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劉勇強的結果 展開
-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
- 林芝市供銷合作聯合社主任
- 湖北路力律師事務所律師
- 四川省原子能研究院副研究員
劉勇強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
劉勇強,中國學者,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國古代小說及宋元明清文學。現為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
劉勇強,江西南昌人,1960年出生,先後就讀於江西大學(今南昌大學)、河北師範學院(今河北師範大學)和北京大學,1988年1月在北京大學獲文學博士學位后即留校任教,現為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曾應邀赴日本東京大學、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香港樹仁大學等高校講學。
中國古代小說及宋元明清文學研究。
《西遊記論要》(台灣文津出版社,1991年)
《幻想的魅力》(上海文藝出版社,1992年)
《話本小說敘論》(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年)
《中華文明史》第四卷副主編兼部分章節撰稿(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
《中國文化經典研讀》(普通高中課程標準語文選修課教科書,主編,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
《古代文化經典選讀》(主編兼部分章節撰稿,中華書局,2008年)
《集成與轉型——明中葉至辛亥革命的精神文明》(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
《吳組緗文選》(編選,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
《嫩黃之憶——吳組緗先生誕辰一百周年紀念文集》(主編之一,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
《紅樓夢》(校、注、評)(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
古典戲曲中的非現實因素(《河北師院學報》1985年第2期)
魯迅筆下的地獄意象(《魯迅研究月刊》1990年第8期)
演義述考(《明清小說研究》1993年第1期)
文學沒有“史”——中國文學史研究談片(《綴玉二集》,北京大學出版社,1993年)
明清私家書目著錄的通俗小說戲曲(《中國典籍與文化》1995年第1期)
論“三言二拍”對《夷堅志》的繼承與改造(《文學遺產》1995年第4期)
吳組緗小說的藝術個性(《文學評論》1996年第1期)
《金瓶梅》本文與接受分析(《北京大學學報》1996年第1期)
“三言”署名詩詞述考(日本《中國古典小說研究》第二號,1996年)
學術研究範式的嬗變軌跡—二十世紀中國古代小說研究漫談(合作,《文學遺產》1998年第2期)
文人精神的世俗載體—清初短篇白話小說的新發展(《文學遺產》1998年第6期)
《中國小說史略》的學術理念及表述方式(合作,《文史知識》1999年第8期)
歷史與文本的共生互動—以水賊占妻女型和萬里尋親型為中心(《文學遺產》2000年第3期)
明清小說家的寒儒意識與才子心態(《中國文化的昨天、今天、明天》,武漢大學出版社,)
作為當代精神文化現象的明清小說(《明清小說研究》2001年第2期)
西湖小說:城市個性與小說場景(《文學遺產》2001年第3期)
當代體驗與歷史觀照的齟齬和融匯—漫談古代小說的解讀與欣賞(《名作欣賞》2002年第1、2期連載)
古代文學研究規範內涵漫談(《文學評論》2002年第1期)
晚明“西湖小說”之源流與背景(《晚明與晚清:歷史傳承與文化創新》,湖北教育出版社)
《燕行錄》與中國學研究(韓國《韓國文學研究》第二十輯,2001)
關於古代文學論文的選題及學術水平的三個層次(載《中文學科論文寫作訓練》,北京大學出版社)
一種小說觀及小說史觀的形成與影響(《文學遺產》2003年第3期)
明清章回小說在民間的影響(《江西社會科學》2004年第1期)
構建全方位的晚明社會圖景(《中國文化研究》2004年第1期)
衣冠暫解人間累——談《薛錄事魚服證仙》(《文史知識》2004年第1期)
話本小說情節藝術的範本——談《計押番金鰻產禍》(《文史知識》2004年第2期)
情感與道德的張力——談《楊思溫燕逢故人》(文史知識》2004年第3期)
戲夢人生——談《譚楚玉戲里傳情》(《文史知識》2004年第5期)
一隊夷齊下首陽——談《首陽山叔齊變節》(《文史知識》2004年第6期)
從才子佳人到風塵知己——談《七松園弄假成真》(《文史知識》2004年第7期)
平中見奇的為官之旅——談《楊謙之客舫遇俠僧》(《文史知識》2004年第8期)
心上人――談《心堅金石傳》及其流變(《文史知識》2004年第10期)
虛擬的歷史公共空間――談《拗相公飲恨半山堂》(《文史知識》2004年第11期)
為市井細民寫心――談《蔣興哥重會珍珠衫》(《文史知識》2004年第12期)
網路時代的明清小說(韓國《中國小說論叢》第21輯)
志怪傳統與白話神怪小說之關係――以《西遊記》為中心(《立雪集》,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
小說史的敘述架構、理論命題和研究方法(《化雨集》,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
重建文學史的坐標體系與敘述線索(《北京大學學報》, 2005年04期)
生死兩難的屈辱與抉擇——談《蔡瑞虹忍辱報仇》(《文史知識》2005年第3期)
天長地久的信義之交——談《范巨卿雞黍死生交》(《文史知識》2005年第4期)
寧知鍾愛緣何許——談《疊居奇程客得助》(《文史知識》2005年第6期)
清代小說概述(《中國古代文學通論》清代卷,遼寧人民出版社,2005年)
明代話本小說地域色彩的凸顯(《國學研究》第十六卷,北京大學出版社)
因果報應的柔性化--談《狹路逢》(《文史知識》2005年第12期)
千年怨氣一朝伸——談《鬧陰司司馬貌斷獄》(《文史知識》2006年第1期)
小說起源問題的三重含義(《明清小說研究》2006年第1期)
古代小說文體的動態特徵與研究思路(《文學遺產》2006年第1期)
標點本:作為明清白話小說的一種文本樣式(《中國古代小說研究》第二輯,人民文學出版社,2006)
明清小說中的涉外描寫與異國想象(《文學遺產》2006年第4期)
The description concerning foreign affairs and exotic imagination in fictions of Ming and Qing dynasties(Frontiers of Literary Studies in China ,Volume2.n)
論古代小說因果報應觀念的藝術化過程與形態(《文學遺產》2007年第1期)
小說史敘述的文本策略(《北京大學學報》2007年第3期)
文學編年史研究的兩個意義(《南京師大學報》2007年第3期)
中國古代小說域外傳播的幾個問題(《上海師範大學學報》 2007年第5期)
白話小說語言研究思路的細化(《北京大學學報》2008年第2期)
吳組緗文學研究的學術個性(《清華大學學報》2008年第6期)
論中國古代小說文體研究的四個層面(《中國古代小說研究》第三輯,人民文學出版社,2008年)
美人黃土的哀思——《紅樓夢》的情感意蘊與文化傳統(《重讀經典:中國傳統小說與戲曲的多重透視》,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文言及文學系主編,牛津大學出版社,2009年)
一僧一道一術士——明清小說超情節人物的敘事學意義(《文學遺產》2009年第2期)
古代小說的人物設置問題(《北京大學學報》2009年第3期)
中國古代小說的研究與閱讀(《語文教學與研究》2009年第8期)
The West Lake Fiction of the Late Ming:Origin, Development, Background and Literary Characteristics,Asiatische Studien LXIII·1·2009
略論話本小說版本問題的特殊性(《明清小說研究》2009年第4期)
古代小說情節類型的研究意義(《北京大學學報》,2010年第3期)
“國學”視野下的古代小說(《江西社會科學》2011年第3期)
古代小說主題意識的雙重性(《北京大學學報》2011年第3期)
《閱微草堂筆記》詩話膚說(《國學學刊》2011年第2期)
中國古代小說的敘事學研究反思(《明清小說研究》2011年第2期)
文藝復興:曾經的過程與持久的期待(《中國圖書評論》2011年第10期)
中國古代小說的文體兼容性(《北京大學學報》2012年第3期)
原本識要,以實為新——張錦池《中國六大古典小說識要》代跋(《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2012年第5期)
三國之分—— “仲相斷陰”故事在三國題材作品中的取捨及其演變(《羅學》創刊號,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年)
古代小說結構的多角度透視(《北京大學學報》2012年第3期)
“言”、“曰”之間:《閱微草堂筆記》的敘事策略《明清小說研究》2013年第1期(核心期刊)
古代小說研究的現狀及兩個發展維度(《中國文學研究》 2013年第3期)
古代小說結構的多角度透視(《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3年第3期
論小說史書寫中的“舉例”——以《中國小說史略》為中心(《上海師範大學學報》,2013年第4期)
《儒林外史》文本特性與接受障礙(《文藝理論研究》,2013年第4期 112-124頁
(本文又載《儒林外史研究新世紀》,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3年版)
“寶釵撲蝶”的情思(《文史知識》2013年第11期)
明清小說與當代文化(《北大中文系第一課》,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年)
走向細節層面的交流(《文學遺產》,2014年第2期)
古代小說的時空設置及關聯性敘事(《北京大學學報》2014年第3期)
掘藏臆說:發現性研究(《文學遺產六十年》,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14年)
《兒女英雄傳》序(湖北辭書出版社,2015年1月)
非現實形象構成:神怪小說的藝術傳統(《中國社會科學報》2015年1月23日)
略論古代地域文學的動態特徵——以清代揚州文學為中心(《雲南大學學報》 2015年第1期)
神怪小說創作的精神桎梏與解套策略(《明清小說研究》2015年第2期)
古代小說創作中的“本事”及其研究(《北京大學學報》2015年第4期)
作為小說標準的《紅樓夢》(《北京大學學報》2016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