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高新區

八大功能區之一

天津高新區由華苑產業區、濱海高新區、南開科技園、武清開發區、北辰科技工業園、塘沽海洋科技工業園六部分組成。其核心區域華苑科技園、濱海科技園位於天津市西南和東部,是天津經濟發展的雙子星座。天津高新區是天津濱海新區八大功能區之一。

發展規劃


一、經濟發展概況
天津高新區
天津高新區
南開科技園管委會2002年在市、區政府的決策下完成組建,2003年順利實現了天津新技術產業園區政策區的體制調整和企業接轉。在此基礎上,科技園管委會對職能範圍內約12.22平方公里的土地與發展空間進行了不斷的產業引導與提升,逐步確立了“以科貿為先導,以研發為後盾,以工業為支撐”的發展思路,建立起以“IT圈”(信息技術產業群)凝聚“CBD圈”(中央商務區),以優勢工業企業領軍特色產業園,以東、西部區域相互價值拉動為產業空間特徵的我市中心科技新城區的經濟體系。
在這一經濟體系的有序、良性運轉下,南開科技園主要經濟指標實現了穩定和快速發展,累計引進內、外資企業2884 戶(項),引進資金52.6億元,累計完成技工貿總收入560.4億;地區生產總值95.81億元;工業總產值344.65億元;出口產品銷售收入10.66億美元;利潤15.75億元,稅金18.94億元。其中主要經濟指標的年均增幅達到了30%以上。(見附表1: 02年-07年主要經濟指標一覽表)
二、工業與現代服務業發展現狀與格局
南開科技園區域面積12.22平方公里,按照經濟發展結構可細分為15個小塊狀區域,即以紅旗路為界東部7個區域,西部8個區域(見附表2:南開科技園發展規劃圖),這一結構中,東部區域科研、教育、科技商務與商業發達密集,土地與房產價格高企,產業價值大量體現在第三產業的增值服務;西部地區原為大量國有、集體企業所在地,歷經數年來的企業不斷整合,土地廠房資源不斷盤活,漸次形成現代都市科技工業的發祥地和擴張地,產業價值主要體現在有利於低能低耗、高技術、高附加值的科技工業在中心城區發展與壯大。多年來,在國家級產業政策的引導和經濟特區模式的扶植與服務下,科技園內的工業與現代服務業各具特色,高速發展。
(一)工業發展狀況
1、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量化指標
2007年南開科技園產品銷售收入在500萬元以上的規模工業企業有126家,實現營業總收入97.7億元,占企業總量的52.61%;工業增加值16.8億元,佔到企業總量的51.35%;工業總產值95.6億元,佔到企業總量的91.71%;實現利潤3.1億元,占企業總量的77.51%;上繳稅金3.3億元,占企業總量的51.14 %;出口產品銷售收入2.8億美元,占企業總量的90.34%。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共有出口企業27家,累計完成出口2.8億美元,同比增長38.6%,占企業總量的90.3%。其中出口500萬美元以上的企業7家,其出口額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額的92.9%。
2007年納入定報統計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匯總主要產品9項,涉及自動化儀錶、光學儀器、機械配件、化工新材料、通訊設備等多種產業門類,共計產量82萬台(套)、770噸。
2、特色工業格局
2.1咸陽北工業區、中試基地和南開工業園(西四區、西三區和西一區,見附表2)。三個區域內已逐步形成了天津愛普生有限公司(2007年銷售收入12.5億元)為代表的電子信息、天津歐波精密儀器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銷售收入1.6億元)為代表的機械設備、天津九安醫療電子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銷售收入2.16億元)為代表的生物醫藥三大高新技術主導產業。2007年三大主導產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共達到51家,實現產品銷售收入60.4億元,工業總產值58.9億元,利潤1.3億元,工業GDP14億元。分別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品銷售收入、總產值、利潤、工業GDP的61.8%、61.6%、41.9%、83.3%。
2.2南開工業園(西一區,見附表2)。該區域總佔地面積46.5公頃,地理位置優越,是目前市中心城區內的最完整的科技工業園。經2002年以來的不斷建設,尤其2006年南開區政府出資近千萬元,對園內展開綜合整治,使之軟硬體環境全面提升,最終達到物理界限明顯,全封閉物業管理的都市工業示範園標準。至2007年底,完成建設標準廠房25萬平方米,引進、培育企業279家,引入資金5.5億元,累計完成技工貿總收入233億元,創稅5.1億元,孵化成長起來一批像九安醫療電子、特變電工、久榮車輪、安琪爾集團、鑫茂集團、天大天發、精工醫療等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新技術企業,其中光電子類企業超過30家,光電子產業聚集效應逐步顯現。
(二)現代服務業發展狀況
1、規模以上現代服務業量化指標
2007年南開科技園收入超100萬元的規模以上現代服務業企業390戶,營業收入35.89億元,實現利潤0.55億元,上繳稅金1.42億元,分別占園區總量的19.32%,13.75%,21.95%。這些企業主要涉及計算機服務、軟體業、房地產業、租賃業、商業服務業、專業技術服務業、科技交流和推廣服務業。
規模以上現代服務業企業在計算機服務業、軟體業、專業技術服務業、科技交流和推廣服務業集中度較高,共計294戶,07年實現收入27.61億元,利潤0.43億元,創稅0.95億元,分別占園內規模上現代服務業比重的75.38%,76.93%,78.18%,66.90%。其中計算機服務業收入4.14億元,軟體業收入2.22億元,專業技術服務業收入10.98億元,科技交流和推廣服務業收入13.32億元,分別占園內規模上現代服務業收入的11.54%,6.20%,30.59%,37.11%。
收入過千萬的企業有34戶,雖不足企業總數的10%,但實現收入13.39億元,營業利潤0.36億元,稅收0.54億元,分別占南開區規模以上現代服務業的37.31%,65.45%,38.03%,成為我區現代服務業的支柱企業。
2、特色現代服務業格局
天津科貿街現代服務業集聚區(東一區,見附表2)。該區域由2.6公里長的鞍山西道和2.9公里長的白堤路相交而成,因地處市內科技研發和高等教育最密集區域,科貿街匯聚了天津市最具活力的大批研發、初創、服務型科技企業。自2002年開始,國內連鎖科技賣場的三大著名品牌賽博、百腦匯、頤高數碼廣場相繼進入科貿街,進一步提升了科貿街的人氣、商氣,形成了強有力的品牌號召力。目前科貿街擁有三大品牌市場(賽博、百腦匯、頤高)4.3萬平方米,7個專業科技賣場 (中環、創元、百豪等) 2.05萬平方米,配套高、低端寫字樓,創業孵化器近60萬平方米,進駐企業5000餘家(含個體經營),年總營業額超過150億元。同時,科貿目前在建與擬開工項目8個,總建築面積近40萬平方米,全部為科技賣場、寫字樓與配套設施,其中即將開業的科貿時代廣場為科貿街首個複合業態的大型綜合科技市場,建築面積達到4.5萬平方米;即將經營的萬兆慧谷科技總部大廈為科貿街首個5A級寫字樓,建築面積6萬平方米,定位於高端科技商務;剛剛竣工的農科大廈,主樓2.4萬平米全部用於農業科技相關行業的科研、創業配套用房。
經科技園多年來對項目建設的不斷推動,現在的科貿街現已逐漸結束分散經營、沿街為市、低端配套的初級經營業態,逐漸形成了以電子產品物流集散、計算機整機及配套服務、信息與通訊技術品牌經營的IT特色產業鏈為主線,以生物醫藥、節能環保、農業科技、創意設計、諮詢服務等朝陽產業孵化成長為輔線的多元發展態勢,2007年被列為天津市20個現代服務業集聚區之一。
三、工業與現代服務業發展定位與布局
(一)發展定位
到2020年,力爭通過科學規劃,合理布局,積極推動和精心培育,南開科技園將成為科技人才集聚高地,高新技術產品集散中心,金融投資活躍地區,基本形成以現代服務業(以科技貿易、信息服務、設計服務為特徵)為主體、以科技型都市工業(高新技術產品研發、中試、小批量生產為特徵)為依託、以國內外知名企業為龍頭的服務我國北方地區,有相當影響力的科技新城區。
(二)空間布局
科技園在目前土地與空間實際利用、規劃控制初步成果,政策扶植競爭優勢,產業集群聚集程度、示範企業影響能力等綜合基礎上,將進一步優化東、西部區域的空間布局,優先發展戰略核心區,重點規劃產業集中區,定向提升特色拓展區。
1、戰略核心區(一橫、兩縱、三區)
一橫(鞍山西道及規劃延長線),兩縱(白堤路,紅旗路〈雅安道至復康路段〉),三區(科研基地,天拖科技總部商務區,南開工業園),可利用面積約4平方公里,該區地處科技園核心位置,擁有科技園範圍內人才儲備、成果轉化、科技研發、孵化集群、創新創業、科貿商務、地產投資、品牌號召等絕大部分天然資源,優勢獨特,戰略位置特殊,尤其適合現代服務業與高附加值都市科技工業聚集,是科技園東、西部區域經濟要素整合,優化產業結構最佳空間位置。
該核心區內建設與發展方向分為三個主要部分。
1.1天津科貿街、科研基地現代服務業集聚區(東一、東二區,見附表2)
科貿街、科研基地區域面積按照自然地界重新規劃后,可利用土地面積約2.5平方公里。在此範圍內,規劃建設科技產品賣場17個,建築面積32萬平米,科技商務寫字樓、科技孵化器52個,建築面積145萬平米,配套公寓和還遷住宅67萬平米,預計總面積建築約244萬平米,總投資約150億元,建成后的集聚區將充分利用現有的區位優勢、投資優勢、高教、科研優勢和品牌優勢,形成中心商務與貿易、生物醫藥、科技轉化、創意產業、綜合服務、教育轉化等六大功能區域,同時配置建設飲食娛樂、特色文化與國際名品三大生活配套服務帶,實施后科貿街地區經濟總量將達到年營業總收入600億元,稅收35億元。
1.2天拖科技總部商務區(西二區,見附表2)
天拖地區以原天津拖拉機製造有限公司所在地塊為改造主體。該地塊規劃範圍東至紅旗路,西至簡陽路、南至保澤道、北至天拖北道(鞍山西道延長線),規劃總用地面積約99.3公頃。地塊東西兩側緊鄰中環線、城市快速路和地鐵六號線,交通便捷;地塊北邊界與天津市最活躍的天津科貿街現代服務業聚集區直接相連,經濟發展潛力巨大;地塊西北部毗鄰天津侯颱風景區和濕地公園,外部自然環境良好;同時由於地塊周邊聚集有16所高等院校、60個科研院所和3000餘家科技企業,因此是科技園乃至市、區內重點發展科技地產項目,產業優勢極其明顯。項目總建築規模約150-170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中,不低於60%用於建設商貿辦公、都市工業、科研及科技孵化器。規劃功能定位為:科工貿一體化的科技產業孵化器和成果轉化基地,產學研相結合的都市新興產業創業園,預計總投資額達到100億元,對整個科技園將產生巨大拉動作用和輻射作用。
1.3南開工業園—光電子產學研一體化實驗園
南開區政府與天津市科委簽署協議,借力南開區科教優勢、天大南大光電子學科優勢、激光研究所產業孵化技術優勢,在南開工業園東部投資22億元,擴建佔地247畝,建築面積50萬平方米的光電子產學研一體化實驗區。項目功能定位為:集光電子產業生產、研發、孵化、光電子產品配套和人才培訓為一體的多功能複合型工業園,建設周期4-6年,預計2013年基本建成,屆時將有約1000餘家企業入駐,技工貿總收入約150億元,年創利稅約12億元,提供就業崗位上萬個。至2020年,基本建成總佔地1008畝,光電子產業聚集的都市生態工業園,中國“北方光谷”。
2、重點規劃產業集中區
科技園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多數分佈在西三、西四區域內(見附圖2),該範圍地理位置偏離中心區域,土地廠房成本相對低廉,交通便利,與東、中部地區產業互補性較強,易於科技園形成合理產業結構與經濟發展比重,是科技型工業企業成長與擴張的較佳選擇,是主導科技園支柱產業的優質企業的培育基地,是科技園重點規劃的產業集中區,根據目前規劃成果,該區域可利用土地面積約1平方公里,進一步劃分為兩種產業工業區。
2.1中試基地工業園
區域範圍黃河道以南,向陽路以東,宜賓道以北,咸陽路以西,可用面積約0.5平方公里。該區域為優質成長型企業聚集區,在新一輪土地與空間規劃控制的指導下,部分企業將穩步擴張規模,實現持續、快速發展。
目前重點發展企業有:
(1)天津華豐汽車裝飾有限公司。中日合資企業,位於長江道南側,紅日南路和向陽路之間,佔地約30畝,2007年銷售收入87364.8萬元,下一步通過整合其周邊的長蘆鹽業(約10畝)、防寒服廠(約10畝)、無線電二廠(約20畝)、塑料集團皮革廠(約40畝)等土地資源,打造汽車裝飾工業園。
(2)天津柯雅美術材料有限公司
中英合資企業,位於長江道與咸陽路交口西南側,佔地約16畝,2007年銷售收入23631.2萬元,下一步通過整合其周邊的汽車工業集團汽車橋廠(約15畝),擴大高級美術顏料的生產,擴大產品國際市場佔有率。
(3)天津宜葯印務有限公司
位於咸陽路,佔地約20畝,建築面積13198平方米。2007年銷售收入6340.6萬元。依託醫藥研究所、中新葯業集團、力生製藥等一批具有一定規模和聲譽的醫藥開發、研究、生產、銷售單位,充分利用現有的科技研發優勢,延伸醫藥產業鏈條。
(4)中國汽車工業工程公司
擁有機械工業部四院、五院兩家國內一流水平的大型綜合性設計研究單位的科技型企業,是國機集團汽車服務貿易板塊的骨幹企業。位於長江道以南,溫江路以東,冶金路以西,南面為天房住宅小區。佔地35畝,一期工程位於建設基地西部輔助研發區內,主要功能為科研實驗室及科研辦公,總建築面積1.1萬平方米。二期建設設計科研大廈與綜合樓,與一期合計建築面積5.7萬平方米。
2.2機電產業工業園
區域範圍為:黃河道--芥園西路--陳唐庄鐵路支線--密雲一支路—延安路—南泥灣路,總面積約0.5平方公里。該區域地處科技園界限西北端,接壤外環線與快速路,是較大型為優質規模企業聚集區,在新一輪土地與空間規劃控制的指導下,部分企業將進一步擴張規模,自身發展的同時為科技園擴展經濟量能。
目前重點發展企業有:
⑴天津市特變電工變壓器有限公司
位於南泥灣路3號,佔地約10畝,建築面積3400平方米,2007年銷售收入2716.5萬元。下一步通過整合其周邊的自行車零件二廠(約20畝)、特精液壓(約20畝)等地塊建設特變電電器設備產業基地。
⑵天津市久榮車輪技術有限公司
位於密雲路三峰客車廠區內,佔地約18畝,建築面積8132平方米,2007年銷售收入5564.5萬元。通過其周邊地區廠房資源整合,打造輪胎專用檢測設備基地。
3、定向提升特色拓展區。
此類產業聚集區佔地不大、規模較小、位置分散,一般由一個優質企業集團引領局部優勢產業,有利於科技園整合產業影響力,形成多元特色產業共同發展形勢。
3.1第二冷凍廠
位於保山道,佔地約100畝,建築面積7.1萬平方米。2006年投資1億元人民幣建設1.6萬平方米冷凍食品智能交易市場和5000平米配送冷庫,建成后這將是其華北地區最大的低溫冷凍倉儲加工物流園區。
3.2儀錶集團、有色金屬集團地塊
地塊總佔地面積約170畝。位於臨潼路,長江道和渭水道之間。該地塊位於長江汽貿街沿線,緊鄰紅旗路,地理位置優越,適宜發展成為儀錶特色創意產業園和服務外包基地。
3.3天津市中環計算機有限公司
位於紅旗路214號,佔地約170畝,建築面積7.5萬平方米。工業小區內基礎設施完善、環境優美,是市級綠化先進單位。依託中環電子先進的科技產業,發揮其產學研一體的優勢,努力推進企業技術改造、產業升級進程,將其打造為自主創新工業園典型。
3.4天津海鷗表業集團有限公司
位於復康路11號,佔地約110畝,建築面積2.12萬平方米,為我國自行生產的第一塊手錶誕生地,現機械手錶機芯精密加工處於國際領先地位,適宜發展成為手錶特色創意產業園和服務外包基地。
四、急需解決的幾個難題
(一)經濟結構不盡合理,作為中心城區優先發展的現代服務業雖然有了明顯增長,但據我市到2011年服務業增加值佔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提高到45%的奮鬥目標仍有很大差距。主要由於適合現代服務業發展的中心區域,沒有在土地規劃力度,整理成本控制和產業政策導向上形成投資吸引力,嚴重影響產業與品牌聚集。
(二)產業聚集效應和關聯度不強。表現在:一是缺少大型“航母”企業,至今沒有一家企業產值突破百億元企業。二是缺乏產業鏈的關聯效應,目前除華豐汽車、小泉精密儀器、天空濾清器等汽車配套產品生產企業和郁美凈集團及其所屬公司為化妝品產業鏈影響較大外,其他產業鏈影響力還較小。三是為數眾多的民營企業做大困難,缺乏科學管理,加之以家族企業為主的特徵,缺乏吸引、使用人才的科學性,制約了其發展步伐。
(三)用於土地整理、中小型企業發展所需的投融資體系還沒有建立起來,科技園企業發展的瓶頸仍沒有打破。中小企業融資渠道不暢。中小企業缺少與金融投資機構的交流,往往是有項目無資金或資金到位不及時,延誤了科技成果迅速產業化、規模化的時機。
(四)發展空間供給仍嚴重不足,尤其表現在工業用地、用房上,直接導致用地、用房需求較大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無法成功引進,目前留存的工業企業因發展受限而生外遷意向。
(五)建立天津高新區整體功能定位,資源信息共享,合作共贏的體制機制。
目前,天津高新區各政策區、產業區、輻射區之間由於管理體制的制約,各自為政,功能定位體系尚有待完善,重複建設、無序競爭現象偶有發生,建議高新區管委會整合資源,明確定位,促進各政策區、產業區、輻射區合作共贏。如整合土地、房產資源及產業鏈條優勢,資源共享,共同對外選商引資;再如制訂優惠獎勵政策,鼓勵南開科技園每年孵化的新興工業企業轉化到產業區發展壯大等等。
五、發展規模預測
科技園以解放思想,科學發展為基本出發點,全面適應中心城區功能定位的要求,調整第三產業的發展思路,大力發展科技貿易、信息資訊、設計服務等新興現代服務業,同時拓展橫向聯合,使更多的大集團、大企業、大財團的商業總部、研發中心、銷售總部、設計中心落戶南開科技園,形成科技型都市工業新優勢,從而優化產業結構,形成中心城區高新產業新格局。
據此次工業與現代服務業布局測算,2008-2010年、2011年至2015年、2016年-2020年科技園分別可引進或投入資金45億元、100億元、200億元;其中固定資產投資15億元、40億元、90億元。
預計到2010年、2015年、2020年,科技園企業技工貿總收入分別可達300億元、660億元、1500億元;工業總產值分別可達150億元、240億元、380億元;服務業收入分別可達70億元、320億元、900億元,就業總數分別可達8.6萬人,18.6萬人,42.9萬人。
二〇〇八年八月十八日
附表1:科技園2002年-2007年主要經濟指標一覽表
單位:萬元 出口額:萬美元
年度實現稅收工業總產值GDP利潤技工貿總收入出口收入
20028811.10.40.32.80.1
200315000245137.2565371600040301312097.8
200425218407338.915043925615.6709608.616375.1
200535796.9845514.8194086.236332.91093977.319980.9
200650023.2922857.5229711.139366.81540032.426785.3
200762443.91025685.7327311.140153.61857321.631342.9
附表2:南開科技園發展規劃圖

組織機構


高新區工委下設:濱海高新區紀工委、工委辦公室、工委組織部、工委宣傳部、企業工作部、工委研究室、機關黨委、高新區工會、新聞中心等部門
高新區管委會下設:天津市監察局駐高新區監察室、管委會辦公室、經濟發展局(統計局)、社會發展局、科技局(知識產權局)、投資服務局、建設發展與環境保護局、城區管理局、財政局(物價局)、勞動人事局、發展研究室、工商行政管理局高新區分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審計局、濱海科技園綜合服務辦公室、國際創業中心、投融資促進中心、軟體園管理中心、機關事務服務中心、財務管理中心、駐北京聯絡處、高新技術企業協會秘書處、行政許可服務中心、招商中心、人才服務中心、建交服務中心、公共衛生監督所、房管所、環境監察支隊、城管綜合執法大隊、勞動監察大隊、12315消費者申訴舉報中心
派駐機構:國稅局高新區分局、地稅局高新區分局、公安消防局高新區消防支隊、規劃局高新區規劃處、高新區交警辦公室、高新區民警辦公室、社保中心高新區社保分中心、天津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分院高新區法庭、天津市人民檢察院高新區檢察室、高新區武警中隊

發展理念


多元,包容,開放,務實,優質,高效,廉潔,具有現代創新精神的天津濱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以優惠的鼓勵政策,優越的配套設施,優雅的投資環境,為來自全國和世界各地前來投資發展的尊貴客人,提供全方位、優良的服務。

發展特色


天津濱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始終堅持“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指導思想,以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為主線,以高水平環境建設為保證,以體制機制改革為動力,強化政策支撐、載體支撐、生態支撐,構建以企業為主體的研發體系,實踐三級孵化的創業體系,推進支持創新的服務體系,搭建多層次的產學研體系,建設產業創新集群,打造區域特色品牌,不斷推動產業結構向高端高質高新化發展,在促進科技與經濟結合方面走出了一條特色之路。

優勢


天津高新區位於北緯38°34'至40°15',東經116°43'至118°04'之間,地處太平洋西岸環渤海灣邊。從天津市中心區向西北行137公里即達首都北京。天津處於國際時區的東八區。
地形
高新區所位於的天津處於海河下游,地跨海河兩岸,境內有海河、子牙新河、獨流減河永定新河潮白新河薊運河等穿流入海。市中心距海岸50公里,離首都北京120公里,是海上通往北京的咽喉要道,自古就是京師門戶,畿輔重鎮。天津又是連接三北-華北、東北、西北地區的交通樞紐,從天津到東北的瀋陽,西北的包頭,南下到徐州、鄭州等地,其直線距離均不超過600公里。天津還是北方十幾個省市通往海上的交通要道,擁有北方最大的人工港-天津港,有30多條海上航線通往300多個國際港口,是從太平洋彼岸到歐亞內陸的主要通道和歐亞大陸橋的主要出海口。其地理區位具顯著優勢,戰略地位十分重要。
氣候
高新區所位於的天津處於中緯度歐亞大陸東岸,面對太平洋,季風環流影響顯著,冬季受蒙古冷高氣壓控制,盛行偏北風;夏季受西太洋副熱帶高氣壓左右,多偏南風。天津氣候屬暖溫帶半濕潤大陸季風型氣候,有明顯由陸到海的過渡特點:四季明顯,長短不一;降水不多,分配不均;季風顯著,日照較足;地處濱海,大陸性強。年平均氣溫12.3℃。7月最熱,月平均氣溫可達26℃;1月最冷,月平均氣溫為-4℃。年平均降水量為550~680毫米,夏季降水量約佔全年降水量的80%。
土地
天津全市農業用地67.17萬公頃,非農業用地45.9萬公頃。在海河下游濱海地區尚有待開發的荒地灘塗120多平方公里,工業用地量比較充足。
水資源
天津地跨海河兩岸,而海河是華北最大的河流,上游長度在10公里以上的支流有300多條,在中游附近匯合於北運河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和南運河,五河又在天津金鋼橋附近的三岔口匯合成海河幹流,由大沽口入海。幹流全長72公里,平均河寬100米,水深3-5米,歷史上河通航3000噸海輪。
引灤入津輸水工程是天津80年代興修的大型水利工程,把水引到天津,每年引到天津,每年向天津輸水10億立方米。天津地下水蘊藏量豐富,山區多岩溶裂隙水,水質最好,礦化度低,泉水流量一般在7.2-14.6噸/小時,雨季最大可達720-800噸/小時。全市有庫大型水庫3座,總庫容量3.4億。
地域經濟
天津高新區位於長江三角洲以上,又是位於幾河交匯處,作為港口優勢顯而易見,新聞早已表明上海整合長江三角洲和珠三角比拼經濟,集合上海等的經濟創造第二個"深圳"不是問題。

建設情況


建區以來,天津濱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始終堅持依靠科技發展經濟,主要經濟指標持續保持30%以上的增長速度。1991年全區完成技工貿總收入4.7億元,上繳稅金2416萬元,到2008年,分別達到1718億元和97億元,是1991年的365倍和401倍,完成地區生產總值412億元,實現了歷史性跨越。發展環境不斷優化,創新能力不斷增強,產業規模不斷提升,湧現出一大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新技術企業,形成了綠色能源、軟體及高端信息製造、生物技術與現代醫藥、先進位造業和現代服務業五個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優勢主導產業,初步形成了參與產業高端分工、創新浪潮持續湧現、骨幹企業規模帶動、配套企業鏈條不斷延伸的產業創新集群。天津濱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已具備了建設高水平自主創新基地和高新技術產業化示範基地的基礎和條件。
2001年,天津濱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被科技部評為“國家先進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2005年,被國家知識產權局批准為全國首家“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園區”,核心區華苑科技園被國家環保總局、國家科技部批准為創建ISO14000國家示範區;2006年,核心區濱海科技園成為科技部和天津市共建的全國第一個國家高新區。2009年,天津濱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成為國家科技部首批創新型科技園區建設試點單位之一。

產值情況


2010年1-6月份,濱海高新區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41億元,同比增長35%,其中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64億
元,同比增長38.7%;財政收入39.9億元,同比增長23.4%,其中區級財政收入28.4億元,同比增長19.5%,區級一般預算收入12.3億元,同比增長48.3%;完成固定資產投資89.2億元,同比增長42.3%;實際使用外資2.55億美元,同比增長22.9%;內聯引資33.26億元,同比增長24.7%。吸納下崗失業人員和新增就業人員3611名,完成天津市下達任務指標的56%;從業人員勞動報酬11.51億元,同比增長23.2%。
天津高新區
天津高新區

人才基地


國家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基地於2009年12月17日在天津濱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揭牌。此舉標誌天
津高新區正式成為國家實施的國家級基地。
2009年10月,中央人才工作協調小組將國家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基地授予了天津高新區。
高新區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基地建設啟動於2008年底,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共吸引了近300名海外留學人員,創辦留學生企業72家,3人入選國家。
為做好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工作和基地建設工作,天津高新區制定了五年內吸引至少100名海外高層次人才到高新區創新創業,并力爭實現三年內引進15名符合國家條件的海外高層次創業人才的工作目標。
在揭牌儀式上,天津高新區還向首批28名海外高層次留學人員代表頒發了證書。經認定的海外高層次留學人員在天津高新區創新創業可全面享受天津高新區最新出台的《天津高新區鼓勵海外高層次留學人員創新創業暫行辦法》中的優惠政策和創業資助。

發展轉變


天津濱海高新區亮相“津洽會”
天津濱海高新區亮相“津洽會”
2009年,天津濱海高新區在天津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積極化解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衝擊,較好地完成了全年工作任務,鞏固和保持了又好又快的發展勢頭。
2009年,天津濱海高新區實現總收入2354億元,同比增長37%;完成地區生產總值500億元,同比增長30%;園區企業研發總投入占銷售收入的比例達到4.2%,每萬名從業人員擁有的當年新增發明專利數達到36件。天津濱海高新區核心區實現總收入1014億元,同比增長37%;完成地區生產總值202億元,同比增長33.3%;實現財政收入52億元,同比增長22%;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40.2億元,同比增長75%;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下降4.4%。
自主創新是天津濱海高新區快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雖然2009年國際經濟形勢不太好,但天津濱海高新區在自主創新方面並沒有放鬆。2009年3月,天津濱海高新區成為全國首批國家知識產權示範創建園區。通過深入實施知識產權戰略,天津濱海高新區企業創造及運用知識產權的能力不斷提高,技術開發能力和核心競爭力進一步增強,2009年專利申請超過3400項,軟體著作權申請達到300項。天津濱海高新區現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9家,市級企業技術中心66家;園區內的國家級孵化器新入孵企業209家,畢業企業105家;技術市場成交額達到6.5億元。
2009年天津濱海高新區獲得市級以上各類科技計劃項目立項241項,獲得支持資金2.6億元,繼續在天津市保持領先地位。天津市確定的新一批15個重大項目中有8大類10個項目布局在天津濱海高新區,項目總投資達到47.1億元,其中研發總經費10.8億元。2009年天津濱海高新區自主創新政策資金實際支持和獎勵企業的資金達到3.1億元。
2009年,天津濱海高新區的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國家級工程(技術)中心、市級以上研發機構、企業年專利申請量、市級以上科技立項、天津市自主創新產業化重大項目、高新技術企業數、技術市場年交易額、在孵科技型中小企業以及市級以上科技獎勵等10項科技指標排名列天津市各區縣第一位。
2009年,天津濱海高新區實際利用外資額達3.85億美元,同比增長20.6%;內聯引資額達32億元,同比增長32.8%。天津濱海高新區之所以下大力氣組建專業招商服務機構,強化招商隊伍建設,就是為了進一步提高招商質量,同時提升產業層次。
天津濱海高新區把抓大企業、龍頭企業作為招商工作的主攻方向,突出國際化、專業化的招商特色,全力構建“產業招商、以商招商、科技招商、中介招商”的招商工作新格局。天津濱海高新區以完善產業鏈和壯大產業集群為目標,重點圍繞新能源、生物醫藥、總部經濟、軟體及動漫等產業引進一批行業龍頭企業和關鍵項目;積極吸引國內外著名高科技企業在園區建立地區或全球研發中心;加大引進知名外資企業的工作力度;強化引進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新型業態的意識。2010年,天津濱海高新區力爭實現實際利用外資額5.4億美元,同比增長40%;內聯引資到位額66億元,同比增長1.1倍;年內新開工項目30個,儲備億元以上項目50個的奮鬥目標。
天津濱海高新區致力於建設我國自主創新和高新技術研發高地、科技創業者的樂園、科技人才的理想憩息地,進而成為引領全球科技及新技術產業發展的龍頭以及支撐中國第三增長極的重要創新極。天津濱海高新區清醒地認識到,自主創新已成為高新區競爭制勝的核心因素,建設自主創新體系成為高新區增強核心競爭力的必然選擇。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科技園區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努力培養造就一批一流的自主創新人才,真正形成自主創新的整體合力和持續創新的強大動力。為此,先後出台了《天津新技術產業園區鼓勵科技領軍人才創新創業暫行辦法》、《天津新技術產業園區鼓勵海外高層次留學人員創新創業暫行辦法》等文件。
除依靠政策優勢外,天津濱海高新區還突出項目引才。天津濱海高新區新能源、軟體及高端信息製造、生物醫藥、現代服務業和先進裝備製造業等五大主導產業發展迅速,吸引了來自美國、英國、日本等20多個國家的歸國留學人員600多名,其中9人入選中央和天津市。
引進人才重要,留住人才更重要。天津濱海高新區把留學生創業園作為建設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基地的核心載體,已形成5萬平方米孵化面積,并力爭在3年內擴展到10萬平方米,同時配套建設發達便捷的基礎設施,構築符合國際標準的商務環境,全力營造舒適的工作和生活環境。天津濱海高新區留學生創業園的6項孵化指標名列國家級孵化器前列,被授予9個國家級創業基地品牌、8個國家和市級榮譽稱號,成為吸引海外高層次人才的“金字招牌”。
天津濱海高新區已形成新能源、軟體及高端信息製造、生物技術和現代醫藥等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優勢主導產業。為了促進優勢產業聚集,2010年天津濱海高新區將高標準做好新能源產業聚集區產業發展規劃,把握產業發展規律,搶佔產業發展的戰略制高點,建成國家新能源高技術產業化基地、技術和產品創新中心、新能源產品應用示範中心,在新型動力電池、薄膜太陽能電池、風電機組等領域形成技術領先優勢,在我國新能源產業的發展、技術進步、推廣應用、信息交流和商業模式創新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天津濱海高新區將加快國家生物醫藥國際創新園建設,高水平做好創新園建設規劃,加快推進國家新葯安全評價中心建設,搭建國家級科技創新平台,並以發展大健康產業為主線,加大招商力度,加快吸引聚集產業資源,力爭成為輻射整個北方地區的生物醫藥產業技術創新源和產業基地。
天津濱海高新區還將加快軟體與服務外包基地、中國科學院天津電子信息技術產業園等載體建設,重點發展軟體和服務外包、動漫及數字內容、集成電路設計等產業,積極引進相關知名企業、研發團隊,形成國家級信息技術產業技術創新平台和國內領先的軟體產業創新集群。在此基礎上,力爭把天津濱海高新區建設成為高水平的國家級軟體及服務外包示範區,與國際接軌的高端信息技術人才培養地和聚集地。天津濱海高新區將大力發展總部經濟,聚集一批研發設計總部、金融機構總部和公司總部;積極發展文化創意產業,以文化創意產業帶動動漫產業、軟體服務外包產業的聚集,形成高智力產業聚集的優勢。
產學研結合是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天津濱海高新區把推動產學研結合作為完善自主創新體系建設的主要措施,通過鼓勵企業主動“走出去,請進來”,建立產學研戰略聯盟,加強與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充分發揮高校、科研院所的人才和技術優勢,推動企業自主創新,加速科技成果轉化,提升企業發展質量和效益,實現合作雙方的“共贏”。
依託於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第十八所技術力量發展起來的天津力神電池股份有限公司銷售規模達到幾十億元,技術水平國內領先,該公司在生產規模、主要產品的市場佔有率等方面走在全國前列,被批准為國家(天津)化學與物理電源產業園。依託於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學研究所的協和幹細胞基因工程有限公司,擁有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幹細胞庫,該公司充分利用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學研究所20餘年的技術積累,研發出一大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被國家發改委批准為國家幹細胞工程產品產業化基地高技術產業化示範工程建設項目。南開創元公司與南開大學合作開發的南大通用安全資料庫管理系統產業化項目被批准為天津市自主創新產業化重大項目。天地偉業公司與天津大學合作開發的高效可信多媒體感測器網路及其在監控等領域的應用項目,被評為天津市重大高新技術產業化項目。
為了推動產學研合作平台建設,天津濱海高新區出台一系列鼓勵產學研合作的政策和措施。天津濱海高新區自2007年開始開展產學研合作項目立項工作,共支持產學研合作項目17個,支持資金達880萬元。隨後又出台了《天津濱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支持產業技術創新鼓勵辦法》,從支持研發機構建設、鼓勵科技立項、鼓勵公共技術平台建設等方面加大對科技創新的支持力度,鼓勵企業與大專院校和科研機構開展合作,建立各類產業技術聯盟和創新網路。此外,新修訂了天津濱海高新區技術創新獎實施辦法,對獎項設置、獲獎條件和評獎程序等進行了調整,特別設立了產學研合作突出貢獻獎,加大對產學研合作的獎勵力度。
2009年3月,科技部批複同意《天津濱海高新區創新型科技園區建設方案》,天津濱海高新區進入首批建設創新型科技園區試點名單。2009年天津濱海高新區根據創新型科技園區建設方案要求,精心組織、穩步推進,全面完成各項建設任務和指標,集聚和培育年銷售收入100億元以上企業1家,各類上市企業15家,註冊資本500萬元以上新增科技型中小企業占當年新註冊企業總數的37%。
2009年,天津濱海高新區財政科技撥款占園區財政支出的4.6%,園區企業研發總投入占銷售收入比例達到4.2%,每萬名從業人員擁有的當年新增發明專利數達到36件,高新技術產業工業增加值率達30%,凈利潤占營業收入比例達8.6%,每萬名從業人員中理工類本科及以上學歷人數達1600人,經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占園區企業總數的20%,高新技術企業銷售收入占園區營業總收入的比例達30%,高技術服務業銷售收入占營業總收入的28%,每萬元增加值能耗低於0.24噸標準煤,均達到或超過天津市2009年年初下發的創新型科技園區建設評價考核指標。
天津濱海高新區建設創新型科技園區的總體戰略定位就是要發展成為支撐中國第三增長極的創新極,發揮對濱海新區的領航作用。到2015年,天津濱海高新區高新技術企業和產業規模明顯壯大,自主創新能力顯著增強,主要經濟、技術指標全面進入先進高新區行列,引進和建設高水平研發機構150家,集聚和培育1家以上產值100億元級高科技企業、50家10億元級企業和5000家創新型科技小巨人企業,各類上市企業數量達到50家以上,經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占園區企業總數的比例高於50%,高新技術企業營業總收入占園區營業總收入的比例高於60%,每萬人擁有專利數超過200件,形成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拳頭產品500個。
孵化器是天津濱海高新區的一大亮點,孵化器對於天津濱海高新區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決定意義。經過10多年的高速發展,孵化器已成為天津濱海高新區加快高新技術成果轉化、提升區域自主創新能力、促進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園區各級各類孵化器累計孵化科技型中小企業3000餘家,在孵企業知識產權申請量和申請國家、天津市各類科技計劃的立項項目數量分別佔到整個園區的40%和50%以上。
天津濱海高新區孵化企業成長迅速,主要經濟指標年均遞增40%以上。天津濱海高新區累計培育產值超億元企業31家,稅收超百萬元企業351家。截至目前,累計已有680家科技企業從孵化器畢業,48家畢業企業在園區購地建廠,進入規模化發展的新階段。

交通線路


天津地鐵3號線(2013年10月1日通車運營)、620路、638路、862路公交線路途經本站。