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上座帖

諸上座帖

《諸上座帖》,紙本、草書,是北宋著名書法家黃庭堅為友人李任道所錄寫的五代金陵(今江蘇南京)僧人文益的語錄,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作品釋文


《諸上座帖》釋文:
“諸上座為復只要弄唇嘴,為復別有所圖,恐伊執著,且執著甚麼,為復執著理,執著事,執著色,執著空,若是理,理且作么生執,若是事,事且作么生執,著色,著空亦然,山僧所以尋嘗向諸上座道,十方諸佛,十方善知識時嘗垂手,諸上座時嘗接手(以下點去十六字),十方諸佛諸善知識垂手處合委悉也,甚麼處是諸上座接手處,還有會處會取好,莫未會得,莫道揔是都來圓取,諸上座傍家行腳,也須審諦著些子精神,莫只藉少智慧,過卻時光,山僧在眾見此多矣,古聖所見諸境,唯見自心,祖師道,不是風動幡動,風動幡動者心動,但且恁么會好,別無親於親處也,僧問,如何是不生滅底心,向伊道,那個是生滅底心,僧雲,爭奈學人不見,向伊道,汝若不見,不生不滅底也不是,又問,承教有言,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學人如何解,向伊道,汝甚解前問已是不會古人語也,因甚,卻向伊道,汝甚解,何處是伊解處。莫是於伊分中,便點與伊,莫是為伊不會問,卻反射伊么,決定非此道理,慎莫錯會,除此兩會,別又如何商量,諸上座若會得此語也,即會得諸聖揔持門,且作么生會,若會得一音演說,不會得隨類各解,恁么道莫是有過無過,說么莫錯會好,既不恁么會說一音演說,隨類得解,有個下落,始得每日空上來下去,又不當得人事,且究道眼始得,古人道,一切聲是佛聲,一切色是佛色,何不且恁么會取。
此是大丈夫出生死事,不可草草便會。拍盲小鬼子往往見便下口,如瞎驢吃草樣,故草此一篇,遺吾友李任道,明窗淨幾,它日親見古人,乃是相見時節,山谷老人書。”(《古書畫過眼要錄》)
諸上座帖(局部)
諸上座帖(局部)

作品賞析


此書學懷素的狂草體,筆意縱橫,氣勢蒼渾雄偉,字法奇宕,如馬脫韁,無所拘束,尤其能顯示出書者懸腕攝鋒運筆的高超書藝。黃庭堅《山谷自論》云:“余學草書三十餘年,初以周越為師,故二十年抖擻俗氣不脫,晚得蘇才翁、子美書觀之,乃得古人筆意。其後又得張長史、僧懷素、高閑墨跡,乃窺筆法之妙。”在《語錄》后黃氏又作大字行楷書自識一則,結字內緊外松,出筆長而遒勁有力,一波三折,氣勢開張,一卷書法兼備二體,相互映襯,尤為罕見,是其晚年傑作。
署款:“山谷老人書。”“書”字上鈐“山穀道人”朱文方璽。后紙有明吳寬,清梁清標題跋各一段。
卷前後及隔水上鈐宋“內府書印”、“紹興”、“悅生”,元“危素私印”,明李應禎、華夏、周亮工,清孫承澤王鴻緒,近代張伯駒等鑒藏印。
明都穆《寓意編》、華夏《真賞齋賦注》、文嘉《鈐山堂書畫記》、張丑《清河書畫舫》、《清河見聞表》、卞永譽《式古堂書畫匯考》,清孫承澤《庚子消夏記》、清內府《石渠寶笈·初編》等書著錄。
諸上座帖
諸上座帖

流傳遞藏


此帖初藏南宋宋高宗內府,后歸賈似道,明代遞藏於李應禎、華夏、周亮工,清初藏孫承澤硯山齋,后歸王鴻緒,乾隆時收入內府,至清末流出宮外,為張伯駒先生所得,后捐獻給國家,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作者簡介


黃庭堅(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穀道人,晚號涪翁,又稱豫章黃先生,漢族,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秘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