痘病毒科
痘病毒科
感染人和動物后常引起局部或全身化膿性皮膚損害的病毒。學名中的“Pox”來自英語,意“痘”或“膿皰”。
感染人和動物后常引起局部或全身化膿性皮膚損害的病毒。學名中的“pox”來自英語,意“痘”或“膿皰”。
本科為病毒粒最大的一類DNA病毒,結構複雜。病毒粒呈磚形或橢圓形,大小(300~450)×(170~260)納米,氯化銫浮力密度1.1~1.33。有核心、側體和包膜,核心含有與蛋白結合的病毒DNA。DNA為線型雙鏈,分子量(85~240)×106,鳥嘌呤和胞嘧啶的鹼基含量低。病毒粒中有30種以上的結構蛋白和幾種酶,核心蛋白中含依賴於DNA的RNA多聚酶。病毒在細胞質內增殖,形成包涵體,病毒粒由微絨毛或由細胞裂解而釋放。本科包括脊椎動物痘病毒和昆蟲痘病毒(見昆蟲病毒)2 亞科。脊椎動物痘病毒亞科包括 6個屬和未定屬的成員(如傳染性軟疣病毒等)。正痘病毒屬的成員產生可與病毒粒分開的血凝素,正痘和禽痘病毒屬的成員耐乙醚,其他屬則對乙醚敏感。除副痘和豬痘病毒屬的成員外,均能在雞胚絨毛尿囊膜增殖並形成痘皰。可分兩個亞科
一、脊索動物痘病毒亞科(Chordopoxrinae) 1、正痘病毒屬 哺乳動物的病毒,含14個成員,多數引起全身性疹病。不同種之間可進行遺傳的重組,表現廣泛的血清學交叉反應和核酸的同一性。本屬中的天花病毒是人類天花的病原體,無動物貯存宿主,可人工感染猴和小鼠,包括3種毒力不同的病原,其特徵見表。痘苗病毒 實驗室內經動物、雞胚和細胞培養增殖后,用於對天花預防接種的病毒。其原始來源還有爭論。宿主範圍廣,在雞胚尿囊膜增殖后形成痘皰較大,上限培養溫度在41℃,可與天花病毒鑒別。在抗原性上與天花病毒關係密切,種痘可以預防天花。由於全世界普遍種痘,自1977年11月起,天花在人間的傳播已經終止。 2、副痘病毒屬 有蹄動物的病毒。可感染人,含5個成員。病毒粒橢圓形,核心和側體較小,表面呈毛絨狀螺旋結構。本屬中的傳染性膿皰皮炎病毒感染幼齡羔羊,在唇部和周圍皮膚上引起丘皰疹,可感染牧人的手和面部,發生水皰。分佈於世界養羊地區,在中國華北、西北地區均有發生。 3、禽痘病毒屬 禽類的病毒。不感染人。本屬含13個成員。通常由昆蟲進行機械性傳播。本屬中的雞痘病毒在雞群中,由外傷處或羽毛囊直接接觸或蚊咬而傳播,在冠、肉髯、口角、眼瞼、足和腿形成疣狀結節。中國有此病,接種疫苗可預防。 4、山羊痘病毒屬 有蹄動物的病毒。不感染人。本屬含 3個成員。可由節肢動物進行機械性傳播。本屬中的綿羊痘病毒感染羊后,可使病羊上皮增生形成痘皰。中國有此病,接種疫苗可預防。 5、野兔痘病毒屬 野兔和松鼠的病毒,可感染人。本屬有 5個成員。通常由節肢動物進行機械性傳播。本屬中的兔粘液瘤病毒與兔纖維瘤病毒有交互免疫關係,用不致死的兔纖維瘤病毒免疫兔,可預防粘液瘤病毒的致命感染。粘液瘤病毒在野兔群中流行,由於病毒和兔的遺傳性改變,可逐漸變為良性,病死率降低。兔粘液瘤分佈於歐洲、大洋洲和美洲,中國未見報道。 6、豬痘病毒屬 僅有1個成員,不感染人,由豬虱傳播,為良性痘。中國有散在發生。痘病毒科是一大群磚形或卵圓形病毒,磚形粒子長220~450nm,寬140~260nm,厚140~260nm。卵圓形粒子長250~300nm,直徑160~190nm。病毒粒子由1個核心、2個 側體和2層脂質外膜組成,是動物病毒中體積最大、結構最複雜的病毒。 痘病毒在宿主細胞的胞漿內增殖,這在DNA病毒是獨特的。 根據病毒的特徵、自然宿主和特異性抗原,痘病毒分為兩個亞科,即脊索動物痘病毒 亞科和昆蟲痘病毒亞科。脊索動物痘病毒亞科包括正痘病毒屬、禽痘病毒屬、羊痘病毒屬、兔痘病毒屬(粘液纖維瘤病毒屬)、豬痘病毒屬、副痘病毒屬、軟疣痘病毒屬和牙塔病毒 屬等8個屬。昆蟲痘病毒亞科則只 含昆蟲痘病毒A、B、C 3個亞屬。各屬內的成員可發生遺傳性重組,各屬間的成員則可發生 非遺傳 性復活。目前仍有一些未定屬的痘病毒(表31-1)。
痘病毒科
7、軟疣痘病毒屬(Molluscipoxvirus) 人傳染性軟疣病毒(Mal luscum contagiosum virus)
8、牙塔痘病毒屬 牙巴猴腫瘤痘病毒(Yaba monkey tum or virus) 塔那痘病毒(Tanapox virus)
二、昆蟲痘病毒亞科,只有一個屬,
包括所有昆蟲的痘病毒在內。
痘病毒科 |
山羊痘病 |
http://www.hopebiol.com/asphtml/refere2591.htm
http://www.bjedu.cc/html/zhishibaike/kepuzhishi/shengwubaike/2009/0601/55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