帽天山蟲
分佈於雲南澄江縣帽天山的動物
帽天山蟲(Maotianshania)屬於脊索動物門,生活在5.3億年前的寒武紀前期的淺海中,帽天山蟲屬於曳鰓動物類中的一種,身體細長,呈圓柱狀,長約5厘米,寬約0.3厘米,身體長有發達的肌肉,運動依靠肌肉收縮使身體產生的波浪彎曲來游泳。血液循環的方式為閉鎖式循環,呼吸用鰓進行,平時潛伏在海底的軟泥中。帽天山蟲是所有爬行動物和哺乳動物的祖先,也是地球上最早的脊索動物居民。帽天山蟲於1991年在中國雲南澄江縣帽天山發現,是澄江生物群中最重要的發現之一,也為寒武紀生命大爆發的重要佐證。
帽天山蟲是所有爬行動物,哺乳動物的祖先,是人類的始祖,也是地球上最早的脊索動物居民。科學研究認為它是魚類---兩棲類--爬行類--哺乳類--人類這一重要生命進化樹和生物演化鏈上的鼻祖。
帽天山蟲復原圖
帽天山蟲的背部由22—24個骨骼化的肌節組成,肌節被近似平直的肌隔分開。帽天山蠕蟲的體內有一條貫穿前後的軟管,作為肌肉的附著點。它的體內還有一對很小的側褶,後來演化成了哺乳類的四肢。帽天山蠕蟲身體的前端還有一個吸盤,它通過吸盤附在別的生物上來穩定自己的身形。
帽天山蟲化石
帽天山蟲化石
帽天山蟲屬除雲南的早寒武世地層外,亦見於貴州中寒武世的凱里動物群;澄江生物群中的本屬化石僅有「圓筒帽天山蟲」(Maotianshania cylindrica Sun & Hou, 1987)一種,普見於雲南地區的早寒武世地層紀錄。
帽天山蟲化石
帽天山蟲的發現不僅使脊索動物在地球上出現的歷史往前推進了1500萬年。同時解決了生物進化論上一個最棘手的難題之一,即脊椎動物與無脊椎動物兩大類別的演化關係,這也具有非凡的意義。
帽天山蟲是無脊椎動物與脊椎動物之間最典型的過渡型動物,在進化生物學上佔據十分重要的地位。它為脊椎動物溯本清源提供了進一步的線索。
1909年,在加拿大北部的布爾吉斯,科學家瓦爾克特偶然發現了一塊奇特的化石,進而發現了轟動世界的加拿大布爾吉斯生物群。加拿大布爾吉斯生物群在發現了距今5.15億年的古生物化石,如微網蟲類、腔腸類等動物化石,使地球上生物化石門類從20多個增加到40多個。而澄江生物群的發現大大豐富了寒武紀生命大爆發的證據,為研究這—現象提供了更好更豐富的佐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