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豆蔻科

木蘭目肉豆蔻科植物

肉豆蔻科(外文名:Myristicaceae):雙子葉植物綱的1科。常綠喬木或灌木,單葉互生,全緣,羽狀脈,無托葉,通常具透明腺點,花序腋生,通常為圓錐花序或總狀花序,稀頭狀花序或聚傘花序;果皮革質狀肉質,或近木質。我國有紅光樹屬、肉豆蔻屬、風吹楠屬3屬。

形態特徵


肉豆蔻科
肉豆蔻科
雙子葉植物綱木蘭亞綱的1科。常綠喬木或灌木,各部都有香氣。單葉互生,全緣,常有透明腺點,無托葉。花小,總狀花序,雌雄異株,無花瓣,花萼下部管狀或鍾狀,上部通常3裂,雄花有數目多變的雄蕊(2~40),花絲合生成柱狀(單體雄蕊),柱頂在有些屬中形成盤狀或球形體,花藥外向;雌花有1枚心皮,有近基生的倒生胚珠1顆。果肉質,外果皮沿背縫及腹縫兩側開裂為2果瓣,露出大形種子;種子被短珠柄基部長出的分枝或撕裂狀的假種皮所包,種皮3~4層,外層脆殼狀,肉質,中層通常木質,較厚,內層膜質,通常透入到含芳香油的胚乳,從而使胚乳成嚼爛狀或皺褶狀,胚乳含以14碳脂肪酸為主的固體油和少量澱粉;胚乳基部埋藏著小形的胚,胚根短。子葉葉狀展開。材色淺,心材不顯著,管孔散布;具特有的鞣質管和油細胞;油細胞一般分佈於薄壁組織中;管胞無紋孔;木纖維的紋孔小,單或不顯著的重紋。蟲媒傳粉。果實肉質,適於鳥類傳播。

地理分佈


分佈於世界熱帶地區。中國有3屬15種,分佈於雲南、廣西、廣東、海南、台灣等地。常生於海拔1000米以下的熱帶溝谷、低丘陵的森林中。

經濟價值


肉豆蔻的種子和假種皮,是著名的芳香原料。肉豆蔻屬、紅光樹屬、風吹楠屬(見彩圖) 等的種子也富含脂肪及油脂,為工業用油。有些種類為速生大喬木,樹榦通直,材質緻密,適於建築和傢具等用材。

科學分類


肉豆蔻科
肉豆蔻科
共16屬380多種,除花和果實外,樹皮、樹葉、種子均具有芳香性,與樟科和木蘭科相近。在 3基數的花被和種子的構造上與番荔枝科有親緣關係。A.恩格勒等人將本科置於毛茛目(Ranunculales)。G.布克海姆將本科置於木蘭目(Magno-liales)中。J.哈欽森根據肉豆蔻科單性花,單花被,胚珠單個、基生直立和木材解剖的特性,將本科放在樟目(Laurales)中。
1. 紅光樹屬 Knema Lour.
2. 肉豆蔻屬 Myristica Gronov.
3. 風吹楠屬 Horsfieldia Willd.

科屬植物


肉豆蔻

肉豆蔻
肉豆蔻
為肉豆蔻科常綠喬木植物。主產於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我國廣東、廣西、雲南亦有栽培。該種為熱帶著名的香料和藥用植物。冬、春兩季果實成熟時採收。其種仁入葯,可治虛瀉冷痢、脘腹冷痛、嘔吐等;外用可作寄生蟲驅除劑,治療風濕痛等。此外,還可作調味品、工業用油原料等。
小喬木徠;幼枝細長。葉近革質,橢圓形或橢圓狀披針形,先端短漸尖,基部寬楔形或近圓形,兩面無毛;側脈8-10對;葉柄長7-10毫米。雄花序長1-3厘米,無毛,著花3-20,稀1-2,小花長4-5毫米;花被裂片3(-4),三角狀卵形,外面密被灰褐色絨毛;花藥9-12枚,線形,長約雄蕊柱的一半;雌花序較雄花序為長;總梗粗壯、著花1-2朵;花長6毫米,直徑約4毫米;花被裂片3,外面密被微絨毛;花梗長於雌花;小苞片著生在花被基部,脫落後殘存通常為環形的疤痕;子房橢圓形,外面密被銹色絨毛,花柱極短,柱頭先端2裂。果通常單生,具短柄,有時具殘存的花被片;假種皮紅色,至基部撕裂;種子卵珠形;子葉短,蜷曲,基部連合。原產馬魯古群島,熱帶地區廣泛栽培。我國台灣、廣東、雲南等地已引種試種。

藥效


【藥名】肉豆蔻
【別名】迦拘勒、豆蔻、肉果、頂頭肉、玉果、扎地、麻失。
【英文名】Nutmeg
【拉丁藥名】Semen Myristicae
【藥材基源】為肉豆蔻科植物肉豆蔻Myristica fragrans Houtt.的乾燥種仁。
【功效分類】收澀葯;溫里葯;行氣葯
【性味歸經】辛;苦;溫。歸脾;胃;大腸經
【功效主治】溫中澀腸;行氣消食。用於虛瀉;冷痢;脘腹脹痛;食少嘔吐;宿食不消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6g;或入丸、散。

用藥禁忌


1.《雷公炮炙論》:凡使,勿令犯銅。
2.《本草經疏》:大腸素有火熱及中暑熱泄暴注,腸風下血,胃火齒痛及濕熱積滯方盛,滯下初起,皆不宜服

各家論述


肉豆蔻科
肉豆蔻科
1.《藥性論》:能主小兒吐逆不下乳,腹痛;治宿食不消,痰飲。
2.《海葯本草》:主心腹蟲痛,脾胃虛冷氣並,冷熱虛泄,赤白痢等。凡痢以白粥飲服佳;霍亂氣並,以生薑湯服良。
3.《日華子本草》:調中,下氣,止瀉痢,開胃,消食。皮外絡,下氣,解酒毒,治霍亂。
4.《開寶本草》:溫中,治積冷心腹脹痛,霍亂中惡,嘔沫,冷氣,消食止泄,小兒乳霍。
5.《綱目》:暖脾胃,固大腸。
6.《本草經讀》:治精冷。
7.《本草求原》:治腎泄,上盛下虛,諸逆上沖,元陽上浮而頭痛。
8.《本草衍義》:肉豆蔻,善下氣,多服則泄氣,得中則和平其氣。
9.《本草衍義補遺》:肉豆蔻,溫中補脾,為丸。日華子稱其下氣,以其脾得補而善運化,氣自下也,非若陳皮、香附之駃泄。《衍義》不詳其實,謾亦因之,遂以為不可多服。
10.《藥性類明》:肉豆蔻,溫中補脾,泄痢久不已則用之,故《本草》言冷熱虛泄,久則雖熱者其氣亦虛,非概用以溫中也。
11.《本草經疏》:肉豆寇,辛味能散能消,溫氣能和中通暢。其氣芬芳,香氣先入脾,脾主消化,溫和而辛香,故開胃,胃喜暖故也。故為理脾開胃、消宿食、止泄瀉之要葯。
12.《本草匯言》:肉豆蔻,為和平中正之品,運宿食而不傷,非若枳實、萊服子之有損真氣也;下滯氣而不峻,非若香附、大腹皮之有泄真氣也;止泄瀉而不澀,非若訶子、罌粟殼之有兜塞掩伏而內閉邪氣也。
13.《本草正》:肉豆蔻,能固大腸,腸既固則元氣不走,脾氣自健,故曰理脾胃虛冷,而實非能補虛也。
14.《本草正義》:肉豆蔻,除寒燥濕,解結行氣,專理脾胃,頗與草果相近,則辛溫之功效本同,惟澀味較甚,並能固及大腸之滑脫,四神丸中有之。溫脾即以溫腎,是為中下兩焦之葯,與草果之專主中焦者微別。大明謂溫中下氣,開胃,解酒毒。甄權謂治宿食痰飲,止小兒吐逆不下乳,腹痛。李珣謂主心腹蟲痛。皆專就寒濕一邊著想者。若濕熱郁滯而為此諸症,則必不可一例論治。故李珣又謂主脾胃虛冷虛泄。瀕湖謂暖脾胃、固大腸。要言不煩,最為精切。惟珣又謂治亦白痢,則濕熱者多,虛寒者少,不當泛泛言之矣。香、砂、蔻仁之類,溫煦芳香,足以振動陽氣,故醒脾健運,最有近功,則所謂消食下氣,已脹泄滿者,皆其助消化之力,固不可與克削破氣作一例觀。

藥用配伍


肉豆蔻科
肉豆蔻科
1.虛瀉,冷痢。該品辛溫而澀,入中焦,能暖脾胃,固大腸,止瀉痢,為治療虛寒性瀉痢之要葯。治脾胃虛寒之久瀉、久痢者,常與肉桂、乾薑、黨參、白朮、訶子等葯同用;若配補骨脂、五味子、吳茱萸,可治脾腎陽虛,五更泄瀉者,如四神丸(《證治準繩》。
2.胃寒脹痛,食少嘔吐。該品辛香溫燥,能溫中理脾、行氣止痛。治胃寒氣滯、脘腹脹痛、食少嘔吐等證,常與木香、乾薑、半夏等葯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