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若麒

明末清初政治家

張若麒(生卒年不詳),字天石,張若獬之弟,崇禎四年進士,明末清初政治家。山東膠州人,漕汶張氏之十四世孫。

生平


崇禎四年(1631)三甲進士,初任北直隸保定府清苑縣知縣,崇禎七年遷任永平府盧龍縣知縣。崇禎十年以考核最優選任刑部主事。官至直隸范縣知縣,為官清明,政績突出,授給事中。當時南北兩地的官員派系鬥爭激烈。少詹事黃道周彈劾大學士兵部尚書楊嗣昌,張若麒又彈劾黃道周,於是張若麒由刑部主事調任兵部職方司主事,崇禎十一年,升兵部職方司郎中,成為明朝軍事部門的實權人物。
禎十四年( 1641),清軍集中全力圍攻錦州,崇禎帝任命洪承疇為總督,統帥薊、遼軍務,張若麟為錦州前線監軍。張若麒按兵部尚書陳新甲的意思督促洪承疇進兵,結果松山一戰,明軍損失過半。由於陳新甲的庇護,皇上沒有追究若麒責任,又令他出關為監軍。崇禎十五年(1642)二月,松山城被清軍攻破,洪承疇被俘降清,張若麒逃回京師,被彈劾下獄。
崇禎十七年(1644)三月二十九日,大順軍佔領北京,張若麒降,為大順兵政府尚書,並為使者勸降駐守山海關吳三桂
清入北京后,張於順治元年任順天府丞,暫管府尹事。九月,若麒上疏請為父丁憂,皇上降旨解任,在京守制。翌年四月,請假葬父,准。五年九月,起補順天府丞。順治七年升遷大理寺少卿通政使。不久又升太常寺卿,管理太僕寺卿事。順治九年四月提拔為通政使(三品),八月丁母憂回鄉守制,十年三月以以疾乞休。
約卒於康熙十年。

作品


張若麟學識淵博,尤精於經史之學。著有《詩經課》、《禮記課》、《止足軒集》等書行世。《清史列傳》有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