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姓

燕姓

燕姓是一個多源流的中華姓氏。周朝姬姓召公奭封於北燕,后以國為氏;又南燕姞姓,黃帝之後,其國先亡,亦以為氏。此異姓而同氏者。望族出於上谷、范陽。燕姓最初發源於今河北北部,遼寧西部和河南衛輝一帶。漢朝時期,有燕姓人家大規模遷徙南方。

燕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315位,歷史名人有燕伋、燕達、燕肅等。

歷史沿革


主要源流

燕氏來源有以下幾種說法:
一、源於姬姓,為黃帝後代,屬於以國名為氏。《通志·氏族略》記載:“出自姬姓。召公奭封於北燕,后以國為氏,又南燕姑姓,黃帝之後,其國先亡,亦以為氏。此異姓而同氏者。”黃帝有后名棄,為周朝始祖。周武王滅商后,封召公奭於燕,建立燕圍,建都於薊(今北京市),歷史上為與延津一帶的燕同相區別,稱作北燕。召公奭派大兒子去管理燕國國政,自己留在國都鎬京輔政。召公大兒子的後代世襲燕君共四十代,後燕國被秦所滅,燕國公族子孫遂以原國名為姓,稱燕姓。
二、源於姞姓,屬於以國名為氏。黃帝後代中有個叫伯倏的人,在商朝時期被封於燕,並建立了燕國。燕滅亡后,國中子民因懷念故國,便以舊國名為姓,始稱燕氏。
三、源於祁姓。出自漢朝時期劉漢燕國,屬於以國名為氏。
四、源於高陽氏。出自西晉時期司馬燕國,屬於以國名為氏。
五、源於鮮卑族。據《後代書·鮮卑傳》:“鮮卑有燕氏。”五代十國時期,鮮卑族的慕容氏在中原相繼建立了前燕後燕西燕、南燕等國,國亡之後,其族人以燕為氏。出自十六國時期鮮卑慕容部四大燕國,屬於以國名為氏。
六、源於滿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據史籍《清朝通典·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
(1)滿族燕濟氏,亦稱顏濟氏、嚴穆吉氏,滿語為Yangi Hala,世居葉赫(今吉林梨樹),后多冠漢姓為燕氏、顏氏、嚴氏、楊氏、吉氏、穆氏等。
(2)滿族燕札氏,亦稱顏扎氏、顏查氏、閻拉扎氏、顏之哈拉氏、庫雅拉彥札氏,源出金國時期女真顏盞部,以姓為氏,滿語為Yanja Hala,世居雅蘭西楞(今俄羅斯濱海地區蘇城東南一帶)、葉赫、哈達(今遼寧西豐小清河流域)、長白山區等地,是滿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后民間多冠漢姓為燕氏、顏氏等,官家則多冠漢姓為閻氏、張氏等,其中的張氏為乾隆大帝賜姓。

得姓始祖

燕氏的得姓始祖是召公奭。周天子大封諸侯時,把有功於周室的大臣召公奭封在薊地,召公巡視自己的封地時,被燕山所吸引,就把自己的國家取名為“燕”。傳國一共四十二世,至王喜這一代為秦國所滅,後世子孫就以國為氏。漢代有功臣宜城侯燕倉,後漢有中郎將燕瑗,望族出於上谷、范陽。故燕姓後人奉召公奭為燕姓的得姓始祖。

遷徙分佈

燕姓最初發源於今河北北部,遼寧西部和河南衛輝一帶。後來其裔遷今河北涿縣、懷來等地,並以此為中心向四方繁衍發展。
東晉十六國時,鮮卑族的慕容部曾建立了前燕、後燕、西燕、南燕和北燕五個以燕為號的政權。雖然在歷史上只是曇花一現,但這些燕政權滅亡以後,其族各以燕為氏,形成了自然的民族融合,後來同化於漢族之中。
漢朝時期,有燕姓人家大規模遷徙南方。
宋朝時期,燕姓大約有52000人,約佔全國人口0.07%,排在第一百七十位以後。燕姓主要分佈在山東,約佔全國燕姓人口的六成;其次分佈於甘肅、河南、四川、浙江等地。
明朝時期,燕姓人急劇減少,大約有2萬人,江西為燕姓第一大省;其次分佈於山東、湖南、山西、河南、河北、四川等地。
如今燕姓在全國分佈較廣,尤其以山東等省為多。

姓氏文化


郡望堂號

• 燕姓郡望
上谷郡:戰國時期,趙國公子嘉自立為代王,駐軍上谷。
范陽郡:秦朝時期置郡,其時轄地在今河北省定興縣一帶。
吳興郡:周朝始置縣,三國時期吳國寶鼎元年(266年)置郡,治所在烏程。
• 燕姓堂號
上谷堂:以望立堂。
范陽堂:以望立堂。
吳興堂:以望立堂。
召賢堂:戰圍時燕昭王想要振興燕國,就以優厚的待遇向天下招賢。他拜郭隗為老師,為他築黃金台,於是許多賢士從四面八方奔赴燕國,燕國於是得到振興。

宗祠楹聯

燕姓主要楹聯
楹聯內容主要典故
四言通用聯
燕國啟姓;范陽閥閱全聯典指燕姓的郡望和源流。
用兵先愛;撫民以寬上聯用燕達用兵應以愛為先典故,下聯典指燕善,寬以待民,以循良著稱。
官榮親衛;業授聖門上聯典指燕達善騎射,以材武選隸親衛,下聯典指孔子弟子燕伋。
蘭征業夢;蓮漏按時上聯典指春秋燕姞夢天授以蘭而生穆公,下聯典指宋·燕肅造蓮花漏計時,分刻不差
七言通用聯
春秋聖門列高弟;永樂德化有循良上聯典指孔子得意弟子有燕伋,下聯典指燕善,授武陵令,以循良稱、擢太僕寺丞。
揮毫成就渡海圖;聚賢為築黃金台上聯典指燕文貴所繪《船舶渡海圖》,技藝高超高;下聯典指戰國時燕昭王的事典。
刻木牘而除追擾;作蓮漏以寂晨昏全聯指燕肅造指南、記里工鼓,計算方向和里程,又創造蓮花漏法以計時,準確精密。

族譜文獻

文獻名編者及編撰方式現藏地
河南濟源燕氏族譜民國燕氏宗族續修,民國十二年木刻活字印北京師範大學圖書館
湖南桃源燕氏族譜現代燕氏合族續修,2000年計算機排印本湖南省圖書館

文物保護

越國太妃燕氏墓:1990年5月出土於陝西禮泉縣煙霞鄉東坪村,現藏於昭陵博物館。

姓氏名人


《中國人名大辭典》收入燕姓歷代名人27名,佔總名人數0.059%,並列排在名人姓氏的第二百二十八位。燕姓的文學家佔中國歷代文學家總數的0.01%;燕姓的醫學家佔中國歷代醫學家總數的0.04%,並列排在第二百二十一位;燕姓的美術家佔中國歷代美術家總數的0.026%,並列排在第二百六十位。
燕姓重要人物
年代姓名簡介
春秋時期燕伋(前541—前476年)孔門七十二賢之一,築有“望魯台”,被稱為“中華尊師第一人”。
燕姞(生卒年不詳)鄭文公的妾氏,留下了“燕姞夢蘭”這一成語給世人。
漢代燕倉(?—前74)西漢初年名臣,因參與平定上官桀反叛有功而被封為宜城侯。
燕廣(生卒年不詳)西漢初年首發楚王劉英罪狀,被漢武帝封為折奸侯。
南北朝燕風(?一428年)北魏開國大臣,被譽為鎮遠將軍。
燕崇(生卒年不詳)北魏官員,任終河內(在今河南沁陽)太守,封下洛侯。
燕子獻(?—560年)北齊大臣。
五代燕筠(生卒年不詳)五代十國書畫名家。
宋代燕達(生卒年不詳)宋神宗相談時認為“用兵先愛”,為神宗認同。
燕肅(961—1040年)禮部侍郎,計量發明家。
燕文貴(967—1044)畫家,代表作有《溪山樓觀圖》《煙嵐水殿圖》等。
燕度(生卒年不詳)登進士第,先後任陳留知縣、戶部判官、河北轉運副使。
燕瑛(生卒年不詳)進士出身,為龍圖閣直學士,後為戶部尚書。
近現代燕鼎九(1894—1941年)抗日將領,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中。
燕文龍(1942—?)當代將軍,1993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研究考證


● 唐代宋章《名賢氏族言行類稿》:姓纂,史記召公奭,周同姓,封燕,傳國四十二代,至王喜為秦所滅,子孫以國為氏。漢功臣宜城侯燕倉,後漢中郎將燕瑗,上谷,范陽。 
● 南宋鄭樵《通志·氏族略》:出自姬姓。召公奭封於北燕,后以國為氏,又南燕姑姓,黃帝之後,其國先亡,亦以為氏。此異姓而同氏者。
● 《後漢書·鮮卑傳》:鮮卑有燕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