弁服
中國古代華夏服飾之一
弁服是中國古代華夏服飾之一,僅次於冕服的一種服飾。是天子視朝、接受諸侯朝見時穿用的服飾。弁的形制上銳小,下廣大,一若人之兩手做相合狀,象形字即似之。弁與冠自天子至於士都得戴之,到周代,冕與弁遂分其尊卑,即冕尊而弁次之。
皮弁
形制如冕,但沒有前低之勢,而且無旒,在綎下作合手狀,所以它是次于冕的一種首服。其色也不是玄上朱里,而是做爵頭色(亦作為雀頭色。古代爵、雀二字相通),是一種赤多黑少的顏色。
戴爵弁時亦用笄貫於髻中。其所服者為純衣(絲衣),即玄衣纁裳,與冕服的衣裳相同,不過不加章采文飾。前用韎(讀mei,四音)韐(讀ge,一音) 以代冕服的韍(讀fu,二音.),韎韐(是用茅蒐草染之,類似絳色.爵弁服是古代士助君祭時的服飾,也是士的最高等的服飾。其他如士親迎等也可以服之,士以上如大夫等,也有服這種爵弁的。後來也是一直沿用著,直到宋代就未曾聞了。
弁服
皮弁的形制是如兩手相合狀,使用白鹿皮為之,皮上有淺毛,所以白色中帶些淺黃色.
製法是:用鹿皮分片,尖狹端在上,廣的一端在下面縫合之.
天子用五采玉十二飾其縫中;諸侯以下各按其命數而用玉飾之,如侯伯飾七璂 子男飾五,皆用三采玉;
下自孤則飾四,卿三,大夫二,皆用二采玉;士則無飾.
戴皮弁時則服細白布衣,下著素裳,裳有襞(讀bi,四聲)積(打襇)在腰中.,其前面也系著素韠(bi,讀四聲).素者,指用白繒和無飾而言。其他一般執事則上用緇麻衣而下著素裳。晉制亦是黑衣而素裳。這種皮弁服一直沿用到明朝,不過在隋唐以來有時用烏色皮弁,其後都是改用烏皮了,即用烏紗為之.
"凡兵事韋弁服",注謂:用 韋末 韋(熟皮)為弁,又以此為衣裳。即赤弁 赤衣 赤裳的形與色。韎是用韎草(茅蒐草)染成赤色。若在其他場合,則用韎布為衣而下著素裳,蓋因非兵事的原因。這種韋弁服,到漢時還用作伍佰的服色。晉制謂韋弁制如皮弁,頂上尖,用韎草染之為淺絳色。到南北朝後期,以後就不聞有此弁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