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鎮

江蘇省徐州市邳州市轄鎮

八路鎮,江蘇省邳州市轄鎮,位於邳州市南端偏東,岠山北麓,距縣府約19千米,鎮域面積71平方千米。八路鎮屬黃河沖積平原低洼地帶,全鎮大部分區域處於滯洪區範圍內,除西部和西南部有少量低山丘陵分佈,其餘均為平原。八路鎮屬溫帶季風氣候,冬寒夏暑,四明分明。截至2018年末,八路鎮戶籍人口4.81萬。截至2019年末,八路鎮轄14個行政村,鎮政府駐八路村振中路。

因鎮政府駐八路村,而得名八路鎮。清康熙七年(1668年)邳州城陷后,州治所遷至洪福山南新城,境內交通發生變化,有4條大路在此交匯,形成岔路口,得名“八岔路”。后簡稱“八路”。境內250省道、251省道擦境而過,344省道貫穿東西,形成了“兩縱一橫”的交通格局,徐洪河由西北向東南斜穿境內,水陸交通較便利。八路鎮是“一門三烈”宋綺雲徐林俠、宋振中的故鄉,有著優良的革命傳統,是著名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境內名勝古迹、人文風景眾多,岠山貝丘遺址、小蘿蔔頭紀念館等在境內分佈。八路鎮以花卉為主打產業的經濟格局,已頗具規模。

2016年,八路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5.5億元,其中工業產值23.6億元,農業產值7.5億元,第三產業產值4.4億元,財政收入868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7560元。

歷史沿革


解放初,為邳睢縣八路區。
1953年,邳睢縣撤銷,為邳縣十一區。
岠山
岠山
1957年,撤區並鄉,為邳縣八路鄉。
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稱八路人民公社。
1983年,改鄉,稱八路鄉。
1992年,建鎮,稱八路鎮。

地名溯源

因鎮政府駐八路村,而得名八路鎮。八路鎮最早為崔家集,因集主姓崔而得名。清康熙七年(1668年)邳州城陷,典籍淹沒而無法追溯其起始年代。邳州城陷后,州治所遷至洪福山南新城,境內交通發生變化,有4條大路在此交匯,形成岔路口,因此改名“八岔路”。后簡稱“八路”。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八路鎮位於邳州市南端偏東,為邳州市邊緣鎮,鎮處邳睢兩縣(市)交
八路鎮鎮區圖
八路鎮鎮區圖
界處,鎮區處於鎮域中部,鎮區坐標約在東經117°54'42",北緯34°11'18"。八路鎮北以房亭河為界與議堂鎮隔河相望,南臨睢寧縣古邳鎮,東界新河鎮,西與土山鎮占城鎮毗鄰,鎮版圖整體呈“十”字形,鎮域南北略長於東西,面積71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八路鎮大部分區域處於黃墩湖滯洪區內,屬黃河沖積平原的低洼地帶,地面平均高程為海拔22米。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西部和西南部有低山丘陵分佈。平原地區高程在21.7米—23.6米之間,山丘地區高程在35米以上。岠山主峰白雲崖海拔204.7米,是邳州市山嶽之冠。

土壤

八路鎮屬黃泛沙土區,土地瘠薄,並有相當面積的鹽鹼地。

氣候特徵

八路鎮屬溫帶季風氣候。其特點是春旱多風,夏熱多雨,秋旱少雨,冬寒晴燥,年平均降雨量在900毫米左右,降水量年內分佈不均,約50%的降雨量集中在6—8月份,降雪主要集中在1月、2月、12月。

水文

八路鎮系淮河流域,沂沭泗水系。北有房亭河,中有徐洪河、房南河、混泥溝,東有雙楊河。

自然災害

黃墩湖滯洪區
八路鎮處於黃墩湖滯洪區範圍內,當駱馬湖水位於高於24.5米時,仍預報水位將上漲時,退守宿遷大控制,做好黃墩湖滯洪區準備,水位達到25.5米時,開戶黃墩湖滯洪,屆時本區域只有徐洪河大堤、岠山等高地出露,其餘地區均被淹沒。

自然資源


水資源

因八路鎮地處黃墩湖滯洪區範圍內,加之境內河流如織,水資源比較豐富。

礦產資源

八路鎮岠山石英岩豐富,品位高,儲量大。大黃山、十步山、二龍山均由石英岩組成,儲量約2.5億噸。

土地資源

八路鎮土地總面積為70.43平方千米,其中農用地54.70平方千米,占土地總面積的77.66%;建設用地13.60平方千米,占土地總面積的19.30%;其他土地2.14平方千米,占土地總面積的3.03%。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96年,八路鎮轄八路、南趙、李巷、山北、唐山、侯營、劉集、招賢、祠堂、撥補營、臨河、十里店、院牆、楊庄、仲灘、高灘、鍾庄、張圩、張灣、曹園、香埠,共計21個行政村,人口4.4萬。
2001年,村級行政區域調整,21個行政村撤銷整合為14個行政村。

區劃詳情

截至2019年末,八路鎮轄14個行政村。鎮政府駐八路村振中路。
行政村(14個)
八路村祠堂村高灘村侯營村李巷村
劉集村南趙村山北村十店村唐山村
香埠村院牆村張圩村招賢村

人口民族


截至2018年末,八路鎮有戶數約1.1萬戶,人口約4.81萬人。人口密度為每
八路鎮輪廓圖
八路鎮輪廓圖
平方千米600餘人,屬人口密集區。

經濟


第一產業

八路鎮在20世紀70年代后,一直是水稻高產區,主要品種有2優084秈米、早豐9號粳米、連粳6號等優質品種。該鎮地處黃墩湖地區,水資源豐富,無污染,水稻種植全部納入無公害管理,被確認為江蘇省2667公頃優質無公害水稻生產基地和浙江的“五房齋”粽子專用米生產基地。
該鎮推廣大蒜無公害標準化種植,年產優質白蒜、蒜薹、蒜苗5萬餘噸,
八路鎮地理位置
八路鎮地理位置
建有大蒜交易市場1個。八路鎮是優質棉花種植基地,年產優質皮棉90萬公斤。
截至2020年6月,八路鎮園區擁有5000平方米花卉體驗館,3500平方米花卉超市、18家花卉種植合作社和6家花卉種植公司。
八路鎮打造“一朵花的美麗”標識特色,高標準建設花卉園區,花卉苗木種植突破16000畝,擁有比利時德魯仕等國內外知名花卉公司11家,花卉種植合作社18家,高檔花卉智能日光溫室30萬平方米,觀賞草基地1000多畝,花卉從業人員超過3000人,被評為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花卉產業強鎮富民成效凸顯。
截至2020年6月,雙洋河葡萄園突破6000畝,畝均效益超過1萬元以上。岠山農產品產業園近1.4萬畝,蜜蜂授粉番茄、山芋粗糧、藍莓等水果,市場知名度不斷加大、品牌富民效應持續放大。2019年新增土地規模經營10400畝,張圩村村集體收入超過106萬元,其餘村都超18萬元。

第二產業

八路鎮是邳州市的工業強鎮。1953年建成鐵木業組,1957年規模擴大,有固定資金2萬元,職工40人。20世紀80年代初,鄉鎮工業迅速發展,先後辦起糧油加工廠,食品加工廠、磚瓦廠、石英廠、紙箱廠、傢具廠。2001年個體企業達到101家,固定資產達8900萬元,實現產值9760萬元,吸引社會剩餘勞動力3786人。工業發展主要依託豐富的石英、木材資源和傳統技術優勢,逐步形成板材加工、鑄造、石英加工三大支柱產業。

文化


趕集

八路鎮只有一個集市,為八路鎮鎮府所在地,該處在公曆1、4、6、9逢集。

文物古迹

岠山貝丘遺址
2008年7月,考古人員在位於八路鎮的距山風景區土牛丘的貝丘丘頂發現古人類遺址,這裡堆積著大量貝殼和少量陶片、魚骨、獸骨等先民遺物,初步推斷該遺址是黃河中下游地區一處少有的新石器時代古人類聚居之所,定名為岠山貝丘遺址。
唐山漢墓群
位於邳州市八路鎮唐山窯廠周圍。出土過漢代陶俑以及陶罐、銅鏡等。1990年12月公布為原邳縣文物保護單位。
二龍山古墓
位於邳州市八路鎮吳園村。土山高55米,山上布滿漢墓,多為土坑豎穴墓。出土掛釉陶罐、鐵劍、銅鏡、玉璧等。1990年1月公布為原邳縣文物保護單位。其南部屬睢寧縣古邳鎮新龍村,睢寧境內的二龍山漢墓於1991年3月公布為睢寧縣文物保護單位。
宋綺雲故居遺址
宋綺雲故居遺址位於邳州市八路鎮張圩村(原杲堂村)。宋綺雲故居原有5間磚瓦結構房子,曾作為村裡的大食堂、養牛場所。20世紀70年代後期,房屋因年久失修倒塌。2005年,八路鎮政府與張圩村在宋綺雲故居遺址處立碑紀念。

特產美食

苔干以色澤翠綠、清香、鮮嫩、響脆、爽口而譽滿全省。
中草藥
八路鎮內野生中草藥200多種,其中邳半夏、何首烏半枝蓮益母草白頭翁、山
八路鎮徐洪河3號橋
八路鎮徐洪河3號橋
棗仁等名貴藥材隨處可見。

社會


民生

集中居住
新型農村社區——山水佳苑位於八路鎮山北村,項目建設總佔地面積281.67畝,建築面積82945.24平方米,除了住宅以外,還配套綜合服務中心、商業、養老用房、幼兒園等。建成后,可滿足784戶居民入住。

教育

截至2018年末,八路鎮境內幼兒園有14所、小學6所,小學任課教師234人、學生2235人。

文化事業

截至2018年末,八路鎮境內圖書館、文化站14個,體育場4個。

醫療衛生

截至2018年末,八路鎮境內醫療衛生機構15所,醫院衛生機構床位
小蘿蔔頭紀念館
小蘿蔔頭紀念館
151張,執業(助理)醫生35人。

社會保障

截至2018年末,八路鎮境內社會福利收養性單位1所,收養性床位128張,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23969人,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43618人,低保戶2016人。

交通


八路鎮水陸交通便利,250省道、251省道分別鎮東鎮西擦境而過,344省道貫穿鎮域東西,徐洪河由西北向東南橫穿境內。八路鎮北距連霍高速邳州西互通8公里,距即將開通的邳州東站18公里,距觀音機場35公里,區位優勢明顯。八路鎮境內村村道路已經硬化,路網密集。
公路
八路鎮境內路網比較密集,250省道、251省道分別在鎮東鎮西擦境而過,344省道貫穿鎮域東西,占(城)八(路)線、議(堂)新(河)線途經鎮區北部。村、組道路基本硬化。
航運
途經八路鎮的航運河流有一條,為徐洪河。徐洪河為三級航道。
公共交通
邳州—八路班車經此。

旅遊


自然風景

八路鎮境內巨山、唐山、二龍山連綿起伏,姿態萬千。巨山主峰海拔205米,是邳州山嶽之冠。山上有近五千餘畝的原始森林,樹種繁多,古樹參天,松柏林立,是各種動植物自由生長的樂園。山旁村莊點綴,山下河溝縱橫,萬畝良田。春季百花爭艷,夏季綠樹成蔭,秋季碩果累累,冬季松柏傲雪。形成了獨特的山村自然風光,美不勝收。山林中,中草藥資源豐富,野生中藥材品種達200多個,何首烏、山棗等隨處可見,巨山半夏聞名全國,開發利用價值極大。

人文風景

這裡經歷了楚漢相爭、三國角逐、宋金交兵,以及現代歷史上的淮海戰役,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蘊育了深厚的人文歷史。巨山中名勝層見,古迹疊出,有天池、鳳凰台、蟠龍湖、龍井泉、葛仙洞等故事傳說。有張良納履、關公護嫂及曹操、劉備、呂布爭戰白門樓等許多楚漢俊傑、三國英豪的故事迹址;更有成群的漢墓,出土了一批具有歷史研究價值的文物。文天祥、李白、季運隆、馮夢龍等歷史文人在此留下大量謳歌自然、讚美英豪的佳作。淳樸的八路人民,孕育了一批批可歌可泣的革命英雄兒女,有記載的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的革命烈士80餘位,是優秀的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對巨山的綜合開發計劃逐步實施,已完成巨山等高線的測繪和山門的設計,聘請北京綠色環境服務中心編製了巨山休閑旅遊區的總體規劃。今春以來,鋪設進山道路6公里,栽種優質果樹3000餘畝,雨季造林2。

風景名勝

小蘿蔔頭紀念館
小蘿蔔頭紀念館位於邳州市八路鎮岠山腳下。紀念館建於2005年4月,佔地90餘畝,建築面積2600平方米。紀念館主體建築為2層,局部3層,鋼筋水泥結構。一層為主展室,共6個展區,陳列了200多幅圖片和史料實物,反映宋振中及其父親宋綺雲、母親徐林俠一家三口被捕后,關押在重慶白公館、渣滓洞、貴州息烽集中營、貴陽麒麟洞秘密監獄中的生活狀況與慘遭迫害的情景。二層為多功能放映廳和圖書室。
八路鎮環境
八路鎮環境
放映廳播放電視劇《小蘿蔔頭的故事》等革命傳統教育影視資料,圖書室有大量革命題材的書籍供參觀者閱讀。館前的廣場上立有“一門三烈”和“小蘿蔔頭”漢白玉雕像。
小蘿蔔頭紀念館於2007年12月被江蘇省委宣傳部公布為江蘇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岠山景區
岠山景區位於八路鎮西南方向,地跨睢寧、邳州兩市(縣),主峰在睢寧縣境內。岠山為國家3A級景區。每年大年初一伊始,岠山景區人聲鼎沸、遊人如織,是附近居民遊玩的好去處。

代表人物


宋振中
宋振中(1941—1949),江蘇邳州人。在他8個月大的時候隨同父親宋綺雲母親徐林俠一起被國民黨反動派秘密逮捕入獄。由於長期在敵人獄中營養不良,頭大身體矮小,獄友對其呢稱為“小蘿蔔頭”。小蘿蔔頭在敵人的監獄中,利用能“自由行動”小犯人的特殊身份,為監獄里的黨組織傳遞各種情報和信息,被難友們稱為送消息、送溫暖、送喜訊的“小天使”。1949年9月6日,宋振中與其父母宋綺雲、徐林俠同時被國民黨當局殺害於重慶松林坡。
宋綺雲
宋綺雲(1902—1949),江蘇邳州人。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8年,
八路鎮宋綺雲
八路鎮宋綺雲
任中共邳縣縣委領導人。1935年任中共西北特支委員兼任西北各界抗日救國聯合會宣傳部副部長,參與草擬張學良、楊虎城發表的《抗日救國八項主張》等文件。1941年在西安被捕。后與夫人徐林俠、幼子宋振中(小蘿蔔頭)一起關押在重慶渣滓洞、白公館和貴陽麒麟洞等監獄長達8年之久。1949年9月6日,宋綺雲一家在重慶歌樂山戴笠警衛室被害,被稱為“一門三烈”。
徐林俠
徐林俠(1904—1949),女,江蘇邳州人,出生於一個農民家庭,是宋綺雲之妻。自幼性格倔強,保持大足。先後入讀邳城女子小學,徐州第一高等小學。1924年入徐州省立第三女子師範學校。此間,她持刀斷指,抗拒包辦婚姻。1926年赴武漢參加中國共產黨主辦的江蘇黨務訓練班學習。1927年3月,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是小說《紅岩》中天真可愛的孩子——小蘿蔔頭的母親。1949年9月6日,他們一家三口與楊虎城將軍及其次子、幼女被國民黨反動派由貴陽騙至重慶,慘殺在“中美合作所”松林坡的“戴公祠”。

獲得榮譽


序號榮譽授予單位授予時間
1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花卉)農業農村部2019.09
2020年11月,入選2020年全國鄉村特色產業十億元鎮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