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道里記》序
《泰山道里記》序
作品名稱:《泰山道里記》序
創作年代:清代
作者:姚鼐
作品體裁:散文
《泰山道里記》序(1)
余嘗病天下地誌謬誤(2),非特妄引古記,至紀今時山川道里,遠近方向,率與實舛(3),令人憤嘆。設每邑有篤學好古能遊覽者,各考紀其地土之實據,以參相校訂,則天下地誌何患不善?余嘗以是語告人,嘉定錢辛楣學士(4)、上元嚴東有侍讀(5),因為余言泰安聶君《泰山道里記》最善(6),心識其語。比有岱宗之游(7),過訪聶君山居,乃索其書讀之。其考訂古今皆詳核可喜(8),學士、侍讀之言不妄也。
余疑《水經注》於汶水左右水源流方面(9),頗有舛誤。又謂古奉高在今泰安右汶東(10),故古登封(11),入奉高境西行,度環水而北(12),至天門(13),歷盡環道,躋岱(14),乃得封所,馬第伯記可覆案也(15)。往昔在濟南,秋霽登千佛山(16),望岱巔諸峰,遙相接,竊謂歷城以南諸山皆泰山也(17),後人多為之名耳(18)。今閱是書,每與余意合,而辨正尤起人意。聶君欲余序以重其書,余淺學又偶過臆度(19),徒幸有合於好古,力索久往來是山中者;是君足重余耳,余安足重聶君哉!
(1)道里:道路、城市。此處猶言“地理”。
(2)病:不滿,責備。地誌:記載和研究地理的書籍文章。
(3)舛(chuǎn):彼此相違背,錯謬。
(5)嚴東有:嚴長明,字東有,上元(今江蘇江寧縣)人。官侍讀。
(7)比:近來。岱宗:泰山。泰山古稱岱山。
(8)核:翔實正確。
(13)天門:泰山有東西南三個天門。
(14)躋(jī):登、升。
(17)歷城:縣名,為濟南府治,今屬濟南市。
(18)為之名:給它們起名。泰山山脈的一些山峰如靈岩、琨瑞等山因為不屬泰安境域,過去地誌沒有把它們歸於泰山。而聶君的著作為之補闕,與作者的看法相同。
(19)臆度:憑主觀揣度。臆,胸。
1774年(乾隆三十九年)末,姚鼐辭官歸里,路過泰安(今山東泰安市),遊覽了泰山,他著名的遊記《登泰山記》、《游靈岩記》就是這時寫的。同時也結識了泰安的聶君,為他的《泰山道里記》寫序言。姚鼐主張義理、考證、文章的三統一,所以在一般的遊記文學里很注意反映地理形勢和歷史沿革,他在為地理專著作序時更注重這一點。序中不僅表現出對該書的讚揚,也表現出作者一貫的治學態度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