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橘

唐代大詩人杜甫的作品

《病橘》是唐代大詩人杜甫的作品。此詩是杜甫於唐肅宗上元二年(公元761年)所作,是一首諷刺統治者以口腹殘民的作品,希望唐肅宗能停止貢橘之事。詩中也含有比意。

作品賞析


石林詩話》:
杜子美病柏》、《病橘》、《枯棕》、《枯楠》,皆興當時事。……惟《病橘》始言“惜哉結實小,酸澀如棠梨”,末以比荔枝勞民,疑若指近幸之不得志者。自漢魏以來,詩人用意深遠,不失古風,惟此公為然,不但語言之工也。
后村詩話》:
《病橘》之作,傷微物失所,至於困瘁。
《唐詩歸》:
鍾云:又生一意,妙。譚云:念頭非為“有司”也,恐“有司”又罪及百姓耳(“吾諗”句下)。譚云:入荔枝,絕妙。正“吾愁罪有司”之意(“憶昔”二句下)。鍾云:末語似又以橘病為幸,其感愈深矣(末二句下)。
杜臆》:
“蕭蕭半死葉,未忍別故枝”,偏於無知之物,寫出一段性情來,妙。
杜詩詳註》:
此借橘以慨時事。病橘不供,適當減膳之時,疑是天意使然。但恐責有司而疲民力,故引獻荔事為證。節節推開,意多曲折。
唐宋詩醇》:
因病橘而回憶枝,婉轉言之,多少慨嘆。
讀杜心解》:
“憶昔”以下,因前文於貢獻之事,究未顯言,特以往事借影,含吐入妙。
杜詩鏡銓》:
上正寫“病橘”,以下發論(“玄冬”四句下)。小題說得爾許關係。二句,一詩之主(“汝病”二句下)。

作者簡介


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男,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唐代著名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出生於河南鞏縣,原籍湖北襄陽。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杜甫少年時代曾先後遊歷吳越和齊趙,其間曾赴洛陽應舉不第。三十五歲以後,先在長安應試,落第;後來向皇帝獻賦,向貴人投贈。官場不得志,親眼目睹了唐朝上層社會的奢靡與社會危機。天寶十四載(755年),安史之亂爆發,潼關失守,杜甫先後輾轉多地。乾元二年(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繫蒼生,胸懷國事。杜甫創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三別”等名作。雖然杜甫是個現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雲。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並不顯赫,但後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於《杜工部集》。
大曆五年(770年)冬,病逝,享年五十九歲。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後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