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山鎮

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雁山區轄鎮

雁山鎮是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雁山區下轄的一個鎮徠。東與草坪回族鄉隔灕江相望,南接大埠鄉,西與桂林市臨桂區六塘鎮、會仙鎮相連,北與柘木鎮、桂林市象山區二塘鄉毗鄰,北距桂林市中心城區24公里。鎮內有桂陽、永良公路以及桂梧、桂林環城高速公路,桂陽公路從北至南橫貫鎮境。

雁山鎮是雁山區政府所在地,被定為桂林市的南部衛星城,已被列為廣西壯族自治區和桂林市小城鎮建設重點鎮,將建設成為生態衛星城,其發展的重點為科技、教育、旅遊產業。雁山鎮是桂林大學城的中心區。

2017年,雁山鎮總面積98.49平方千米,轄15個村委會,54個自然村,總人口26502人。

歷史沿革


夏商周時期,雁山是“百越”人的居住地。秦始皇置桂林,象,南海三郡,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在這裡設始安縣,隸屬荊州零陵郡。
東漢時改屬始安侯國。
三國時先屬蜀,后歸吳。甘露元年(265年),置始安郡始安縣。
隋唐時屬嶺南桂州總管府。
唐武德四年屬桂州始安郡。光化三年(900年)始,屬靜江節度。
五代十國時先後屬楚和南漢的桂州。
宋時,前屬廣南西路桂州,后屬靜江府。
元時屬廣西行中書省靜江路。
明清時均屬廣西省桂林府。
民國二年(1913年)雁山區劃入桂林縣。
民國29年(1940年)為桂林市太沙、柘木、東附廓、西南附廓、三合、北附廓6鄉。
1950年設東郊、西郊、北郊3區。
1954年3區合併為近郊區。
1955年更名郊區。
1984年重設郊區。
1996年底行政區劃調整前,原桂林市郊區位於城1996年12月2日,經國務院批准:將桂林市郊區更名為雁山區,並對桂林市市轄區的行政區劃作相應調整。將原郊區大河鄉、穿山鄉的清風村劃歸疊彩區管轄。將原郊區甲山鄉劃歸秀峰區管轄。將原郊區的二塘鄉、柘木鎮的同心、平山兩個村和穿山鄉的安新村劃歸象山區管轄。

行政區劃


2011年,轄15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54個自然村。
名稱
東立村興隆村
楓林村竹園村
周家村莫家村
文家村雲塘村
三合村五塘村
果園村茶江村
羅安村三立村
良豐村雁山鎮雁山街居民委員會

人口民族


總人口20792人,其中農業人口20415人。

地理環境


雁山鎮地處低緯度,氣候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氣候溫和濕潤,年平均氣溫18.8℃,年日照1553.09小時,年降雨量1894毫米,全年無霜期309天左右。
雁山鎮境內多山地,為典型岩溶地區。地貌為平原丘陵。
雁山鎮
雁山鎮

自然資源


境內主要河流良豐河,發源於臨桂縣南邊山鄉香草岩,從臨桂縣六塘流入,經三立、東立、茶江、五塘、雲塘、莫家、竹園、果園、良豐等村流入柘木鎮注入灕江。良豐河平均流量為3.47立方米/秒,地下水蘊藏量為90萬平方米,大部分可開採為飲用水,境內水庫山塘76個,總庫容為273萬平方米。主要引水工程有黃金水壩,全鎮有效灌溉面積達594公頃,主要排洪工程有大雁排洪。

礦產資源

礦產資源有石灰石、面臘土、頁岩粘土、河沙、黃鐵礦、赤錳礦等。

經濟


該鎮建立了桂林市最大的萬畝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百畝盆景花卉苗木生產基地,種植柑桔、梨、桃等優質果樹13329畝,水產養殖4110畝,以勤業公司為龍頭的“公司+農產”林下養雞業速迅發展。2002年,實現農業總產值890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123元。大力發展鄉鎮企業,現全鎮共有企業項目301個,2002年實現企業總產值10900萬元,工業產值2680萬元。

社會


教育

2011年,有小學中心校5所,教職工156人,教學班57,適齡少年兒童入學率100%,校舍面積78834平方米,在校學生1462人。中學2所,教職工90人,教學班26班,在校學生1146人,校舍總面積73898平方米。
桂林雁山大學城,位於桂林市雁山區。13.5平方公里的科教園區內彙集了7所大中專院校,現階段入住師生達6萬餘人,大學城初具規模。
廣西師範大學雁山校區坐落在桂林市雁山區雁山鎮雁中路,籌建於2005年12月,2007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雁山校區定位為包含全校絕大部分學院的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以及學校行政機關在內的主校區。
桂林理工大學是廣西壯族自治區重點大學,創建於1956年11月,坐落在世界著名的風景遊覽城市和歷史文化名城、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學校原是國家重工業部、冶金部直屬高校,是國家研究生層次“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高校。2013年1月29日,學校順利通過立項建設博士學位授予單位驗收,獲得3個一級博士點。學校現有屏風、雁山、安吉、空港4個校區,校園總面積4000多畝,設19個二級學院和研究生院,69個本科專業,各類全日制在校生27000多人,是一所以工學為主,理、管、文、經、法、藝7大學科門類協調發展的多科性省屬重點大學。
廣西師範大學灕江學院成立於2001年7月,由廣西師範大學融合社會各界資金聯合辦學,並經國家教育部批準確認的全國首批獨立學院之一,為全日制本科層次的普通高校。學院位於廣西桂林市,校園規劃佔地面積1000畝,現已建成500畝。截止2011年9月,學院在校生已達11000多人。學院利用雙威教育集團豐厚資源,依託廣西師範大學的辦學優勢,成為廣西規模最大的獨立學院。現由廣西師範大學與廣西益勤商貿有限公司聯合舉辦。
桂林理工大學博文管理學院成立於2002年4月,是教育部批准設立的以新機制創辦的獨立學院,是獨立設置的全日制本科普通高校。校園位於桂林市雁山區教育園區內,佔地600餘畝,規劃總建築面積35萬平方米,教學、生活、運動的設施齊全,環境優雅。學院現有專任教師384人,其中具有高級職稱的166人,具有碩士及以上學位專任教師共219人,在校生近5500人,計劃2014年發展為萬人規模。
廣西藝術學院(GuangxiArtsInstitute)全國六所省(區)屬綜合性藝術院校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與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共建高校,也是中國六大藝術學院中僅有的兩所與國家文化部合辦的省部共建大學之一。學院始建於1938年,在六大藝術學院中的歷史悠久性僅次於南京藝術學院(1912年)。辦學層次涵蓋中專、大專、本科與碩士研究生,具有學士學位、碩士學位、藝術碩士授予權,具有推薦優秀本科應屆畢業生免試攻讀碩士研究生的資格,同時還是在職碩士學位、同等學歷申請碩士學位授予單位,形成了以本科教育為主,大力發展研究生教育,積極發展國際教育、繼續教育和協調發展職業技術教育的高等藝術教育體系。是中國華南地區唯一一所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的綜合性高等藝術學府。
城市建設
雁山鎮是雁山區的區址所在地,被定為桂林市南部生態衛星城、大學城,已被列為自治區和桂林市小城鎮建設重點鎮,重點發展科技、教育、旅遊產業,現在12平方公里的生態城規劃已出爐,目前已有廣西師範大學、廣西師範大學灕江學院、桂林理工大學、桂林理工大學博文管理學院、桂林市衛生學校等高校落戶雁山鎮,入駐師生已越7萬。
其他
鎮域有變電站1個,設有郵政、電訊支局各1座,設有縣級醫院1個,自來水給水工程已經竣工。2012年,雁山鎮計劃投資4932萬元實施“五路五橋”工程,即投資4550萬元修建水泥硬化道路23㎞,其中戰備道路11㎞,縣道2.5㎞,鄉道8㎞,村道1.5㎞;投資382萬元新建橋樑1座,原址改建2座,加固維修2座。

交通


鎮內徠有桂陽、永良公路以及正在建設的桂梧繞城高速公路,北聯湘、鄂諸省,南通廣州,形成了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

旅遊


景點

古桂柳運河
古桂柳運河,又名陡河:座落在會仙鎮境內,與興安靈渠(東渠)相對,也稱西渠,開鑿於唐長壽元年(620年),全長15公里。沿河建閘水陡24座,均用料石砌就,運河源起會仙圩北角面積約30畝的分水塘,東流至桂林市雁山鎮社門嶺與良豐河連接,注入灕江;西流經四塘大灣達蘇橋,注入洛青江下匯柳江。離桂25公里,路面為三級柏油路,當地人稱睦洞湖。
雁山公園
又名“西林公園”,建於1869年,地處桂林-陽朔公路東側。是廣西現存三座古典園林中修建最早面積較大建園造詣較高,頗具南方特色的私家古典園林,素有“嶺南名園”之美稱。
始建於1958年,是中科院早期建立的植物園之一,是喀斯特植物種質資源保存的集中地,與廣西植物研究所實行所園一體制管理,是一個集科學研究、物種收集、科普教育、觀賞旅遊為一體的綜合性植物園。園區佔地面積73公頃,收集保存植物5100多種,其中珍稀瀕危植物400多種,被譽為“壯鄉植物王國”。先後被命名為“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全國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等稱號。
馬君武為中國近代獲得德國工學博士第一人、政治活動家、教育家。擔任孫中山革命政府秘書長、廣西省省長,北洋政府司法總長、教育總長等職。是國民黨元老級人物。馬君武墓是廣西壯族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馬君武墓藝術家工作室、國際文化交流中心、壁畫宮、溫室苗圃、世界花廊、人工湖等等。
羅馬街
位於雁山區雁山鎮以南800米桂陽公路東側的桂林羅馬街,是一個集購物、休閑、娛樂、餐飲、旅遊觀光、文化、業務為一體的街區型、開放式購物中心。項目總投資愈千萬元、佔地3.62公頃,建築總面積8000平方米,擁有各種規格商鋪56間,國際標準停車位近百個,16000平方米的主題廣場。
桂林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
桂林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是廣西壯族自治區批准實施的全區“十大”示範園區之一,是廣西“十五”期間農業的重點建設項目,在桂林市雁山鎮建設,由桂林市農科所內的桂林市現代農業與生態旅遊示範基地擴大而成,規模1200畝。
為提高廣西園林綠化和生態建設水平,促進全區園林綠化建設和園林產業跨越式發展,全面展示廣西園林園藝成果,創建生態園林園藝發展平台,加強園林園藝科技文化交流,自治區黨委、政府決定,在區內14個城市輪流舉辦廣西園林園藝博覽會,柳州於2011年成功舉辦了首屆園博會,桂林獲得第二屆園博會的承辦權。第二屆廣西(桂林)園博會園博園位於桂林市南部的雁山區雁山鎮和大埠鄉區域內,地處市區到陽朔風景旅遊區的必經之地。項目選址範圍涉及到廣西良豐農場、桂林市農科所、雁山區大埠鄉草底村委會,土地使用面積約1300畝。該區域生態環境優美、旅遊資源豐富、歷史文化厚重、自然風貌奇特。園博園的建成將帶動雁山區的旅遊、交通的快速發展,滿足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雁山區的文化內涵和文化品味,提高城市形象和競爭力,促進城市園林綠化水平的全面提升,有力推動城市生態環境和人居環境的改善,將會取得很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本次園博會的主題為“山水園林,秀甲天下”。園博園區的設計緊密圍繞本次園博會主題展開,充分利用桂林在世界範圍的知名度,通過不同的園林造景手法,呈現融城市文化、山水文化、園林藝術和民俗風情於一體的園藝博覽盛會。整個園區景觀軸線明確,景觀層次豐富。園區分為入口景觀區、中心水景區、主場館區、國際展區、農業科技展區、廣西城市展區、園林藝術展示區、濕地景觀區等八個區域。園博園將充分展示現代廣西園林園藝事業發展水平,挖掘歷史文化底蘊,創新園林園藝建設理念,加強園林園藝界的交流與合作,提升產業,擴大交流,辦成一屆“綠色園博、生態園博、人文園博、和諧園博”為特色的現代科技生態園林盛,促進全區園林園藝事業國際化和現代化的快速健康發展,為建設生態廣西、和諧廣西做出積極的貢獻。這也是桂林著力打造“現代化國際旅遊名城、歷史文化名城和生態山水名城”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