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推背圖的結果 展開

推背圖

唐代李淳風、袁天罡主編的預言第一奇書

《推背圖》是中華道家預言第一奇書,傳說它是唐太宗李世民為推算大唐國運,下令當時兩位著名的道士李淳風袁天罡編寫的。融合了易學、天文、詩詞、謎語、圖畫為一體。推背圖構建了一個中國和世界歷史是按照:“帝制時代—共和時代—大同時代”這一歷史觀而命定式發展的理論體系,向後人詔示了人類歷史最終將走向人地不分南北、無城無府、無爾無我、天下一家,萬教歸一。

《推背圖》共有六十幅圖像,每一幅圖像下面附有讖語和“頌曰”律詩一首,講述唐朝之後發生在歷史上的主要事件。

預言了從唐木運開始乃至清水運封建社會近兩千年世程,一直到社會共產共和的世界大同,即將發生在重大社會歷史事件。

內容簡介


袁天罡、李淳風
袁天罡、李淳風
《推背圖》唐代道士李淳風和袁天罡共同所著,共有六十幅圖像,每一幅圖像下面附有讖語和“頌曰”律詩一首,預言了從唐朝以後發生在世界歷史上的主要事件。

總論

《推背圖》是中華預言第一奇書,傳說它是唐太宗李世民為推算大唐國運,下令袁天罡和李淳風編寫的,是中國歷史上最為經典的未來學巨著。其創作之嚴謹、思維之縝密、應驗之神奇均大大超越西方諾查丹瑪斯的大預言《諸世紀》。
它以中國易經的象數哲學為其理論基礎,通過六十個圖讖頌將中國的政治哲學和歷史哲學作了宿命性的表述:一方面它闡釋了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治亂史觀;另一方面它闡述了由一陰一陽之謂道所衍生的男女間隔執政的天道政治觀;最終它構建了一個中國和世界歷史是按照帝制時代—共和時代—大同時代這一歷史觀而命定式發展的理論體系,向後人詔示了人類歷史最終將走向人地不分南北、無城無府、無爾無我、天下一家,萬教歸一的大同世界。
這是道家的政治理想,也是推背圖所揭示的歷史宿命。
傳說此袁李二人精通陰陽八卦奇門術數,道術高深,並具有洞察未來的“天眼神通”。因李淳風夜觀天象,結合“武周代唐”之言,於是一時興起,開始預言推算;李淳風以術數易卦推衍,一算起來就上了癮,一發不可收拾,竟推算到唐朝以後兩千年的歷史。直到袁天罡推他的背,說道:“天機不可再泄,還是回去休息吧。”即第六十象所述,是以《推背圖》之名由此而來。
《推背圖》融合了易學、天文、詩詞、謎語、圖畫為一體。預言了從唐木運開始乃至清水運世程近兩千年,一直到社會共產共和的世界大同,即將發生在重大社會歷史事件。

創作背景


相傳一千三百多年以前,唐代貞觀年間唐太宗李世民命當時著名的天文學家、數學家、易學家李淳風和一代相學宗師袁天罡推算大唐的國運,由於李淳風推演入神,一發不可收拾,竟推算到了唐以後中國兩千多年的命運,直到袁天罡推他的背說道:“萬萬千千說不盡,不如推背去歸休”,被譽為中華預言第一奇書的《推背圖》便由此得名。《推背圖》一共共有六十幅圖像,每幅圖像下面附有讖語和“頌曰”律詩一首,從唐朝一直推演到了未來的大同世界,由於其推演的準確,更使人們將其渲染成了東方神秘主義的代表作。

主要版本


推背圖目前至少有六個版本:
1、彩繪明抄本,台灣中央研究院藏;
2、明鈔本(無圖),台灣中央圖書館藏;
3、明鈔本,芝加哥大學藏;
4、清初潘氏八喜樓鈔本;
5、清末石印本,芝加哥大學藏;
6、流行本(即金聖嘆批註版),據稱1860年火燒圓明園時 由圓明園流出,網路上流傳的多為此版本,但此版本沒有任何一家圖書館或學術機構收藏。
著名易學家、釋學家王亭之經過比較認為,措辭愈俚俗,年代愈晚,讖頌便郎朗上口矣,這顯然是經過文人的修改,六種版本無一真本,彩繪本始近本來面目。
宋太宗時期,民間流傳推背圖預言宋朝亡於宋太宗,一時人心惶惶,宋太宗下令禁此書,但是屢禁不絕,后採用大臣的建議,出版假版本讓百姓隨意購買,導致推背圖真假混雜,人們不再相信,宋朝也恢復了秩序。

說明


1、《推背圖》不是出自後人杜撰,而是一部了不起的易學著作。
2、《推背圖》中所有的圖像讖語和頌詩都是根據易經八卦演繹出來的,都可以在《周易》中找到依據。而周易本身就是一本“卜筮”之書,千年前的古人借它預測未來,因為古人認為未來是可知的。
3、《推背圖》無一字一句一圖一畫不源於《周易》,《推背圖》是象數易學的經典和圖書易學的里程碑。
徠4、《推背圖》不僅是兩漢象數易學的終極,也是兩宋圖書易學的開端。
5、《推背圖》是中國歷史宿命論集大成者,它以天道推人道,演歷史宿命論。
6、《推背圖》作為中國歷史宿命論的集大成者,作為傳統的神學體系和國家學說,作為東方神秘主義的傑出代表作,理應成為思想史和哲學史研究領域的重要篇章。
7、《推背圖》充分肯定了人的創造力和能動意識,認為人在歷史宿命論面前不是完全被動的,而是可以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的。
8、《推背圖》從盤古—唐—大同—永遠這一發展模式來言說歷史和推演歷史,從而構築了其宏大的歷史哲學和政治哲學理論體系。
9、《推背圖》的預言以道家陰陽為開始,以儒家大同為結束,通過易學完美的塑造了其理論體系。
10、《推背圖》是一部探索國家命運和人類命運的政治預言書,它在中國歷史和人類歷史進程方面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和參考價值。
11、《推背圖》非常看好21世紀的中國,在《推背圖》看來,二十一世紀的中國將孕育著一個偉大的時代。當下個世紀的人們回顧這個時代的時候就如同我們經常追憶唐朝一樣,那樣令人神往,那樣輝煌燦爛,那樣的一個有著包容世界氣度的時代。二十一世紀的中國是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真正脫繭而出的中國,是各階層各民族和解的中國,是公平正義的中國,是自由民主的中國,是中華文化偉大復興的中國。
12、《推背圖》中所描述的無城無府、無爾無我、天下一家的大同世界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這是中華民族的政治理想,也是全人類的一個共同的政治理想。
14、《推背圖》對人類的歷史大結局的描述是世界大同,這是一個極其美好的大結局,體現了作者對人類命運的終極關懷。
15、《推背圖》最後一象第六十象所蘊含的寓意是極其深遠的,因為作者將世界大同推向了永恆。
16、《推背圖》將這一人類社會發展模式,以發展的歷史觀“一陰一陽 無終無始 終者日終 始者自始”詮釋,符合科學宇宙觀、佛學大千世界觀、道家陰陽理論等世界哲學宗教思想。
17、直到21世紀,《推背圖》出現了不同的版本,現存於世的多為明清時期的版本,中國大陸境內的圖書館幾乎沒有藏書,多在美國和台灣有藏。而且各個版本的內容不斷被後人修改填充,很難再辨別真偽。

作者簡介


李淳風(602-670年),道士,岐州雍縣人。唐代天文學家、數學家、易學家,精通天文、歷算、陰陽、道家之說。
隋仁壽二年(壬戌年)(602年),李淳風生於岐州雍,自幼聰慧好學,博覽群書,尤其精通天文、曆法、數學等。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李淳風經推薦成為唐王李世民的記室參軍。唐太宗貞觀元年(627年),25歲的李淳風上書,對道士員外散騎郎傅仁均所著的《戊寅元歷》提出18條意見,太宗採納7條意見,授於李淳風將仕郎,入太史局供職,鞠躬盡瘁40年。
李淳風是世界上第一個給風定級的人。他的名著《乙巳占》,是世界氣象史上最早的專著。他和袁天罡還被傳說為《推背圖》的作者。
咸亨元年(670年),李淳風卒,唐高宗李治又頒“追復詔”,追復李淳風為“太史令”。
袁天綱(生卒年不詳),益州成都人,隋末唐初玄學家、天文學家。
袁天綱少孤貧,在隋朝曾為資官令,入唐任火井令。貞觀八年(634年),唐太宗聽聞其名聲,徵召入朝,並將他與西漢學者嚴君平相提並論。
袁天綱工於相術,據新舊《唐書》記載,他曾給年幼的武則天看相,言其“可為天下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