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苞鳶尾
大苞鳶尾
大苞鳶尾(學名:Iris bungei Maxim.)鳶尾科多年生密叢草本,折斷的老葉葉鞘宿存,棕褐色或淺棕色,塊狀的根狀莖;根粗而長,黃白色或黃褐色。葉條形,無明顯的中脈。花莖的高度往往隨砂埋深度而變化,通常高15-25厘米,有2-3枚莖生葉,葉片基部鞘狀,抱莖;苞片草質,綠色,邊緣膜質,白色,寬卵形或卵形;花藍紫色;花梗長約1.5厘米;花被管絲狀,外花被裂片長5-6厘米,爪部狹楔形,中部略寬,內花被裂片倒披針形,直立;雄蕊長約3厘米;花柱頂端裂片斜披針狀三角形,子房綠色,細柱狀。蒴果圓柱狀狹卵形,有6條明顯的肋,頂端有喙,成熟時自頂部向下開裂至1/3處。花期5-6月,果期7-8月。
產中國內蒙古、山西、甘肅、寧夏。生於沙漠、半荒漠、砂質草地或砂丘上。也產於蒙古。花葉較美,有一定的觀賞價值,也可作飼用。
大苞鳶尾
葉條形,長20-50厘米,寬2-4毫米,有4-7條縱脈,無明顯的中脈。花莖的高度往往隨砂埋深度而變化,通常高15-25厘米,有2-3枚莖生葉,葉片基部鞘狀,抱莖;苞片3枚,草質,綠色,邊緣膜質,白色,寬卵形或卵形,長8-10厘米,寬3-4厘米,平行脈間無橫脈相連,中脈 1條,明顯而突出,內包含有 2朵花;花藍紫色,直徑6-7厘米;花梗長約1.5厘米;花被管絲狀,長6-7厘米,外花被裂片長5-6厘米,寬1.2-1.5厘米,爪部狹楔形,中部略寬,內花被裂片倒披針形,長5-5.5厘米,寬0.8-1厘米,直立;雄蕊長約3厘米;花柱分枝長 5-5.5厘米,頂端裂片斜披針狀三角形,子房綠色,細柱狀,長4-4.5厘米。
蒴果圓柱狀狹卵形,長8-9厘米,直徑1.5-2厘米,有6條明顯的肋,頂端有喙,長8-9厘米,成熟時自頂部向下開裂至1/3處。花期5-6月,果期7-8月。
產中國內蒙古、山西、甘肅、寧夏。生於沙漠、半荒漠、砂質草地或砂丘上。也產於蒙古。模式標本采自蒙古。
大苞鳶尾種植環境喜濕潤且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質的沙壤土或輕黏土,有一定的耐鹽鹼能力,在pH值為8.7、含鹽量0.2%的輕度鹽鹼土中能正常生長。喜光,也較耐陰,在半陰環境下也可正常生長。喜溫涼氣候,耐寒性強。
種球選擇:選擇在生長季未開過花、健壯、無病蟲害的種球,消毒后,晾乾。
栽植方法:一般在春季花后及秋季均可。春季可在根狀莖伸長時進行,分割根莖時,每塊以2-3芽為好,至少要具1芽。栽植鳶尾時,小心地用拇指將球莖的3/4按入濕潤的土壤中,用土蓋至球尖處。深度一般為7厘米,在黏土上埋藏深度則要略淺一點,以使球莖基部維持較理想的溫度。一般每平米栽植120-130個球。種植密度因品種、球莖大小、栽植期的不同而有差異。
成熟野生種子絕大多數具有活力,種子發芽的內在潛力很大。經種子活度生化速測法測定,室內儲存的種子與室外土埋貯藏的種子發芽勢分別為80%和75%,但常溫下種子發芽率和發芽勢很低。常溫下貯藏時間超過5天的種子,其活力下降。種子變溫儲藏和室外埋土越冬處理比室溫下儲藏發芽率高。種子發芽的最適溫度為25℃。低於10℃或高於35℃時不發芽。恆溫條件下發芽率普遍很低,一般播前採用溫水浸種或層積處理,提高種子出苗率。大苞鳶尾種子硬實率較高,使得大苞鳶尾種子在常溫室內培養條件下的發芽率很低。實生苗2-3天才能開花,故生產上較少採用此法。
溫度是影響鳶尾生長的最重要的因素,直接影響出苗率。鳶尾生長適溫為17℃左右,鳶尾喜日光充足,亦稍耐陰。適應性強,一般正常管理便能旺盛生長。但是光照時間長,植株生長茁壯,花序豐滿,花色鮮艷。光照時間短,植株細弱,花序單薄,甚至造成盲花。在光照強,溫度高於25℃時,適當進行遮蔭,同時加強通風,可有效控制切花品質下降。在高溫和透光較弱的溫室中,缺少光照是花朵枯萎的主要原因。光照不足時需適當進行補光。
種植期間土壤保持濕潤以促進快速生根,確定土壤濕度是否合適的方法是取少量土攥於掌中,鬆開時土塊不鬆散仍保持原狀為濕度適中。植株栽植前可施入基肥,每年秋季施肥1次,生長期可追施化肥。澆水視情況而定,生長期每周澆水1次。澆水宜在早晨進行。隨著氣溫的降低澆水量逐漸減少。
主要病蟲害有病毒病、青黴腐爛病、細菌性軟腐病等。選用脫毒種球是防治病毒病最有效的方法。青黴腐爛病主要是種球碰傷及儲藏時攜帶病菌造成的,栽植時進行嚴格種球消毒處理即可預防。細菌性軟腐病主要因高溫、高濕、水分過多造成的,用72%農用鏈黴素可溶性粉劑4000倍液防治。
大苞鳶尾是園林綠化和切花生產的重要材料之一,既可供小面積花壇布置及花境、花叢栽植,又因其花姿優美、色彩鮮艷、花莖挺拔,常可通過促成栽培供切花之用,還可水養觀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