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泉風景區
歷史名勝
北泉風景區位於北碚區,北瀕嘉陵江,南倚縉雲山。其前身為溫泉寺,初建於南朝劉宋景平元年(423年),重建於明宣德七年(1432年)。
1927年,盧作孚於此創辦嘉陵江溫泉公園,增建溫泉游泳池與浴室、餐廳等旅遊設施,后更名為重慶北溫泉公園。
北泉風景區
北泉風景區
北泉風景區
殿內
北泉風景區
溫泉寺古為縉雲寺下院,廟宇輝煌,石雕甚眾,寺內香火興旺。后經北周武帝和唐武宗兩度滅佛,毀壞嚴重,唐貞宗時期幽谷凈滿禪師重建廟宇,並在後山岩間刻摩崖佛像。北宋景德四年(1007年),溫泉寺受朝廷封賜為崇勝禪院。明、清時期,可算是溫泉寺的黃金時代。廟宇得重新修建,同時在寺前建造了接官亭,寺后迎流砌池,廣方四丈,上翼以亭,遊人天晴落雨均可下池沐浴;並利用溫泉水源和地形,修建了戲魚池、半月池等,供遊人觀賞。
溫泉公園
北泉風景區
陵江,南倚縉雲山,是1982年國務院確定的第一批國家級風景區之一--縉雲山風景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公園依自然地形而建,面積為10公頃,小巧玲瓏,樓台亭閣錯落有致,翠竹森森,林木蔥蘢,山光水色,風景如畫。園內有洞谷、飛泉假山、漁池、小樹、寺殿等,是重慶有名的風景名勝區。
溫泉寺
北泉風景區
古香園系溫泉寺舊址,園中古木參天,濃陰蔽日,存有宋、明、清三代僧人墓塔,其中明代盤龍塔為石刻珍品。石刻園內多為宋、明、清三代石碑,其中有十八尊羅漢石像,為宋代磨岩石刻,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陳列於碑亭內的明代盤龍塔,高2米多,用整石雕鑿而成。塔體五層,每層分別刻有蓮花、佛像、獅子等。塔的造型生動,是珍貴的歷史文物。乳花洞、洞深70餘米,洞內迂迴曲折、縱橫交錯,鍾乳懸垂,石筍林立,是遊人探幽勘險之處。
北泉風景區
溫泉的形成,一般而言分成兩種:一種是地殼內部的岩漿作用所形成,或為火山噴發所伴隨產生。火山活動過的死火山地形區,因地殼板塊運動隆地的地表,其地底下還有未冷卻的岩漿,均會不斷地釋放出大量的熱能,由於此類熱源之熱量集中,因此只要附近有孔隙的含水岩層,不僅會受熱成為高溫的熱水,而且大部分會沸騰為蒸氣,多為硫酸鹽泉。二則是受地表水滲透循環作用所形成,也就是說當雨水降到地表向下滲透,深入到地殼深處的含水層所形成地下水。(砂岩、火山岩等這些良好的含水岩)。地下水受下方的地熱加熱成為熱水,深部熱水多數含有氣體,這些氣體以二氧化碳為主,當熱水溫度升高,上面若有稠密,不透水的岩層阻當去路,會使壓力越來越高,以致熱水,蒸氣處於高壓狀態,一有裂縫即涌而上,熱水上升后越接近地表壓力則逐漸減少,由於壓力逐漸減而使所含氣體逐漸膨脹,減輕熱水的密度,這些膨脹的蒸氣更有利於熱水上升,上升的熱水再與下沉較遲受熱的冷水因密度不同所產生的壓力(靜水壓力差)反覆循環產生對流,在開放性裂隙阻力較水的情況下,循裂隙上升湧出地表,熱水即可源源不絕涌升,終到流出地面,形成溫泉。
北溫泉的水溫一般為35℃-37℃,日流量達5675噸,屬弱鹼性硫酸型礦泉,水中富含多種微量元素,不僅含鈣量高,水中還含有稀有的氡元素,對皮膚、關節、腸胃等部位疾病療病效果極佳。創建公園以後幾經擴建,已擁有室內浴室75間,長50米、寬16米的國家標準游泳池一個、現又新建了室內游泳三角池和兒童嬉水池。此外,北溫泉附近存有唐宋以來的眾多題刻,還是中國游泳隊的訓練基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