無貢士。
《陳書·宣帝紀》
3、會試中式者為貢士
相關資料
相關資料
次年試舉人於京師,曰會試,中式者為貢士。
明·王鐸《太子少保兵部尚書節寰袁公神道碑》:“祖錦,韓城教諭。子永綬,貢士;永康,公(袁可立)王父,贈資政大夫太子少保兵部尚書。”
《清史稿·選舉志三》此刻要他寫一張借據,那可就比新貢士殿試寫一本策還難點了。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六回:至於成貢士,入詞林,則其號愈榮,而自視也亦愈大。
嚴復《救亡決論》

歷史沿革


唐朝

屬於京師或州縣學館的士子叫“生徒”,每年由學館選送一批參加尚書省的“省試”;其他士子,要先經過縣試和州試,合格者稱為“鄉貢”,再參加省試。省試由禮部主持,省試合格稱作“及第”。但還不能做官,必須再經吏部考試,合格以後才能入仕。

宋朝

士子考試及第,便取得了做官的資格,不必再經吏部考試。另外,在省試以後,增加了一場由皇帝親自主持的“殿試”,此後遂成定製。在考試周期上,宋初與唐朝一樣,每年1次,仁宗時改為2年1次,英宗時改為3年1次,一直相沿至清。

明清

貢士牌樓
貢士牌樓
明、清考試程序極為複雜參加初試的士子叫“童生”,童生經過“縣試”(知縣主持)、“府試”(知府主持)、“院試”(學政主持),合格者為“生員”;生員經過省“鄉試”,合格者為“舉人”;舉人經過京城“會試”,合格者為“貢士”;貢士經過“殿試”,賜出身者為進士。
明代有歲貢、選貢、恩貢和納貢;嘉靖中又有鄉試副榜,列在副榜的,准作貢生,稱為副貢。
清代有拔貢、副貢、歲貢、優貢、恩貢等,五貢都算正途出身資格。另有捐納取得的貢生,稱為例貢。
拔貢:科舉制度中,從生員中每府學舉二名,州、縣學各舉一名,由各省學政考選保送入京作為拔貢,經考試及格,可充任京官,或教職。

故事


貢士妙答朱元璋
曾以名聯“雙手劈開生死路;一刀割斷是非根”而遐邇聞名、轟動金陵的明太祖朱元璋,十分注重普及推廣楹聯。上述聯語,就是明初某年的除夕,他微服出行時見一屠夫之家沒貼春聯而御筆親自題寫的。
正因為朱元璋對楹聯情有獨鍾,所以,當時在殿試(亦稱廷試)中見到應試者用對聯的形式妙答他的策問時,自然興奮得激情難禁,盛讚如潮。
這一年,一位連獲鄉試第一,會試第一的貢士,入朝於朝廷上接受皇帝親自策問考試來了。閱罷此貢士文卷的明太祖朱元璋,對其關於治國安邦之道、農桑商賈之策的論述很是滿意。此刻,他很想知道一下貢士的家庭出身及其口才。
於是,朱元璋劈頭便問:“愛卿,你祖父母和雙親在家作甚?”
貢士一聽慌了神—自己出身寒門,家境貧苦,照實說來也許名落孫山,那如何金榜題名?但說假話,日後一旦查將出來,欺君之罪必招殺身之禍。而此刻,又容不得他多想,便答曰:“啟稟萬歲,臣祖父母沐浴皇恩,祖父啊—玉甑蒸開天地眼。”
明太祖一聽,心裡明白:此人之所以遲疑作答,原來是在醞釀對聯。他心裡慶幸:此屆狀元不凡!然後又問:“你祖母呢?”
貢士接著說:“祖母嘛—金槌催動帝王心。”
朱元璋聽畢,喜悅之情溢於言表:“愛卿無愧三元及第,既有文才,亦有口才。你祖父是做酒的,祖母是彈棉花的,借用‘玉甑、金槌’以代,情思高雅;而‘蒸開、催動’‘天地眼、帝王心’,益見氣魄恢宏!最為巧妙者,莫過於聯首以‘金’對‘玉’,以及妙用‘甑、蒸’‘槌、催’之諧音!”
至於貢士父母雙親的身世……稍頃,貢士才再吟誦:“父在外,肩挑日月;母於家,手轉乾坤。”
朱元璋聞之驚呼:“好一個‘肩挑日月,手轉乾坤’!前面言雙祖時,才謂‘帝王,天地’;此語道雙親者又曰‘日月、乾坤’,你口氣好大哇!”
貢士未曉皇上言語中是否有弦外之音,囁嚅著說:“小人以‘肩挑日月’狀寫愚父披星戴月、早出晚歸穿鄉過村賣豆腐的情形,確有誇張之弊;而以‘手轉乾坤’描摹愚母朝暮晨昏、寒冬酷暑圍著磨盤磨豆腐的景況,亦存炫耀之嫌。還乞皇上恕罪。”
“哈哈!何罪之有?”但見朱元璋龍顏大悅,稱道連聲:“‘母於家’對‘父在外’、‘手轉乾坤’對‘肩挑日月’,無詞不律,無處不工!更兼比喻得形象,誇張得生動,是一副不可多得的妙對,佳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