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膿性角膜炎
化膿性角膜炎
化膿性角膜炎是由細菌、真菌或原蟲等感染引起的化膿性眼病。青壯年多見,發病迅猛,進展快,表現為頭痛、目痛,畏光流淚,視力下降,結膜充血、水腫,角膜創面有浸潤或壞死,甚至伴有前房不同程度積膿等。如不及時治療護理,將引起角膜穿孔,內容物脫出等併發症,可致盲。
主要由細菌、真菌或原蟲等感染引起。
炎症初起即覺眼睛疼痛,頭額劇痛。有時徹夜難眠,羞明流淚,眼瞼難開,勉強睜開時,則流淚增多,或多黏稠膿性分泌物,視力發生障礙。眼瞼紅腫明顯,角膜也有紅腫,角膜中央區出現灰白色混濁,中央凹陷,上覆蓋薄脂,經1~2天病情較重,凹陷呈進行性擴大,表面覆蓋的灰白色凝脂樣組織增厚。至此時若沒有及時就診,則病情又向深層發展,並向四周伸延,則將波及整個角膜。由於病情進展較快,患者常表現出明顯的頭痛,劇烈性眼痛,同時伴有發冷或發熱等全身中毒癥狀。這種病是眼病中的急重症之一,應進行積極而有效的治療,否則會影響視力,或造成失明。
臨床上可根據角膜損傷后的感染史,結合角膜病灶的特徵作出初步診斷。潰瘍組織刮片檢查行革蘭(Gram)和吉姆沙(Giemsa)染色有助於早期病因學診斷,同時進行細菌、真菌、棘阿米巴培養,還可為角膜感染性疾病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
細菌性角膜炎宜選用敏感的抗生素進行治療。首先臨床醫生應根據經驗和疾病嚴重程度,使用對病原體有效的或廣譜抗生素治療,待實驗室檢查結果證實病原菌后,再調整給予敏感抗生素進一步治療。真菌性角膜炎可局部使用抗真菌葯治療。
藥物治療無效潰瘍穿孔或行將穿孔者,應採取治療性角膜移植術,清除病灶,術後繼續藥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