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竇潰瘍
慢性全身性疾病
它之所以稱之為消化性潰瘍,是因為既往認為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是由於胃酸和胃蛋白酶對粘膜自身消化所形成的,事實上胃酸和胃蛋白酶只是潰瘍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還有其他原因可以形成潰瘍病。由於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的病因和臨床癥狀有許多相似之處,醫生有時難以區分是胃潰瘍還是十二指腸潰瘍,因此往往診斷為消化性潰瘍,或胃、十二指腸潰瘍。如果能明確潰瘍在胃或十二指腸,那就可直接診斷為胃潰瘍或十二指腸潰瘍。
1.遺傳因素 胃潰瘍有時有家族史,尤其兒童潰瘍患者有家族史者可佔25%~60%。
2.化學因素 長期飲用酒精或長期服用阿司匹林、皮質類固醇等藥物易致此病發生,此外長期吸煙和飲用濃茶似亦有一定關係。
3.生活因素 潰瘍病患者在有些職業如司機和醫生等人當中似乎更為多見,可能與飲食欠規律有關。
4.精神因素 精神緊張或憂慮,多愁善感,腦力勞動過多也是本病誘發因素。
5.感染因素 馬歇爾證明了幽門羅氏桿菌 是胃潰瘍的最終禍首,而不是以前認為壓力過大,或者酸性食物引起的。
6.其他因素 不同國家、不同地區本病的發生率不盡相同,不同的季節發病率也不一樣,說明地理環境及氣候也是重要因素。
8.抵抗潰瘍形成的因素 純酸性胃液誠然能消化一切活組織包括胃壁,但胃十二指腸粘膜在正常情況下,並不浸泡在純酸性胃液中。
上腹部疼痛,位於劍突(心窩)下或上腹部中線周圍,呈燒灼性、嚙咬性或飢餓性鈍痛、脹痛或隱痛。但有時也僅局限於胸腔下部。疼痛發生後會持續半小時到三小時。一陣陣的疼痛時發時消,經過歷時數周的間歇性疼痛后,會出現一段短暫的無痛期。這種疼痛與飲食有關,常因飢餓、服藥、酸性食物或飲料而誘發。疼痛可以因進食、飲水、服用鹼性食物而緩解。其他可能癥狀是燒心、吐酸水、噯氣、食慾喪失、體重減輕、貧血、偶爾嘔吐,嘔吐后就會使疼痛緩和下來,黑色或柏油樣大便...
胃潰瘍疼痛多在餐後半小時出現,持續1-2小時,逐漸消失,直至下次進餐后重複上述規律。胃潰瘍疼痛多位於劍突下正中或偏左,十二指腸潰瘍位於上腹正中或偏右。疼痛範圍一般較局限,局部有壓痛。潰瘍疼痛的程度不一,其性質視患者的痛閾和個體差異而定。可描述為飢餓樣不適感、鈍痛、噯氣、壓迫感、灼痛或劇痛和刺痛等。
①出血:胃潰瘍是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見原因之一。出血是由於血管受到潰瘍的侵蝕、破裂所致。毛細血管受損時,僅在大便檢查時,發現隱血;較大血管受損時,出現黑便、嘔血。一般出血前癥狀加重,出血後上腹部疼痛減輕或消失。
②穿孔:潰瘍深達漿膜層時可發生急性胃穿孔,內容物溢入腹腔,導致急性瀰漫性腹膜炎。表現為突然上腹部劇痛、噁心、嘔吐、腹部呈板樣,有明顯壓痛及反跳痛,肝濁音界及腸鳴音消失,腹部透視見膈下遊離氣體,部分患者呈休克狀態。
③幽門梗阻:幽門潰瘍可致幽門括約肌痙攣,潰瘍周圍組織充血水腫,妨礙幽門過道的通暢,造成暫時幽門梗阻。在潰瘍癒合后,因瘢痕形成或周圍組織粘連引起持久性的器質性幽門狹窄。表現為胃排空時間延長,上腹疼痛,脹滿不適,餐后加重,常伴有胃蠕動波、蠕動音、震水音;後期無蠕動波但可見擴大的胃型輪廓,往往大量嘔吐,吐後上述癥狀減輕或緩解,嘔吐物常為隔宿食物,味酸臭。
1、要有耐心,因為是慢性病,可吃胃用中藥蜜漿,進行脾胃養和治同時結合,效果好。
2、避免生活緊張,生活要規律,飲食要規律。
3、注意飲食:忌吃刺激性食物,如:濃茶、牛奶、啤酒、煙酒、咖啡、辣椒等等。原則上吃軟、易消化、不要過熱的食物。注意細嚼慢咽。
4、保持心情愉快,避免憂鬱引起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導致潰瘍加重。
5、避免服用對胃腸道有刺激性的藥物,如必須服用就在飯後服,減少對胃的刺激。
目前潰瘍病的治療已相當成熟,一般的潰瘍不需要經手術治療,只有在如下狀況下才需行手術治療:大出血藥物不能控制;穿孔;瘢痕性幽門梗阻;藥物治療無效的難治性潰瘍;高度懷疑癌變。
1、開水沖雞蛋:雞蛋1個,打入碗中,用筷子攪勻,用滾燙的開水;沖熟后即可食用。現代醫學認為,開水沖雞蛋質地柔軟.容易被胃消化吸收,可大大減輕胃的負擔,有利於潰瘍病灶癒合。雞蛋黃中含有卵磷脂,可在胃粘膜表面形成一層薄的疏水層,對胃粘膜有很強的保護作用並且對有害因子入侵有防禦作用。
2、為避免病人大便乾燥,還需常吃些瓊脂、香蕉、蜂蜜等能潤腸的食物,這對潰瘍病人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